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桃花源(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阅读古代经典的人生感悟和生活哲理,并通过深刻的思考来诠释幸福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生存竞争激烈、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的时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了无数人的梦想,而幸福是心灵深处的一处桃花源,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文章,为阅读古代经典而获得的人生感悟。在这个竞争激烈、欲望横流、价值观混乱、大自然被侵蚀殆尽的时代。拥有一个内心的桃花源。才能淡泊名利。找到心灵栖息之地;才能在滚滚红尘中忙里偷闲,停下脚步,欣赏清山绿水;才能认清财富的本来面目。用可取的金钱过充实安适的生活,拥有真正的幸福。其实,如果剔除种种非自然的欲望。最适意的生活往往就是最简单的生活。

目录

自序 你在为谁生活

第一篇 一个人的桃花源/1

 凌波不过横塘路/3

 故乡的黄花菜/7

 莫损心头一寸天/12

 未到江南先一笑/17

 一个人的桃花源/24

 坐看云起时/28

 到乡翻似烂柯人/35

 世界的尽头/41

第二篇 幸福在别处/47

 生命中之不可管理/49

 欲望的故事/53

 婆珊婆演底/61

 幸福在别处/65

 死生事大费思量(一)/68

 生命因有轮回而美丽/75

 命运的故事/79

 善恶到头无须报/89

第三篇 像蝴蝶一样生活/95

 活着/97

 溪山清静且停停/100

 后金钱时代的生活/105

 像蝴蝶一样生活/112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119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124

 蚂蚁的星空/129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135

第四篇 这个世界变化不快/141

 这个世界变化不快/143

 禅让的故事/151

 韩非之死/160

 历史是场三角恋/168

 深巷明朝卖杏花/175

 死生事大费思量(二)/180

 凭君莫话封侯事/188

 这个世界会好吗/193

试读章节

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词《青玉案》中的句子。上中学的时候读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哀伤感,上大学时候又读了,听老师讲解,说是表达作者对佳人的渴望,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这是将这首词当作单相思的情歌了。还可以理解成作者借香草美人以自比,以美人的清冷孤寂,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慨。但我总感觉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实际上,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对美的消逝的忧伤。

在暮春时节的江南小镇,一条斜斜的街,一阶阶石级通向那座积淀着无数故事的虹桥。就在这暮春的傍晚,一个少女摇曳过寂寞的横塘。风起了,少女的衣裳和丝丝秀发轻轻摆动。在漫空飘飞的柳絮和江南梅雨季节的蒙蒙烟尘中,只能看见少女的身影,渐渐地模糊在这江南小镇的烟絮中。在小巷深处,在寂寞的花园中,在夜晚无人的小桥上,在幽闺深处,透过闺房的窗棂,看到的是暮春时节的飞絮和烟尘。梅雨季节到来了,春天就这样过去了,美丽的青春随之逝去了。

青春绚丽时节的寂寞,凋零时节的凄凉,怎能不让心灵善感的词人心疼而忧伤?“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种静寂中的生命灵动,使禅悟中总蕴涵着一丝伤感。

花儿在春天的第一场雨中悄悄开了,又在昨夜的疏雨骤风中孤独地凋谢了。不变的是季节的循环,不息的是江水的奔流,岁岁年年的是日月,而短暂易老的是红颜。

我想起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感动千万人的绝唱。美丽得让人窒息的花月风景,“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求索,都是为了美丽与青春消蚀的忧伤。年年相似的是江与月,年年不同的是人。花落了,又开了,但明年的花朵还是今年的花朵吗?人死了,又生了,生命和精神真的可以在这轮回中延续吗?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之中,青春和美又是如此的柔弱易折,而如此短暂的青春又在寂寞的等待中无声无息地逝去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在梦中,无声飘落的花瓣被水流走了,月落了,春去了,而青春就像飘落的花瓣一样随江水而去了。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读古代的闺怨诗,才会真正理解“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无论是少女青春的禁锢,还是少妇等待中的红颜衰谢,都蕴涵着太多的无奈,都让人感到心灵的疼痛。“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子夜四时歌》之春歌)百花盛开,阳光明媚,鸟鸣婉转,而青春少女感受到的却是心的哀伤。所有的功名富贵都无法弥补青春的流逝。“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所有的荣耀在烂漫青春面前都黯然失色,再精心的妆扮也掩盖不了岁月流逝的刻痕,出将入相的虚荣,竟然敌不过那陌头的一点杨柳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古及今,有多少男子抱着“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渴望,万里别亲,奔赴沙场,在漫漫征尘中将青春耗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又有多少人为了得第那一刻的狂喜,在十年寒窗之后,又千里远行,求取功名,在江湖漂泊中,少年头白,而闺中少妇在等待中也红颜暗老。“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诗经·伯兮》)男人的发达当然是女人的骄傲,所以在送别男人的时候,对未来的富贵的憧憬,压过了离别的伤感,在离别之后才感受到闺阁的寂寞,而就在这寂寞中看着暗牖蛛网、空梁燕巢,才感觉到长夜漫漫。“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时代的女子在丈夫离别之后马上就感到生活的寂寞无趣,没有心思梳妆打扮了;而盛唐时代的那个女子到了来年春天,还能打扮得光鲜漂亮登楼赏春,看到陌头柳色才“悔教夫婿觅封侯”,因为在那个时代,对功名的热望甚至影响到女子。除了功名,让世俗男女艳羡的还有财富。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深闺少妇看蝴蝶飞西园,门前生绿苔,秋风下落叶,坐愁红颜老。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所以让人伤感,主要是因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短的人生中,青春时光更是一霎时而已。杨柳春风吹过,转眼就是连天衰草,不觉西风来,流年暗中换。

讲到青春的流失,不能不提到古代的宫女。禁锢她们青春的不仅仅是那一圈圈高大的围墙,更重要的是那不人道的宫廷制度。古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实际上皇帝占有的女子远远不止此数,皇宫中的宫女往往有数千甚至上万人,比如西晋的司马炎一次就选五千名女子,他选美的时候,天下人一律不准婚嫁,也不得藏匿,否则就是犯罪。平定东吴后,他又把孙皓后宫的数千美女占为己有。后宫的美女一下子激增近万人。这些宫女绝大多数一生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就这样在等待和盼望中青丝熬成白发。“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中的无奈和寂寞又远远超过深闺少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那是怎样的一种凄凉!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少释放宫女出宫的记录,如汉文帝命令在他死后把宫中夫人以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全部放归,梁武帝萧衍即位之后,下诏放归大批宫女,唐宣宗在大中元年放了500名宫女。唐代孙元晏在《梁·分宫女》中写道:“涤荡齐宫法令新,分张宫女二千人。可怜无限如花貌,重见世间桃李春。”实际上皇宫中放出的多为年老宫女,红颜已逝,不仅无再见世间桃李春的欣喜,而且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命运往往凄凉无奈。那一重重围墙禁锢不住的是青春活泼的心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红叶题诗故事。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而据《云溪友议》记述,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一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卢渥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穿过千年烟雨,那江南古镇的拱桥还曲折在这小河上,但不见了凌波微步,也不见了闲愁的词人。每当我走过这现代都市的宽广马路,看着来来往往的蓬勃着青春的少女,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如今已没有了琐窗朱户的禁锢,少女的青春可以如花朵一样绽放了。只要是青春的,都是美丽的,而生命因为有这美丽的青春而有意义了。古代词人的美丽的哀愁,随着那江水而去了。

P3-6

序言

你在为谁生活

关于人生,要说的东西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人生太过复杂,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那么多的纷扰,有那么多的诱惑,有那么多的争斗,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身上所带的名缰利锁,都是那么牢固,都是沉甸甸的。但另一方面,人生又异常简单,生、老、病、死,如此而已。在生与死之间,奔波劳碌,所为的不过是名和利。名有当代之名与后世之名,当代之名就是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各种各样的奖励,这些实际上又都与利联系在一起。后世之名也就是所谓的不朽,所谓的流芳百世,这有点远,有点虚,于是绝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这个梦想。

于是就只剩下了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利具体表现为金钱,与金钱紧密相连的是房子、车子、级别、职称等等。看着大街上熙来攘往的人流,有的神色倦怠,有的得意洋洋,都停不下匆匆的脚步,像是被什么驱赶着,又像是在奔向何方。挣钱、穿衣、吃饭、买车、还房贷,然后是退休,病死或老死,这就是整个人生吗?这短暂一生的奔波劳碌又是为了什么?

幸福有的时候很遥远,遥远到不可企及,有的时候又是那么近,就在身边;幸福有的时候太过复杂,多得使不完的金钱,高级的别墅,高级的轿车,美色,众多的荣誉,众人的尊重和羡慕的目光,高职称或高级别,可以颐指气使,身边围着溜须拍马的人,如此等等,可能几辈子都凑不齐,但幸福有的时候又是那么简单,吹着山野凉风;饮着带有泥土香味的淡淡的绿茶,身边陪着结发的妻子,或是知心的朋友,有的时候也可以超越时空,与古人交流。用数字来描述幸福,显然是非常可笑的。对现代人来说,幸福复杂化了,不仅因为所谓幸福几要素聚合起来很难,更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还不在于那些要素本身,而是在于同别人的比较,不仅要自己过得好,更重要的是比别人过得好。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幸福越来越依赖外物,欲望的膨胀无止境,使幸福变得难以实现。面对着这个花花世界,有那么多的东西想占有。我们为了那些自己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奔波劳碌终生,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为什么如此奔忙。人世的功名利禄真的如黄粱一梦,但觉醒的没有几人。

感悟人生,不是为了成佛成道,感悟的目的是为了活得自在。明白了人生的无意义,才能淡然面对成败,才能真正淡泊名利,才能真正找到心灵栖息之地,才能有享乐的心境,才能在滚滚红尘中忙里偷闲,停下脚步,欣赏清静溪山,吹吹山野凉风,才能认清金钱的本来面目,少了追求金钱的燥热,用少量的金钱过充实安适的生活,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本书所收文章,为阅读古代经典中获得的点滴人生感悟。之所以要从古典中感悟人生,既是因为古人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思考,也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比起古代世界相似的地方依然很多。科学发展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变化,实际上只是一些表象。几千年前的古人所渴望的,现代人仍然没有得到;古代人所厌弃的,现代仍然存在;古人没有弄明白的,现代人仍感到困惑。

古人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对今天的人们有重要的启发。比如幸福,虽然古人没有作出具体的阐释,但古人所说的“人生贵得适意尔”,或者可以作为幸福的注解。所谓的适意,也不一定就是回归田园,只要是自己心里感到安适的生活,就是适意自然的生活。实际上,如果剔除种种非自然的欲望,最适意的生活往往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了无数人的梦想。在这个生存竞争激烈、欲望横流、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在这个大自然一步步被侵蚀殆尽的时代,我们要重建一个桃花源,只能是在心里建立自己的桃花源,就像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浇灌_小块人工绿地。相信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桃花源(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明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7242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