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通过胡适通信、日记等考证了胡适从1910年留学美国到1962年病逝于台湾的几十年间思想、感情发展。是一部学术性比较强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描绘了胡适与韦莲司长达五十年的友谊与爱情,他任职驻美大使时与罗维兹的一段交往经过,也讲述了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与贡献。
图书 | 胡适的情缘与晚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通过胡适通信、日记等考证了胡适从1910年留学美国到1962年病逝于台湾的几十年间思想、感情发展。是一部学术性比较强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描绘了胡适与韦莲司长达五十年的友谊与爱情,他任职驻美大使时与罗维兹的一段交往经过,也讲述了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与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通过胡适通信、日记等考证了胡适从1910年留学美国到1962年病逝于台湾的几十年间思想、感情发展。是一部学术性比较强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描绘了胡适与韦莲司长达五十年的友谊与爱情,他任职驻美大使时与罗维兹的一段交往经过,也讲述了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与贡献,他1948年到1949年间的动荡经历,以及他从1949年赴美到1958年回台湾期间发生的事,“胡适最后的家书”则考证了胡适生命中的最后四年。 周质平先生是研究胡适问题的专家,他的文章不但考证细致,分析独到,而且文字朴实流畅,是研究胡适作品中的佳作。 目录 自序 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 多少贞江旧事 难进而易退 胡适的离乱岁月 胡适的黯淡岁月 胡适最后的家书 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 关于胡适学位的几件新材料 《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序跋 试读章节 细读了胡适在美留学七年相关的中英文材料之后,我可以很确定地说:胡适对与江冬秀的婚约,在留美期间,从不曾有过二心。 韦莲司的出现当然是一个强力的引诱,但是这个引诱始终没有对胡江的婚约造成过任何威胁。胡适与韦莲司无疑的都深深地欣赏对方,爱慕对方,然而双方也都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关系只能止于朋友。但这样的了解并无碍于胡适对韦莲司表示爱慕之情。 1914年11月26日,韦莲司在一星期以前去了纽约,胡适从绮色佳橡树街120号(120 Oak Ave.)写信给她: 我亲爱的韦莲司小姐: 你离开绮色佳已一星期了。我想你已安顿下来,并怀着新的精神和展望,开始了你的工作。 上周四的夜晚,我深感怅惘,寒风吹落了窗前所有的柳条,竞使我无法为一个远去的朋友折柳道别。我甚至连照片都没有拍一张。 我简直无法表示在过去几个月里——多么短暂的几个月啊!——我是如何地沉浸在你的友谊和善意之中。我不知道在此邦我这么说是不是不合适——一个朋友对另一个说,她曾经是他最感念,也是给他启发最多的一个人,要是这么说有违此地的社交规矩,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交规矩的本身是不对的。 今天,我在你家吃了感恩节晚餐,我们都很尽兴。可是我也觉得很难过,因为你无法和我们共度。韦莲司夫人举杯祝愿所有不在场的家人和来客的家人,有的在古巴,有的在纽约和布鲁克林,有的在乔治亚,有的在苏格兰,也有的在中国。我们都衷心地祝愿他们健康。我希望你的感恩节过的和我们一样尽兴。…… 上引这封信的前半,可以视为胡适在留学时期,给韦莲司信中的“艳体”。此时胡适的“奔放”,似乎仅止于此了。相思是有的,至于进一步的关系,似乎并不是胡适所敢为,所愿为的。 1914年12月31日,胡适由俄亥俄州哥伦布市(Columbus,Ohio)参加第八届世界学生总会年会(The Eighth Co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Cosmopolitan Clubs),回到绮色佳,收到了韦莲司由纽约寄来的新年礼物,他在1915年1月3日写了一封谢函: 亲爱的韦莲司小姐: 我是31日回来的。世界学生总会的年会很成功。我发了许多议论,我非常高兴。 我回来那天,打电话到你家,发现你已经去了纽约,我真是失望极了。新年那一天,我吃完中饭回来,惊喜地发现桌上有个大包裹。打开才知道是你寄来的精关盆景和贺年卡。我真心地感谢你对我这么好。 P19-20 序言 《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1998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同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简体字本。至今已整十年。在这十年之间,胡适的婚恋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所出相关的论文和专书,不下十余种,而其中有关胡韦的恋情,大多是在我十年前旧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有些作者在原有的材料上,添油加醋,大事夸张附会,将这段感人的恋情和友谊做花边新闻似的处理,或进行道貌岸然的批判。此时将旧作再版,未尝没有是正视听的意义。 北大版的《胡适与韦莲司》早在数年前即已绝版,购求为难。这次再版,增补了有关文章五篇,对胡适的情缘和晚境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多少贞江旧事——胡适与罗维兹关系索隐》一篇,是我和陈毓贤女士合作写成,初刊时,也以两人名字发表,收入此书,特别向毓贤致谢,并志两人合作的一段愉快经验。此文得以成稿,要特别感谢余英时先生的提示,及杜威研究中心提供材料。 《难进而易退——胡适的大使岁月》一篇,所用多是胡适出任大使时的英文材料,及当时美方对胡适大使的评价,国内所出胡适传记尚无人用到这批材料。 《胡适的离乱岁月》及《胡适最后的家书》两篇,以台北胡适纪念馆馆藏从未出版过的家书为底本,辅之以其他材料,对胡适1949年,及1958—1962生命中最后四年的生活有所论述。从家书中的琐细小事,特别能看出胡适晚年心境的寂寞和苦闷,以及他立身处世的原则。感谢胡适纪念馆提供原始材料,和柯月足小姐多方的协助。 《关于胡适学位的几件新材料》一并附录于此,对胡适学位的“悬案”,提出一些佐证。 《胡适的黯淡岁月》与《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原附录在《胡适与韦莲司》一书之书后。 最后一篇附录是《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一书的序和跋,也可作此书的跋语看。 为大人物立传,需从细微处着眼,方能看出大人物毕竟也还是凡人。但“凡人化”并非“庸俗化”,最近几年出版有关胡适婚恋的著作不少,但大多流于庸俗化,或小说化。更糟的是套用一些洋理论,然后在胡适庞大的日记书信等材料中断章取义,来印证洋理论的正确。这种割裂胡适著作来为洋理论服务的做法,是庸俗、媚俗之尤者,也是去胡适本来面目最远的一种取向。 这次有机会再版十年前的旧作,并加入以上这几篇文章,要感谢王瑞智先生的提议和邀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适的情缘与晚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质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782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