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军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风采上)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军团——2008年北京奥运冠军风采》便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推出。

  《中国军团》分上、下两册,对在2008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51位中国运动员进行多角度采写,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加以表现,内容包括夺冠过程的精彩再现、成长历程和生活故事的生动描述等,并从专业体育图片公司购买了200多张现场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冠军们赛场内外的风采。

内容推荐

本书对在2008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51位中国运动员进行多角度采写,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加以表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冠军们赛场内外的风采。

该书邀请了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题字。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珍藏性;由中国传记文学会会长万伯翱同志(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之子)担任主编,并邀请名家指导性撰写文章包括两个部分——记录中国运动员夺金瞬间,多角度生动记述他们的拼搏之路。

书中现场图片均由中国体育报记者提供。

目录

陈燮霞:女力士举起中国首金

庞伟:拼出来的冠军

郭文珺:从打工妹到奥运冠军

吴敏霞:家门口夺冠,才叫幸福

冼东妹:妈妈级奥运冠军

龙清泉:“90后”娃娃脸大力士

林跃/火亮:“月亮”映照水立方

陈艳青:超强实力蝉联夺金

张湘祥:八年轮回,圆梦北京

中国男子体操队:蛰伏四年再夺金

王鑫/陈若琳:无敌美少女惊艳水立方

仲满:剑客亮剑创历史

廖辉:一举成名顿生辉

中国女子体操队:六花完美绽放

陈颖:超级逆转

王峰/秦凯:“秦王”一出,谁与争锋

刘春红:为举重而生

刘子歌:化茧为蝶,高奏凯歌

杜丽:我不能放弃

杨威:“全能王”扬我国威

试读章节

2008年8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即将开始。如果中国选手陈燮霞能夺冠,这将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的首枚金牌,国人对此寄予厚望。

首先进行的是抓举比赛。选手们一个个亮相,但是陈燮霞的身影还没有出现。原来,她的开把重量就高达92公斤。

一个意外出现了。卫冕冠军塔伊兰在开把重量84公斤上折戟,连续三次试举失败,直接失去了卫冕的资格。其他强手也都止步于88公斤。大家都发挥得不好,陈燮霞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体育馆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所有的观众都静静地等待着陈燮霞出场。

陈燮霞上场了,她将开把重量从92公斤下调到90公斤。走到举重台前,陈燮霞为自己喊了一声“起来”。就是这一声。观众的心情由不安变成了平静。三盏白灯亮起,陈燮霞稳稳地举起了90公斤的杠铃,一举超过其他选手,稳居抓举首位。体育馆一下子沸腾了,观众们的热情被点燃,“陈燮霞,好样的”、“中国,加油”这样的口号此起彼伏。

接下来的第二次试举,陈燮霞选择了93公斤重的杠铃,技术实力占优的她走到举重台前,又喊了一声“起来”,再次将杠铃成功举过头顶。第三次试举,喊完“起来”的陈燮霞虽然没有选择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但是95公斤依然超出其他选手一大截,稳定的发挥让陈燮霞再次排名第一。最终,她以95公斤排名抓举比赛的首位,这一成绩领先位居次席的选手7公斤。

挺举比赛,陈燮霞的开把重量为113公斤,当时只有中华台北代表团的选手还剩最后一次试举机会。而这一次陈燮霞完成得极为轻松,照例是上场前一句“起来”,首次试举成功了,这样她的总成绩为208公斤,远远超出其他选手,提前锁定金牌。体育馆里再次响起了加油声。

第二次试举,陈燮霞成功举起了115公斤重的杠铃,平了奥运会纪录。第三次试举,陈燮霞向117公斤发起冲击。第六次给自己加油后,她再次成功地举起了杠铃。

成功了!没有谁能阻挡陈燮霞一次又一次地将旁人不可企及的重量举起。六声“起来”,六次成功,陈燮霞跑下举重台,一下子投入教练马文辉怀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成为欢乐的海洋。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场内所有中国人都在高歌。

赛后接受采访的陈燮霞,坦言自己没有想到会为中国队夺得首金。她说:“我今天抱的就是拼的想法。”

八岁能拉三百斤甘蔗

陈燮霞1983年出生在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小乡村。因为在广东农村长大,家里又有甘蔗地和香蕉地,陈燮霞从小就在甘蔗地里玩。在父母的眼里,陈燮霞是一个开朗、好动、调皮的“男仔头”,是家里的开心果。陈燮霞小时候力气就很大。陈爸爸说:“她小时候力气还挺大的。8岁的时候试过拉动一辆装着300斤甘蔗的斗车。”不过,开朗、有力气这些特点在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父母眼里,只是闺女作为一个农村人的优点,当农民似乎就是她一辈子的命运。按她父亲陈细泉的说法:“如果没练举重,阿霞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村子。”

转机出现在陈燮霞9岁的时候。1992年,广东番禺业余体校的黎炳明教练到各学校选材。陈燮霞当时读小学三年级,因为个子矮,不到1.20米,做广播操的时候站第一排。黎炳明见她身材比例适合练举重,手臂有力量,跳远、跑步测试结果也很好,后来又听说陈燮霞能拉300斤的甘蔗车,就相中了她。小小的陈燮霞不知道举重是什么,作为小孩,好玩是天性,所以她便问黎教练举重好不好玩。黎教练说“好玩”。陈燮霞就答应了教练进入业余体校训练。  第一天去体校,一看到杠铃,陈燮霞欢天喜地跑过去,以为自己能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潇洒地举起来,成为大力士。教练将她叫住,告诉她,必须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首先是蹲马步,30秒一组,共6组;然后是举水管,举起、放下,不断重复。一个星期下来,陈燮霞全身酸痛,知道“上当了”。她忍不住偷偷对奶奶哭诉,不想再去体校练举重了。这是她第一次想放弃。但陈爸爸觉得既然女儿被教练选中,就应该学下去,再苦也要坚持。为此,陈爸爸还带她到商场,给她买了一套128元的运动服以示鼓励。

陈燮霞的举重天赋很快就让她脱颖而出。在加入业余体校七八个月后,才1.2米高的陈燮霞,立定跳成绩已经达到1.9米。体重不足22公斤,参加广州市28公斤级別的举重比赛,陈燮霞照样捧回了冠军。“爆发力惊人!”黎炳明说。接下来的几年,黎炳明每年都带着陈燮霞出战。只要她参赛,冠军基本上就不属于别人。

差点错过奥运会

1994年,陈燮霞被钟成灿教练选中,正式成为广州伟伦体校举重队队员。在教练钟成灿眼里,“这个孩子特別能吃苦,领悟力很强。身体素质、动作速度、技术都不错,心态很稳定。”钟教练把她作为苗子培养,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陈燮霞也认为自己很快就会像在业余体校一样,大放异彩。然而,她坎坷的举重路才刚刚开始。

P1-4

序言

随着体操王子李宁点燃鸟巢主会场巨大的祥云火炬,2008年8月8日,全世界人民共同期盼的、中国人民精心筹备的第Z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拉开了序幕。经过16天精彩而激烈的角逐,取得了圆满成功。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水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博得了世界的高度赞誉。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更是一次意义最重大的体育盛会。在自己的祖国举办奥运会,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是我们几代中华儿女毕生奋斗才得以实现的百年梦想。这个机遇历史性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既是我们一生的荣耀,更是我们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奥运健儿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以优良的体育道德和文明素养以及优异的成绩,展现了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展现了古老而现代的大国形象,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毫无疑问,每一届奥运会产生的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奥运冠军。他们的名字从此就像皇冠上的钻石一样,在世人的眼里熠熠生辉。对中国人来说,只有国运盛才能体运盛,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伟大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北京奥运会。“奥运冠军”寄托了人们国富民强的期望,因而,金牌也就显得格外沉甸甸金灿灿。

1932年,我国早期著名男子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下,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参加了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他代表中国向世界宣告:奥运会,中国人来了。但直到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才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此后,中国人开始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回首过去,我们不无沉重;站在今天坚实的大地上展望未来,我们扬眉吐气。中国奥运冠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与时俱进的风采,并且越来越完善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尽了最大的努力,实现了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参赛目标: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以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展示国家形象;充分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努力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向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学习,加强友好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激发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体育产业和各项体育事业的进步,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的运动员以抗震救灾中展现出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动力,克服了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不怕困难,勇住直前,夺取了巨大胜利。

完全可以说,我们的每一块金牌都是运动员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晶。我们的奥运冠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体育健儿的杰出代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一块金牌每一个奥运冠军的产生,与祖国和人民的培养和支持密不可分,它也是几代体育界领导、教练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的心血结晶。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我们的奖牌总数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其他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差距,因为,我们在人均体育锻炼时间、场地以及人均身高、体重、各项身体健康指标上,都要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奋斗,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向世界体育强国取经学习。

为了让更多读者感受并欣赏中国奥运冠军的风采,并把它化作永久的记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海峡文艺出版社积极策划,组织一批作家和体育记者、摄影家,热情关注奥运,跟踪比赛进程。夜以继曰地工作,在第一时间里,为广大读者奉献出这一套图文并茂的《中国军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风采》。这是一次文学、出版和体育的成功大结缘。我们体育人对此表示祝贺和感谢!

这些图文斗茂的冠军小传,莫不记述了这些奥运冠军的拼搏英姿和心路历程。掩卷而思,我们为之感慨,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冠军奖牌,还收获了包括团结、友谊、和平与公正竞赛等内涵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对人类真、善、美崇高境界的执著追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予他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传遍中华大地,奥运精神家喻户晓。希望我们的奥运冠骂们能戒骄戒躁、今后不论是继续在体坛打拼,还是转换角色,都要珍惜荣誉,既要有世界冠军的胸怀和气度,又要常怀平常心,不断汲取奥林匹克精神之精华,去面对将来更加激烈的比赛和更加丰富的人生。希望奥运冠军们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更加完美地诠释和弘扬奥运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青灯下匆忙,是为序。

2008年8月

(作者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主席、世界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军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风采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伯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93173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2
17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