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默念的日子(2008.5.12亲历抗震救灾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8级地震,地震影响到全国十多个省区市,造成数十万人伤亡。这一刻,注定成为中国刻骨铭心的记忆。地震夺取了无数同胞的生命,使无数的同胞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也极大地震撼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二军大人的心。

本书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书中所辑录的是他在抗争救灾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来自于真实的东西,缅怀这让人默念的日子!

内容推荐

这本书根据作者黄伟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日记整理而成。主要记录了当时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以大事为主。期间的心得体会、实践教益与启发,将对未来我们处理重大灾害工作有些许借鉴之处。

目录

彩插

 书法作品

 出征

 地震那一刻

 我们的战场

 排兵布阵

 千里转战

 战地生活

 难忘的灾区群众

 我们在一起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牢记军人使命

 荣誉证章

前言

日记

附录一 使命第一生命至上不畏艰险勇于胜利

附录二 作者已发表的有关抗震救灾的文章

 医学救援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于构建我国灾备训练模式的探讨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抗震救灾卫生工作

 “5.12”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我为我是军人而自豪

 用生命书写忠诚

 救灾中,让我感动的一幕幕

后记

试读章节

5月12日

14:28,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时正逢上班时间,上海地区震感明显,我一下车,正要上楼,在楼梯口碰到有人往下跑,还听到有的同志喊:“地震了!地震了!”很快,震感消失。我急忙赶到办公室,向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后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当时虽然还不了解地震具体破坏情况,但我清醒地认识到,任务可能要来了!

14:50,与张雁灵校长、曹国庆政委通电话,报告地震情况,着手准备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16:40,根据陆续获得的震情和校长、政委的指示,召集训练部方国恩部长、政治部陈锦华主任、校务部王增武部长等同志在我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我校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大家意见都很一致,也很积极主动,表示全力协作,除安排好校内工作外,立即启动应急反应工作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准备工作。

近些年来,我一直分工负责学校应急卫勤分队的组织和训练工作,对此,我也很自信,只要总部和校党委一声令下,保证能够拉得出、打得赢。现在主要任务是要切实搞清楚地震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工作,制定好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向上级请战。“遇大事要心静”,越是情况紧急,头脑越要清醒冷静。思想动员、物资准备、工作方案、请示批复等,要稳妥而有序地进行,绝对不能忙乱行事,越是从容,越能把握主动,越利于工作开展。

5月13日

8:00,校常委召开紧急碰头会,再次商讨我校如何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学校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出征,同时以校党委的名义向总后党委请示参战。会议决定让我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具体准备工作。会后,立即通知应急卫勤分队负责人和有关单位,作好参加抗震救灾的针对性准备。我在办公室站在地图前,详细查看汶川的位置、地震周围地形情况、主要交通路线、距上海的距离等,同时让秘书王希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地多收集有关地震破坏情况的信息,只有充分掌握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确保心中有底、从容应对。

14:20,总后卫生部预先号令,要求我校抽组6支医疗队,首批3支医疗队约90人,做好14日下午出发准备。我理解,这可能是初步预备方案,实际动员人数可能要更多,因为从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看,这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震级最高、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种情况下,部队卫生力量特别是像我校这样的应急机动卫勤力量,肯定要更大规模地投入。由于部队平时在这方面有比较充分的训练准备,具有快速机动、紧急应变的能力,随后我通知卫勤分队的全部人员作好参战的准备,并做好相应的物资储备。

16:00,学校召开会议,明确向各附属医院部署组建医疗队事宜。我参加会议,并提出相关工作意见,主要是思想动员要充分,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通报情况,讲清楚形势任务;物资准备要充分,后勤的同志考虑要细,要周到;要搞好统筹,日常工作不能受到明显冲击,不能影响正常的医疗教学秩序,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手头的工作要搞好交接准备,随时待命,不能发生意外情况。

19:30,根据学校会议精神,到各单位了解人员抽组及物资准备情况,督促医院连夜抓紧抓好工作落实。

晚上,得到总部初步意向,学校抽组3支医疗队共90人参加抗震救灾。我特别提醒负责军需的同志要备用一定数量的饮用水和方便食品,防止灾区用水困难、生活难以保障。各单位军需人员考虑比较细,他们连夜工作,物资准备较为充分,部分生活用品正从地方市场购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训,也是我多年来参加重大任务的切身体会,准备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必须充分,这是后续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执行任务成败的关键。

P1-4

序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纬31度、东经103度,转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这一刻,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8级地震,地震影响到全国十多个省区市,造成数十万人伤亡。这一刻,注定成为中国刻骨铭心的记忆。地震夺取了无数同胞的生命,使无数的同胞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也极大地震撼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二军大人的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得到确切消息后的我,心一下仿佛到了巴蜀大地,反映在脑海的首先是同胞遭受的苦难,无数同胞流血的场景、呼喊的声音、挣扎的身影一下浮现在眼前。我们要行动了,必须要行动了!群众的伤痛就是对我们的命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一些群众的伤痛,我们必须马上行动!16:40,地震发生后的两小时,就在我办公室召开紧急协调会,出征准备紧急提上日程!

肩负使命出征,救人压倒一切。5月14日中午,猎猎队旗下,我们首批出征队员,庄严宣誓。学校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眼含热泪,握紧的拳头高高举过头顶!从这里出发,我们已将生命交给即将履行的新的使命!我们开始了军用运输机疾驰灾区、直升机上穿梭崇山峻岭、冲锋舟冲破急流险滩、负重徒步攀登本无路的2850米高峰、乘座“集卡”在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中重走红军路、无数次往返28公里“死亡线”的历程。那一个又一个无水、无电、无饮食供应的日子,那些在卡车上、公路边、露天操场上、田间菜地里、浸透雨水的帐篷里度过的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已完全融人到对使命的承诺中,那一连串的数字已转化为人们心头上的丰碑。70天里,队员们紧急救治了各类伤员1974人次,手术1715例,消杀面积104万平方米,心理救援6,852人次,开创了野战条件下多种复杂手术的先河,创造了无一例死亡、无一例伤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奇迹。

日子让人默念,风骨让人释怀。队员们也有家、有亲人、有感情,他们有的家中有生病的老人、有孕在身的妻子、面临中考或高考的孩子,有的本人已年高体弱,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坚守在战斗岗位上,没有任何要求、不讲任何价钱。他们作出了牺牲,他们每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后方的将士更有着博大的爱心和无私的情怀,他们夜以继日地支持着前方,默默地挑起前方队员突然留下的担子,挑起共同的重任和希望!胜利没有理由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历史没有理由不寄希望于这样的队伍!

岁月不断流逝,精神历久弥新。从灾区返回,时常怀念那些与我们一同战斗的灾区同胞们,时常收到他们的信息和祝福;也时常想,当时队员们用智慧、勇气和身躯撑起的一片片安全的天空下,他们生活得还好吗?时常想,那些付出过心血、汗水甚至健康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又是怎样怀念那一段特殊的岁月?时常想,今后的日子里,这段特殊的经历又将怎样影响和激励着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每当打开那本日记,每当翻开那些相册,每当谈论起那段日子,总有种种思绪涌上心头。今天,将这些整理出来,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描述,不需要疾呼呐喊,不需要评判点化,一切都在那段实实在在的日子里。

智慧、勇气、境界、友情、追求……很多、很多,来自于真实的东西,让它们再次回归于本源,我们也许只需要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后记

这本书根据我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日记整理而成。主要记录了当时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以大事为主。因为抗震救灾期间事务繁忙,其中的记录也难免挂一漏万,肯定有不到不全之处。

抗震救灾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没有社会各界和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倾力支持,我们无法如此圆满,甚至完成任务都会举步维艰。但因为学校的整体抗震救灾情况已另编成册,并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公布于世,这本个人日记,主要以“我”为主,其他部分可能涉及较少或没有涉及到。

此书本无意出版,只欲作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印记,但现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日益引起社会的共同重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新的更多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深入考虑和应对一些现实问题;也是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军队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去思考和承担,期间的心得体会、实践教益与启发,可能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些许借鉴之处。

汶川抗震救灾周年在即,翻阅日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种无形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自三月起,利用闲余之机,匆匆整理成文,作为自己对那段深深默念的日子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应对此类事件贡献一己之见。在此感谢关心关注这本书出版的同志,不当之处,也希望引发更多的研讨、激发更多的感悟,以增加生活的力量和抗拒灾难、关注民生的智慧与勇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默念的日子(2008.5.12亲历抗震救灾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伟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9814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