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懂点心理学定律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好生活,从读懂心理学定律开始——80个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心理学定律,改变你的生活,成就你的梦想。

最实用、最通俗、最有趣的心理学通俗读物。本书就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人际交往、职场生存、教育心理、成功法则、现象解析七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心理知识的介绍。每个定律先从“心理名片”阐述基本意思,通过“心理故事”给人启迪,利用“现实参照”联想到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又从“他山之石”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或者启示。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又不失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本书就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人际交往、职场生存、教育心理、成功法则、生活现象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提供了相关心理知识的普及介绍和具体应用,以使我们能重新认识自我并改变自我。

希望阅读本书后,不仅能丰富你的心理学常识,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在智慧的指引下,绕过人生中的暗礁,驾驭自己的航船成功地驶向彼岸。

目录

认知篇

 1 人们都难以认识“自我”——苏东坡效应

 2 谁也当不了你的镜子——巴纳姆效应

 3 别用你的喜好挑战别人的极限——投射效应

 4 遵从你内心深处的选择——不值得定律

 5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韦奇定律

 6 爱屋及乌——晕轮效应

 7 人云亦云,不如独立思考——从众效应

 8 “惯”出来的毛病——过度理由效应

 9 居然被一只“鸟笼”牵着鼻子走——鸟笼效应

 心理测试

情绪篇

 1 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重要的是你的心态——杜里奥定律

 2 感恩是生活的大智慧——感恩定律

 3 为心情减负,帮你把坏情绪清理出去——霍桑效应

 4 拿得起,放得下——刚柔定律

 5 期待和赞美也是奇迹的缔造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6 越禁止,越止不住——逆反心理

 7 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8 别让情绪随钟摆——心理摆效应

 9 不带伞时,偏偏下雨——墨非定律

 10 内心丰富的人,比较不容易寂寞——空虚寂寞定律

 11 人在好心情的情况下,更容易帮助人——好心情乐助人定律

 心理测试

社交篇

 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首因效应

 2 最近的印象为什么重要——近因效应

 3 糟糕,又被“代表”了——刻板效应

 4 不妨示弱——示弱定律

 5 谁在侵犯你的人际气泡——刺猬法则

 6 先抑后扬的评价更有效——阿伦森效应

 7 为什么人们喜欢那个唱反调的人——改宗效应

 8 冤冤相报何时了?——海格力斯效应

 9 你的身体会说话——身体定律

 10 欲得寸,先进尺——留面子效应

 11 “自我暴露”讨人喜欢——约哈里窗户效应

 12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角色置换定律

 13 关心多一点,麻烦就会少一点——互惠原则

 14 人前“晃一晃”,增加喜欢度——多看效应

 心理测试

职场篇

 1 阴暗角落,也要努力成长——蘑菇定律

 2 “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洛克定律

 3 给沉闷的工作加点料——鲶鱼效应

 4 尽信权威,则不如无——权威效应

 5 别试图挑战公司的制度——热炉效应

 6 一日任务不完结,一日不解“心头恨”——蔡戈尼效应

 7 学会时间管理艺术——最后通牒效应

 8 亡羊补牢,防止同类事情的发生——破窗理论

 9 一个能让马快跑的理由——马蝇效应

 10 请不动的人,试试激将法——激将效应

 11 打破持续工作的紧张感——齐氏效应

 心理测试

教育篇

 1 教育孩子要趁早——天赋递减法则

 2 找到你的最佳出发点——瓦拉赫效应

 3 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标签效应

 4 让孩子过过苦日子——棘轮效应

 5 每个孩子都有个叛逆期——避雷针效应

 6 别让教育钻进了“死胡同”——章鱼心态

 7 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路径依赖定律

 8 父母要善于变换角色——PAC理论

 9 孩子打破了玻璃,就让他来偿还——自然惩罚法则

 10 孩子的任性,父母的错——延迟满足

 11 你对孩子的期望合适吗?——倒U形假说

 12 均衡发展最重要——木桶定律

 13 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南风效应

 心理测试

成功篇

 1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贝尔效应

 2 分清主次才能“四两拔千斤”——二八法则

 3 选择一只手表,并校准它——手表定律

 4 合理的目标才不会半途而废——半途效应

 5 勇于突破,才能成功——毛毛虫效应

 6 当我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卡贝定理

 7 别让恐惧赶跑成功——约拿情结

 8 多次受挫后,你还站得起来吗——习得性无助

 9 勤奋将天分变为了天才——吉格定理

 10 犯了错误,请及时转身——特里法则

 11 巧用联系,以此释彼——相关定律

 12 磨刀不误砍柴工——布利斯定律

 13 越在乎,越失败——瓦伦达心态

 心理测试

生活篇

 1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效应

 2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都显得比较冷漠——旁观者心理

 3 不容忽视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

 4 为什么男人总是喜新厌旧?——古烈治效应

 5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马太效应

 6 凡事留空白,避免过犹不及——超限效应

 7 名人自杀的传染性——维特效应

 8 为什么“灵感”总会突然而至——酝酿效应

 9 意念能够救活一个人,也能杀死一个人——安慰剂效应

 心理测试

试读章节

人们都难以认识“自我”——苏东坡效应

【心理名片】

“苏东坡效应”源于苏东坡的一句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就站在山中,却偏偏不认识这座山头。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明明就拥有“自我”,却偏偏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心理故事】

古代,有一位解差押解着一位和尚前去京城。和尚是个聪明的人,一直都在想着逃跑的事。晚上的时候机会来了,在他们下榻的住店里,他将那位解差灌了个酩酊大醉,又借了店家的一把小刀,将解差的头发全剃光了。之后,他就一溜烟地逃跑了。这位解差半夜的时候醒了,一摸身边没了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回去交不了差可是掉脑袋的事。他赶紧在黑夜里又仔细地找了一遍,继而摸到了自己的光头,紧张感一下子被惊喜替代了。解差长舒一口气说:“幸好和尚还在。”随之又非常迷惑地问了句:“那我在哪里?”

和尚只不过是把解差的头发剃光了,解差就误以为自己即是和尚,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虽然这仅是则笑话,但是生活中的不少人就像这位解差一样,对于“自我”这个就在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发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感慨。

【现实参照】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很少能真正地去思考“我是谁?”的问题。的确,对于这么一个看似无聊又无用的疑问,每个人都那么忙,有这功夫那还不如去唱会儿歌,玩圈儿麻将,逛个街,听会儿歌呢。这类的思考就留给那些“哲人”吧。可,真的如此吗?先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吧。

本世纪初,美国有位著名的拉塞尔·康维尔牧师,他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举行了盛大的巡回演讲。据传他的演讲多达6000多场,将整个美国的人民都带进了激情的漩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从一个故事引起的:从前,印度有位富裕的农民,他为了寻找埋藏有宝石的土地,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开始四处寻找这传说中的宝藏。几年以后,他终于因为穷困和疾病而死去。后来,有人从他卖出的自家的土地上发现了珍贵的宝石。

康维尔用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辅以大量的实例就是想告诉每个听众,人们苦苦寻找的,往往是自己手中的东西,但是人们并不自知。

“我”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虽然近似咫尺,看似熟悉,却常常令人疑惑。“我”是特殊的,是独一无二的。从心理学上而言,个体的自我有两个解释:广义而言,它是指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的总和。比如,我的身体,我的心情,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工作等等,通过“我的”的后缀,我们来确定对自己的存在的满足感;狭义的自我,就是指自己对心理活动的感知和控制脑的机能活动,是我们心理的特殊形式。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同这个现实的世界保持一致性及和谐性,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在父母面前我们扮演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又扮演父母,在领导面前,我们扮演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又是领导,在好朋友面前,我们扮演着知己,而在陌生人之前,我们又仅仅是一个路人甲。角色本身决定着扮演者的共同轮廓,但是由于“自我”的不同,同样一个角色也可能出现迥然不同的现象。显然,角色扮演者对认识自己非常重要,这也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方法。

另外,苏东坡的诗句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可以深入“此山中”探其幽微,也可跳出“此山中”一览全景。也就是说,认识自己要将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方可全面。

【他山之石】  国外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在我们认识“自我”时得到一些启发。

日本的一位专家建议把个体的头脑比作思想的广播电台,其内有一个P频道,一个N频道。这两个频道是如何工作的呢?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你今天在公司里,领导对你的工作基本肯定,但是同时也对改进工作提出几项忠告。晚上,你回到家中思考这件事情时,如果把频道对准N,“播音员”就会告诉你:“你要当心了,领导明摆着是想整你呢。”可把频道对准P的时候,“播音员”则会这样说:“领导对你还是很重视的,如果照着他的建议做,工作一定会更出色的。”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频道,听哪个频道的话心理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头脑中的这两个“频道”其实就是“主我”和“宾我”,人们在角色扮演中互相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自我的内向交流。不过,请务必记住,不要长时间地对准一个频道,否则一旦被它吸引,改换频道就会愈发困难。

P3-6

序言

为什么我们在看星座分析时,常常会觉得非常准确?

为什么路上出现车祸时,人越多,伤者得到救助的希望反而越小?

为什么你爱一个人爱得越深,越对他关心、爱护,就越是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为什么一个本来没有生病的人,在相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真的会“如期”死亡?

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恰恰就是心理学在暗中发挥着神秘力量所致。太阳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月亮的阴晴圆缺,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现象的背后有规律暗中操作着一切。正如自然界的规律一样,生活中我们的每一次举动,职场中我们的每一次交流,都受到了心理定律的影响和制约。只不过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于用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待这些现象,却很少探究真正的心理原因。

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能够通过洞悉他人或者认识自己的方式,使人生变得更为清晰,更有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业余的心理学家。“我认为他这么做是因为……”“你应该告诉他……”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是经常这样谈论着他人的行为,试图从自己的角度一探究竟么?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定律,这些背后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虽然不少心理学家曾经强调,心理学并不是挖空心思去猜测别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学习点儿心理学,你对于生活现象的认识,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禁忌,对于他人的了解往往更能透过表象的外衣,洞察到其本质。

正是基于心理学定律对于人生的重要启迪作用,我们选取了80个经典的心理学定律,希望能够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实践,指导现代人的生活。每一条心理定律都是人类心理上的秘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它能够让处于迷茫低潮期的人重新回到现实,让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的人重新发现成功的真谛,让情绪低落正在痛苦中苦苦挣扎的人们能够体会到快乐的力量。

本书就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人际交往、职场生存、教育心理、成功法则、现象解析七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心理知识的介绍。每个定律先从“心理名片”阐述基本意思,通过“心理故事”给人启迪,利用“现实参照”联想到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又从“他山之石”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或者启示。

翻开此书,那些曾经困惑过你的问题就会从这里找到答案——

如果明白了“巴纳姆效应”,你就会明白:人们常常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信息所产生的知觉错误。我们之所以对星座分析的准确性印象颇深,是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为了取悦人而设计的,凡所闻,皆为爱听的话,自然很容易相信它的真实性。

如果明白了“旁观者心理”,你就会明白:向处于困境的人提供帮助,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个体必须采取的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同时在场的时候,责任就会扩散到每个旁观者的身上,提供帮助似乎都成了别人的事,因此,很多时候人越多,伤者得到帮助的希望就越小。

如果明白了“过度理由效应”,你就会明白:相恋的人若是为了赢得对方的心,总是尽可能的并且是无节制地在生活、物质上奉献自己,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甜言蜜语和物质享受产生依赖,从而削弱了恋爱对象本身的魅力,使对方逐渐淡化对恋人的爱慕之情。

如果明白了“安慰剂效应”,你就会明白: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很多身体上的疾病其实属于心理范畴,也就是说,人首先因为心理上的消极不利情绪,导致身体的自卫系统失去作用,继而疾病久治不愈。

这些暗藏在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定律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盏盏明灯,希望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够在明灯的指引下,绕过人生中的暗礁,成功地驾驭自己的航船驶向彼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懂点心理学定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孝光//徐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96238
开本 32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