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燕园史话(汉英双语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燕园史话(汉英双语本)》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写的一本介绍北大校园历史的书。书中所记皆校内旧日园林沿革,有古有今,以满足对北大校园变迁感兴趣读者之需,并附英文翻译,有助于国际友人的参考。

内容推荐

喜逢北京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在诸方大力支持下,我社将侯仁之先生《燕园史话》旧作重新增订,略述北大校园重大变化之点滴。所记皆校内旧日园林沿革,有古有今,以满足对北大校园变迁感兴趣读者之需,并附英文翻译,有助于国际友人的参考。

目录

勺园

娄兜桥

弘雅园

集贤院

从勺园到淑春园

淑春园(十笏园)

石舫

睿王园(墨尔根园)

镜春园

《呜鹤园镜春园地盘画样全图》

朗润园

蔚秀园

承泽园与农园(治贝子园)

燕园

诸园开发的地理基础——地形的利用与流水的导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试读章节

近年来燕园里重要的建筑群,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勺园故址上平地崛起的勺园大楼。这里是外籍师生和访问学者的招待所,也是在北大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中心。昔日燕园里这个比较偏僻的角落,如今却已成为校内外来往最为频繁的地方。现在随着祖国大好形势的发展,北京大学已经在国际学术交流上和22个国家的53所大学签订了协议书。此外还和其他二十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每年都有多起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在这里举行。目前为了迎接日益增多的国际上学术文化的交流活动,扩大这一建筑群,已经在规划设计之中。在燕园里开发的历史最久的这个地方,其学术接触已经遍及寰宇。欣逢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校庆,这也是很可祝贺的一件事。

西校门是我校正门,这里原来有个门牌是“篓斗桥一号”。

为什么叫篓斗桥呢?这一名称追究起来,和我校校园的历史,也还有一些联系。如果说我校校园的开辟,可以上溯到明朝末叶的勺园,那么靠近勺园保留下来的唯一明代地名(“海淀”一名除外),恐怕就只有篓斗桥了。不过旧日篓斗桥通常写作娄兜桥,也叫西勾桥。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一书的《海淀》一节中,就明白写着: “娄兜桥一名西勾。”(1957年古典文学社印本,页92)。值得注意的是西勾桥或娄兜桥,都曾被用来指示当初勺园的所在地,例如查嗣■《杂咏诗》写道:

东雉西勾地较宽,米园绝有好林峦,只因身在风烟里,画个朝参一笑看。(吴长元:《宸垣识略》,清光绪庚子刻本,卷14,页10引)米园所指就是勺园,勺园又称风烟里,这是前文已经讲过的。又晚清奕■(醇贤亲王)在咏《蔚秀园》一诗里,也曾有如下的句子说:“石在问谁知仲诏,桥欹有客辨娄兜。”(《九思堂诗稿》续编,卷1,页33)按奕豢是蔚秀园(在校园西门对面,名称仍旧)的旧主,当时蔚秀园正门南向,出门东走不过百步,便是娄兜桥。这里描写的显然是他本人徘徊娄兜桥上,企图辨识仲诏(万钟号)勺园故址的情景,但是旧迹似乎是已经难以寻觅了。

勺园盛时,米万钟还曾把园中景物描绘在花灯上,丘壑亭榭,惟妙惟肖,时人称道说:“米家灯是米家园,米家园是米家灯。”

但是到了清朝初年,勺园已经荒落不堪,王士祯在一首《都门竹枝词》里这样写道:

西勾桥上月初升,西勾桥下水澄澄。绮石回廊都不见,游人还问米家灯。 (《渔洋诗集》,渔洋山人著述本,卷4,页7)所谓“绮石回廊”,指的都是勺园景物,这时已是渺无踪影。比起这首竹枝词写得更为具体的是顺治中王崇简的描述,节录如下:

昔万历之季,米友石……构园于海淀……至于今,过海淀所为勺园者,残陇荒陂,烟横草蔓,则当年之晴轩月谢、凉台懊室也。枯塘颓径,蛇盘担穴,则当年之文窗窈窕、古槎嵯峨也。求其莲房协岸,倦舫相掩映,而危梁穹窿于木末者,茫不可得。惟巍巍一石,宛然当年荫高梧而峙庭前者也。(《青箱堂文集》,卷4,页9至10。按末一句所谓“荫高梧而峙庭前”之“巍巍一石”,当系指勺海堂前平台上之太湖石,见勺海堂图。)

前后不过半个世纪,名园废堕,以至于此,真是难以令人想象的。

顺治以后,在勺园旧址上,又重新兴建了一座弘雅园。弘雅园的变迁,且待下文再叙,这儿先把娄兜桥的演变,作个交代。

娄兜桥的故址,就在我校西门外迤南大约七八十步,由此再往南不远,就是残留至今的恩佑寺和恩慕寺的两座庙门。原来桥下有水东流,注入我校校园。1959年起,我校在西门内开凿了第一眼自流井,喷水甚旺,这才把桥下水道填塞。而明末以来常见于诗文记载的这座古桥,也就从此淹废无存了。现在,桥虽不可复见,桥名却早已变作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把娄兜桥写作了篓斗桥。此外,海淀有人还曾叫它作炉斗桥,其实都是一音之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P8-13

序言

青年同学们:

当你在紧张学习之后,漫步未名湖边,静心观赏那妩媚多姿的水上景色而不禁心旷神怡的时候,你曾想到过这一片湖泊是怎样的一个来历么?或者,当你走出图书馆、离开实验室、只身徘徊在环湖周围蜿蜒起伏的丘岗丛林间而顿觉如释重负的时候,你曾寻思过是谁在这里创造了这样的山林幽径么?是的,青年人应该往前看,要看到未来,要看到在党的引导下我们将要用自己的双手所创造经营的美好的未来。但是也不能忘记,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正是过去的人们世世代代辛勤创造的结果,是值得我们非常珍惜和爱护的。话不必说得太远,我们这座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历史上的劳动人民不知流尽多少血汗,凿地为池,积土成山,在这一片平地上,创造了这样风光旖丽的园林景色,但那时享受的却不是他们。其次,这一带园林之得以保留到今天,还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和灾难。伟大的祖国新生了,亲爱的年轻人,你、作为人民的好子弟,才能在这里——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里,努力学习,锐意前进,培养自己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接班人。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我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这座校园里一些旧日园林的点滴,写下来,告诉你。

侯仁之

1962年11月20日

后记

这册《燕园史话》的写作,仅仅涉及到北京大学校园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历史情况,旨在说明燕园的来历。作为此书的姊妹篇同时出版的,还有谢凝高、陈青慧、何绿萍三位同志合写的《燕园景观》一书。《燕园景观》主要是从造园艺术的观点上,来深入分析校园设计的特点,更着重阐述了它在绿化上的特色。两书并行,相得益彰。只是《燕园史话》还难得有王明珠副教授十分流畅的英文译稿,同册刊印,她也是亲身体会到前来北大讲学或访问的西方学者,确实有人十分欣赏燕园的旖旎风光,因而也是渴望能了解它的一些来历的。《燕园景观》虽然没有英文译稿,但是有丰富优美的关于校园现状的插图,中外来宾自然是有目共赏的。其中有照片和素描各一幅,也借用在这本《燕园史话》之中。至于本书的中文原稿和英文译稿,都由张玮瑛同志代为校阅,这是我自己力所难及的。此外,她还有些好的建议来进一步充实这本小书,可惜已经来不及采纳了。

最后还须指出,我在重订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深感不安的一件事,就是我校校园的水源日渐枯竭。完稿之后,我才了解到学校基本建设的负责同志,已经考虑到要开辟新水源,计划从密云引水渠分水入万泉河,然后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水位,流注校园。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完成,那么今后美丽的燕园必将呈现出更加风光喜人的新景象。

书评(媒体评论)

海滨米太仆园,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穹则舟,舟穹则廊,高柳掩之,一望弥际。  ——《春明梦余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燕园史话(汉英双语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仁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36119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8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