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策反(国共大决战中六大策反事件真相)
内容
编辑推荐

台湾最高长官陈仪被杀之谜、莱芜决战,出神入化的“暗战”、济南起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郝鹏举起义复叛变……这些波澜壮阔、惊险曲折的重大事件,相信你一定要知道事件的真相吧!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华东的统战工作六起重大事件进行解读。

内容推荐

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部队最高首长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地下特工,深入敌营,斗智斗勇;国民党高级将领韩练成、吴化文阵前倒戈;“白皮红心”的身为伪军中将师长的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长期战斗在敌人心脏……

作者积历时数年的研究和对众多当事人的访问,生动再现了国共大决战中的波澜壮阔、惊险曲折的六起重大策反事件真相。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台湾最高长官陈仪被杀之谜

循环历史究如何?

蒋介石对陈仪说:现在党国有望于兄,浙事维艰,还请公洽兄勉为其难,主政浙江

地下党员胡允恭力劝陈仪:依目前时局,先生如能出山主持浙政,对国家、对人民都大有好处

“抓权反蒋”成了陈仪和汤恩伯的共同出发点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国事至此。实在是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地下党决定争取陈仪参加爱国反蒋行列

在香港和在上海的“民革”都派人策动陈仪反蒋

汤恩伯经陈仪举荐重新执掌兵权。他对陈仪说:有机会必须反蒋

地下党和陈仪订立了五条“君子协定”,陈仪激动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陈仪支持反蒋秘密组织“孙盟”。地下党“借船出航”,推荐进步将领执掌浙南

傅作义在北平高举义旗,陈仪发电报支持

在陈仪左右到处有军统的眼睛

地下党和陈仪向汤恩伯送去了策反密信

陈仪的九字方针:顺潮流,保和平,不要战

陈仪给汤恩伯的密信很快到了蒋介石手里

地下党侦知汤恩伯已告密。派人通知陈仪立即去江北

地下党员几次登门力劝陈仪隐蔽,但陈仪固执地说:我相信汤恩伯不会出卖我

经中共中央批准。陈仪被追认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汤恩伯兵败上海,去台后下场悲惨

第二部 莱芜决战,出神入化的“暗战”

华东局收到了党中央发来的绝密电报

韩练成问陈子谷:“你有陈毅的介绍信吗?”华东局又派秘书长魏文伯去见韩。韩嫌魏级别不够,提出要面见舒同主任

陈毅拍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舒同能亲去四十六军谈判,有可能扭转山东战局

舒同和韩练成订立了五条秘密协议,从此情报源源不断

陈诚坐镇徐州。夸口说要和陈毅来个“二陈决战”。陈毅笑道:承蒙陈总长这么看得起我,盛情难却呀,我只好奉陪了

陈毅、粟裕决策转兵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韩练成派杨斯德给陈毅送来最新情报

韩练成说:请陈军长对我不要怀疑。我在重庆那样险恶的环境里,尚且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并会见了周恩来先生,还不是看到真理在共产党这一边

饶漱石说:韩练成这个人不可靠,切切不可上他的当。陈毅却不予置理

韩练成问杨斯德:我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

兵者,诡道也。陈毅、粟裕变更了七次作战计划,才把李仙洲集团抓住,并对韩练成的命运作了安排

韩练成在夹缝中“走钢丝”,既不能公开违背王耀武、李仙洲的命令,又要暗中履行陈毅、粟裕的要求

韩军长哪里去了?十几年后李仙洲获特赦,周恩来当面向他解开了这个谜

陈毅在战地宴请韩练成,赞扬韩在莱芜战役中为人民立了大功。

韩练成写诗:前代史无此战例,还将胜利庆中央

华东局统战部派干部掩护韩练成回南京再入要津

周恩来对陈毅和韩练成说:莱芜战役,事先给你们牵上了线,你们不是合作得很好吗?

第三部 济南起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陈毅布下“口袋阵”,活捉吴化文部中将军长于怀安,并决定放长线、钓大鱼

经冯玉祥牵线。吴化文在南京和周恩来的中共代表团挂上了钩

吴化文部缺粮缺煤,陈毅批准动员老百姓进城送粮送煤,解了吴部燃眉之急

鲁南军区派出联络部长胡成放与吴化文秘密会见,双方订立了文字协议

陈毅又打又拉,灵活运用军事斗争和统战工作相结合的斗争艺术。让吴化文主动撤出大汶口

叶飞、傅秋涛指派联络部长和旅参谋长进入敌营协助撤离。吴化文用打假仗蒙骗了国防部

吴化文在蒋介石利诱下反反复复,陈毅派人打入吴化文身边埋伏了下来

北平地下党特派吴化文的妻弟赶到徐州进行策反。吴化文对妻子说:这件事还需要慎重考虑

中共华东局、华北局和华东军区派出的人分头做工作。将吴化文的妻子、父亲和近十名亲属都团结争取了过来,但吴化文仍徘徊观望

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吴化文选择。统战部长胡立教派人组成了三人小组,具体负责争取工作

谭震林说:吴化文最后五分钟都可能动摇,而我们在最后五分钟都不能放弃对他的争取

吴化文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和关键地区起义,毛泽东致电祝贺。解放后山东群众派代表到上海向陈毅请愿,要求杀吴化文。

陈毅说:他有功,杀了他,只能使我党失信于天下

第四部 城战役不战而胜

陈毅签发代军长戴心宽的委任状,并强调说:军长的位置还是给赵云祥留着

赵云祥跟随孙良诚抗日,当上了师长。新四军指派路耀林前往开展统战工作

赵云祥当了伪军,路耀林留下“卧底”,八路军太行军区又派遣六名党员搞策反

用肥皂刻成黄克诚印章。派人向赵云祥劝降,不料赵竟下令杀害了来使

引“蛇”出洞,一举歼敌一个师

管文蔚、姬鹏飞和赵云祥当面谈判,敲定了赵部起义的五条协议,1万余人改编为华中解放第四军

第五部 长期埋伏,郧城起义回“娘家”

新四军四师敌工部长王子光奉命策反国民党少将师长杜新民

豫皖苏区党委派人打入杜新民团,地委批准杜新民重新入党,准备率部起义

地下党员杜新民一身而二任。表面上是伪军中将师长,暗地里是地下党支部书记

宋任穷、黄敬、张霖之三位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领导人,以“宋敬之”的化名。送给杜新民一个银质烟盒

日寇投降,蒋介石将伪军张岚峰部收编为国民党新编第三路军,驱使其打内战。杜新民的起义准备工作箭在弦上

中秋节之夜,四师参谋长张震亲率三个多团兵临城下,悄悄包围了”国军”十八师

陈毅签署命令,起义部队编为”华中解放第二军”,任命杜新民为军长,全国解放后又任命杜为华东防空军司令员

第六部 郝鹏举起义复叛变,枭雄成狗苟

淮北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副师长韦国清、行署主任刘瑞龙等亲自会见了伪军少将、地下工作关系高汉

陈毅高屋建瓴。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欢迎一切愿意参加抗日的人们。邓子恢对《空城计》作了新的诠释和解读

郝鹏举身边的智囊、军师,经过争取,大都倾向了共产党

党组织在郝鹏举周围布下了一张巨大的网

陈毅派遣冯玉祥侄孙找上门做郝鹏举的工作

国民党十几万大军分三路从徐州北上,陈毅置酒纵谈战局

宋时轮衔命雪夜进入敌营,当面策动郝鹏举起义

郝鹏举害怕“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要求谒见陈毅。见,还是不见?

一次会谈,陈毅就从精神上完全征服了郝鹏举

顾祝同竭力破坏陈毅的“统战阴谋”。郝鹏举提出要参加共产党,陈毅说这是他故作姿态。并再次亲自出马会见郝鹏举

陈毅洞察郝鹏举投机性大,起义是迫于形势,既要骑好这匹“烈马”,又要防止被他踢伤

从战争全局出发,华东局和陈毅采取多种措施稳住郝鹏举

郝鹏举叛变后,陈毅、粟裕发起白塔埠战役,一夜之间将其捉拿归案

总结郝鹏举起义和叛变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继续开展统战和瓦解国民党军的工作

后记

试读章节

循环历史究如何?

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代表团自台湾来大陆访问。4月29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两人亲切握手,还发表了会谈公报。有的媒体把这次会见形容为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泯恩仇”。

连战回台湾后不久,当选为国民党荣誉主席,马英九于7月16日被选为国民党主席。2008年3月,马英九又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早在前几年台北市市长任内,就积极推动有关对“白色恐怖”时代的回顾与反思。2000年8月,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在“二·二八纪念馆”举办了一个名为《1950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反思》特展。市长马英九在龙应台陪同下,神色凝重地参观了这个特展。他追溯当年被国民党枪决的“匪谍”及同情共产党者的历史,积极为“匪谍”亲人寻找先人骸骨提供方便。作为国民党的主席,能够面对当年的政治沧桑和悲痛,也创造今日和未来国共大和解、祖国大统一的新精神,实属难能可贵。2006年10月11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以两个版通栏的篇幅报道了这件事,还冠之以《反思尘封历史,探索台海和解》的大标题。

那么,把历史倒转半个世纪,让我们来看看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9年,国民党逐渐失守大陆撤迁台湾后,为了稳固政权,在岛内进行大逮捕,枪决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的地下党员及异见人士。从1949年至1954年间,台湾陷入“白色恐怖”,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崇尚社会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国民党内的爱国进步人士,以及与蒋介石持不同政见者,被宣判死刑后,即押往台北郊区的马场町刑场执行枪决。据统计,五年间被枪决的“匪谍”和异见人士多达5000人。

其中,在1950年6月10日被枪决的,有轰动一时的国民党国防部中将次长吴石“通匪”案中的吴石、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陈宝仓、中共华东局派遣人员朱谌之(在新四军和华东局做地下工作时名朱枫)等四人。

1950年6月18日,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二级上将,曾先后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台湾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陈仪,也在马场町刑场被枪决,从而成为震惊台湾朝野及海内外的一件特大政治新闻。《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珍贵历史照片首度公开》一书中,还刊登了陈仪就义时的几张照片。可见半个世纪后人们并没有忘记他。

仅仅三年以前,当陈仪任台湾“最高长官”时,他写过一首诗:

事业平生悲剧多,

循环历史究如何?

痴心爱国浑忘老,

爱到痴心即是魔。

年过六旬的陈仪,怀着苍凉的心情,慨叹自己一生的事业充满悲剧,迷茫之中又想拷问历史是否循环往复?但他痴心爱国,忘了年老,甚至到了“入魔”的程度。历史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陈仪当时哪里会想到,在他被国民党最高当局下令枪决以后,仅仅过了一个“轮回”(六十年甲子一轮回),同样是国民党最高当局的主席马英九,能够面对和反思这段“白色恐怖”时代的历史,会积极推动和协助大陆的共产党人和死者亲属寻找当年被枪决的“匪谍”遗骸呢?

看来,历史的洪流,虽然会有曲折,有暗流,甚至会有逆流,但真理和正义终究会战胜一切……

那么,陈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一生是什么情况?他和蒋介石有哪些恩恩怨怨?他做了一辈子国民党的大官,晚年为什么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他是怎样秘密地准备在京沪杭地区高举义旗、迎接解放军渡江的?在特务密布的险恶环境中,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对他开展争取工作?他们怎样躲过了军统的追捕?陈仪致汤恩伯的策反亲笔信怎样落人蒋介石之手?汤恩伯为什么要出卖陈仪……这一连串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个现代史上华东统战和策反工作的重大事件的方方面面,以最新的视角予以解读。

蒋介石对陈仪说:现在党国有望于兄,浙事维艰,还请公洽兄勉为其难,主政浙江

陈仪,曾名陈毅,字公侠,又改公洽,浙江绍兴东浦人。在国民党政府中,他曾长期身居重要位置。可惜官运多舛,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的烈火,将他从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的宝座上撵了下来。他引咎辞职,黯然离台,回到上海家中赋闲。

一天,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突然给陈仪来电,说蒋委员长要召见他,叫他速往南京一行。

当时国民党政权正准备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忙于“竞选”“中华民国总统”。他在一次会上当仁不让地说:“我是国民党员,以身许国,不计生死……我不当总统,谁当总统?!”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前方的军事、后方的人事,都作了精心部署。他认为,湖南和浙江两省战略位置重要,前者北通武汉,后者北邻南京、上海,两省都要由军界资格老的人去掌管。尤其浙江是他的家乡,是他列祖列宗坟茔所在之地。可是现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不久前递了辞呈,已执意不干。蒋介石挑来挑去,再三权衡利弊,终于决定起用陈仪。

陈仪到南京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见了他,并设午宴为他接风洗尘。

庭院深深,院子里松柏常青,杂花生树,环境非常幽静。小轿车沿着宽阔的柏油路直驶而人,在楼前徐徐停下。侍从副官快步上前,替陈仪拉开车门。宋美龄、陈立夫等人站在门口热情相迎。进了客厅,蒋介石起身迎接,主动握手。

何以对陈仪这般“礼遇”?

陈仪生于1883年5月3日,比1887年10月30日出生的蒋介石,年长四岁有半。陈仪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陈仪是光复会会员,和徐锡麟、秋瑾等相熟。1905年,光复会和华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蒋介石加入同盟会的时间是1908年,比陈仪晚了好几年。陈仪在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蒋介石也是士官学校的炮科生,但比陈仪晚了五期。这一切,用今天的话来说,陈仪当之无愧是个“老资格“,算得上是“党国元老”,所以蒋介石对他格外尊重,有时称陈仪为老师,以师礼相待。P3-7

序言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如今,人们充分享受着新中国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那么,人民共和国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毛泽东在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过程中,总结了历史经验,于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他还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毛泽东强调的这三个法宝和三大原则,为我党我军指明了方向,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陈毅同志是模范地贯彻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三个法宝”和“三大原则”的杰出代表和光辉楷模。

早在1940年10月的黄桥决战中,陈毅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人数多达10余万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及拥兵三四万人的地方实力派。而他手里只有5000人的新四军战斗部队。在强弱如此悬殊的不利态势下,陈毅以其灵活的斗争策略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把统战工作做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终于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战后,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发出一份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党全军推荐陈毅同志苏北统战的方针与经验》,强调指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要求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经验,破除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的观点。

在陈毅的亲自领导和掌握下,经过华东全党、全军和几千名统战工作和敌军工作干部的共同努力,运用统战工作这一法宝,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高招迭出,精彩纷呈,策动和争取了大批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或投诚。据不完全统计,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多达20余万人,起义的国民党少将和师(旅)级高级军官有90多人。

本书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华东的统战工作六起重大事件,以今天新的视角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后记

1950年2月15日,我身带录取通知书,从家乡诸暨乘火车到金华,向刚由第七兵团教导团扩编的浙江军区干部学校报到,被编入二大队五中队当学员,从此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当时我还不到十八足岁。3月初,学校改名为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军大总校设在南京,校长由陈毅兼任。浙江分校校长由七兵团副司令员王必成兼任,政委由七兵团政治部主任丁秋生兼任。我在学校一直工作了15年,期间学校先后改名为第十三步兵学校、第四步兵学校、南京军区步兵学校。1964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工作了十几年。这两个单位的领导,都是政治思想上和写作上培养我成长的可尊敬的老师。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倏忽间50多年过去,如今我已从青春年华的高中学生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76岁老人。回首往事,我对党、对军队一直满怀着感恩戴德之情。值此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之际,谨向鲜红的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以及培养我成长的所有领导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在部队长期干文字工作,是普通一兵,也没有机会见过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华东部队最高首长。但我对他们一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内心非常敬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奉命从事华东部队军史研究编写工作。大量的文件、电报以及众多当事人的口述历史及数量浩繁的回忆录,使我对陈、粟、谭首长的文韬武略、赫赫功勋,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据此写了几本纪实文学著作加以讴歌。本书记述的,是以陈毅司令员为主要代表所开展的华东部队统战和瓦解敌军方面的几起重大事件,这些波澜壮阔、惊险曲折、出神入化的历史画卷,相信会受到读者的关注。

本书的史料来源,除了有关档案馆的历史档案外,大量的是当事人的回忆。其中我访问过的主要有:新四军和华东军区联络部老部长刘贯一和夫人顾翠,华东野战军联络部老部长吴宪和夫人张明,华东局情报和统战工作老领导杨帆和夫人李琼,华东局统战部老部长胡立教及老科长王征明,华中指挥部司令员管文蔚,总政治部联络部老部长杨斯德及原空军青岛疗养院政委解魁,军委装甲兵原参谋长严振衡,以及当年从事统战和敌军、联络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华诚一、邓旭初、廖卓之、韩去非、赵卓如、柏寒、王剑一、曹沛然、张保祥、郑炎、何志斌、左如桂、张润三、秦汉城,以及吴化文的夫人、浙江省政协委员林世英,原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社长康矛召、上海市政协委员陈公培,还有陈乔桓、丁名楠、项斯文等知名人士。承蒙他们热情接待,尽管年事已高,有的还躺在病床上,仍向我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从而使本书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现在,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去世。借此机会,向所有健在的和已去世的统战工作和敌军联络战线的老领导和老同志,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本书还参考和引用了已公开发表的众多历史文献和与本书内容有关的许多回忆文章。因篇名众多,恕不一一列举,特向原作者和出版单位致谢!

孙景如、夏翔、梁红、夏翎、陈红、夏雨薇、夏梦为本书收集资料及上网搜索、核对和下载资料和照片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年代较久,加之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笔者就没有机会到台湾去看一看《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珍贵历史照片首度公开》这一展览),因此本书疏漏之处和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策反(国共大决战中六大策反事件真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继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3406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6.0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