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会前、中期的民政文化现象
第一节 历史概况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婚姻关系
第三节 殡葬习俗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
第五节 氏族社会结构及氏族的生活生产区域
第六节 有关原始社会战天斗地的传说
一、有关治水方面的传说
二、有关抗旱方面的传说
第二章 原始社会后期的民政文化现象
第一节 生产力的发展及私有观念、私有财产的出现
第二节 司徒与教化
第三节 具有地缘关系因素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 救灾及有关的传说
第五节 婚姻和殡葬习俗
第三章 夏朝商朝时期的民政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历史概况
第二节 夏商涉及民政职官及职掌内容的揣测
第三节 “地区部落”式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 迁徙及婚姻殡葬习俗
一、迁徙
二、婚姻习俗
三、殡葬习俗
第四章 西周时期的民政文化(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第一节 历史概况
第二节 施民于教化
第三节 交错型行政区划及基层政权管理
第四节 救灾与救济
第五节 处置夏商旧遗民
第六节 婚姻习俗及管理
一、婚姻形式
二、媒聘制
三、婚姻的方式和性质
四、国家管理婚姻的机构——“媒氏”
五、严格的外婚制
第七节 民政机构和职官
一、“天地各半”等级地位显赫的民政机构
二、中央民政机构的主要职掌范围
三、民政机构管理的特点
第八节 民政理论及思想
一、民政思想的类型
二、民政思想的特点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民政文化(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历史概况
第二节 行政区划、基层政权管理和户籍管理
一、行政区划
二、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
三、户籍管理
第三节救灾
一、灾荒概述
二、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态度
三、救灾的活动
第四节 救济和优抚
一、救济
二、兵役法和优抚制度
第五节 婚姻及其管理
一、夫权制的婚姻
二、婚姻形式和婚姻管理
第六节 殡葬习俗
一、西周的“丧礼”
二、春秋的丧葬习俗变化
第七节 民政理论和思想
一、民为主体的思想主张
二、孔子的民政思想
……
第六章 战国时期的民政文化(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七章 秦朝的民政文化(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第八章 汉朝的民政文化(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超的民政文化(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第十章 隋朝唐朝的民政文化(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宋辽金的民政文化(公元907年—公元1234年)
第十二章 元朝的民政文化(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第十三章 明朝的民政文化(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第十四章 清朝前、中期的民政文化(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
第十五章 清朝后期的民政文化(公元1840年—公元1911年)
第十六章 民国时期的民政文化(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第十七章 红色政权下的新民政文化(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