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坛/世界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本册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天坛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其他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内容推荐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出版项目之一“世界遗产丛书”首辑八册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为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添砖加瓦。让世界了解中国——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要宗旨。各分册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一、概述

二、奠定“万世不移之基”——天坛的营建

 1.天坛的兴造

 2.天坛的更制

 3.天坛的改建

三、“壮丽冠天下”——天坛的建筑景观

 1.圜丘建筑群

 2.祈谷坛建筑群

 3.斋宫建筑群

 4.神乐署建筑群

四、“对越有虔,百神攸暨”——天坛的祭祀礼乐

 1.天坛祭天礼仪

 2.天坛祭天礼器

 3.天坛祭祀音乐

五、天坛文化遗产的保护

试读章节

二、奠定“万世不移之基”

——天坛的营建

从明朝的永乐年间到清朝的乾隆时期,历经300余年。在此期间,尽管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但天坛的营建始终没有停止。无以胜数的工匠为天坛的雄伟付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血汗,而明朝的永乐皇帝、嘉靖皇帝及清朝的乾隆皇帝更是几度大兴土木,为天坛平添了无限的壮丽。

1、天坛的兴造

永乐皇帝把明朝的国都从南京迂到北京,由此成就了一个规模空前、垂范后世的皇家祭坛。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以后,即在钟山之阳营建祭天用的圜丘,在钟山之阴营建祭地用的方丘。次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改筑圜丘、方泽,定每年冬至日、夏至日举行祭天、祭地典礼。

洪武十年(1377年)冬,南京阴雨连绵,出现了灾情。朱元璋在冬至大祀斋戒时。对京房的《灾异说》深以为然,认为京城出现灾情是祭祀没有搞好的结果,遂以“人君事天地犹父母,不宜异处”为由,于国丘I曰址建大祀殿,以每年春正月上辛日举行天地合祀大典。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率百官莅大祀殿,合祀吴天上帝、后土皇地祗,亲作祝文,并歌九章。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在正阳门之南营建北京坛庙。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天地坛建成。

北京天地坛规制悉仿于南京大祀殿,但比南京大祀殿更为壮丽。天地坛四周绕以垣墙,中为大祀殿,台阶上设有四坛,以祀日月星辰。大祀殿是天地坛最重要的建筑,是皇帝祭祀天地的神殿,雄伟庄重,金碧辉煌。大祀殿门外,东西列十二坛,以祀岳、镇、海、渎、山川、太岁、风、云、雷、雨、历代帝王、天下神祗。东坛末为具服殿,西南为斋宫,西南隅为神乐观、牺牲所。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甲成日,永乐皇帝率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地坛大祀天地,正式迁都北京。

此后,至嘉靖九年(1530年)共110年间,先后有9位明朝皇帝在北京天地坛大祀殿举行了102次天地合祀大典。凡遇到皇帝即位、皇子诞生、册封皇后、奉安太后等皇家盛典,及发生自然灾害、罪臣反叛、外敌入侵等国家大事,皇帝或亲自或派遣亲王到大祀殿祭告天地,感谢上苍,祈求佑护。

2、天坛的更制

嘉靖皇帝推行天地分祀,建圜丘并命名天坛,奠定了天坛的基本格局。

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朱厚熄即位后,改革礼制。他曾三度到天地坛大祀殿祈雪及合祀天地,并与诸臣共议天地合祀分祀之是非。

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嘉靖帝令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建圜丘于南郊,建方丘于北郊,建朝日坛于东郊,建夕月坛于西郊。

圜丘之址选在天地坛大祀殿之南。嘉靖帝钦定规制:“圜丘第一层径阔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层径十丈五尺,三层径二十二丈,俱高八尺一寸。地面四方,满垫起五尺。”工程于当年五月开始,十一月建成。圜丘由祭坛、神版殿、神厨、神库、宰牲亭组成。圜丘坛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命名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取意于《易经·乾卦》之“乾,元亨利贞”。

是年冬至,嘉靖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新建国丘上举行了祭天大典,并亲作《钦天颂》。从此以后,每年的冬至大祀就在圜丘举行。  嘉靖十三年(1534年),嘉靖帝降谕:“南郊之东坛名天坛,北郊之坛名地坛,东郊之坛名朝日坛,西郊之坛名夕月坛,南郊之西坛名神祗坛(在今先农坛内),著载会要,勿得混称。”天坛由此命名。

嘉靖十九年(1540年),大祀殿被拆,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明堂。嘉靖帝亲自设计,绘出图样,指派严嵩主持兴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新殿落成,嘉靖帝又亲笔书榜“大享殿”。

大享殿规制与大祀殿有着根本的不同。大祀殿制方,十二楹重檐崇基。大享殿制圆,三重檐三重基。三重檐瓦分三色,上层青色,中层黄色,下层绿色,檐柱窗棂皆饰以朱红,鎏以金箔。三重基亦以青白石为之,绕以汉白玉石栏,前后左右皆设出陛,枕以雕石,三层出水分别作龙凤云形。整座殿宇雄壮辉煌,美轮美奂。

但令人不解的是,嘉靖帝费尽心机设计建造,竞未曾到大享殿亲睹一眼。数百年后,清朝的皇帝把这座神殿改为祈谷坛,乾隆十六年(1751年)命名为“祈年殿”。

嘉靖帝去世后,继位的隆庆帝下令停止了祈谷、大享之礼,以后万历、泰昌、天启诸朝承袭不改,百余年间大享殿一直废置不用。直至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崇祯皇帝于大享殿举行祈谷大典,大享殿总算有了用途。

3、天坛的改建

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大清王朝的威仪,对天坛原有建筑全部进行了改造,从而完成了天坛的最终建设。

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祭天礼仪在这一阶段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程度。深谙汉学的乾隆皇帝潜心完善祭天的各项仪程,对祭天场所的建设也竭尽心力,几番大兴土木。

乾隆八年(1743年),因天坛斋宫过于破旧,决定大举修缮,并建寝殿五间、左右配庑六间、内宫门一座、回廊六间。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天坛内外坛墙年久损坏严重,为求整齐,将原土墙拆修。又拆除崇雩坛,将祈雨礼改在圜丘进行,拆下的城砖即用于修补天坛内外垣。整修后的坛墙坚固。大多保留至今。

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于圜丘坛上张设幄次陈祭品处过窄,决定扩建圜丘。将明代蓝色琉璃祭坛改为汉白玉石坛,并将圜丘上层坛面由原来的径五丈扩大至九丈。二层三层坛面径也依次扩大至十五丈及二十一丈。

乾隆十五年(1750年),将砖色不一的大享殿三层坛面用金砖墁砌。乾隆帝还认为,大享殿前后两庑是前明合祭所建,而今合祭之礼已不举行,并且两庑前重九间、后重七间又参差不齐,于是下令将后一重拆去。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初一,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因“大享”之名与孟春祈谷异义。古代“年“与“谷”相通,“祈年”即寓意祈求五谷丰登,每年都有好的收成。自从清顺治年间规定每年举行祈谷大典以后,清廷便将大享殿辟为祈谷坛,所以乾隆帝将祈祷丰收的神殿称为祈年殿,同时将大享门改为祈年门。乾隆帝还下令重修祈年殿。将原来象征上天、皇帝、庶民的青、黄、绿三色琉璃瓦改为纯青的单一瓦色,祈年殿两庑绿瓦也一并改为青色,而祈谷坛砖门及圈垣因离坛稍远,仍照旧制覆盖绿瓦。

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皇穹宇+将原重檐式殿顶改作单檐式,地面用青石铺墁,并在原土筑围墙外包砌以砖,砌墙用的城砖采用山东临清砖,这种砖以”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砖面光滑整洁著称,从而使皇穹宇围墙成为举世闻名的”回音壁”。

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天坛西外垣坛门之南又建了一座坛门,乾隆帝下诏命名为“园丘坛门”。原来的西门则称“祈谷坛门”。在函丘坛门内又建了一座钟楼,并修筑舆路,形成了天坛南北两坛并立的格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祈谷坛西柴禾栏两垣建花甲门,骑墙而建,砖座,歇山顶,颇为壮观。按乾隆帝的规定,花甲门为皇帝年届花甲后祭祀祈谷壕出入之门。修改礼仪后,皇帝举行祈谷大典不需再经过丹陛桥,而可直接从花甲门登上祈谷坛。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皇乾殿西垣辟西角门。西角门门制和皇乾殿南门相同,惟规模稍小,且仅一座;门外有砖基月台,与祈谷坛砖城相连,月台西向有砖砌礓磉,通往西柏林舆路。是年,乾隆帝年逾七旬,祀前上香出入祈谷坛,进退颇为辛苦。于是有礼官建议在皇乾殿西垣开辟角门,使御舆停其处,以减皇帝行走之劳,所以西角门又被称为“古稀门”。古稀门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成后,只有乾隆帝使用过,因以后的皇帝都不曾寿登古稀,故无缘使用此门。

乾隆皇帝不仅关心天坛的营建,而且连天坛祭祀、祭天礼器、坛庙植树等无一不予亲自过问。天坛斋宫”钦若吴天”匾、神乐署凝禧殿“玉振金声”匾均是其御笔,笔锋道劲。字体端庄,真实地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上天的崇敬和顺从,也凝聚了他为天坛建设付出的心血。

中国古代极为重视坛庙植树,取”尊而识之”的寓意。天地坛初建成时即“树以松柏”,以后历朝陆续补植,至清代中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据清道光年间统计,当时天坛有各种树木15000余株,其中大多为柏树。

天坛古树主要集中在祈年殿、圜丘、皇穹宇周围,在天坛外坛西北部及北部广大区域也有大片柏林,形成祈年殿东柏林、祈年殿瑟柏林、圜丘坛柏林及外坛柏林。3000多株古松柏,创造出了森然静谧的环境,为祭坛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如今,天坛已是北京市中心最大的绿地公园。

P5-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坛/世界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裁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291217
开本 16开
页数 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3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8
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