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天(子尤的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因为他是天使,所以飞离人间。

子尤,一路成长都有诗歌相伴,曾获“世纪杯”、“春蕾杯”征文大奖。2004年3月,在北达资源中学读初二的子尤被查出患有纵隔肿瘤,手术成功后又因为化疗得了白血病。两年多的艰苦治疗,被子尤乐观地概括为“一次大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他那对待疾病和人生的乐观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书是子尤的诗歌作品集。除了诗歌之外,本书还加入了子尤的一些其他文字,比如,与诗歌相关的文字,病中五记,和朋友的怀念文章。其实,这些文字和文章在本质上都是子尤诗歌的各类脚注。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子尤的诗歌作品集。除了诗歌之外,本书还加入了子尤的一些其他文字,比如,与诗歌相关的文字,病中五记,和朋友的怀念文章。其实,这些文字和文章在本质上都是子尤诗歌的各类脚注。为了丰富诗歌的背景故事,还为它们加了一些脚注,一共分为三类:一是我加的,作为编者注;二是“原注”,指子尤的原注;三是“柳红补记”,指我在子尤原注后面补加的内容。总之,在这里,诗和文一起成为阅读整体。

目录

序·子尤是一首写也写不完的诗/柳红

 

用自己的颜色画天

 

2006

 命运的琴弦

 两个人的奇迹

 只为这一刻

 好吧!你就走吧!

 告别卷发

 知道吗我的小弟弟

 我们的时代

 写给一位刚认识就离去了的姐姐

 那时

 

2005

 为中国电影百年留言

 如果世界明天毁灭

 当你老了

 床上的遐想

 有这样一群人

 给泓给我

 捉迷

 

2004

 安宁,

 罢了,不想她了

 我是你心头优雅的秋风

 我是谁

 献给我永远的

 羞涩小男生系列

 绘

 童话房间

 我的梦

 我的爸爸是什么

 

2003

 寻觅

 低语

 定风波

 我们的爸爸死了

 青门饮·谈《卡门》

 苏幕遮·嵌词牌

 清平乐·春光

 相信未来

 老鼠与青蛙

 赞一位女艺术家

 生日

 

2002

 血色的黄昏

 莫扎特咖啡馆

 欧洲之旅组诗

 在广西叠彩山

 

2001

 希望

 心的感伤

 雪(二首)

 

2000

 十一年

 梦幻

 闲情偶寄诗二首

 冬

 赞陈真

 无题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伟大的诗人都有一颗童心

 我的诗歌是有“脾气”的

 诗歌就是我头脑里的“童话房间”

 真正的诗,从不服务于现实

 杂论:疾病与女生

 ——我享受不尽,每日高歌着她们的名字

【附录1】您赞赏的是整首诗呢,还是我引用您的那两句?

——子尤与北岛的通信

【附录2】小诗人的勇气、良知和沉痛感,都足以为我师

——子尤与邵燕祥的通信

子尤的奇异之旅

 尤是那般红

是喘气也是传奇,是经历也是精力

是病床不是冰床,爱点滴也是点滴

是医院也是意愿,是医生也是一生

是血液也是学业,会痛哭不会痛苦

是病痛不是病童,爱生命才是圣明

【附录】天高任你飞翔(文珊)

 生亦漂亮,死亦漂亮

永远的子尤

 痛悼子尤(邵燕祥)

 我与子尤(陈玉明)

 与青春同行(李小雨)

 青春必须燃烧(王一方)

 愧对子尤(李泓冰)

 心疼子尤(朱正琳)

 自由地登了顶{杨晓光)

 依旧翩翩美少年(朱春标)

 李敖:天不假年,但子尤活出了自己(朱玲)

【附录】九死一生,十分快活!

——子尤给李敖的信

 那个时刻,星空灿烂(朱嘉明)

跋·架在生死之间的永恒的桥梁/柳红

试读章节

我是单亲家庭,我和妈妈住在一起。有人会想,你生病以后表现那么好,是不是跟生病前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呀?我没有经历过受苦训练,也没有因为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受到多少影响。就像所谓的健康人会对癌症病人有偏见、大人对小孩有偏见一样,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被人视为“悲剧”、不幸的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也真倒霉,刚才说的三种偏见我一人全包了,如果再加上后来我又成了被人评议的少年作家,社会上最被争议的四种人我就全是了。其实,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特不幸,这种观念已经很落伍了。每个家庭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家庭生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长,而我是幸运又幸福的。

3月9日是我妈妈的生日,我那天放学陪她去颐和园玩,作为庆祝。一路上,我与她谈天说地,不是课本上的事情,而是我课外凭兴趣自己涉足的领域,像我对古今中外文学名家的看法,我看《红楼梦》,我看张爱玲,我看托尔斯泰,我看茨威格。真遗憾,考试不考这些知识,不然谁考第一还很难说!这时,我是最神采飞扬的演讲者,妈妈是最认真的倾听者。

两个星期后的3月23日,我气喘吁吁地上楼,跟妈妈说刚刚放学后陪一个朋友骑车回家,他有些苦闷,于是我就多跟他走了一会儿。这时,我的右肩膀开始酸疼,我想可能是因为前几天拔河的缘故。

第二天是星期三,下午上生物课,先是疼了好几天的肩膀变得更疼了,接着疼痛渐渐蔓延到右半边身子。不知什么时候我就呼吸不顺了,不断深重地喘气,且越来越急促,如呼啸的火车,直吓得我旁边的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强装笑容说没事,却痛苦得将手边的生物书揉成面团。原本想上完这节课再到楼下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可不久我发现自己坚持不到这节课结束。怎么办呢?大家都在心无杂念地认真听老师讲课,只有我心中如翻江倒海般难受。记得过去我曾有过上课憋不住要拉屎的经历,那个时候,举手又不好意思,不举手后果不堪设想,心里就奇怪为什么其他同学不想拉屎,感觉自己的表情与其他人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今,我上课又遇到困难了,可这困难比想拉屎还糟糕,我喘不过气了,老师正在让同学们传看一个标本,传到我这儿我随手就递给后面同学了,哪儿有心思看呀!

怎么办呀?我哆哆嗦嗦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反复在书上写,盘算着是不是应该举手告诉老师,但最终跟老师说明情况的还是我身边的女生,似乎我天生就能忍,不爱麻烦别人。

随后,全班同学开始用奇怪的目光注视我,老师让一个男生陪我出去打电话,我走出门后,就再也走不了了,一屁股坐在地上,靠着墙,吃力地告诉他电话号码,让他去打电话,他飞跑下楼,消失于视线之外。这时,从办公室里走出了一个我不认识的男老师,他看见我靠在墙上呻吟,非常害怕,说:“我马上去叫人。”我坐在楼道里,那时在想什么呢?大家都在上课,楼道悠长而安静,偶尔能传来某个班里的笑声或鼓掌声,那种感觉真是奇妙。

那时的我没有丝毫害怕,空气中回荡着我的急促的喘气声,但不久这安静就被打破了,许多老师都围了过来,而且下课了,众多学生也围了过来,把楼道挤得水泄不通。

老师们匆忙将我对面的一个办公室打开,准备让我进去,但我已经不能走,老师也不敢让我走。这时,美术老师跑过来,要抱我进去,我挣扎说:“不,不——”但他不由分说,一把将我抱起,那时我少说也是60多公斤的人,他那瘦弱的臂膀竟然将我抱了起来,真让人感动。我不让他抱的原因是裤子没完全提上,如果被抱起来,自己的裤衩有可能被同学看见。列位看官,瞧见没有,性命攸关,我仍在顾及着自己的脸面(噢,不对,是屁股)。最后,我与美术老师的妥协结果就是,他将我往办公室抱,我一只手提着裤子。  这段经历现在想起来异常传奇,我确实没害怕,还真有点乐在其中的感觉。可当时的我还没想到传奇,只是喘气。后来有人问我发病时晕过去没有,没有,要是那样的话该多么丢脸啊!我当时的表现属于情况虽严重,行动却从容。现在想起来,有两件事让我骄傲,一件是我走着出班门的,一件是我躺着出校门的。第一次上担架,感觉特爽。

别人或许是从体检等手段中检查出自己得了什么病,他们因此会有复杂的心理过程,或痛苦,或悲伤,或向天质问,或对地哀怨,而我不是,因为我根本顾不得想这些就已经被卷进救治过程。

妈妈不久被电话叫来,于是我躺在担架上被抬下楼,又进了门口的救护车,呼啸而去,妈妈在我身边陪着。我这时感觉渐渐好了一些,心里还怕要是虚惊一场可怎么办。救护车把我拉到离学校最近的海淀医院,欲知进了医院后我的所见所想,且听下回分解。

P90-92

序言

翻看家里的本子,最早记录子尤嘴里说出来有点像诗的旬子是在1994年6月30日,那时他4岁。我们家当时在劲松,离龙潭湖公园很近,那里的春夏秋冬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和足迹,是子尤最初最多接近自然的地方。有一天,子尤爸爸记下了“儿呆作诗如下”:白云在蓝天上飘啊飘,/小鸟在树上叽叽地叫。/树儿在风中弯弯腰,/老呆和爸爸一起笑。

子尤小时候呆头呆脑,慢不楞腾,人家五六个月就长牙了,一对一对地长,他十个月才长,还是一颗一颗地出。走路也晚,老摔跤。说话,就更不清楚了,只有我这个当妈妈的能听懂。那年,我去伦敦经济学院上暑期学院,怕家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行前开列了一张清单,把他说的话用汉语拼音标记出来,如DE(一声)DEI(三声)DEI(二声),是喝水水;YA(二声)YA(三声)YI(二声)(念牙哑姨),是毛主席。这种奇怪的说话方式,子尤长大后,我们俩曾多次研究过,他的“发明创造”是在声母上或是韵母上,试图总结出一套读音规则来,但是每一次都在哈哈大笑中不了了之,找不着规律。总之,这个孩子一开始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聪明伶俐,所以,子尤在家里,除了叫“宝子”,也被唤做“儿呆”。

1994年8月2日,子尤爸爸又记下“儿呆诗一首”:太阳公公将我们紧紧地拥抱,/我们满头大汗,/忽然一阵暴风起来,/将汗吹没了。

这是诗吗?这不是每个孩子嘴里都会冒出来的旬子吗?那么,诗又是什么呢?

诗,可能更多是一种情怀。

子尤5岁时的一天,我带他去龙潭湖,登上玉带桥,凉风习习,只见西天晚霞通红,桥下水波粼粼,目睹其情其景,他突然高声吟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令旁边一位老者愕然。

诗的好听和可以吟诵的感觉,忽然被小子尤抓过来即兴抒情了。这是他对诗的感知,也是诗的魔力。诗里说什么好像不重要了,那种朗朗上口之感和苍茫的气势,足以推动心中有它的人脱口而出。

后来,我们还记录过子尤稚嫩的“诗”:小孩小时候,/这山高又大。/小孩长大了,/这山低又小。(1995年6月20日)

子尤上小学前,我们没有教过他认字和算术,因为经常咳嗽,幼儿园上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有学到读和算的技术。而5岁生日我送给他的两样礼物——相声磁带和漫画书,却在他心里栽下了喜笑的种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听相声、说相声、画漫画、编故事成了他最喜欢的事情。看他喜欢,我们就尽情地满足他。比如,买刘宝瑞、侯宝林的全套相声磁带,买德国漫画家布劳恩的漫画《父与子》。由笑和幽默,他认识了卓别林,热爱卓别林,我们又为他把卓别林的影像资料应有尽有地收集起来;由卓别林电影又进入电影世界,还有话剧,像滚雪球一样,兴趣爱好越滚越多。原想为他打开一扇扇美丽之门,引他进去看看,喜欢了,就走进去;不喜欢,带上门进下一个房间。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迷恋一个又一个房间,穿行其中,乐不思返。

……

后记

真的难以置信,但却是事实,子尤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00天了。100天来,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在繁星布满夜空的时候;在北京、在他乡;在山间、在海边,他都在我心里、在我眼前、在我怀中、在我背上。

100天来,作为妈妈,作为子尤的妈妈,我一直想为孩子做些什么,为子尤做些什么,有长期的,有短期的;有直接的,有问接的。比如,如何设计子尤的墓碑,如何帮助癌症小朋友,如何联络和我一样承受丧子之痛的妈妈……但是,最让我不可抑制、急于想做的一件事,是要编一本子尤的诗文集。编子尤诗文集,并不意味着我简单地认为儿子是一个诗人,而是因为,子尤的诗文概括了他走过的心灵历程,反映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也是他与世界的对话。这个世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朋友,有天上的云,有空中的鸟,有窗外的树,有春天的花,有北京的风,有他走过的山山水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有一种与日俱增的感受,一种来自他的诗行之间、字与字之间,力透纸背的一种精神的凝结。他的很多诗是我纪录下来的,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但是,今天,当我重新阅读和编辑这些文稿特别是诗作时,我仍然受震撼,仍然有新的发现。

还有,我感到孩子们需要诗。记得子尤在北大校医院住院时,我推着轮椅中的子尤行走于校园之中、未名湖畔,每天看见北大附中的学生穿行于校园。有一位同学曾经站在子尤的轮椅前,摇晃着身体一个劲儿地说:“你的诗写得太好了!太好了!”看到子尤在《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温暖2005”中朗诵《给泓给我》,网友到处找这首诗。还有人在《北京青年周刊》上看到子尤的诗,抄在本子上。这样的故事很多。我相信,诗,永远和青春、和无瑕、和幻想、和浪漫、和孩子们有分也分不开、剪也剪不断的关系。

是的,子尤走了,而我还在这里。

我视子尤的诗文为一座桥梁,它联结着我和子尤。这是一个奇妙的桥梁,它会随着子尤的走远而无限地延伸,它会在阳光和星光下闪耀,它会在风雨中屹立,它会因为时问变得斑驳,也会留下只有我们母子才能看到的年轮。在我的余生中,我实在需要这座桥梁,这座架在生与死之间的永恒的桥梁。

正因为这样,我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徐晓,因为她是出版业内的行家里手,为这本诗文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感谢我们的小朋友马志明,因为他一直加班熬夜为这本诗文集辛苦工作;感谢东方出版社的孙涵女士和张兆刚先生——他们都是搭建这座“桥梁”的关键。

当然,还要感谢很多很多亲人、明友,在过去的日子里,真诚地爱我们,热忱地帮助我们。

2007年1月29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生命很短,但他活出了自己……以他的年纪表现出来的才情以及意志是很稀有的,但天不假年,以后的才气竟看不到了。

——李敖 他是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聪明乐观有才华。我看过他的不少文章,很喜欢他。不在学校的求医生活反而给了他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精神……任何真正的作者,都是独立于世的孤儿,既然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死只是彻底的独立、安静的思考罢了。

——韩寒

他怎么能就这样离开我们呢?我以为子尤会永远地笑下去,他的热情让人会忘记他是个带病的孩子,总觉得在他身上会出现一个奇迹,而不是这样的结局。

——陈鲁豫

诗歌对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地狱,但只对少数人是天堂。

——《北京青年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天(子尤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子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4204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