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忆果戈理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作家,果戈理的作品就足以说明他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了。但作为一个世界观极为复杂的人,由于缺乏充足的材料,他生活当中的种种矛盾现象还难以一一解释清楚。本书带你回忆那个多样的、矛盾的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

内容推荐

果戈理,乌克兰人,1809年4月1日生。当时的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增长,封建农奴制渐渐解体的时期。两者的矛盾,激起了革命者(如十二月党人)、广大人民与沙皇统治对抗的斗争。十二月党人的被残酷镇压,反而促成果戈理的思想进步。农村的贫困与官场的腐败,使他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本书通过果戈理多位友人的回忆稿来引导读者认识这位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目录

杂谈果戈理(代序)

果戈理少年生活琐闻

果戈理当演员的尝试

回忆果戈理

同果戈理的初次会面

听果戈理朗读

果戈理做客

同果戈理的几度交往

一八四一年夏天果戈理在罗马

三四十年代青年心目中的果戈理

与屠格涅夫相遇

尼·瓦·果戈理在我父亲家中逗留小记

宫廷女官与果戈理

回忆果戈理

果戈理在敖德萨

我所认识的果戈理

我所认识的果戈理

回忆尼·瓦·果戈理

尼·瓦·果戈理临终的日子

果戈理

果戈理逝世后第一次刊印的文集

我同果戈理相识的始末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

试读章节

果戈理的其他同学也陆续来到彼得堡,总共来了十几个同学:果戈理、普罗科波维奇、阿·谢·丹尼列夫斯基、伊。格。帕先科、库科利尼克、巴济利、格列比翁卡、莫克里茨基等Ⅲ。他们先后都在各个部里找到差事。莫克里茨基会画画,显露出油画家的卓越才华。老同学们常到某个同学的住所聚会,形成了一个亲密的小圈子,一起愉快地打发时光。果戈理是小圈子里的主脑。果戈理和库科利尼克都酷爱文学。果戈理认识普希金后便完全献身于文学事业⑧。一天,莫克里茨基来到老同学的小圈子里,随身带着一包东西。“你拿的是什么东西啊,阿波伦老弟?”果戈理问道。莫克里茨基是个结巴,费劲地回答道:‘‘这个……这个……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你别管;这是圣物……”“什么,什么东西,让我们看看!”“请别动手,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告诉你不许碰——这是圣物。”(包里是某公爵孩子们穿过的小西装,莫克里茨基绘画用的,他费了半天劲儿才弄到)果戈理抓过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这种玩意儿,便往上面碎了一口吐沫,随手扔到窗外。莫克里茨基惊叫了一声,扑向窗口,想跳下去,可太高了。于是他向门口奔去,跑到街上,拣起包裹……大家笑得肚子都疼了。果戈理对当差既无才干,也无兴趣,只感到苦恼,因此经常旷职,躲在寓所里搞文学。他旷了几天职后来到司里,秘书或者股长便指责他:“这样当差不行呀,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当差得像个当差的样子。”果戈理从衣袋里掏出事先写好的呈递皇上的辞职申请书,交了出去。他被解职了,又到别处当差。他一连好几次被解职,再到别处当差。

……假期途经莫斯科回小俄罗斯的时候,果戈理、丹尼列夫斯基和帕先科住在一家旅馆里。次日他们的仆人跑进来说,有位先生打听尼·瓦·果戈理,这时那位先生已带着仆人走进来了,问道:“果戈理先生住在这儿吗?”果戈理、丹尼列夫斯基和帕先科都没穿外衣,连忙往屏风后面躲:“请原谅,我们没穿外衣。”“没关系,请你们不必拘束,我很想同你们认识,并将感到无比愉快。”屏风后面一降慌乱,这个把那个往前推。果戈理终于走出来,向那位先生作了自我介绍,原来他就是前任民众教育大臣伊。伊·德米特里耶夫⑨。老人住在莫斯科,很想认识果戈理,而终于认识了。对他非常亲热,对果戈理的同伴也非常亲热,请他们来参加他家的晚会,他们答应了。那天有二十五位莫斯科的文学家、演员和文艺爱好者参加德米特里耶夫家的晚会,其中有著名的谢普金⑩和他的两个女儿。殷勤好客的主人和所有在场的人一致请果戈理朗读《婚事》。果戈理坐下朗读。他一边坐着德米特里耶夫,另一边坐着谢普金。果戈理朗读得妙极了。他抑扬顿挫的音调,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谁也模仿不了。听众快活极了,忍不住发出各种赞叹声,不时打断朗读。果戈理读到最后打了一声口哨……谢普金激动地说:“这样的喜剧演员我一辈子还没见过呢,也不会见到!”然后对两个准备登上舞台的女儿说:“这就是艺术家的最高楷模,这就是你们应当学习的榜样!”

P6-7

序言

果戈理的一生充满矛盾和探求。他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来到彼得堡,但彼得堡却并未理睬他。他在涅仁中学立下的匡时济世的凌云壮志,在彼得堡却找不到施展的地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谋到一个缮写员的差事,从早到晚缮写一文不值的文牍。他感到时代对文学提出的要求,着手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但又因缺乏素材而不得不接二连三地向母亲求援。他抱着为政府清除弊病的目的写出了《钦差大臣》,但却招致政府官吏的一致斥责和咒骂,骂得他一时不知所措,只好躲到国外去。他本应接近真正理解他的作品并对他的创作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的人,并在他们的思想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但他所亲近的朋友们偏偏是这些人的论敌,有的还是不共戴天的政敌。他既写出了震撼俄国的《死魂灵》,又写出了招致各方面斥责的《与友人书信选》,并且二者同出于报效祖国的心愿。他一再表示只能写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作品,可反映祖国现实生活的作品又必须躲到“美丽的远方”——罗马去写。他认为大作家的不幸就在于没有烧毁自己的失败之作。他自己曾多次烧毁手稿,但真正的失败之作却偏偏没有烧毁。他的作品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农奴制,但他脑袋里却装了不少忠君思想。他每次到莫斯科都下榻在友人波戈金家,但又与主人矛盾重重,以致两人见面不讲话。

这些矛盾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以及他本人的书信为后人提供了解释这些现象的线索。正确地解释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一个人的果戈理。而在我们正确地理解作为一个人的果戈理之后,便能更深入地理解作为一个作家的果戈理,从而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伟大作品。

果戈理的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同时代人的回忆录提供了许多新鲜有趣的材料。

果戈理有句格言:“让大家替我写作。”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让大家替我搜集素材”或“我利用大家的素材”。果戈理确实用各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格言。果戈理在同人交谈时,听觉往往处于待命出击的状态,随时捕捉一切有用的素材。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个情节,有时是一段景物描写。谈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别人随口说出的俏皮话、警句和动人的情节,被果戈理听进耳朵里,经过艺术加工,便成为他卓越作品的有机部分了。《狄康卡近乡夜话》中的许多俏皮话,《狂人日记》和《外套》的题材,都是从谈话中听来的。普希金深知果戈理听取素材的本领,便在老友沙尔仁斯基讲述草原的时候,特意邀请他来听,并暗示他在小说《塔拉斯·布尔巴》中加入一段对草原的描写。于是沙尔仁斯基讲述草原的精彩部分便出现在《塔拉斯·布尔巴》中。但普希金并不希望自己所感兴趣的题材通通被果戈理听走,可有时讲得起劲,当着果戈理的面讲起某件趣闻,等想起果戈理的这种本领时,为时已晚。据普希金的妹妹帕夫利谢娃的回忆,普希金向果戈理提到过《死魂灵》的题材,但当他知道果戈理已动手写的时候,对妻子说道:“祸从口出。果戈理真是个狡猾的乌克兰佬,竞使用了我的题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忆果戈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屠格涅夫
译者 蓝英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3473
开本 32开
页数 4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4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25.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