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商业老灵魂
内容
试读章节

半学半官张之洞

“张之洞代表这么一类人:半学者半官僚,很在乎自己的清誉,很聪明,很懂得政治上的平衡,很懂得为官之道,但是具体操作、技术性细节,他不会。”

所有了解张厚粲的人都知道,她对采访这件事情有多么排斥。至于拍照,她的回应则是:“这事我绝对不干。”好吧,那么——

“你对祖父张之洞了解到什么程度?”

“我什么都不了解。”

“一无所知?”

“我知道的都是你们写的。我没见过他,连我母亲都没见过他。家里也没留下什么东西。”

尽管如此,这份血缘还是对她后半生的命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解放前夕,张厚粲从辅仁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北师大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称她的祖父为“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但这并没让她之后的日子好过些。“文革”时期,这是张厚粲的罪状之一。所谓世家,对她来说是伤疤。

“这些事情,如烟不如烟,又怎样呢?”她把一口没有叹出来的气咽了下去,嘴角带着讥诮的笑,“我这个人,没有历史。”

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但总有些蛛丝马迹。七十多岁的老教授张厚粲肩后的窗台上有张照片:二十出头的辅仁心理学高才生,风华正茂。照片被紧紧地压在玻璃下面。她总归姓张。这个姓曾经冠盖满京华。

性格:可人

晚清才子郑孝胥曾经品评时人说: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这话很明显有褒张贬袁的意思。不过,张本人得知后回应说,袁世凯岂止有术,简直多术。

百年之后再看,人们觉得这话也就姑且听之。袁固然多术,张也并非无术。曾国藩曾经说李鸿章是拼命做官,俞樾是拼命做学问,“但是事实上张之洞比李鸿章还要会做官。”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说,“李鸿章当时就有汉奸的骂名,而张之洞对于谈判签条约的事情从来不沾。他是个明白人,知道中国也就这么个德行了,就非常小心地保全自己。”

张之洞做官从来不肯涉险。

他早期在京做清流领袖,抨击时政,人称“青牛”,可见能量之大,但他从来不得罪人,给自己留有后路。所以他虽然早期和李鸿章,后期和袁世凯有意气之争,但是一生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敌。

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在戊戌政变发生的第二年(1899年),曾经发生假光绪皇帝携太监造访的事件,张的反应是不见——如果他坚定站在太后一边,就该把假皇帝抓起来。可他没有。万一是假的呢,岂不是身家性命、身后名节都完了?

所以,张鸣称张之洞为“可人”,取其乖巧之意。既要给自己留下敢言、忠臣的名声,又不能得罪人,这其中的分寸、进退、技巧,的确是高难度的风险投资,非“可人”莫办。

因为性格上的谨慎、圆熟,加之深有城府,张之洞也遭致很多议论。当年他的幕僚辜鸿铭就说他是“妇妾之道”,有“脂粉气”,言下之意嫌他不够有担当。大约这个满肚子“茶壶茶杯”妙论的怪脾气老头,觉得上司应该和自己一样是个金刚怒目的人吧。

无论如何,事实就是:张之洞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三年(1837年),去世于清王朝终结的后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两年(1909年);从他外放山西成为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1881年),到回京入主军机处(1907年),他个人仕途的最后20年,正是晚清变局的最后20年。在这个变局中,他处理很多问题的做法,似乎和朝廷的旨意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总能全身而退,不沾尘埃,不仅没有遭到批评、怪罪、责罚,反而官越做越大、越做越稳。

“其中原因,除了他对于官场的规则、潜规则很有心得,另外,他虽然有权术,但是玩得比袁世凯要高明。”湖北大学教授何晓明分析说。

举个例子,袁和张都编练新军,当时全国最强的军队就两支,一支是袁世凯的北洋军,一支是张的湖北新军。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差别就很大。袁世凯把军队看成命根子,后来玩起了军人政治。

P3-5

目录

第一章 晚清“高干”下商海

半学半官张之洞

盛宣怀:首席官商

张謇:失败英雄

周学熙:华北工业之父

第二章 古典的商业智慧

广州十三行传奇

晋商衰败的常氏样本

扬州盐商传奇

绍兴师爷

苏州富潘:财富的背影

第三章 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

半儒半佛卢作孚

外圆内方资耀华

穆藕初:70年前的中国梦

金融豪门洞庭席家

刘鸿生:实业大亨的红与黑

末世做官难风流——钱昌照、翁文灏和资源委员会

“味精大王”吴蕴初——吴蕴初后人的回忆

范旭东:被遗忘的“重化工之父”

无锡唐氏

第四章 世家的日子和段子

不是人间富贵花

“我的父亲刘文辉”

天津买办世家的日子和段子

留下来的人——三个老北京的世家记忆

唐薇红:旧上海的金粉世家

宝庆路3号

序言

《中国商业老灵魂》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资深记者雷晓宇的最新力作,是作者遍访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叱诧风云的商业巨人们的后代,然后精心写成。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用深沉的笔调,佐以一幅幅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勾勒出十九世纪中国的商业全景,同时揭示了这些曾经的商业巨人们的奋斗历程。

《中国商业老灵魂》像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慢慢向读者铺陈开来,讲述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的商业和商人的传奇故事,将读者拉回到上个世纪,领略那些商业世家的辉煌;转而再把读者带到今天这些当初的世家,见证百年来中国商业世家的荣辱沉浮。

本书分为晚清“高干”下商海、古典的商业智慧、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世家的日子和段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清末时期,许多家族从官宦到实业的历史轨迹,使读者看到了实业救国的艰难,看到这代人在实业救国过程中无法克服中国体制性的障碍,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以及舆论普遍不同情的历史悲剧;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最初的贸易城市涌现出的一批商业精英的商业智慧,相信这些商业智慧对于今天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商业巨人和时代抗争、妥协和融合的过程;第四部分展示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中国商业家族的沉沦、商业精英的个人性格和城市的气质,以及纵览百多年历史与命运交织的特殊体验和人生感悟。书中一步步艰难曲折的中国商业发展历程,发人深省;一个个商业巨人的奋斗人生,鲜活生动;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讲化学,不能忘了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这些对今天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这些闪烁着历史光芒的名字,本书中均做铭记。

让我们走进中国商业世家的生活,回眸世家的历史轨迹,见证世家的沧桑磨难。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雷晓宇记者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世家专栏的所有文章,是一本中国商业世家亲访的合集。

本书分为晚清“高干”下商海、古典的商业智慧、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世家的日子和段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清末时期,许多家族从官宦到实业的历史轨迹,使读者看到了实业救国的艰难,看到这代人在实业救国过程中无法克服中国体制性的障碍,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以及舆论普遍不同情的历史悲剧;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最初的贸易城市涌现出的一批商业精英的商业智慧,相信这些商业智慧对于今天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商业巨人和时代抗争、妥协和融合的过程;第四部分展示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中国商业家族的沉沦、商业精英的个人性格和城市的气质,以及纵览百多年历史与命运交织的特殊体验和人生感悟。书中一步步艰难曲折的中国商业发展历程,发人深省;一个个商业巨人的奋斗人生,鲜活生动;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编辑推荐

《中国商业老灵魂》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资深记者雷晓宇的最新力作。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用深沉的笔调,佐以一幅幅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勾勒出十九世纪中国的商业全景,同时揭示了这些曾经的商业巨人们的奋斗历程。

《中国商业老灵魂》像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慢慢向读者铺陈开来,讲述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的商业和商人的传奇故事,将读者拉回到上个世纪,领略那些商业世家的辉煌;转而再把读者带到今天这些当初的世家,见证百年来中国商业世家的荣辱沉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商业老灵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晓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9186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52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