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央电视台全国感动放映,让13亿中国人感动落泪的故事,本世纪最后一位孝子的真实记录。操劳一生的母亲,从来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的心中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展开的地图上,她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站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舒展被禁锢了一辈子的胸襟。于是,他的儿一位77岁的老人,为了完成对母亲的约定与承诺,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到西藏拉萨高原的三万公里,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102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周游全国,成就一次最刻骨铭心的感人旅行……

内容推荐

这是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故事,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一个曾让13亿中国人感动落泪的故事。

然而,我却并不想简单地用“孝子”这个字眼来定义王一民老人,面对记者的镜头,路人的好奇眼光,无数好心人的援手,他慌张,无措,惊恐,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坦然和淡定,这不是他想要的。

正如他自己所言,人们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也有人称之为“夕阳中的微笑”。这种赞美之词一下子哗哗洒落在我这个不需要任何修饰的肩膀上。

操劳一生的母亲,从来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的心中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展开的地图上,她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站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舒展被禁锢了一辈子的胸襟。

这个极之奢侈的梦,被极之朴素地实现了,用一辆脚踏三轮车,用900多天的时间,用餐风雨露,饥寒交迫,汗水泪水,艰难而壮丽地实现了。

人生中,还有什么是我们不敢面对,不敢期望的?

试读章节

妈,想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妈,想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咋看?”

“我用三轮车驮着您啊。”

“去哪儿啊?”

“没定去哪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呗。”

“什么时候?”

“也没定。那就得看您了。”

“好,走吧。本来我就有那个想法,死之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你也老了,蹬得了三轮车吗?”

母亲担忧的首先是儿子。满心想去旅游,可考虑到儿子,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幸福。这一生,她远离了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和舒服的床铺,只要能给孩子们更好一点的东西,她宁愿自己遭罪受苦。想到这儿,我怕母亲不同意,连忙冲她笑着说:

“真是,妈,您别看我这样,浑身上下都是劲儿。”

“那也是。但是,那可不是一般的遭罪啊。”

是我提出要去旅游的。可我内心深处却一直在犹豫。当时,真正有勇气的还是母亲。母亲到底是靠什么勇气说出那番话的呢?

“儿啊,咱们能走到西藏吗?”

难道母亲知道西藏在哪儿?她为什么非得选择那么遥远的西藏呢?

我急忙把地图铺在她的面前。虽然我大致知道西藏在哪里,心里还是想确认一下,我们到底离西藏有多远。

我们住的地方是中国最北端的塔河,离西藏十分遥远。要是说蹬三轮车去西藏,所有的人都会嘲笑我。

“妈,您看,咱们住的塔河是这儿,西藏在那儿。多远啊,那您也想去?”

“也不怎么远啊,就这么一直走下去不就得了。”

母亲说着抬起瘦弱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条斜线。其实,面对将近百岁的母亲,希望她能从地图上看出实际距离,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我无言以对,呆呆地站在那里。

“再远,我也想去看看……”

西藏是世界最大、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位于南喜玛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那样的山脉与冰河构成的高原的南侧,是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一直窝在山沟里的母亲,到底是怎么知道这种地方的呢?为什么想去那里呢?我怎么也猜不透。

难道是想在那个与天相接的地方,舒展一下自己的胸膛?还是因为那里的土地离天堂最近,认为在那里最容易上天堂呢?要不,前世与那里有什么缘分?

无论怎么说,母亲仍然固执地选择了西藏。

我没了自信。总觉得太荒唐,另外,还要为母亲的健康着想。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也不再催促,目光像乖巧的孩子一样,只等着我的回答。

有一天早晨,我刚睁开眼睛,脑子里就被一种想法所占据:“既然母亲那么想去,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我不能就这样让母亲失望。既然是为了母亲的旅行,就应该去母亲想去的地方。

“先出发,然后再说。管它是沙漠还是树林。”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么一来,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连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自信心顽强地抬起了头。对陌生地方的恐惧,对距离的迷茫,包括各种各样的担忧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天后,我们家院子的中央,出现了一部刚做好的准备驮着母亲出发的三轮车。

出发之前写给母亲的信

妈,该出发了吧。无论是谁,都要像离开母亲的怀抱来到这个世界,然后朝着死亡迈进那样,总是要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上。所以才把人生叫做“旅行”吧。

妈和我就要去旅行了。您,99岁;我,74岁。我们即将朝着辽阔的世界出发。我曾经思索过,您在泥土当中走过来的一生,究竟留下了什么?我发现,留下的只有那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所造成的深深的皱纹。

一想到只能这么静静地等待离开世界的那一天,总觉得流逝的时间太可惜,剩余的时间又太漫长。所以我想陪您去看看世界。

我希望您能幸福地过好每一天。当结束旅行的那一天,我希望您能笑着说:“过得真幸福。”这是您这个上了年纪的儿子心中的夙愿,也是我这一辈子最后的期望。

妈,您就坐在那里,尽情地欣赏这个世界吧。您的儿子会尽全力拉着这辆三轮车向前走,朝着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飞奔。

今天,我又铺开了地图。一想到即将和您一道出发,这辽阔的大地也不觉得那么大了。我充满着信心,和您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如果说有一点担忧的话,那就是怕这狭窄的三轮车会给您带来不方便。

我们要走的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有时要翻山越岭,有时还要冲破暴风骤雨。即便如此,我也要出发。我相信,神的祝福会陪伴我这个上了年纪的儿子和更年迈的母亲走完最后的旅程。我还相信,我们一定会站在您最想去的地方一起放声大笑。

亲爱的妈妈,为了看得更多,笑得更多,祝您健康地活下去。

温暖的春光在催我们上路呢!

昨晚下的雨,把天空和整个世界洗刷得干干净净,正等着我们出发呢!

P4-8

序言

在这个“孝”的精神日益淡薄的今天,王一民老人的故事,也许是我们在本世纪里能够看到的最后的孝道故事。正因为如此,听了他的故事以后,许多人和我一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之所以想把王一民老人的故事写出来,正是基于这种人本主义精神。

最初听到王一民老人的故事,是在2002年。当时,为了收集拙作《考察三国遗址,解读三国志》的素材,我在中国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考察三国——魏、蜀、吴的遗址。那次考察是出于很久以来的渴望——一边考察三国的现场,一边写作。就在那次考察中,我听说,有一位70多岁的儿子,用三轮车驮着将近100岁的母亲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途。听到这件事情,我一时陷入了沉思。那时,我年过八旬的父亲正躺在病床上,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

“赶快出发吧。你不从中国回来,我是不会死的。”

父亲发现,因为他的病情,我正在犹豫是否取消中国之行,便这样对我说。结果,父亲按照他的承诺,在我圆满地结束了中国之行,回到他身边的第十五离开了人世。我想应该把王一民老人的故事写出来,要不然,我将无法抑制那撕心裂肺的疼痛。

问题是我无法了解王老先生的所在之处。在偌大的中国寻找骑着三轮车的母子俩,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用尽了所有方法。拜托电视台、报社以及所有认识的人,一旦有消息,就立即通知我。

两年之后,我听说,王老先生的母亲在哈尔滨医院离开了人世,享年102岁;王老先生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重新踏上了通向西藏的征途。我的一位朋友,看到长春的报纸上刊登了以“再次上路”为标题的有关王一民的报道,立刻通知了我。可那时王一民老人已经出发了。与他见面的计划又泡汤了。幸好我的朋友打听到,王一民的弟弟就住在哈尔滨。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我一口气飞到了哈尔滨。

王一民的弟弟听说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努力寻找王一民,对我的热情感到十分的惊讶。可是,他同样无法掌握王一民的所在之处。他劝我等一等。按照中国的风俗,离家在外的人,到了年底或春节,如果不能回家的话,一定会给家里人打电话或写信。

一个多月以后,王一民给家里人打来了电话。弟弟将韩国的作家想把他们母子俩的旅行故事写成书的愿望转达给了他。但是,王一民却说不足以向别人炫耀,郑重地拒绝了我的提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冬季王一民将在辽宁省开原市附近的某个村庄的朋友家里停留。

在他还没离开之前,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前年的冬季,我们终于愉快地在那个美丽的村庄见了面。

俞贤民

2007年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民//(韩)俞贤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3192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2.65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5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