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风景人(纪实报告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将我国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和风景人用壮丽的青春书写人生风景的动人事迹记录了下来。在我国风景名胜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中,还凝聚了来自地质、水文、生态、林学、文物、园林等一批老专家、老学者以及建设部门老领导的心血,编者们在采写好奋战在风景名胜第一线风景人动人事迹的同时,还把这些老专家老领导的特殊贡献记述了下来,用他们的精神和理念来启发教育后人。

本书的出版发行,不仅会将老一代风景人为保护祖国风景名胜资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辉煌业绩记述下来,还会将他们科学理念和奋斗精神提炼出来,流传下去,使后来者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风景名胜事业是一项无比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原则,使我们的风景名胜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内容推荐

马元祝同志那车祸伤痛困不住、歹徒凶器吓不倒、癌症病魔压不垮的心系峨眉、献身风景名胜事业的执著精神,令人感动不已;冯关芳同志坚持原则、顶住压力、战胜各种威逼利诱,为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激动不已;李传旺同志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深谙泰山文化资源的地位作用、坚持用法规制度来制止胡乱刻石的工作方法,令人钦佩不已……这些奋战在风景名胜第一线的同志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告诉人们: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关键在人;营造和谐景区,关键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关键还在人。这个“人”,就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坚持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己任,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风景人。

本书记叙的八位风景人,仅是风景名胜行业的突出代表,几十万风景人的精神、情怀和感人事迹还有待我们去了解、去挖掘、去撰写。我们相信,只要为祖国的风景名胜事业尽了力,为保护珍贵的自然文化资源做出了贡献,为建设文明和谐的风景名胜区流了汗,风景人的名字一定会写进祖国的山河,写进人民的心中,写进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册。

目录

峨眉天下秀

马元祝与峨眉山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

李传旺规范泰山刻石记

悲歌风景人

记呵护青山绿水的硬汉子冯关芳

大美无言

行走在山水之间的栾德君

海天佛国大香樟

蒋宝华保护普陀山古树名木记

美神家园

周建明复建西施故里的历程

白云飘处百姓家

为羊城人民守护蓝天白云的风景人王国如

花果山传奇

孙锡华和孙悟空老家的故事

试读章节

执掌帅印

1992年11月11日至16日,四川I省治理风景名胜区“脏、乱、差”反面典型现场会在峨眉山召开。这个会议的起因是一位台湾同胞在游览了峨眉山之后,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但是他在游览峨眉山时,看到那里垃圾遍地、管理秩序混乱、个体商贩拉客宰客现象严重,使人非常反感,破坏了游客的心情,也破坏了峨眉山的生态,他对峨眉山的现状深感失望和痛心。

现场会期间,峨眉山人在羞愧中度过了漫长的六天。

要彻底改变峨眉山景区面貌,管委会首先要有一个得力的“统帅”。乐山市委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一直在思考、观察、调研。

峨眉山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植被,高等植物有242科,3200多种,占中国物种总数的1/10,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峨眉山还是世界上罕见的动物集中分布区,有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国家级保护的29种;峨眉山有两千多年的宗教文化历史,有文物古迹保护点168处、文物6000多件。

中国只有一个峨眉山,它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世界也只有一个峨眉山,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些世界珍稀动植物和珍贵文化遗产,如果不认真加以保护,可能就会给国家乃至全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要为峨眉山景区选一个可靠的“看山人”。

参加会议的乐山市委的领导同志了解到,马元祝为改变峨眉山面貌作了大量工作,并得力地解决了峨眉山许多重大问题。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所有景区中农民最多、驻山单位最多、管理服务难度最大的景区之一,脏、乱、差现象由来已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

峨眉山景区内有一个乡,一万七千多名农民,有二十六座庙庵,三百多名催尼,有中央、地方、部队驻山单位五十余个,还有工商、税务、公安、林业、交通等行政执法部门三十余家。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个事业单位,没有指挥、调度上述任何一个部门的权力,自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峨眉山进行了多次治理整顿,但是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马元祝作为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兼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曾经多次参加景区的整治工作。1988年夏天,马元祝带领一个工作组,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金顶上连续工作了56天。由于没有预防太阳紫外线的经验,每天找农民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话,时间一长,面部皮肤被紫外线严重灼伤,皮肤曝脱,脸色红紫,等到下山回家时,他爱人杜光秀几乎认不出他了,差点把他当成客人。

那时候,峨眉山上的农民工作很难做。拆他们的摊位,就是断他们的财路。这些农民可不是好对付的,有的“钉子户”曾经威胁说,谁敢拆他们的摊棚,就和谁一起跳舍身崖。

舍身崖是峨眉山金顶上的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浓雾缭绕的万丈深渊,摔下悬崖必然粉身碎骨。几任管委会的领导都曾受到这样的威胁。但是马元祝在金顶上与他们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谈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意义,谈开发旅游资源的未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而声色俱厉,时而苦口婆心,最后终于说服了农民,主动拆除乱搭乱建的摊棚近1000间。

在金顶华藏寺的一侧,有一座建于1972年的电视发射台,电视塔周围有很多该台搭建的违章经营建筑。由于电视台不归峨眉山市管辖,马元祝只能通过省里有关部门与他们交涉,但是迟迟没有结果。

农民们对马元祝说:“你们不能光管穿草鞋的,不管穿皮鞋的!”

顶着这种令人难堪的压力,马元祝对他们解释说:“有些工作需要按程序一步步来,最后总是要解决的。”

但农民们不愿意等,只相信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说: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要是缺少人手,我们帮你拆!”

马元祝觉得民意不可违,自己既然是峨眉山市人民选出的副市长,就得秉公办事,就有义务为一方百姓做主,而且给电视台限定的期限已过。

当农民群众一齐涌向电视台搭建的经营摊位时,电视台内一位领导出来阻止,声称要对他们“冲击国家新闻单位”的行为进行新闻曝光。

马元祝让人做了五十个“拆除违章建筑”的牌子。不是要通过电视曝光么?镜头里全是这些标语牌,到时候看谁曝谁的光!

当时电视台保卫部门有上级配发的枪支,他们见用“电视曝光”威胁不成,又以电视台是国家特殊保护单位为由,在房顶上架起了机枪,威胁道:“如果谁敢向前一步就开枪!”

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有些农民没见过这种阵势,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又气愤,又害怕,腿都打起了哆嗦。

马元祝对农民们说: “我们是拆除违章建筑,没有冲击电视台,他们不敢开枪!”并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农民们深受感动,顿时士气大涨,像洪水般涌向那些违章建筑。

顷刻之间,所有违章建筑如遇地震,摧枯拉朽。

不打不相识。后来电视台的领导见了马元祝,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 “老马呀,我们什么招数都想了,还是吓唬不倒你!你那股劲头,很像个峨眉山的山大王啊!”

峨眉山全山共有3600多个经营户,很多经营户的背后都有公安、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影子,特别是在1980年峨眉山率先实行“停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民吃饭问题日益尖锐。

为了尽快改变峨眉山的面貌,乐山市委决定,立即调整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的领导班子,由马元祝出任中共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主任(主任由峨眉山市长兼任),主持风景名胜区的全面工作(乐山市是地级市,峨眉山市是县级市,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正县级单位,峨眉山市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均由乐山市管辖)。

马元祝已经在市里分管了本来应该由两名副市长分管的城建和财贸工作,现在再把风景名胜区这个烂摊子交给他,担子实在太重了。

乐山市委领导在找马元祝同志谈话时说:你比我更清楚,峨眉山是中国名山,世界闻名。它有那么多珍稀动植物,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峨眉山的坏名声已经传到了海外,并且惊动了中央领导同志,我们必须尽快改变峨眉山的面貌。

马元祝频频点头。市委领导问道,“你准备用多长时间做好这件事?”

马元祝没有马上回答,他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用坚定的口吻说:“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彻底改变峨眉山的面貌,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

几天之后,马元祝成为中共峨眉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两年后任主任),全面主持峨眉山风景区的日常工作,执掌起保护峨眉山的帅印。P5-8

序言

广袤的神州大地,风景资源极为丰富;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文化无比璀璨。然而,在过去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老一辈风景人的共同努力下,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并明确由建设部主管国家风景名胜区工作。从此,中国的风景名胜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二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风景名胜区广大干部职工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风景名胜区优良的内外环境为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风景名胜区瑰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风景名胜区在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传播华夏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二十五年来,工作在风景名胜区第一线的数十万风景人,以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资源为己任,不辞辛劳,无私无畏,自觉地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祖国的风景名胜事业当中。有的因长期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积劳成疾,依然无怨无悔i有的以景区为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景区的一草一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有的自觉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坚持创新思维,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景区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的坚持原则,勇敢地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保护珍稀的自然文化资源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感动祖国山河的辉煌的人生篇章,形成一道道亮丽的人生风景。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风景名胜区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自然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风景名胜资源既汇集了民族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瑰宝,又凝结了大自然天工造化的山水精粹。占国土面积1%的风景名胜区,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弘扬民族文化、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把稀有的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好,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规划好,把瑰丽的大好河山和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示好,既是我们风景人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共识。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有的景IX盲目开发、错位开发、超量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市场化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景区人文景观异化、自然景观退化,影响了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损害了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有的甚至造成了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损失。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体制不顺、法制不够健全等制度性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责任意识的缺乏。

看了系列报告文学丛书《中国风景人》首卷文稿,马元祝同志那车祸伤痛困不住、歹徒凶器吓不倒、癌症病魔压不垮的心系峨眉、献身风景名胜事业的执著精神,令人感动不已;冯关芳同志坚持原则、顶住压力、战胜各种威逼利诱,为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激动不已;李传旺同志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深谙泰山文化资源的地位作用、坚持用法规制度来制止胡乱刻石的工作方法,令人钦佩不已……这些奋战在风景名胜第一线的同志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告诉人们: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关键在人;营造和谐景区,关键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关键还在人。这个“人”,就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坚持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己任,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风景人。

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将我国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和风景人用壮丽的青春书写人生风景的动人事迹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创意、好方式、好做法。在我国风景名胜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中,还凝聚了来自地质、水文、生态、林学、文物、园林等一批老专家、老学者以及建设部门老领导的心血,我们在继续采写好奋战在风景名胜第一线风景人动人事迹的同时,还要拿出一定的篇幅把这些老专家老领导的特殊贡献记述下来,用他们的精神和理念来启发教育后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我相信,系列报告文学丛书《中国风景人》的出版发行,不仅会将老一代风景人为保护祖国风景名胜资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辉煌业绩记述下来,还会将他们科学理念和奋斗精神提炼出来,流传下去,使后来者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风景名胜事业是一项无比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原则,使我们的风景名胜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后记

在2007年火热的夏天来临之际,在庆祝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二十五周年喜庆的日子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40余万字记述风景人感人事迹的的报告文学《中国风景人》一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风景人》是我们对从事中国风景名胜事业数十万各级领导、干部、职工的一个尊称和爱称。

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了开创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前辈和新一代的风景人。他们为了所衷爱的风景名胜事业,不计名、不为利,多年来战斗在深山老林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那种不畏艰难,开朗、乐观、大度的精神和他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2001年10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峨眉山召开换届大会,我作为工作人员提前十天先期来到峨眉山。本来说好的党办罗声群主任到机场接我,结果只有司机郑师傅一个人来。郑师傅和我吞吞吐吐也没说明白为什么罗主任没来。我考虑可能他们筹备会议太忙,也没太在意,一路上我还谈笑风生,可总觉得郑师傅不那么开心。来到峨眉山,办公室的一位小同志帮我安排好住宿,就急匆匆的走了。接下来的两天,峨眉山的领导也不来和我谈工作的事,我只好到处遛达。来到“好吃街”,和店主们攀谈,一位女老板听说我是来峨眉山开会的,神秘兮兮的告诉我峨眉山领导马元祝被歹徒炸伤了,现在生死还不明。我不相信这是真的,马上跑回来找峨眉山管委会核实。当我确认这是事实时,我震惊了!我激愤了!我的心在颤抖,止不住的泪水直往外流。听到我们的同志被歹徒炸伤倒在血泊中生死未卜,你不愤怒吗?你能无动于衷吗?不该为我们的风景人呐喊吗?这只是一个马元祝,千万个像马元祝同志这样的风景人为了风景事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我们了解吗?不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回到北京以后,眼前不时地闪现出马元祝被歹徒炸得血肉模糊的左手和被炸得几乎失明的眼睛;不时闪现出冯关芳同志为了确保风景名胜区资源不被违规出让和经营,随时要提防小人的暗算;不时闪现出大火中冲锋在前的王国如以及白云山的兄弟姐妹们……

我一定要找优秀的作家把风景人在保护国家自然文化资源的艰苦创业中付出的汗水、泪水、血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让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都知道什么是风景人;让我们的后代在享受着大好河山的美景时,不要忘记风景人;激励代代从事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同仁们牢记前辈的创业精神,并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守护好风景名胜资源……

这就是我们要撰写《中国风景人》一书的初衷。

我的想法得到马纪群副会长的支持。在以后的两年里,我多方联系作家,经过《北京文学》杨晓升主编的推荐,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李忠效、王贤根等军旅作家以及夏廷献、吴纯光、沙志亮等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有相当造诣的现役军人深入景区采访,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感动山河的风景人的报告文学。

2005年4月我陪两位作家来到峨眉山,用了10天时间对峨眉山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两位作家被马元祝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们饱含着激情写下了《峨眉天下秀》一文。很快,我把《峨眉天下秀》的文章呈送到汪光焘部长、仇保兴副部长、姚兵副部长手里。当天,汪部长和姚兵副部长就作了重要批示。在以后的半年里,汪部长又多次批示和指示建设部精神文明办“尽快调研,总结马元祝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及时上报”。姚兵副部长还亲自到峨眉山看望并高度评价马元祝同志“有着无私无畏胸怀全山的浩然正气;有着雷厉风行永争第一的昂扬锐气;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蓬勃朝气;也有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公仆形象。马元祝同志的这种精神,是我们建设系统情系百姓、勇挑重担、克难奋进精神的集中体现”。并先后在《北京文学》、《光明日报》、《建设报》、《中华建设》、《中国风景》等多家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马元祝的事迹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经过认真调研,经中央领导批准,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先锋”。并于2007年5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中向全国播出。当马元祝向全国电视观众说出:“我是峨眉山人,也就是峨眉山的儿子,我爱峨眉山,更爱我们景区的百姓……”时,我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几分钟后,电话铃声不断响起,是景区领导和朋友们打来的祝贺电话并通过我们转达他们对马元祝同志的祝贺和慰问。马元祝被中央命名为“时代先锋”,是我们风景名胜行业的骄傲、是风景人的骄傲、更是峨眉山的骄傲。记载着风景人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的报告文学《中国风景人》的出版发行,是一件荫及子孙、功德无量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在这本书采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风景名胜区的鼓励和支持。为此我们要衷心感谢:

——特别感谢建设部汪光焘部长为《中国风景人》一书撰写代序,并对风景人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特别感谢姚兵副部长对《中国风景人》一书题词:

——特别感谢城建司司长李东序为《中国风景人》一书作序:

——感谢建设部精神文明办王敏处长为风景人所做的卓有成效工作;

——感谢罗声群、王晓莉、张建红、冯巨浩、王晓南、贺伦汉、杨永辉、石漉、江舜清、徐大岭等同志在采写工作方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北京文学》杨晓升主编、田珍颖老师在人物形象的提炼和文字润色方面给予的大力帮助;

——感谢著名作家梁晓声为风景人写的评论。

本书记叙的八位风景人,仅是风景名胜行业的突出代表,几十万风景人的精神、情怀和感人事迹还有待我们去了解、去挖掘、去撰写。我们相信,只要为祖国的风景名胜事业尽了力,为保护珍贵的自然文化资源做出了贡献,为建设文明和谐的风景名胜区流了汗,风景人的名字一定会写进祖国的山河,写进人民的心中,写进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册。

我们期待着,期待着更多更多……

檀兰敏

2007年4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风景人(纪实报告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纪群//檀兰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47769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1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3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4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