《柴科夫斯基评传》不是一本普通的记载音乐家传记的书,也不是一本专门赏析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书,它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著。著者张红霞同志以她独有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史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传记与评论于一体,将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与他的创作生涯融会起来,相辅相成,进行论述。
图书 | 柴科夫斯基评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柴科夫斯基评传》不是一本普通的记载音乐家传记的书,也不是一本专门赏析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书,它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著。著者张红霞同志以她独有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史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传记与评论于一体,将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与他的创作生涯融会起来,相辅相成,进行论述。 内容推荐 本书以柴科夫斯基的生活背景、创作思想、音乐理论及创作成就为主线,并结合他一生的创作道路,探索了他成为一代音乐巨匠的历史文化条件;对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交响乐《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等作品进行分析评论。本书融传记叙述和作品阐述、艺术欣赏于一体,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论著,相信不论您是普通读者还是从事音乐专业的工作者,都能从本书的阅读中获益良多。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时代和乐坛 第一节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二节 乐坛概况 第三节 柴科夫斯基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柴科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歌剧观 第二节 融通观 第三节 创新意识 第四章 柴科夫斯基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第一节 家庭 第二节 柴科夫斯基的童年生活 第三节 从法律学校学生到司法部官员 第五章 曲折的音乐道路 第一节 生活道路的重大转折 第二节 在圣彼得堡的学习和创作 第三节 在莫斯科的教学与创作 第六章 漂泊漫游时期 第一节 渐入佳境 第二节 失败的婚姻 第三节 梅克夫人 第四节 七年恢复时期 第五节 歌剧《黑桃皇后》 第六节 光辉的巅峰 第七章 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 第一节 《天鹅湖》 第二节 《睡美人》 第三节 《胡桃夹子》 第八章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f小调第四交响曲》 第三节 《e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四节 《b小调第六交响曲》 第九章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第一节 创作历程 第二节 歌剧中的音乐形象的特点 第三节 人物形象音乐刻画特点及其表现手段的特点 第四节 歌剧创作中的革新 第十章 永恒的纪念 第一节 伟人的逝世 第二节 高度评价 第三节 艺术的传承 第四节 长久缅怀 附录一:柴科夫斯基作品一览表 附录二:年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柴科夫斯基评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红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735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25.76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2 |
宽 | 13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