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喜欢这些无声无息的“芝麻”和“石子”,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记录了作者与王蒙50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情节。作者视这些无声、无息、不起眼的芝麻和石子为至宝。它们是构成作者生命的全部。

内容推荐

我和王蒙风里来,雨里去,云里飞,地上走,50多年来始终在一起,彼此不曾分开。我们曾有过一贫如洗的日子,蒙受过各种屈辱;我们也拥有过“荣华富贵”,受到过怀疑不解。我和他从京华帝乡到遥远的边陲,从故乡到天涯海角,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五星级酒店到地窝子,飞过太平洋,漫游大西洋……一切的一切对我全然都不重要。我的生活信条是:只要我和王蒙在一起,即使前方有个悬崖,必要时我也情愿跳下去!

我写的这些回忆文字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赞扬。有的说怎么可能把情节写得这样细,记得那么清?是不是记日记了?我说:没有。我和王蒙走过的路,每道坎坷,每个关卡,生活中的苦与乐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微小得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当我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往事悠悠,几十年的人与事,浮浮沉沉,又好比过眼烟云聚聚散散。当我把它记录下来,它又显得那么清晰。那是我们真实的人生,我花点儿时间把它真真切切地记载下来倒也值得。

很遗憾,很抱歉,我仅能捧出这个不像样的小册子,全文净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我本来就不把大事看得那么重,我深信大事所以变得那么大就是因为你把它看得太重。我还相信,也许小事不见得比大事就不重要。因此文中如果涉及某些大事情,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我拾起了撒在我们生活中的无人注目的石子,很可能却把另外一些人心目中的珍珠丢失了。有人说我是一个“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人。对此评语,我很得意:芝麻、西瓜各有所好,你觉得你抱了个大西瓜,我看着像是个土地雷呢。我不喜欢西瓜的浮华与珍珠的虚夸,我喜欢的就是芝麻和石子嘛!这个道理,已经伴随了我大半生。

我太爱这些无声、无息、不起眼的芝麻和石子了,我从来都把它们视为至宝,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目录

相识

相知

相伴

试读章节

我们不会忘记最初的相识,它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并用这一生证明:人需要爱,没有爱的人生是沙漠里的人生,是难以忍受的。

1951年,我在北京女二中读书。同年寒假,被临时调至中共东四区委协助“三反五反”运动做文书工作。

东四区委坐落在东四十一条39号。这是一座很讲究的三进四合院,各院都有自己的耳房和小跨院。王蒙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应该是以这个院子为原型。

能来这里工作很让人兴奋。参加过期末考试,没等做完期末评定、总结之类的事,我就立即来报到了。

一进门,我被带到中院的北房。这是间很宽敞的办公室,里外间有许多明亮的玻璃窗。后来我才知道,宣传部在这里办公,里间是当时区委宣传部长韩冲的办公室。

接待我的是陈大姐,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些甜,看上去很朴实。见到我说:“欢迎你来帮忙。”

我被领到后院。正在忙着搬运行李的时侯,见一个男青年,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灰色棉袄,脸上托着一副淡黄色边的圆眼镜,向我们宿舍走来。

这不是在河北北京师范学校暑期办公室,召集我们开会的团区委的王蒙吗?

这时他已经走近。

果然是王蒙。

他看着我,又看看临时改装的寝室,兴奋地说:

“来这儿工作?欢迎!欢迎!你就住在这儿啊!来几个人?”

“就我一个。”我说。

“太好了,你跟陈大姐一起工作呀。我就在你们前院的办公室,一个大门里。”他自我介绍。

“好啊!好!”我想怎么这样巧,又在这儿相遇了。

这天中午,我们同在一个厨房打饭。没有餐厅,打好饭,端回自己的办公室去吃。

队伍很长,我见王蒙打好饭,往前院走去,隔几步还回头往队伍中看看,走到办公室门口,没有马上进去,而是把头大幅度地转过来,刚好我们的目光相遇,他朝我笑笑才走进屋去。

当时我想:这个人挺有意思,挺热情。

那时大家吃的都一样,一碗白菜汤和两个窝窝头。每月的伙食费是11元5角。后来我知道,当时王蒙吃饭不花钱,他那时是供给制。

连来带去我在这儿呆了半个月的时间。和大家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完全不知道疲倦。

王蒙那时由团市委中学部调到东四区团区委,还做团的工作。有一天晚上,11点多钟了,我正在办公室专心做表格,忽然听到“嘭嘭”敲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王蒙正趴在玻璃窗上,朝着我笑。他在窗户外,我在窗户里。

他说:“一天没看见你,我在团市委开了整整一天的会,刚刚回来。”

“你们好辛苦啊,这么晚才回来。”

“你不也是吗!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出去散散步!”

这么突然,这么直接,我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而且陈大姐就坐在我的对面,他却只对我一个人发出邀请。

“不,不去了,我的事还没干完呢!”

他不走,一步也不动。

“去吧?外面的空气特别好。”他怯生生地说。  “对不起,我真的不想去,我的事还没做完呢。”我不知该怎样推辞。

“去吧,就走一会儿,去吧,去吧!”他的声音中带点乞求。

我迟疑着慢慢站起来,跟陈大姐说:

“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去吧!”

陈大姐会心地一笑,说:“不了,我不去了,你们去吧!”

走出办公室,就看到王蒙掩饰不住他的得意。

“我们从后门出去好吗?”他建议。

“好吧,听你的,我不熟悉。”

走出正院,经过侧面的一个小跨院,见那里有一架双杠。他说:“你练吗?”还不等我回答,他腾地一下就上了双杠,前后摆动,还做了前翻。

我笑了。

他问我:“怎么样?”

我“哼”了一声,还在笑。心里却在想,工作上是我的“前辈”,这时候倒像我的低年级同学!

大概已进入午夜了,街上行人很少。也许是我第一次跟一位异性单独呆这么晚,而且是深更半夜地走在大街上,所以感觉很不自然。走前走后,离远离近,都觉得别扭。已全然没有心情去欣赏夜景,只是东一句西一句,说些八杠子打不着的话,话题无论好不好笑,都刻意去笑,而且一笑笑半天。

从东四十二条西口出来,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半条东四北大街,我们都意识到该回去了。

那天,王蒙送我到区委会后院,分手时他跟我说:“回见!”时过境迁,许多记忆淡漠了,但那一刻的情景始终清晰。

很快开学了,我匆忙赶回学校。

回校不久,出乎我的意料,接到了王蒙给我的第一封求爱信。开始是这样写的:“你为什么这么快就离开了,你走了,也不跟我说一声,我想你……”P2-5

后记

我和王蒙风里来,雨里去,云里飞,地上走,50多年来始终在一起,彼此不曾分开。我们曾有过一贫如洗的日子,蒙受过各种屈辱;我们也拥有过“荣华富贵”,受到过怀疑不解。我和他从京华帝乡到遥远的边陲,从故乡到天涯海角,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五星级酒店到地窝子,飞过太平洋,漫游大西洋……一切的一切对我全然都不重要。我的生活信条是:只要我和王蒙在一起,即使前方有个悬崖,必要时我也情愿跳下去!

我写的这些回忆文字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赞扬。有的说怎么可能把情节写得这样细,记得那么清?是不是记日记了?我说:没有。我和王蒙走过的路,每道坎坷,每个关卡,生活中的苦与乐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微小得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当我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往事悠悠,几十年的人与事,浮浮沉沉,又好比过眼烟云聚聚散散。当我把它记录下来,它又显得那么清晰。那是我们真实的人生,我花点儿时间把它真真切切地记载下来倒也值得。

很遗憾,很抱歉,我仅能捧出这个不像样的小册子,全文净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我本来就不把大事看得那么重,我深信大事所以变得那么大就是因为你把它看得太重。我还相信,也许小事不见得比大事就不重要。因此文中如果涉及某些大事情,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我拾起了撒在我们生活中的无人注目的石子,很可能却把另外一些人心目中的珍珠丢失了。有人说我是一个“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人。对此评语,我很得意:芝麻、西瓜各有所好,你觉得你抱了个大西瓜,我看着像是个土地雷呢。我不喜欢西瓜的浮华与珍珠的虚夸,我喜欢的就是芝麻和石子嘛!这个道理,已经伴随了我大半生。

我太爱这些无声、无息、不起眼的芝麻和石子了,我从来都把它们视为至宝,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8423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5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