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论文合集”,总共收录十一篇论文,各篇之间并无特殊的关联性,研究领域兼及刑事实体法(三篇)及刑事程序法(八篇);若以论文形式区分,主要包括基础学理研究(第一部分,共六篇)、实务见解评释(第二部分,共四篇)及立法评析(第三部分,共一篇)。
其中附录另收录两篇文章都是讨论刑事诉讼核心领域的问题,并且作者分别在文中表达对隐私权侵害及DNA鉴定的基本看法。一篇以刑事法中隐私权的侵害与保障为主题,原载于《当代杂志》,另一篇则是为《法庭上的DNA》中译本一书所写作的导读。
图书 | 刑事法理论与实践/台湾法学研究精要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论文合集”,总共收录十一篇论文,各篇之间并无特殊的关联性,研究领域兼及刑事实体法(三篇)及刑事程序法(八篇);若以论文形式区分,主要包括基础学理研究(第一部分,共六篇)、实务见解评释(第二部分,共四篇)及立法评析(第三部分,共一篇)。 其中附录另收录两篇文章都是讨论刑事诉讼核心领域的问题,并且作者分别在文中表达对隐私权侵害及DNA鉴定的基本看法。一篇以刑事法中隐私权的侵害与保障为主题,原载于《当代杂志》,另一篇则是为《法庭上的DNA》中译本一书所写作的导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为林钰雄教授对于刑事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研究论文集。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分别对“刑事诉讼目的”、“侦查法官”、“变更起诉法条与突袭性裁判”、“一部上诉”等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实证及比较的研究方法对重要理论问题进行廓清。第二部分“判解评释”,包括“告知义务”、“强制变换监督判定基准”、“新证据发现”、“保安处分与比例原则及从新从轻原则”,从时效性强的问题入手,研究司法领域的最新课题。第三部分“立法评析”,对于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重点进行对比研究,一一说明新订内容,检讨批评其缺失处。第四部分“附录”两文分别关注电话监听、秘密录音、DNA鉴定等现代刑侦手段对于刑事司法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刑事诉讼核心问题——隐私权的侵害与保障的基本看法。全书篇章触角敏锐、思考深入,充分传达了作者对于刑事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关注,并对多个前沿问题贡献出自己的思想智识。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论刑事诉讼之目的 壹、前言与案例 贰、发现真实 叁、法治程序 肆、法和平性 伍、结语 论侦查法官 壹、前言:何谓侦查法官? 贰、侦查法官与强制处分 叁、侦查法官与证据保全 肆、侦查法官之审查权限 伍、结语 变更起诉法条与突袭性裁判 壹、前言 贰、问题之说明 叁、超出同一性之变更:非A型 肆、法律基础之变更:A1 型 伍、事实基础之变更:A2 型 陆、立法刍议 柒、诉因制度之争议——代结语 论罪科刑之一部上诉 壹、问题之提出 贰、一部上诉声明之法律规定及实务见解 叁、分析与检讨 肆、结论 从行为观点谈安乐死之基础类型 壹、问题之提出 贰、基本出发点 叁、积极之安乐死 肆、消极之安乐死 伍、积极、消极安乐死之界限 陆、结语 从被害者学谈刑法诈欺罪 壹、前言与案例 贰、传统见解 叁、被害者学之观点 肆、结语与案例解析 第二部分 判解评释 论告知义务 壹、前言 贰、告知义务之法理基础 叁、告知义务之适用范围 肆、告知义务之事项 伍、违反告知义务之法律效果 陆、系争判决之评释 柒、结语 附录:系争判决全文 强制辩护案件之判定基准 壹、前言 贰、基础理论之说明 叁、实务见解之评释 肆、结语 发现确实之新证据 壹、前言 贰、基础理论之说明 叁、实务见解之评释 肆、结语 保安处分与比例原则及从新从轻原则 壹、问题之说明与回顾 贰、一律宣付三年强制工作之立法是否违“宪”? 叁、强制工作有无从新从轻原则之适用? 肆、结语 附录:“大法官”释字第四七一号解释 第三部分 立法评析 搜索修法之回顾与前瞻 壹、前言 贰、搜索新法之简介 叁、搜索新法之批评检讨 肆、搜索新法之解释适用 伍、结语 附表一:搜索修法大事记 附表二:新旧条文及修法重点对照表 附表三:新法条文与邱版草案对照表 本书附录 电话监听、秘密录音与日记 壹、春神不到大哥来? 贰、老大哥无所不在? 叁、法治国束手无策? 肆、电话监听无法管? 伍、住宅监听有必要? 陆、秘密录音当证据? 柒、日记内容无保障? 捌、1984咫尺近? DNA:挑战法律的科学巨人? 壹、如日中天的生物科技 贰、所罗门王的智慧何在? 叁、证物个化的里程碑 肆、挑战法律的DNA 伍、无懈可击的DNA? 陆、冲击法庭权力结构的DNA 柒、回应DNA的挑战 本书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刑事法理论与实践/台湾法学研究精要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钰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0932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4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7.580.404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8-2356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