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瑜说辽宋夏金》首先对辽、宋、金及西辽、西夏、回鹘、于阗、喀喇汗、吐蕃、大理等的政治概况予以分述,然后分说了辽、宋、夏、金等国的正式、军事、制度、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风俗和著名人物的典型言行与事迹。
图书 | 王曾瑜说辽宋夏金/大家说历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曾瑜说辽宋夏金》首先对辽、宋、金及西辽、西夏、回鹘、于阗、喀喇汗、吐蕃、大理等的政治概况予以分述,然后分说了辽、宋、夏、金等国的正式、军事、制度、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风俗和著名人物的典型言行与事迹。 目录 总说 一、政治概述 1.辽朝 2.宋朝 3.西夏 4.金朝 5.回鹘 6.于阗 7.喀喇汗 8.吐蕃 9.大理 二、社会经济概述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2.辽宋西夏金代的人口和社会 三、教育科技文化概述 四、宗教风俗概述 分说 一、政治、军事和制度篇 1.契丹游牧民族的政治特色 2.辽与北宋元丰前官制的异同 3.宋太祖的秘密誓约和政治文明 4.先王之政与祖宗之法 5.保守的文官政治 6.守内虚外 7.发达的台谏政治 8.荫补制的泛滥成灾 9.多元化士风的主流 10.北宋从腐败走向灭亡 11.开封的劫难和衰落 12.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 13.国难当头时的腐败和行乐 14.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5.狼狈为奸据庙堂贪饕成风是官场——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一 16.文丐奔竞颂降金 祥瑞纷至掩灾疫——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二 17.捕风捉影文字狱株连蔓引瘴海行——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三 18.两次使用火药兵器的重要海战 19.西夏立国与西北沙漠化 20.女真族的汉化与腐化 21.金朝官制对后世的影响 22.蒙古族兴起的曲折 二.社会经济篇 1.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政治中心的东移 2.宋代的绿色革命 3.传统衣料的变化 4.石炭、石油和天然气 5.宋代农民的五大公害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7.海上贸易大国 三、教育科技文化风俗篇 1.经学、教育和科举三位一体的确立 2.标准语的变化——北京话开始取代洛阳话 3.席地跪坐的改变 四、人物篇 1.范仲淹的两句名言 2.宗泽——大呼过河身已僵 3.李纲——谋身性虽拙,许国心独苫 4.李清照和秦桧、王继先 5.岳飞的高风亮节点滴 6.“莫须有”千古奇冤 7.文天祥——时穷节乃见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曾瑜说辽宋夏金/大家说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曾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9372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2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2 |
宽 | 17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