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药窗杂谈/吴藕汀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药窗杂谈》中所收录的是吴藕汀先生致沈侗廔先生的往来书信内容,由吴藕汀长子吴小汀整理而成。

书名“杂谈”,内容确实庞杂。谈艺谈戏,评书论画,论经论史,几包罗万象。作者对近现代,尤其是当代作家作品、画家画作、影视名星、戏剧名角,等等,都有些大胆的、与众不同的、别处心裁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评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奇谈怪论。难得的是他坚持说出自己的想法,口无遮拦,诚恳认真,绝无戏言。是耶非耶,读者幸鉴之。

内容推荐

《药窗杂谈》为吴藕汀先生致沈侗廔先生书信的结集。由吴藕汀长子吴小汀整理而成。吴藕汀先生(1913-2005),号药窗,嘉兴人,是中国文人画的著名画家。沈侗廔先生(1919-1989),原名沈茹菘,吴藕汀同乡兼契友,曾任安徽阜阳师院美术系副教授。在1973年至1989年间,两人过从甚密,书信往来频繁。

2001年,吴藕汀的长子吴小汀开始辑录吴藕汀信中的谈艺部分。看戏是吴藕汀先生一生的主要生活。这些“怪话”,正是自由思想的结果。这本《药窗杂谈》,是吴小汀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辑录,至十四万字。一九七四年致佛学家单培根的一封和晚年致柯文辉的一封谈京戏的信,作为附录。

目录

吴藕汀的“怪话”(代序)

卷一 1973—1976

卷二 1977—1980

卷三 1981—1984

卷四 1985—1988

卷五 时间无考者

附录

 与单培根谈佛教

 与柯文辉谈戏

试读章节

卷一 1973—1976

1973.02.27

十二年前东门一别以至于今,无日不在魂梦之中。不意因天如(注:胡天如)而得消息,真是意想不到之事,佛家因缘之说,不亦信乎。弟自悼亡以后,未尝一握画笔,这次为天如画扇,笔墨生疏,殊可笑也。我自五十九岁起开始写《药窗诗话》,这“诗话”的概念并不是旧时的形式。“诗”是七言绝诗,“话”是白话文体,每一首诗下面是一篇白话文字,每一集是一百首,现在已做到二十一集,倘使能活到七十岁的话,可能凑足一万首。好在不动脑筋,随心所欲而已。我的《近三百年艺林人物志》幸尚无恙,《烟雨楼史话》已完成:用白话文体写,尚满意。

1973.03.14

我十多年没有绘画过,所以和天如画的一页扇篷,是我划时代的作品,可能的话,就这样发展下去,我兄以为如何?今天在这里旧货店,见他们收进有文鼎的蒲石,上有曹种水的题辞,又有张大千的墨笔蔬果,不精,出约五六元之谱。虽然现在收购书画,已经很少很少的了。

1973.03.25

做新诗我很赞成,据深通英语的人说,外国人做诗,对于声韵,比较中国旧体诗更加严格。倘使说新诗不必用韵,那是皮相之谈,不足与论诗也。因为诗毕竟是歌唱艺术,哪里可不要通顺,就是禽鸣也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其他了。

1973.04.30

承告近来出外劳动,我当时很不适意。既而又想能够吃得消,倒也是一件美事。梁孟尚具居庑下为人赁舂,千里马何尝没有拉过盐车。比之那些终日假装忙碌、吸人膏血之辈,要高出无异数倍矣。

我十五岁至二十五是绘画,二十五至三十五是玩印,三十五至四十五是度曲,四十五至五十五是填词,五十五……是种药,以后不知怎样,归根结蒂是一事无成,很是可笑。南浔有位张献廷先生,他比我长二十岁,现在去世已有十多年了。前天整理故纸,见当年我初来南浔时赠我的几首诗:

家住南湖绿水边,惯看霞雨与云烟。

借他点染生花笔,写出新词分外妍。

籍甚延陵季子名,陈家金石郭丹青。

身兼数艺犹馀绪,我愿从君学倚声。

家有图书不算贫,鹧鸪溪上驻吟身。

吴刚合有神仙侣,可是通明殿里人。

门前蒋径长青苔,忽报羊求二仲来。

中有不关名利客,暮年怀抱为君开。

(藕注,指王建民先生现已作古)

一曲浔溪苕譬东,书楼半角寄芳踪。

夕阳吟客流风远,三百年无此寓公。

(藕注,谓黄九烟先生)

天如来信说我的词“风趣中带有苦味,每一讽诵,潸然泪下。以兄之才,不意老境如此,能不为之不平乎”。

1973.05.04

天如曾经在书坛上,把茶壶盖竖起放在茶壶上,当作菱花宝镜。在书坛上,开从来未有之先例,当然不无是从画稿里发展出来的。故而我有“画稿研摩艺坛补,菱花镜里,斜盘凤髻,壶盖随心取”的词句。这的确丰富了艺坛的演技,值得赞扬。

1973.05.29

弟种药草几年来的确想写一点书,准备写的有《蛇草》,已经收罗了不少资料,可是一时还没有搞出一个体例来,而且还想每种画一张图,写他的生老病死的规律。实在没有时间,真是苦事。还有《南浔百草书》所搜的都是南浔地区有的草药,因为平地生的和山区有别。《本草纲目草部新证》李氏所记的很简单,尤其是形体方面,而且他所搜的草部还夹杂了一些灌木在内。今名和古名不同也是很主要的,恐防了资料还缺少。《田园简便方》是写用农产品医治病的方子,好比冬瓜、南瓜、丝瓜、马铃薯、番茄、小白菜、稻麦之类,种类也可以说应用尽有,甚至洋葱、茭白都可以治病。此书最方便,在农村里应用的各种资料,搜集了一大堆,可是没有空整理,也是枉然。

前天有人谈起顾梁汾“季子平安否”两首,我连同和韵怀你的二首写给他们看,不过但书“怀友”两字标题。竟然有人说是故意臆造的并没有真的事实。你说可笑不可笑,可见书生的情谊在一般人看来是少有的。

弹词是俗文学的一种,他的祖先不外是陶真与变文、宝卷之类。在我看来,若使严格来讲,很不容易的。依照我的做法,才子佳人词句要雅一些,但是不能脱了俗,一脱离了俗,就不是弹词而是诗句了。

你问起蒋伯潜先生,在我没有离开图书馆时他已去世了。他对我很好,他说我在馆里是很少有的人。我只好对他摇手,省得惹事生非。他因为和毛春翔先生很要好,受了毛先生的影响,故对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当时我在馆里有一些人认为我晚出世了几十年,很是可惜。丁慰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兄慰长曾经写过《宗泽》《于谦》两本小册子,浙江出版社出版过。他比我小,后来做了波臣的俘虏,了结了他的一生,说起来我很难过。我悼他的词也没有了,将来可能重写。他在上海出版社出版过《浙江杂谈》,很多处征求过我的意见,现在想起来好比是黄粱一梦。

你说单培根兄没有宗派,既不是“净土宗”,又不是“禅宗”,他是从“唯识”入门,那么是玄奘法师创造的“法相宗”了。我看学佛决不会没有宗派的,尤其是“大乘”。不要小视“小乘”,他到是非常天真的。培根兄的宗派被我一言道破,果然是“法相宗”。因为他文字有根底,自然要被禅宗拉拢了。我对于佛教,虽然不合胃口,也不敢说声不是。不过佛教有利于统治阶级,那是肯定的。不论是“大乘”、“小乘”,以至南北宗派,总不能够逃出这个圈子。要晓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很实在的。我与兄都是没有善根的人,胡乱地谈佛,罪过罪过,还是“回头是岸”不谈了罢。

P1-P4

序言

吴藕汀的“怪话”(代序)

侗廔(1919-1989),原名沈茹菘,嘉兴人。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王蘧常弟子。曾任安徽阜阳师院美术系副教授。吴藕汀契友。抗日战争时期,吴藕汀与沈侗廔、程阆秋、郭蔗庭皆住嘉兴殿基湾,时有书画合作,号“殿基四家”。

吴藕汀(1913-2005),号药窗。嘉兴人。1951年,嘉兴图书馆派吴藕汀去湖州嘉业堂藏书楼整理藏书。逐渐与嘉兴失去联系,并有吴藕汀已成“海外东坡”之讹传。

1973年,沈侗廔请评弹演员胡天如,在南浔打听吴藕汀的下落。从此两人取得联系,并有着长达十七年的书信来往,吴藕汀致沈侗廔信,不少于四百五十封。沈侗廔去世后,沈氏后人将其中的三百多封还给吴藕汀,其馀均已遗失。

吴藕汀留有悼沈侗廔《邻笛词》一百阙,详细记录他们一生的交往。另有《金缕曲·悼契友沈侗廔》,抄录如下,从中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感情:“哭也何为者,叹人生、恍犹梦幻,优昙衰谢。五十年来同臭味,交谊情深不假。总想望、白头尝蔗。墙里开花墙外看,忍飘零、萍梗离乡社。捱尽了,寒霜打。

阑残星斗行荒野。无须问、风尘瘦损,我常牵挂。十丈珊瑚敲折断,一任真才物化。得恶耗、心如刀剐。纵有乌丝千万卷,意难消、那日黄昏夜。君既去,谁当写。”

沈侗廔致吴藕汀的信,共计四百零九封。他们之间的诗词唱和一度酿成“棹歌案”,有人指责他们通信,并要求吴藕汀将沈侗廔的原信毁去。毁前,吴藕汀将沈所有的信全文抄录在“练习簿”上,计六十二本,一直保存至今。

2001年,吴藕汀的长子吴小汀开始辑录吴藕汀信中的谈艺部分,曾在嘉兴《秀洲文化报》第十四期的第二版上,选登其中一部分,标题是《画牛阁谭艺》,署吴香洲等辑录。同年十月,陆灏推荐刊于《万象》杂志,反响热烈。之后,吴小汀又重新增加辑录内容,增至九万字,2005年9月,秀州书局以白皮书的形式印了一百本。看戏是吴藕汀先生一生的主要生活。这些“怪话”,正是自由思想的结果。

这本《药窗杂谈》,是吴小汀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辑录,至十四万字。一九七四年致佛学家单培根的一封和晚年致柯文辉的一封谈京戏的信,作为附录。

书评(媒体评论)

人弃我求,为斯世难得之人。

——黄宾虹

他讲起与我们共同的好友沈兄侗廔的一世坎坷,才华未及展露而去,顿时泪光莹然,红润多皱纹的脸上,交叠着七十年前才有、而我未及见到的顽童表情。他和逝者一道拍昆曲,赏古画,评论好莱坞影片时,任侠使气的剪影,提醒我关山岁月,人生浮沉……

——柯文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药窗杂谈/吴藕汀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藕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2175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9
整理 吴小汀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