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老师编著的面向21世纪的同名教材。他们扎实的地理学功底、高瞻远瞩的驾驭课程的能力,让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学中作者把他们的教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本次修订也参阅了他们的一些成果。当然作者自己的观点仍占据主体部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区域与区域系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区域开发及其决策、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等。
图书 |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地理科学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99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老师编著的面向21世纪的同名教材。他们扎实的地理学功底、高瞻远瞩的驾驭课程的能力,让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学中作者把他们的教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本次修订也参阅了他们的一些成果。当然作者自己的观点仍占据主体部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区域与区域系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区域开发及其决策、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等。 目录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 第一节 区域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 区域系统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 二、区域系统的特征 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四、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五、区域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第三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考虑 二、课程内容体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二、区域发展的内涵和表现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阶段性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三次产业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二、工业化过程和霍夫曼定理 三、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 第四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运动规律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 第五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 一、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二、城镇化是客观的必然趋势 三、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四、城镇化对于我国的特殊意义 第六节 人地关系变化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一、人地关系的三个阶段 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第三章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及其类型 二、区位论及其发展 三、农业区住论与农业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四、工业区位与工业生产的地域组织 五、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等级规模分布 第二节 距离衰减原理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距离衰减原理 二、空间扩散 三、引力模式和潜能模式 四、点与点之间相互作用模型体系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理论 一、规模经济论 二、产业集群论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一、地域分工理论 二、区域合作理论 第五节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循环经济理论 第六节 经济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理论 一、经济区概述 二、经济区类型 三、经济区划 四、主体功能区及其划分 第七节 区域规划理论的新进展 一、区域经济学新理论 二、规划学新理论 第四章 区域开发及其决策 第一节 区域开发略论 一、区域开发的目的、任务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三、国内外区域开发的做法和经验 第二节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一、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 二、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 第三节 区域开发决策 一、区域开发决策的含义和地位 二、区域开发决策的内容和程序 三、区域开发决策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 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第五节 区域规划概述 一、区域规划的内涵、任务和类型 二、区域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三、区域规划的编制程序 四、与区域规划相关、相似的规划 第五章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节 区域发展方向和形象设计 一、区域发展方向的确定 二、区域形象设计 第二节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一、区域发展目标的含义、性质和分类 二、区域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 三、确定区域发展目标的依据与一般程序 四、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区域发展重点的选择 一、选择重点的意义 二、重点发展部门的选择 三、重点发展地域的选择 第四节 我国区域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和原则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三、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第六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第一节 区域系统分析概述 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 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 第二节 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 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 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三、区域对比和评价案例:辽宁省现代化进程评价 四、区域比较与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区域发展预测 一、概述 二、结构化预测方法 三、非结构化预测方法 四、预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 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 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 五、层次分析法 六、情景分析法及其实例 第七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 第一节 宁波市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二、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四、宁波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结果 五、结论和讨论 第二节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辽宁省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及未来定位 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三、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地理科学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殿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0916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1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7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