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惑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疑惑,各种各样的疑惑,有时候会因为这些疑惑而烦恼,而坐立不安,甚至可能有人会为这些疑惑而形成一种无法自控的境地,痛苦异常,却仍无处可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从古至今都有,或许正是因此才有了佛学,他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答案,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宁……

本书作者正是一位佛学家,他以其超人的佛学智慧解答着众人的疑惑,或许大家能从中获得许多的感悟!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编写方式,记录了作者刚晓运用其佛学智慧现场回答众人关于尘世的众多疑惑,全书主要内容包括了正文,总共有三十个段落;附录一为对解惑的质疑;附录二为三戒印—止恶、行善、利他等内容。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应揣摩出一个现场感,因为书中有些答言并没有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问题给化解了、转化了,一下子把提问者给蒙住了。

目录

正文(三十个段落)

附录一:对解惑的质疑

附录二:三戒印——止恶、行善、利他

后记

试读章节

问:哪一段都有。

晓:对。蚯蚓与这差不多。明天把八识说过你就会明白,问识在蚯蚓的哪一头是你这问题的本身有毛病。识是“能了别”!它不是一个“东西”,你根本就不能问它在哪一头。

而且,蚯蚓也不是截成两段后,两段都能活,而是截成两段后,有头的那段儿能成活,经过再生,变成一条完整的蚯蚓,另一段儿就死了。

问:为什么有些老太太一个字也不识,只念一句佛号就可以往生,而一些很有学问的人把佛法讲得天花乱坠,却不能得到解脱?

晓:没根据吧?不识字,不通教理可以往生,而通教理反而不能,岂不是不必要学教理了?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没必要了?“菩萨通五明而成就”!请你找一下佛教史,哪一位真正的祖师大德不是大学问家?真正弘法利生的是这些大德!没有否认他们功绩的理由吧?都说六祖慧能大师是不识字的,但他的水平比一般的祖师更高一筹,在显宗他可以坐头把交椅。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件事儿没有理论指导可以做成功的,成道是最最艰难的事儿了。世间如此,修行更如此。

问:你不承认有不识字的老太太往生?

晓:承认,绝对有的。我问一下你怎么知道一个人往生了?

问:死时的瑞相。

晓:瑞相不能作为判定往生的依据!如同留下肉身并不能表明修行境界有多么高一样。修行求解脱首先是见地正确,然后是信心坚固。只凭信心求往生,没有菩提心,见地不正确,如同骑自行车却想上月亮。菩提心、见地正才是正因。老太太不识字就决定了她的见地的不可靠,虽然信心很坚固,也必须有老和尚随时指点。比如说我要去北京,若见地不正确就如同我不知道北京到底在什么方位、是什么样子,一到石家庄,我发现也是一个大城市,挺繁华的,我还认为是北京呢……这就是不识字、不通教理的害处。有学问、有正见的人不得往生的原因是没有切实去行,若切实去行,放心,学问只会成为修行的助缘,绝不会成为障碍。

问:肉身还不能表明修行境界?

晓:肉身有这么几种情况,有的凭他在生时修持戒、定、慧的工夫,加上愿力,留下这金刚不坏身。我虔心拜他,他毕竟不是佛,他与我功德都增。再者一种是凭邪术留肉身,或药水,或采精,像古埃及的木乃伊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在生时对色身特别执着,比一般人厉害得多,留下肉身。这后两种情况,我虔心拜他,我功德增长,他功德无所得。有一个老太太虔心事佛,她儿子老在藏地与印度之间做生意,她让儿子帮请佛牙,儿子忘了,在路边捡了一个狗牙骗母亲,老太太就天天在家拜,时间长了,狗牙上也出了舍利。老太太心虔,虽然拜的狗牙,也不耽误她的功德增长。何况拜肉身呢!

问:舍利怎样?

晓:那也只是圣者为使众生生起信心而示现的瑞相,也是唯识所现,是第六根手指,不是实在的。

往生凭的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之力和自己的信、愿之力,有此就足以往生了。

问:人死了之后,神识到底还有没有?

晓:有的。

问:若有识,那么放火里烧不疼吗?这也太残忍了。

晓:比如我刚晓。我自己这个身体,具备八识,是八识的“内变根身(作为)正报体”,而外边的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该只是八识的相分,是八识的“外变器界(作为)依报体”,或简称作身体叫正报体,树木叫依报体。砍树木我不疼,就是因为树木是依报体。当我真的死了以后,若我有极善、极恶,马上受报,若善恶不是甚重,该成为中阴身,这时候,中阴身就成了“内变根身(作为)正报体”,而刚晓的尸体只是“外变器界(作为)依报体”,你烧依报体,当然正报体不疼了。自然如果我还没死利索你就烧,那当然疼了。P2-4

后记

能够把《解惑录》给印出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值此,我有两句闲话得说一下。

这个《解惑录》本非一时一地之所为,从时间上来说跨了十四个年头,从地理上来说也跨了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四区,所以,就比较的杂。当然,杂是杂了些,倾向还是有一个的,因为我的主业是唯识、因明,偏向这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行文中加有空行,两空行之间的内容可归为一类。

我先提醒读者诸君,在读这个《解惑录》的时候,一定要揣摩出一个现场感,要是没有现场感的话,会在读过这个《解惑录》之后产生出这样的一种感觉:有些答言并没有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问题给化解了、转化了,一下子把提问者给蒙住了。你可能会想:若在当时提问者是会觉得无话可说了,但下去后再一想,会觉得答者刚晓像是在诡辩。所以,要没有现场感的话就麻烦了。

另外,在这个《解惑录》中,有不少问题我在解答时都带有很强的独断色彩,没有正经地给论证,理由充分度不足,这是我的身份所决定的。在我的下意识中是尽可能地躲避纯粹的学术。但我的身份量级不够,所以使得中间出现很多不尴不尬的地方,读者诸君要注意。

还有,在回答问题时我曾借用了一些别人的说法,比如王元化先生、胡平先生、李卫东先生等等,不敢掠人之美,在文中没有说出来,在这里应该注一下。

最后,这个《解惑录》其实都在杂志上登过,先在九华山的《甘露》上,后在灵山寺的《灵山海会》上,在网上流传也很广,不过引起的争议也很大。我曾经看到过几位网人专门批评我,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批评,发现他们只是在打稻草人,所以没有回应的必要。我的书有错误的地方,我都在网上更正过了,但在《解惑录》中间我没有发现自己有错。

佛教界已经习惯了我的尖酸刻薄,所以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到此停笔。

刚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惑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刚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40491
开本 32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3-4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