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长寿(三分治七分养)
内容
编辑推荐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身体的一系列病症是饮食不当、病菌入侵、空气污染、环境不洁、外伤、遗传、药物等因素所致,要想彻底解除这些因子对健康的致命危害,其根本在于“三分治,七分养”。那该如何合理“治”“养”呢?

本书详细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病症,挖掘疾病产生的原因,提供合理的医治方法、预防与自然养护等知识。比如失眠,如果已经很严重,可以适当地服用安眠药,但也要清楚安眠药的毒副作用,养护可选择各种助眠汤、枸杞水,也可以让性生活来助眠;眼睑下垂可以用汤药修复;口臭治疗可选用甘草、香菜;痔疮治疗除了患者平时多收腹提肛外,还可选用糙米疗法等。

内容推荐

药物治病,治标不治本,更可能是毒药。而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精辟地指出:“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就是患者的医生”,也就是说各种养护手段才是医病之必须,而药物医病只是自我安慰,没有一种病症能被药物彻底治好。它们只起到暂时的消炎缓痛功效,而顽固的病根依然在你体内为虎作伥。

本书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病症,包括挖掘疾病产生的原因,提供合理的医治方法、预防与自然养护等知识。举例来说,比如失眠,如果已经很严重,可以适当地服用安眠药,但也要清楚安眠药的毒副作用;同样口臭治疗可选用甘草、香菜;痔疮治疗除了患者平时多收腹提肛外,还可选用糙米疗法等。

目录

第一部 古医学中的三治七养

1 古医学从利器与放血中款款走来

2 伏羲制九针,精髓在养

3 现代人的错误观念:生命在于医治

4 多病者也能长寿

5 从隋炀帝燥病领悟“三治七养”

第二部 病由内生而现于外

1 失眠:甩掉安眠药,皈依睡眠汤

治:按失眠轻重选不同剂量的安眠药

养:消除失眠的“三剑客”:窗帘、枸杞水、性生活

2 头痛:头痛原因多,止痛片是祸首

治:“推”开“拿”掉头痛

养:多吃萝卜籽、冰片、龙眼壳,少食盐

3 哮喘:家具引发冬季哮喘

治:吸入疗法降低哮喘风险

养:药膳、鸭梨、大蒜攻克哮喘

4 感冒:防御力下降,病毒来侵袭

治:青霉素、抗感药要减量

养:洗澡,食醋、萝卜,喝鸡汤

5 便秘:性欲下降与便秘相关

治:少用药物是最好的医治方式

养:水是最温和的通便药

6 胃病:养肥了身体,透支了胃气

治:不同疼痛选用不同疗法

养:好心情、好胃口养出健康胃

7 过敏:抗过敏药的治疗矛盾

治:适量选取中药和抗组胺药

养:多吃糙米、蔬菜防过敏

8 肥胖:谁让你不堪重负

治:针灸、推拿疗法

养:多喝水、多运动控制体重

9 颈椎病:谁侵蚀了你的颈椎

治:外洗方巧治颈椎病

养:按摩、仰枕保健预防颈椎病

10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要坚持到底

治:治疗糖尿病关键在于控制胰岛素

养:自我按摩、饮食疗法双管齐下

第三部 五官不适传递疾病信号

1 近视:挡在美景前的“马赛克”

治:近视激光矫正术

养:减糖、补钙、做眼保健操防近视

2 白内障:老年人眼病的克星

治: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养:食疗与按摩

3 沙眼:眼科慢性传染病

治:药物杀菌

养:偏方护眼

4 眼睑下垂:被疾病摆出的一张“丑脸”

治:眼睑的手术矫正

养:术后的汤药滋补

第四部 口腔疾病的三治七养

1 口腔溃疡:杜绝口腔溃疡先从选牙膏做起

治:药物疗法和食物疗法

养:好心情改善口腔环境

2 舌痛:谨防脑血栓 席

治:简易方法治舌痛

养:养护舌痛有偏方

3 慢性咽炎:恶心干呕的难言之隐

治:慢性咽炎分体质用药

养:养嗓还从忌口开始

4 口臭:你我之间看不见的距离

治:中药法除臭生香

养:甘草、香菜、食盐水的口腔维护

5 牙周炎:牙周袋遭到了破坏

治:维生素c衍生物可治牙周炎

养:牙周炎患者五字保健法

6 龋齿:饮水中氟浓度影响其发病率

治:适量用氟可治龋齿

养:芥末、唾液、生姜紧急补救残局

7 口吃:语言交流的障碍

治:口吃矫正法则

养:挽救口吃重在补脑、醒脑

第五部 肝胆外科疾病与皮肤科疾病的三治七养

1 胆结石:饿出来的疾病

治:排石,应因人而异

养:饮食起居与情绪调节均须兼顾

2 阑尾炎:一种病症两种疼痛

治:按轻重缓急治疗阑尾炎

养:术前术后的家庭护理

3 鸡眼:脚上的肉刺

治:鸡眼切除术的正确选择

养:保持伤口清洁,勿负重

4 痔疮:柔软的静脉团

治:药晦治愈痔疮

养:痔疮重在预防弭

5 红斑狼疮:啄食肌肤的“狡猾狼”

治:乘早医治,坚持治疗

养:注意饮食,保持乐观心态

6 手癣:开在皮肤上的“孽之花”

治:皮肤软膏和中药制剂兼顾治疗

养:醋水每天浸泡分钟

7 痤疮:青春无情的痕迹

治:药茶、药膳、按摩兼顾治疗

养:调护和洗脸是关键

第六部 心理疾病的三治七养

1 抑郁症:情绪的陷阱

治:维生素B控制抑郁

养:睡眠、倾诉是保健良药

2 焦虑症: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

治:确定焦虑程度再治疗

养:从心理和生活方面给自己减压

3 癔症:莫名其妙的歇斯底里

治:中医药分型治疗

养:少受刺激,多睡眠

4 强迫症:从过度洗手折射疾病阴影

治:强迫症的治疗法

养:听音乐、裸睡、娱乐能改善强迫心理

第七部 沐浴养生法

1 沐浴养生法:日光浴

2 沐浴养生法:冷水浴

3 沐浴养生法:酒浴

4 沐浴养生法:矿泉浴

5 沐浴养生法:蒸汽浴

6 沐浴养生法:泥浴

7 沐浴养生法:雪水浴

试读章节

古医学从利器与放血中款款走来

人类的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而人类的寿命也是在前人的一点一滴摸索中才积累起来的。

大约在5000年前,刚刚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因为遭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血液疾病、食人动物的侵害,他们的平均寿命一般都无法企及30岁,更多在20多岁的时候就衰老死亡了。于是,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自我保护。

那时在人类的意识中还没有“药”一说,只是他们从“土能吸水”这一现象中得到启示,一旦人类被动物咬伤或摔伤擦伤后,就会在伤口上撒上一把土来止血,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早的医药。不过土只能医外伤,不能治内伤,当人类因为风寒、坏血病、痢疾或其他病症奄奄一息时,那就相当于判了死刑。

当时,一位病重的孩子,因为难以忍受全身的疼痛,撞击他身边的石头,结果他的头破了,手也破了,流了很多血,昏倒在石头旁。不过,这位孩子昏迷了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于是部落中就有人大惊小怪的指着这块石头说,那是一块神石,她看到死去的头人向她微笑。于是所有人都拜倒在这块石头下面。

在人们最早的意识中,还没有一个具象的神,他们只是将部落中德高望重,或统领大家迁徙的人作为一个崇拜标准,一旦部落中有人死而复生,他们就以为是神在保佑他,而这个神的样子就是那位曾德高望重,现已离世的头领。

当然,第一个说出石头是神石的人只是由生病一撞石头一苏醒这一环节中获得了灵感,所以认为这块石头就是一块神石,为了让人们更加信服她的言论,便添油加醋假意说死去的头领向她微笑。当然了,没有人能够看到那位已故的头领,但是他生前的确是众人追随的对象,于是人们便相信了这个人的言论,并认为她跟神是互通的,从而开始尊奉她,并称她为巫师。

不过,人们相信巫师言论的同时,也开始有了一种模糊的意识,那就是疾病的产生跟人类的血液有着一定的关系,说不定疾病就藏在血液中,于是“放血疗法”的先驱就诞生了。而用来医疗的器具就是石头、骨针。关于这一点,考古学的发现可以佐证。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骨针、石斧等器具,其中有的器具非常类似《黄帝内经》所描述的“九针”中的三棱针与按摩用的锥形针。如果那时的人类已经发明了针刺、砭石治疗方法,那么这些器具毫无疑问就是曾被用于治疗疾病的。可见,医学元身,实质上就是由这些利器和放血术孕育出来的。

最开始,人们生病就会撞击那块“神石”,比如人们被背痛、腿痛、腰痛折磨时,对着这块石头撞击,疼痛就会有所缓解,这实质上就是病痛加撞痛引起的暂时麻痹。不过,每天撞击,随着疼痛部位血液循环的加剧,疼痛也会慢慢减缓,甚至有治愈的可能。但人类为了生存还要劳作和迁徙,不可能每天都围绕着这块石头转,于是,他们砸开大石,每人拿一块带在身上,疼痛时砸上一砸,疼痛也就缓和了很多。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按摩”的最原始展现。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人类被头痛或体内病痛困扰时,就不能用撞击的方法了。因为这种撞击危害面太大,甚至有时会因为撞击过猛导致死亡。于是人们不得不求助巫师。巫师算是当时部落群体中较聪明的人,她看到人类为了御寒,用兽皮、杂草缝制衣服时,不小心扎伤了手指,于是又有了灵感,让人们用骨针放血,扎血的最佳部位就是手指。于是这种方法一直沿用下来,而且很多时候真的很管用。现今这种手指放血的方法还在农村延用。

其实,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他们接触的都是最纯净的自然物品,没有污染,没有化学物品,更没有烟酒、毒品。所以,他们罹患重症的几率几乎为零,唯一危害他们的就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因为当时的人类还没有火,食物主要以动物脂肪为主,且都是生食,这样留在肉类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就会进入体内,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虽然,从现在的视野来看,这是小之又小的疾病,但这对古人类来说,可是一大威胁。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错误,但有一点他们非常清楚,那就是他们正面临着死亡,求生的本能会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自救。于是,这次“流血”事件后人类开始顿悟,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他们起死回生。

其实,人类之所以从放血一事上获得好处,并不是神真的在保佑他们,而是一种误打正着的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来分析,放血可以帮助人体唾液酶的分泌,加剧肠胃蠕动,从而加大体内排毒,而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被解决,患者也就健康起来。P2-4

序言

据《唐书》记载,公元849年,一位百岁和尚跋山涉水几千里徒步来到洛阳,他精神抖擞,鹤发童颜,举止行为就像一个年轻健壮的小伙子,当时在位的皇帝宣宗很好奇,邀其为坐上嘉宾,请教健康秘诀。和尚的答案却很简单,他说:“老衲从小家境贫寒,无钱买药治病,只能自身抵抗。后爱上了饮茶,到处唯茶是求,此后便无病症产生。”

和尚的话令人深思。古代人深谙健康之道,各种长寿养生法也是精妙绝伦,比如传说中活到800岁的彭祖的养气养心法、曹操的诗文养身法、齐梁思想家陶弘景的散步法、陆游的健身与养生诗、宋朝文豪苏轼的磕齿法等都成了现代人追逐的时尚。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些行之有效且让他们长寿的方法中,几乎不见医药的影子。

于是,很多养生家借此宣称,要想活到100岁,只依靠药物万万办不到,医药只占健康因素的8%,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然养生要占到60%。可是,现代人却又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药物的8%加上自然养生的60%,健康指数会更高,于是大肆服药与养生双管齐下。殊不知,不将其很好的融合,只是滥用,不但让健康走下坡路,更会跌入深渊。调查数字触目惊心,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每年药物中毒的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6.5%,而癌症死亡人数每年也是以20%的数字急剧上升。

药物治病,治标不治本,更可能是毒药。对这古人早有精辟阐述,比如《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皆称“毒药”。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精辟地指出:“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就是患者的医生”,也就是说各种养护手段才是医病之必须,而药物医病只是自我安慰,没有一种病症能被药物彻底治好。它们只起到暂时的消炎缓痛功效,而顽固的病根依然在你体内为虎作伥。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身体的一系列病症是饮食不当、病菌入侵、空气污染、环境不洁、外伤、遗传、药物等因素所致,要想彻底解除这些因子对健康的致命危害,其根本在于“三分治,七分养”。治,就是用药物截住病因,不要让其泛滥成灾;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我预防,二是药物以外的东西将你的病体养好。那该如何合理“治”“养”呢?

本书详细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病症,挖掘疾病产生的原因,提供合理的医治方法、预防与自然养护等知识。比如失眠,如果已经很严重,可以适当地服用安眠药,但也要清楚安眠药的毒副作用,养护可选择各种助眠汤、枸杞水,也可以让性生活来助眠;眼睑下垂可以用汤药修复;口臭治疗可选用甘草、香菜;痔疮治疗除了患者平时多收腹提肛外,还可选用糙米疗法等。

此外,本书依照古代学者庄子“安时而处顺”之说,结合科学研究和事实告诉人们:健康长寿不再是炼丹炉里的古老传说。保持隋神愉快,乐观豁达,心平气和,吃得香,睡得着,遇事有颗平常心,不惧困难,顺其自然,生命将无限延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长寿(三分治七分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青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264365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