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本书对朱熹生平、文学、学术思想等进行比较系统的讲述。
图书 | 朱熹研究/南宋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本书对朱熹生平、文学、学术思想等进行比较系统的讲述。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引论 朱熹:理学即人学 第一章 沈郎与韦斋 第一节 “武夷君”的降生 第二节 从尤溪到潭溪 第二章 在逃禅归儒的道路上 第一节 师事武夷三先生 第二节 从“谦开善”处来 第三节 泉南佛国的“杜鹃夜悟” 第三章 从李侗走向二程 第一节 从学延平李侗 第二节 在隆兴北伐与议和中 第三节 中和之路——走向程颐 第四章 寒泉著述 第一节 与湖湘派的论战 第二节 朱陆吕三会 第三节 丁酉年——四书集注体系的诞生 第五章 在南康军 第一节 “见儒者之效” 第二节 在赈荒救灾中 第三节 白鹿洞之会 第六章 浙东提举 第一节 辛丑延和奏事 第二节 六劾唐仲友 第三节 与浙学陆学的交流 第七章 武夷山中 第一节 武夷精舍 第二节 朱陈义利王霸之辨 第三节 同浙学与陆学的论战 第八章 不平静的戊申年 第一节 延和奏事 第二节 朱陆太极论战 第三节 戊申封事 第九章 己酉年——生平学问的 第二次总结 第一节 先天学与太极学的统一 第二节 五经学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理一分殊”的四书学体系 第十章 漳州太守 第一节 南下临漳 第二节 正经界 第三节 南陬学术素王 第四节 考亭卜居 第十一章 入侍经筵 第一节 再度出山 第二节 长沙新政 第三节 经筵老儒 第四节 道学放臣 第十二章 庆元党禁 第一节 “吾道付沧洲” 第二节 禁锢“伪徒” 第三节 伪籍逆党 第十三章 生平学问的最后总结 第一节 一代文宗 第二节 “空同道士” 第三节 经学大师 尾声 最后的精神求索 附录 朱熹年谱 编后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熹研究/南宋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束景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717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4.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