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写的旧上海,以及十里洋场中被社会挤压、抛弃到边缘的人群,把他们的家仇国恨、人生幻灭,变态追索,用低调、平静的叙事描绘出来。吴正这个系列的作品,悲剧意蕴浓郁,读后令人难于割舍。
图书 | 后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的旧上海,以及十里洋场中被社会挤压、抛弃到边缘的人群,把他们的家仇国恨、人生幻灭,变态追索,用低调、平静的叙事描绘出来。吴正这个系列的作品,悲剧意蕴浓郁,读后令人难于割舍。 内容推荐 《后窗》、《姐妹》等五部中篇小说,表现的都是现代历史题材,小说有着明显的上海特色,讲述的是上海人的故事,展示的是上海人的情感和追求,海味十足。读起来朴实而亲切。其中《姐妹》中篇小说写的是旧上海汽车修理行老板的三个千金翠珍、翠华、翠媚。小说的时空跨度很大,通过三个女人的不同的命运,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全篇故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同时再现了当年上海的生活场景。《风化案》的主人公琴师杨晓海是有原型的,而吴正先生在香港开琴行多年,写这样的人物自然得手应心,他把小说主人公杨晓海放在上世纪50年代和文革以及杨晓海到香港的背景,很自然的就使杨晓海成为一个特殊的人物。 目录 爱伦黄 后窗 风化案 姐妹 叙事曲 试读章节 爱伦黄便是他们之中的一个。虽然她那条疲惫的人生航船现在是暂泊在我们公司的港湾里,担任一位收入稳定的钢琴师,但谁也说不定的是:她哪一天又会一咬牙一跺脚地将船驶出港湾去重经风浪。其实,爱伦黄这个名字就有些古怪,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中西合璧的产物——时代以及姓名的拥有者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性格的痕迹。爱伦是西洋女子名ELLEN的译音,“黄”当然是姓,却模仿着西洋习惯倒过来念。然而有一天,公司却收到了一封收件人为“黄凤仙”的信函。函件寄自香港的一家专打遗产官司的律师行,且还是急件。正准备退邮,我说:“先问问爱伦黄吧——看看同她有没有关系。” 我如此提议的原因是:大半年前她的第三任丈夫刚刚去世,虽然他是个据说经常犯点精神虐待症的丈夫,但她还是又挂黑纱又戴白花地折腾了好几个礼拜,而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如今她死了丈夫,她很不幸,她很悲伤,同时,她也因此而恢复了自由身。 有时别人一点即通,爱伦黄却仍要执意地演绎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听者都实在不能再忍耐下去,而终于将她的隐义彻底捅穿,她才肯停止表演。但有时,她模糊不清地把旁观者的思路都不知引向了哪条死胡同里,却煞有介事地一经声明之后便从此守口如瓶。比如此回的“黄凤仙”,没人特意去琴房将函件交给她,她是在课隙的时间里出来走动时,才发现了那封并不太显眼地摊放在收发柜面上的律师函件。 她随即_把抢在手中,并迅速地将信的封面翻了个倒转,周围一阵环视,之后又悄悄地潜回琴房里去了,据说脸色都有些发白。好就好在这么多年同事,大家对她的性格多少也有些数,再说在香港,谁也不会对她的隐私产生兴趣。然而,几个时辰之后,她却重新补了妆,再次自琴房中神色淡定地露了面,并趁着有不少同事在场的机会,,郑重其事宣布说:黄凤仙不是谁,黄凤仙正是她本人的原名一但那又怎样?那没啥可大惊小怪的!这一天也快到了,你们不要以为我爱伦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等时间一到,工会党组一成立,就会有人去告密…… 告密?告谁?又向谁告?再说,“黄凤仙”与“那天”又有什么关系?“那天”又是指哪天?同事们面面相觑,等她再度回琴房上课后,才捧腹了好一阵。 但对于我,承蒙她总还另眼相看。这不仅因为我是这里的老板,而且还可能因为我不常笑她,总认定她那性格与举止的背后应该是藏着些什么可靠的理由。 “黄凤仙”信件后的没几天,果然,她又找了个机会来向我当面解释了。她是个一旦做出了解释的决定后,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她都要将准备好了的话吐完而后快的人;但于我而言,这只是她曲折的人生故事又增多了一节色彩发黄了的伸展部而已。 她说,她是姑苏人,却生在上海。那是二十年代之初的事了,租界刚成立,人口还很稀少。她童年的记忆是有一条叫做“四明里”的石库门弄堂,刚造不久,簇新的朱红色砖墙上镶饰着整齐的水泥灰线。弄堂很宽敞,还有大铁门与看更人。那时的她大概只有三四岁,净面乌发,伶俐乖巧,十分逗人喜爱,而“凤仙”就是她的乳名。 P4-5 书评(媒体评论) 吴正的叙述不会像快餐式小说那样让人率意阅读,这决定了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高雅性和耐读性。 ——贺绍俊 吴正的小说有一点奇特,对历史有一份特别的钟情。 ——杨扬 俞敏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后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292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3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