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斯顿·丘吉尔(英汉对照)/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由专门从事青少年文学创作的美国资深作家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外教社特邀一批在翻译方面颇有建树的年轻学者对丛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希望英汉对照加注释这一形式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英语,享受阅读。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并影响了后来世界和平的进程,是众多历史学家眼中不可或缺的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内容推荐

温斯顿·丘吉尔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他带领英国顽强战斗,度过二战的艰难岁月。21岁那年,他踏上戎马生涯。之后,他又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到一战时,他已是英国海军大臣。

但丘吉尔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却是他在二战中的抗战岁月。1940年出任首相之后,他对议会说道:“我无可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纳粹分子在二战中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而他振奋人心的言辞是英国人民的希望赖以生存的土壤。丘吉尔经常摆出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鼓舞人们“永不屈服”。

丘吉尔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并影响了后来世界和平的进程,是众多历史学家眼中不可或缺的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目录

序言:战时领袖

一.孤独童年

二.军官、记者、政治家

三.一战

四.在野岁月

五.二战:他最光辉的时刻

六.战后岁月

尾声:世纪伟人

试读章节

1874年11月30日,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诞生于英国牛津郡的布伦海姆宫。她母亲在布伦海姆宫(她公婆马尔伯勒公爵和公爵夫人的住所)分娩时,她本来请的在伦敦为她接生的医生未能成行,不过当地的医生顺利接生下了丘吉尔。

温斯顿的家庭是英国声名最为显赫的家庭之一。他是马尔伯勒公爵一世约翰·丘吉尔(1650—1722)的后代。马尔伯勒公爵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曾于18世纪初率领安妮女王的英国军队和联军,在与路易十四领导的法军的对战中连战连捷。为表谢意,英国议会下令建布伦海姆宫送给公爵。这座宫殿也成为英国最为美轮美奂的建筑瑰宝之一。

马尔伯勒公爵一世过世之后,爵位和宫殿由其后代继承。据史书记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奢靡,性情多变,脾气暴躁,性格抑郁。然而,温斯顿的祖父马尔伯勒公爵七世,却以行为端正和笃信宗教而著称。

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温斯顿的父亲)是马尔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根据英国惯例,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爵位和宫殿,所以伦道夫勋爵只能另谋生路,他选择了从政。在温斯顿出生前一年,他首次当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当时的议员不领薪酬,所以伦道夫勋爵总是经济拮据,只得靠他父亲接济。

温斯顿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有着美丽的外表,她出生于美国布鲁克林。她父亲是证券经纪人、《纽约时报》的前任合伙老板之一伦纳德·杰罗姆,热衷于赛马。1867年,珍妮13岁,她母亲带着她们姐妹几个前往欧洲。她们在那里呆了几年,一边求学,一边扩大社交圈。1873年8月,在远离英国南海岸的怀特岛上的一个舞会上,珍妮和伦道夫勋爵相识。两人一见钟情,3天就互订了终身。1874年4月15日,他们在巴黎的英国驻法大使馆举行了小型婚礼。7个半月后,温斯顿出生。

按照英国习俗,伦道夫夫人请了个保姆照看温斯顿。她叫安妮·埃弗里斯特,但温斯顿叫她“沃姆”——“女仆”的儿语。她是他最亲密的同伴,满足他所有需要。然而,温斯顿仍敬慕他的母亲,他说:“她像昏星般照耀着我。我对她的爱深挚,但却遥远。”他母亲忙于享受她的迷人生活,没多少时间陪他,虽然有时她也带他散步,给他读故事。

1877年,伦道夫勋爵工作变动,举家迁往爱尔兰,当时爱尔兰还属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丘吉尔后来回忆,他童年最初的记忆是在都柏林看他祖父马尔伯勒公爵七世为一座雕像揭幕。在爱尔兰期问,温斯顿的父母为他请了个家庭女教师,但年幼的他不愿学习。老师上门的第一天,他就在灌木丛里躲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发现阅读较为简单,但算术却把他难住了。他抱怨道:“不同的数字纠结成一团一团,彼此互相作用,准确无误的预测简直是不可能的。”

温斯顿的弟弟约翰(杰克这个名字更为人所知)出生于1880年。随后,在同一年,他们全家搬回了伦敦。

寄宿学校

7岁那年,温斯顿被送往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对此他很是痛恨。虽然他喜欢的科目的成绩都不错,如历史和地理,但必修课拉丁语却像数学一样让他头痛。更糟的是,他的老师认为他异常顽劣,有时甚至还会打他——这种惩罚在不少英国学校中都有。最后他总算报了仇——他把校长最喜欢的草帽踢得粉碎。因此,在毕业多年之后,他还被记得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学生。

那时,温斯顿体质较差,父母决定把他转学至沿海城市布莱顿的一所学校。他们的家庭医生在伦敦和布莱顿两地都出诊,他答应会照看温斯顿。新学校的老师都比较和善。虽然温斯顿在那里好朋友不多,但他很喜欢出演学校的戏剧,学习成绩也不错。总体而言,他在那里过得还算愉快。

温斯顿定期会给父母写信。他经常叫他母亲寄钱——他总是缺钱。他也请他母亲去看他,她不去的话,他就会失望。温斯顿曾两次得知父亲到布莱顿出差,但伦道夫勋爵都没去看他,为此他感到心烦意乱。在他放假时,父母通常都在国外旅游,所以很多假期,他都是和沃姆还有弟弟一起度过,要不就是呆在布伦海姆宫。

1886年温斯顿11岁那年,他在学校得了肺炎,连续几天高烧,医生担心他会有生命危险。他父母都赶来了,医生也一直守在病床前,直至他脱离危险。几个月之后,温斯顿才恢复气力。

两年之后,温斯顿开始准备哈罗公学这所英才寄宿学校的入学考试。他学习用功,期望自己能够考上,但因过于紧张激动而没能成功。考官测试的是他厌恶的拉丁语,而不是他喜欢的历史,而且“他们总是问我不知道的东西,”他回忆道。“我本来很想展示我的知识,他们却是设法揭露我的无知。这种考法只有一种结果:我考得不够理想。”

这次考试使得温斯顿被分到了差生班,但他很快发现,这反而是幸事。他的班不用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是主攻英语。“这样,我对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了如指掌,这真是件好事。”

学校副校长向他母亲抱怨,说他“粗心,迟到,各方面都表现不佳”。在哈罗公学,他最突出的成绩是一字不差地背诵出1200行的诗歌而获奖。在最后一年,他还获得了击剑冠军。

学校放假时,温斯顿每天都会花好几个小时摆弄他收集的1500个微型铅制士兵,排兵布阵,再现他声名显赫的先辈的辉煌战绩。他父亲发现他对军事有兴趣,便决定让他从军。事实上,他父亲是认为他不够聪明,进不了大学或者法学院。对此,温斯顿并不知晓,欣然从命。P13-19

序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美国乐勒出版集团引进的“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套奉献给青少年朋友的优秀传记丛书。本丛书第一辑13册自2006年初问世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读者的认可和好评。为满足他们了解优秀人物、获取精神财富的需求,我社今年又隆重推出该丛书第二辑13册,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曼德拉,政坛风云人物拿破仑、丘吉尔,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简·奥斯丁,天才科学家霍金,影视娱乐界巨星乔治·卢卡斯、克里斯托弗·里夫和奥普拉·温弗瑞,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兰斯·阿姆斯特朗,以及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女王——伊丽莎白—世和克娄巴特拉。阅读这些著名人物的传奇人生,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西方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更能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以积极的态度直面人生的风雨。

这套传记丛书均由专门从事青少年文学创作的美国资深作家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外教社特邀一批在翻译方面颇有建树的年轻学者对丛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希望英汉对照加注释这一形式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英语,享受阅读。

这套丛书特别适合高中生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我们相信它必将成为青少年朋友们学习英语、探求人生真谛的好伙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斯顿·丘吉尔(英汉对照)/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汉密尔顿
译者 施清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608923
开本 32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17=5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