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宫追杀令(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政治、法律、私情、阴谋、亲情、爱情相互交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又悬疑丛生的故事:美国总统在稳操胜券的大选前与好朋友的妻子私通并将对方杀害。大盗卢瑟·惠特尼因为偶然目睹了总统的丑行,为了自己与人类的尊严,他决定要将此揭露,因而受到了白宫特工的追杀。总统为了消灭罪证,指示特勤处特工追杀相关的一系列证人。最后,真相挫败了权力,总统被以雇佣杀人罪起诉,被判死刑。

内容推荐

美国总统竞选正在进行中,当选连任呼声最高的现任总统却卷入了桃色谋杀案,虽然他的团队很快地重新布置了现场,毁灭了证据,但这一切都被藏在密室里的卢瑟看在眼中,并伺机盗走了一把染血的拆信刀……

这对总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被害者的丈夫沙利文是世界级富豪,还是总统的最大支持者。总统试图湮没真相,他把自己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甚至不惜发出白宫追杀令,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谋杀案……

卢瑟处在警察、杀手、白宫特勤处的重重包围之中,但即使是绝对的权力,也不能肆意夺走任何人的生存权。“该死的杂种!我来了!”——他决定做死者的复仇天使,挑战这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

试读章节

他轻轻握着方向盘。车灯没开的汽车缓缓地向前滑行,然后停下来。最后几块砾石碎片蹦跳到轮胎压痕的外面。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他稍稍适应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掏出一副虽然破旧但仍然管用的双筒夜视望远镜。那幢房子在他视野里渐渐清晰起来。他自在而自信地在座位上动了动身子。他身旁的座位上放着一只筒状帆布袋。汽车内部已经旧得褪了色,但很干净。

这辆车也是偷来的,来路很不可靠。

从汽车的后视镜中,他看见了两株微型棕榈树。他冲它们冷笑一下。他可能很快就要到有棕榈林的地方去了。宁静、碧蓝、清彻见底的湖水,粉状的浅橙色晚霞,还有睡到很晚才起床的早晨。他必须出去,是时候了。他在心里想过这件事很多次,这次感觉会万无一失。

卢瑟·惠特尼六十六岁,已有资格领取社会保险金,而且他还是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持证会员。到他这种年纪,大多数男人们已经稳定下来,投入人生的第二事业——为人祖父,利用闲暇时光照看子女的孩子。他们会慢慢躺进那些熟悉的躺椅中,放松疲倦的关节,他们的动脉也不再为人生的喧嚣而躁动了。

卢瑟这辈子只从事过一种事业,那就是入室行窃。被他洗劫的既有私人住宅,也有商务公司,而且他通常是在夜里下手,就像此刻。他会将尽可能多的财物带走,只要他能拿得了。

尽管这显然都是违法行径,但除了在南北朝鲜交界处打的那场十分令人费解的战争中之外,卢瑟从未因发怒或胆怯而动过刀枪。他大打出手的时候都是在酒吧,而且都是为了自卫。因为喝了啤酒的男人们往往比平常胆量大。

卢瑟选择目标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完全能承受损失的人。他觉得自己与那些成天关照富人、不停地劝他们买些无用之物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他六十多年光阴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东海岸度过的,与各种惩罚机构相伴,而且那些机构的防卫设施至少是中等,后来是最高等。他在三个不同的州被判过三次重罪,这就像吊在他脖子上的三块大石头,使他抬不起头来。许多年的生命就这样被挖空了。都是宝贵的岁月。但他现在已经无法改变这一切了。

他的技艺现在已经炉火纯青,奢望自己绝不会第四次被定罪。如果再一次失败,后果绝对没有丝毫神秘:他将被判入狱二十年。像他这把年纪的人,二十年无异于死刑。他们也许还会对他处以电刑,那是弗吉尼亚州在对付罪大恶极的家伙们时用到的办法。这个在历史上著名的大州的公民们大体上都是敬畏上帝的,他们的宗教前提是:善恶终将同样有报。该州成功地对死囚犯们实施死刑,被处死的死囚犯数目在全美国仅次于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那两个州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与他们的南部姊妹州的道德情感有共同之处。但死刑却不适用于纯粹的入室行窃,即便是“好心”的弗吉尼亚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分寸。

尽管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他仍然无法让自己的视线离开那个家——当然,你肯定必须称之为大厦。到此刻为止,这幢房子已经让他魂牵梦萦了几个月。今晚,这种神魂颠倒的情况将结束。

从华盛顿往西,沿着一条赛车加速跑道驱车四十五分钟,就到了弗吉尼亚州米德尔顿县。这里云集着大片别墅,必不可少的美洲豹汽车,还有宝马良驹,其高昂的身价足以养活市中心一座公寓大楼里所有住户一年。为了与其足够显赫的声望相符,这个地区的每个家庭都肆意延伸其房产。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目标的名字却是科珀家族(Coppers),这个名词使他很难忘记(copper在美国俚语中意为“警察”——译者注)。

每次“干活儿”的冲动都绝对不一样。他觉得这有点像棒球击球手的感觉,在刚刚被击飞的球落到街上某个地方以后,非常从容不迫而且很酷地小跑过垒。观众都站了起来,五万双眼睛盯住一个人,好像世上所有的空气都被吸进了一个空间,然后又突然被一个人用木制球棒舞出的优美弧线释放出来。

卢瑟用他那依旧犀利的目光久久地扫视着这个地区。一只不知从哪里飞出来的萤火虫向他眨了眨眼睛。除此之外,他没看到一个活物。他听了一会儿此起彼伏的蝉声,后来,连那阵合唱也融入到背景声音之中。对于每个久居此地的人来说,这种情形都是司空见惯的。

他沿着那条沥青路把车子往前开了一些,然后又倒进一条不太长的土路,路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他戴着一顶黑色滑雪帽,遮住了一头铁灰色的头发。由于涂了伪装色霜,他那张树皮似的老脸变得黝黑。他那两只绿色眼睛悬在那个空心煤渣砖似的下巴上方,目光镇定。他那瘦削的骨架上附着的肌肉一如既往地结实,让他看上去仍然像是曾经服役于陆军骑游兵时的样子。卢瑟下了车。

他蹲在一棵树后面,仔细观察自己的目标。与很多并非真正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乡村庄园一样,科珀家华丽的铸铁大门安在两个砖砌的圆柱上,但四周没有栅栏。从这条路或是附近的林子里就可直接进入庭院。卢瑟从林子里进去。

他只用了两分钟就走到了与那幢房子毗连的玉米田边。这块地的主人显然不需要什么自己种的蔬菜,却明显很在意自己这种乡绅的角色。卢瑟倒不为此抱怨,因为这恰恰为他提供了一条几乎可以直达那道前门的隐蔽田间小路。

他等了一会儿,然后便消失在四周密密实实的玉米秆丛中。

大部分地面上都没有碎石瓦砾,他的网球鞋走起来悄无声息。这点很重要,因为在这里,任何声音都能传很远。他两眼直视前方,久经锻炼的双脚小心翼翼地在狭长的农作物行间里穿行,这弥补了地面稍许坑洼不平所带来的不便。又一个闷热的夏季已经过去,炎热渐渐散去,夜里的空气已经很凉爽,但还没有凉到能让呼出的气变成小团雾气——从而被远处那些夜里不安宁或者失眠的人们所注意到的程度。

上个月,卢瑟已经几次测定了这次行动要花的时间。在穿过这片无人之地,走进前庭园之前,他总是在这块地边停步。在他的脑海中,每个细节都被反复考虑了数百次,直到一个精确无误的计划在他心中牢牢确立:行动,等待,更多的行动。

他在前庭园边上蹲伏下来,再次久久环顾四周。没必要赶时间。不用担心狗,这很好。无论再年轻,动作再敏捷的人,也跑不过狗。但它们的叫声却能吓住卢瑟这样的人。也没外围保安系统,也许是因为这个地区四处漫游的鹿、松鼠和浣熊太多,会制造出无数假警报的缘故吧。但是,卢瑟仍然马上就要面对一套极其复杂的报警装置,需要三十三秒才能解除,包括拆除控制板所需的十秒钟。

私人安全巡逻队半小时前已经经过了这个地区。那些克隆警察们本来应该经常变换巡逻路线,每小时都在他们监守的几个区内巡视的。但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之后,卢瑟已经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在他们进行下一轮巡视之前,他至少还有三个小时。他几乎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庭园一片漆黑,茂密的灌木丛——入室行窃者的命根子,依附在砖砌的入口处,如同树枝上的毛虫穴。他查看了那幢房子的每一扇窗户,它们全都黑洞洞,静悄悄的。两天前,他看见载着这个家里的成员们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向南面去了,他仔细清点过乘车的所有主人和侍从。而且,离这儿最近的别墅远在两英里之外。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已经计划好了一切,但干这一行,你永远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他松了松背上的袋子,然后悄悄从地里溜出来,大踏步穿过那片草地。十秒钟后,他便到了那道前门。那是一道用钢框加固的厚实木门,其锁闭系统已经调整到防御系数最高点,但这丝毫没让卢瑟担心。

他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把复制的前门钥匙,将它塞入钥匙孔内,但没有转动它。

他又听了几秒钟。接着,他迅速取下背包,换上鞋子,这样就不会留下泥土的痕迹。他准备好电动螺丝刀,它能让他准备捣毁的电路迅速显露出来,比手动快上十倍。

他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的第二件工具只有六盎司重,比袖珍计算器略大一点。除了女儿以外,这是他这辈子的最好投资。这个小装置被主人戏称为“小精灵”,曾在卢瑟的前三次“活儿”中成功地协助过他。

……

P1-4

书评(媒体评论)

1996年,《白宫追杀令》赢得了由南方作家协会评选的最佳小说金质奖章。

同年,城堡石娱乐公司将《白宫追杀令》(华纳出版)拍成了一部成功的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金·哈克曼联袂主演,该影片曾获得北美周票房季军。

次年,该小说又获得了英国W.H.Smith小说类优秀读物大奖,并被提名意大利文学奖。

此外,《白宫追杀令》还曾被评选为《公民杂志》“本周最佳”。

系好安全带……一部快节奏小说,让读者一直处于紧张之中阅读一页又一页。

——美联社

让人倒吸凉气的动作……一本节奏把握良好,错综复杂的书……《绝对权力》正扬起机敏的情节设计的风帆前进。

——《今日美国》

非同一般地有趣。

——《亚特兰大新闻宪政报》

惊悚小说之王:绝对没有一页能够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下来。

——詹姆斯·帕特森《惊唇劫》作者

令人爱不释手的惊险小说……鲍尔达奇将所有需要的元素囊括到了一起:权力、金钱、性、阴谋、扭曲的爱、几个英雄,以及更多的坏人。

——《图书馆杂志》

脍炙人口的处女作……一流作家,仿佛紧紧拽住读者衣领,你不看完他迷人的故事,他绝对不会放手。

——《出版人周刊》

鲍尔达奇将知情人士的才智运用到了他的故事中。

——《纽约时报书评》

充满危险和惊奇……任务复杂,难以预料,足够精彩。

——《圣荷西水星报》

让你爱不释手的悬疑惊险小说。

——《丹佛邮报》

紧张、精彩,绝对享受。戴维·鲍尔达奇是当今小说界最亮的新星。这是本年度绝对必读的小说。

——《先驱报》

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割舍的故事……戴维·鲍尔达奇是个天生的作家。

——《里奇蒙时讯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宫追杀令(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戴维·鲍尔达奇
译者 周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0387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5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4
16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