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光炮弹未婚妻--徐光耀抗美援朝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尘封56年日记首次公开,揭密朝鲜战争最隐密场面,真实再现战争原貌。《小兵张嘎》作者亲历朝鲜战争!

日记,本是记下私人的事体,不准备给人看的。多年放在家里,只是一份念想,并不曾想到示人。50多年过去了,在83岁的时候,再来翻看它们,除了感到那时的浮躁和幼稚之外,却也被那份年轻时的天真和纯洁、痴迷和激情所时时打动,至于每每落下泪来。

内容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是徐光耀先生。或许你还不知道徐光耀先生是谁,但是我要说一个人你肯定知道:张嘎。徐光耀先生就是那个制造张嘎并把张嘎制造得很轰动的人。小说《小兵张嘎》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都出自他的手。

其实,在《小兵张嘎》之前,也就是1950年年初,作者就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且一年内再版四次,印数达6万册。随着《平原烈火》走红,作者来到了中央文学研究所(后称讲习所)深造,成为丁玲的得意门生。

1952年4月,朝鲜战争正值热战中,作者的未婚妻申芸随所在文工团先期到达朝鲜战场,正在文研所进修的作者再也坐不住了,随即请缨赴战。这是作者在朝八个月的日记,真实记录了那场战争的惨烈和生动,当然,也有与未婚妻的战地恋情。

试读章节

10月16日

一起床便开了饭,洗漱之后,打嗝很厉害。我想不吃了,可是又禁不住他们的劝说,只好勉强吃了半碗饭,又喝了两小碗糊糊汤。随后,就又大打起嗝来。匆匆忙忙之间,老孙去开会,我在家等芸。许久不见来。和大申扯了几句,他说:徐孔写了四万字一个中篇,反映金城阻击战的,兵团人都看过,他也看过,现拿去鱼隐山给部队干部们念。徐孔说等他修改好了之后,才给我看哩。我问他的印象如何,他道:“还是不行,只有打仗,没有生活。说高兴总就脱不开跳起来。”

文工团小任来借枪,我和他同走。彤彦说芸正病着,长脚气,不好走动。我当然只有去看她了。

到了。白岩、齐国栋接着我问候,尚未进屋,大老远,见芸来了。我已经认不清,她披着大衣,光着头来的。近了,我们握手。仍是平平的两句:“你回来了,好哇?”“好,好。”我们好像老夫妻似的样子了呢!

白岩和齐,后又来了沙原,就一块扯起生活、体验、态度问题。沙原大将军的样子,指责乐队动作太迟缓。芸和两个小姑娘在研究节目。

我呆得心里很烦。我又闲极了,我又忙极了。我没有事,可又总感顾不过来。可恶的是,嗝紧紧逼迫和纠缠着我。

芸要排演今夜欢迎慰问团的节目,一吹号就集合走了。只告诉说,夜问演完戏让我等她。我还惦念着原怀静,随即告辞出来,顺大道找到组织科,我正伸头探望,原怀静已经在屋里看见我了,却不叫喊,只把脸笑得花儿一样。我们热烈地握手了。我道:“如是外国人,我们早拥抱接吻了呢!”

他马上给我拿出很多封祖国小姑娘给他的信来,一面解说一面让我看。我顾得看顾不得听,忙坏了。我兴奋地和他坐了许久,问他给我留着东西吗?他果然就给我留了一个月饼和一个苹果,从箱子中拿出来时,苹果已有一大块发霉了,月饼却是好好的。我没有把原怀静看错,他是说到就准定会做到的。

开晚饭了,我说不吃晚饭。他想给我做病号饭,我又不让。他催我吃下半块月饼去。我在家等他预备晚上一同去看戏,可惜,他和慰问团一块吃,竟吃到了天黑。我想去看严主任,也没有工夫了。

李书表我们几个终于熬到钟点,进了会场。

会议开始,致辞等等过去之后,有一个唐山纱厂的女工报告她的劳模事迹。我听来可是感到真乃人物。她的女工性格表现得多么突出啊。大做手势大声呐喊,全身都摆动起来。这使我常常想起《政府委员》在讲话中失落演讲稿之后的情景。

游艺节目开始,芸在合唱中排到台上,抹一脸红。后来有她个《歌唱魏永全》,最后的《张排长》,她演大娘一角。我感到周围很多眼睛,我成了戏中戏的人了。

这是第一次看芸演戏,总的印象是:朴素、热诚。但缺乏提高,自己未能对表演的每一动作都经过思考,力量用不到劲上,呆板,不够自然,某些地方是盲目地在动作着。她也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朝鲜的特点,朝鲜大娘总透出中国的姿态来。

演出之后,又看慰问团的技艺演出,有男女声独唱,有魔术,有大鼓和八角鼓单弦。艺人们都进步了,满口的政治名词。虽不免用错,热情是十分可观的。

会散时已11点多,我送芸回去。她在害脚气,走得很慢。我送她到沟口时,她曾说:“现在我们什么都是牺牲,过去嗓子喊哑过好几次,都是因为得不到调剂和休息,拼命突击的结果。牺牲是牺牲了,可做了工作呢!”我认为,她,确是个好共产党员。

10月17日

昨日一天的嗝教训得我好苦,决心今天不吃饭了。早晨甚至浆也不喝。别人去吃饭时,我想写信给○九、○七的战友们,却又想写日记。而芸昨天给了我两本日记,也需要赶快看。同时,文工团快走了,我还有一个五彩胶卷,也需要和芸去一起照完。而五彩软片必须有太阳光才能感光。

我终于抛开一切。“开快车”看着芸的近来日记。有一些我看着一般化的都跳过去了,只拣最有感情和描写最细腻的快看,赶到11点左右终于大体看完,我于是拖着无力之身,紧往文工团赶。赶到半途,突想起照相机丢在了组织科,我垂头叹气爬回山来,拿了照相机又走,走不远突又想起没有带暗盒,纵使有五彩胶卷又拿什么上机子呢?我感到自己真是糊涂了,便又返回住宅,第三次拿上暗盒出来。

到半路上,碰见芸和白林来了,于是共同返回去,芸直走直笑我的糊涂,到了那小沟沟,淑艳和张书正洗衣服,小关(素琴)坐在石头上读书,我连续给她们拍了几张,芸又叫来个老关,说是大孝子,也拍了一张,白岩、齐国栋、黄三、沙原都来了,几下子把残余几张黑白片照完,便赶紧卸了它,上上五彩胶卷。

李虎臣带“赴朝慰问团”中的一个人来拍《张排长》的电影,女同志们乱哄哄地换服装、化妆,芸脸上也涂了油,但,还是给她和我合了两张,第一张似乎太呆板,第二张就亲密得很,大概又把我照成了瞎子。

太阳快下山了,人们爬上山头去排《张排长》,歌声琴声就在那儿放响起来。我连续拍了四张剧照,又给芸和莲青合了个“朝鲜大娘与女志愿军”的影。太阳下山了,又给黄兴华、任毅等拍了两张相,于是下到山下来,太阳被抛在了老山外。

开了饭,人们都走了,芸要打回来和我一起吃。我说你要爱护我,不要劝我吃吧。她于是跑去集体吃。我躺在铺上等着她休息。只有一小会儿便回来了,捎来了半小缸水,我喝了。又舀一缸稀饭汤来,我又喝了。她又舀来第三次,我还是喝了。这便是我的晚饭。今日进肚子的,只有半颗野山里红。

晚饭后,文工团的男女同志都去参加舞会和看电影了,只留我两个在家里。点灯要跑光的,就坐在黑暗中乱扯。我提出对她演的朝鲜大娘的几点意见,她有的勉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有的说些理由。但,她要求学习和上进的心是有的。她总关心我是否冷,坚持得住吗?也零零碎碎谈些她下去演出的情况,在直工科工作的情形。至于脚气,手指破了溃烂了,她就提得很少。我问她缺什么东西,我可以从祖国寄来的。她只要《电影歌曲选集》一种。

她说李昭回祖国后正给我买绒衣,拣最好的买。不久会要捎来了。我衷心感谢这老头。

有一位冷面的女同志进屋来睡觉,我们便到外面来。开头,我感到冷。一刻,竟不冷了。我们手暖着手,对立着。地下多湿,石头又多凉啊!我要求她9点钟放我回去休息,她怕我冷得受不住答应了。然而,时间过得这么快,一会儿便到9点了。她要用大衣包起我来,可惜不成。但,终于快10点了,在我冷得浑身都抖起来时,她才要我回来,但刚送至沟口时,她突然叹一声。我问怎么。她道:“你总这么不吃饭,怎么办啊?”随手掏出手帕擦起眼泪来,头低得深深的。我突然感到迷乱、激动。我只说:不怕,你看我精神还很好嘛!这样过一两天就好了。你也回去吧。于是分开了。往回走时,我的心和我的脚步一样乱,我仿佛遭遇着什么惨痛事件,半天都感到心情的重压。我今天才更知道我们之问的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深厚了!这就是我们将来永远不会打架的保证。

今日,她可是笑着预断我们将来会打架的,理由是:“你很爱生气,我很爱气人!”

回到家,摘下照相机,脱掉鞋,就垂着腿坐在铺上发起愣来。老孙已经睡了,屋子里全是黑的。许久,许久,我心中平静不下来。看看表,已是快11点了。

P229-233

序言

开花的生命

——小记徐光耀

闻 章

这本书的作者是徐光耀先生。或许你还不知道徐光耀先生是谁,但是我要说一个人你肯定知道:张嘎。徐光耀先生就是那个制造张嘎并把张嘎制造得很轰动的人。小说《小兵张嘎》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都出自他的手。

《小兵张嘎》不过是徐光耀先生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在《小兵张嘎》之前,他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在《小兵张嘎》之后,还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望日莲》、《四百生灵》、《少小灾星》等一系列著作。2005年,80岁时结集五卷。说实话,对于他来讲,五卷真是不多。虽不多,却是他生命的真诚表露。他不是那种靠灵感和聪慧能在笔墨上生花的人,他是拼着性命蘸着生命的汁液来凝铸文字的人。他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是用生命换来的。你不信吗?下面的故事可以作证。

一、鲜血凝成的花

跟张嘎年龄相仿,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可以说鼻涕还没擦干净哩。天天日行军八九十里,实在走不动了,不得不拽着马尾巴,让马半拖着走。病倒在老乡家,看他冷得要命,房东大娘非要让他跟她钻一个被窝。就是这么大个孩子,跟着大部队,每天颠倒了黑白(夜里行军、打鬼子,白天睡觉),跟鬼子周旋。特别是1942年,日本鬼子在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五一”疯狂大扫荡之后,抗日力量几被灭尽,九死一生的他,却一直坚持在冀中对敌斗争第一线,在敌人的刺刀尖上滚来滚去。直到抗战胜利前夕,他亲身参加的战斗不下百次,几乎每次都惊心动魄,不知有多少战友死在他的脚下,甚至他的怀里,但他自己却每每从死神那里逃身出来。他活下来是个奇迹,身经百战的他身上没有一处弹痕更是奇迹。

这名小八路少言寡语,却对文艺有着天然的喜欢。打仗间隙,他从不空过,不是查字典,就是看小说及各种杂书。战地辗转中,凡是房东家有的书他都搜来看。在每次战斗胜利时,前线剧团的慰问演出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上过四年小学的他,不仅学会了写家信,竟然还时不时地诌几句诗。请读一首:“夜半鸡鸣第一声,迷蒙大雪抹路径。天将黎明人力尽,越墙窗下叫房东。”这即是十几岁时行军途中的即兴之作。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他那躁动着的从艺之心越来越难以抑制,同时,他也开始给报社写稿,战地通讯之类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夕,他闹着要跳行。已经是营级干事的他,在军政上会有很好的前途,领导也对这个真正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格外垂青。但是性情执拗的他根本不给领导面子,舍命要到文艺队伍中来,即使到剧社当伙夫也在所不惜。几经周折,他渐渐向文艺这面靠拢。1945年5月份,从原先的锄奸科调去当军事报道参谋,踏着未尽的硝烟到前线采写战地通讯,大量的战地通讯就是这个时候写的。一年之后,调到前线剧社任创作组副组长,跑龙套、写歌词等等的,跟艺术有了实质的接触。1947年1月进人华北联大文学系学习,至此,才算真正转轨成功。也正是在这里,得到陈企霞、萧殷、严辰、艾青等人亲炙,写出了颇有影响的小说处女作《周玉章》。与崔嵬、贺敬之、蔡其矫等人的师友情谊也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

华北联大插班八个月毕业,之后,他被留下来做研究生。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那情形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本质身份仍是战士。这期间他亲历大清河战役,在连续不歇的大雨中,冒着枪林弹雨滚过二十多天,下乡搞过三个月的土改,在六纵做过随军记者。解放战争势如破竹,他这个研究生也没有说毕业不毕业,很快又被调到杨成武的二十兵团办《战场快报》。从1948年8月底开始,徐光耀随着十万大军,从易县进入太行山经由山西到察哈尔,在塞外寒风中与傅作义的部队周旋。直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然后又从塞外大踏步走回太行,再从太行驻进天津。随着解放的秧歌队扭到城里,他的戎马生涯才算结束。

利用在城里休整期间,他请了两个月的创作假。从1949年的7月7日,抗日战争十二周年纪念日这天,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枪炮声重在纸面上滚动,斗室之内风起云涌。王家堡战斗、护驾池伏击、双井村突围、朱家庄喋血……指挥员王先臣、旷伏兆、乾云清……战士李福贵、石俊德、齐寿昌、刘敬礼……还有那些房东老乡以及小侦察员……生活中的那些难忘的情景涌过来、荡过去。刀光剑影之中,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的创作。1950年年初,《平原烈火》出版,一年内再版四次,印数达6万册,一时洛阳纸贵。

二、生死边缘的花

随着《平原烈火》走红,徐光耀也来到了中央文学研究所(后称讲习所)深造,成为丁玲的得意门生。在讲习所学习期间,还以作家身份到朝鲜战场深入生活了八个月,这本《阳光炮弹未婚妻》便是他当时生活和学习的真实记录。1953年4月,讲习所毕业之后,到了华北军区文化部文艺科创作组,当起了专业作家,军衔为少校。报到之后没待多久,这年7月,他便遵从老师的教导和当时的政治导引,来到河北雄县农村老家,摸爬滚打,跟乡亲们一起搞了三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文学界出了“丁、陈反党集团”,丁者丁玲,陈者陈企霞,这一来,徐光耀在劫难逃。但这时的徐光耀仍不识时务,在陈企霞正在“反党”的时候,怜悯他没法过冬,竟资助他700块钱。还有,当作协党组调查丁玲的“反党事实”时,他还天真地认真地按照党性原则据实汇报,为丁玲“评功摆好”。跟“丁、陈反党集团”有了这样的“勾连”,还怎么能说得清?到了1957年下半年,火就烧到徐光耀的头上。于是,大会批、小会斗,一直斗了三个月,“斗熟”之后,把人“挂起来”:不给任务,不让出门,不能开会,不能与人交往,“继续反省问题”。

徐光耀无论如何想不开,一个从小参军,为革命生死不顾的人,怎么就成了“反党分子”?徐光耀整日为此焦虑狐疑。他把自己埋在书本中,企图逃避现实。可是,当他把一套《莎士比亚全集》看完,准备记下点什么时,脑子却一片空白。他意识到脑子要出毛病。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头。一天他正抄着手在门后望着院子发痴,正在蹒跚学步的小女儿朝着他走了过来。平时,孩子是他的最爱。可是当这小妞妞伸着两只小手正要抓住门板,准备与他亲近时,他却冲着孩子大吼一声:“滚!”孩子吓坏了,转过身,张着两只小手,跌跌撞撞跌倒在对面的台阶上……

徐光耀意识到自己表现失常,怕是要“疯”。如果疯了,真的还不如死了好。不过,即使死了,也不能使问题得到了结,而且还要落个死有余辜。死也死不成,活着还不如死,早已是反动至极,还能怎么样?这样一想,心里倒豁然一亮:这个时候别指望谁来救你,若想活下去,只有自救。自救的方法,似乎只有写作。过去不是总嫌时间不够?现在不正有时间?写吧,可是写什么?怎么写?就写那能够逗人笑的、活泼鲜亮的、一尘不染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混蒙、憋闷的现实透一透气。《平原烈火》中有个瞪眼虎,那么活跃的人,可惜没有展开写他。那么,就从这嘎小子身上找思路。由瞪眼虎联想到自己当年抗战时发生在身边的嘎人嘎事,特别是赵县两名机警的小通信员,一个个的嘎子,伴着硝烟战火,在徐光耀的脑子里打滚。最后,一个嘎眉嘎眼的张嘎笑嘻嘻地站在了徐光耀眼前。

徐光耀移情别恋,把生命嫁接到了小兵张嘎身上,他又回到了抗日烽火中,重浴灵魂。

就这样,一个多月,徐光耀把小说《小兵张嘎》写完,紧接着电影剧本也写成了。不为发表,不为拍摄。也不可能发表和拍摄。只是,徐光耀活过来了。

这便是《小兵张嘎》的写作过程。可能谁也不会想到,这丛花就是这样开在生死边缘。也许正是开在生死边缘,才这样绚丽和纯粹。你根本想象不到作者正在大痛苦中,其实正因为大痛苦,才需要如此之大快乐。

三、梦里的花

1958年10月,新中国建国九周年。为共和国洒过血舍过命的徐光耀,此时已经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开除军籍,开除党籍,剥夺军衔,降职降薪。国庆节前夕,通令下来,限三天之内,离开北京。9月27日这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徐光耀被押解到保定农场劳动改造。天真的他以为能与在保定的妻子见一面,甚至说不定会过个节。真实的情况却是:顶着皎洁的一轮明月,他连夜被押往农场。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差点累死,他甚至想写个申请,不要公职了,要求削职为民,回到老家当老百姓。因为当老百姓不至于累死。问题是他竟然连写半张纸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一年之后,没有累死的他,被宣布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保定市文联做一般干部。他以为从此可以重新做人了,谁知仍是另类:摘帽右派。1960年11月,他被派到农村搞“整风整社”,与老百姓一起,一天吃四两粮食,几乎饿死。七个半月之后,饿得连灵魂都失去重量的他才回到机关。1961年秋,《河北文艺》一名编辑来保定文联组稿,问到徐光耀可否有稿子。徐光耀说:“有是有,可是你敢发吗?”这名编辑说:“你有我就敢发。”徐光耀就把《小兵张嘎》小说稿给了他,很快《小兵张嘎》在《河北文艺》发表,随后《北京晚报》连载,紧接着中国少儿出版社出了单行本。第二年,徐光耀把电影剧本寄给老战友崔嵬,电影也拍出来了。小说红了,电影红了,但作者的命运并没有就此得到改善,相反,倒是因为出名都知道这里有个摘帽右派,由此给他的工作和生活添了好多麻烦。

“文化大革命”中,几经动乱之后,他被遣送回老家。林彪事发后落实政策回城,分配到保定群艺馆,住在一间养过小老虎的屋子里。就是在这间“虎穴”里,还是中学生的铁凝拿着习作向他来请教。他一句话奠定了铁凝的从文生涯:“你这已经是小说了,而且是不错的小说。”从此铁凝成了这里的常客。

四、心灵之花

粉碎“四人帮”之后,年逾半百的徐光耀重整生命。1976年的12月份,就开始构思抗日题材小说《望日莲》,第二年1月操笔,十日内完成近两万字的初稿。一试成功,说明他艺术生命虽屡遭摧残而竞未死。1977年3月,《望日莲》在《人民文学》发表。随后他写出了《“心理学家”的失算》、《“二龙堂”看戏》、《长眉大褚》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试笔成功之后,他开始创作构思了多年的长篇小说《将军向我们走来》。

1979年1月,徐光耀的右派得到改正,二十一年的冤屈终获平反。

政治生命得以恢复,但是接下来的好事却让他不知所措。1981年徐光耀调省文联。说好不当官,只搞创作,然而身不由己,1983年6月任省文联党组书记。1985年5月,党组书记、文联主席兼任。1986年底任省文联主席,这样一直到1996年10月铁凝来接他的班。十几年的当官生涯,写了无数份辞职报告,却不奏效。长篇小说却不得不中辍。不过,在他主政期间,铁凝、陈冲、汤吉夫、贾大山、梅洁、申跃中、杨显惠、冯敬兰、何玉茹等一批中青年作家活跃起来,为河北赢得了荣誉。他自己也衰年变法,写出了《我的第一个未婚妻》、《两出大戏》、《紧邻》、《跳崖壮士》、《杀人布告》、《千萌大队》、《忘不死的河》等多篇小说,名之日《我的喜剧系列》。一发表出来,便赢得了众人的激赏。

离休之后,年已过七旬。回想自己一生,有两大情结,一是抗战,二是反右。一正一反,一红一黑,组成他绮丽而凄厉的一生。抗战的事他写了一些,反右的事他也必须写。其实早就想写,只是头绪太多,一时难以理清。终于机缘到了,1998年,徐光耀躲进山里,闭门谢客,将自己再次置身于当年头朝下脚朝上的情境中,度人度己。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去掉个人恩怨和一己之私,来还原那段特殊岁月。这便是那部《昨夜西风凋碧树》。出版之后,誉声四起。刘白羽写信给他,真诚谢罪。他回信给刘,笑泯恩仇。他俩的通信,成为文坛一时佳话。这部书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如今,徐老先生年逾八十,仍是宝刀未老,笔耕不辍,有《残甲集》系列不断刊登出来。回顾走过来的人生道路,徐光耀也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一路上艰险、曲折、罪戾,太多了,真是汤镬炼骨,魔焰炼魂,几番地脱胎换骨。但经验过、奋斗过,也慷慨豪迈过,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曾毁坏良心,落个体完神清,这也就很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光炮弹未婚妻--徐光耀抗美援朝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光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9521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