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和网络的盛行,全球化、城市化的宏大浪潮,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的精神危机的凸显……在历史的尺度上,这些都是当今人类共同的时代肖像。全球化使我们第一次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城市使大量陌生个体聚集,进入“瓷器时代”的现代家庭已不再能给人以安全感……面对时代的挑战,教育何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应关注时代境遇。道德教育固然不可能独负重荷,却可以用自已绵长而坚韧的力量,扶持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洞察未来的方向。
图书 | 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教化与人文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电子媒介和网络的盛行,全球化、城市化的宏大浪潮,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的精神危机的凸显……在历史的尺度上,这些都是当今人类共同的时代肖像。全球化使我们第一次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城市使大量陌生个体聚集,进入“瓷器时代”的现代家庭已不再能给人以安全感……面对时代的挑战,教育何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应关注时代境遇。道德教育固然不可能独负重荷,却可以用自已绵长而坚韧的力量,扶持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洞察未来的方向。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媒介·网络 第一章 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 一、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 二、两种旁观者的“血缘关系” 三、“普遍观察”的道德后果 四、教育能旁观吗 第二章 “不对称性”的消逝 一、“成熟差”:教育存在的人类依据 二、印刷媒介对“不对称性”的呵护 三、电子媒介与不对称性的消逝 四、学校的合法性危机 五、寻找学校的未来 第三章 电视的教育哲学 一、科学世界观与仿真世界观 二、“文化人”与“娱乐的大众” 三、社会交往与“副社会交往” 四、科学知识与信息化知识 第四章 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 一、网络与身体的退隐 二、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 三、教育:无法承受之重 第二部分 全球化·城市·家庭 第五章 超越群体的自私 一、自私的群体 二、全球化对群体自私危害的放大 三、超越群体的自私——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第六章 超越陌生人伦理 一、都市:陌生人的世界 二、双面的陌生人 三、教育:超越陌生人伦理 第七章 危机四伏的家庭及其教育功能的萎缩 第八章 找回失落的人生 第三部分 生命·休闲·性别 第九章 走向生命和谐 第十章 生命·休闲·教育 第十一章 教育与性别公正 第十二章 道德的“性别”与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教化与人文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德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408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5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