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乡间走来,包裹着一种农民的朴实与勤奋,二十多年来,心怀着希望与快意,在教育这方沃土上诗意而行,收获着绿色,摇曳着露珠,也闪射着阳光。
《诗意地行走(杨波教育教学随笔集)》是作者杨波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结晶,内容主要是一些散文、诗歌和小说,包括对故乡的眷恋,校园生活写真,生活中一些景、人、事的拾遗。
图书 | 诗意地行走(杨波教育教学随笔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他从乡间走来,包裹着一种农民的朴实与勤奋,二十多年来,心怀着希望与快意,在教育这方沃土上诗意而行,收获着绿色,摇曳着露珠,也闪射着阳光。 《诗意地行走(杨波教育教学随笔集)》是作者杨波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结晶,内容主要是一些散文、诗歌和小说,包括对故乡的眷恋,校园生活写真,生活中一些景、人、事的拾遗。 内容推荐 《诗意地行走(杨波教育教学随笔集)》是作者杨波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结晶,书稿主要分两部分:上编“我思故我在”,内容主要是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对经典课文的解读、对学校管理经验的总结、对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以及一些教育叙事;下编“我歌故我在”,内容主要是一些散文、诗歌和小说,包括对故乡的眷恋,校园生活写真,生活中一些景、人、事的拾遗。大多数文章都在一些报刊发表过,将对读者成长和发展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目录 目录 序李兴华 杨波:痴心乐教育桃李徐健 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孙钦国 上编:我思故我在 行走在绿色的语文 语文教学的基础与核心 构建以学为主的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少教多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由“快乐足球”浅谈“快乐教学” 在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语文超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兴趣,最好的老师 思索着个性的经典 读出《背影》后的“背影” 阿长:一代文豪的精神“乳母” 三味书屋:苦屋?乐屋? 呼唤人性的复苏 与孟子商榷 是“原驰蜡象”还是“原驱蜡像” 小女子,大智慧 挚爱着生命的乐园 追求高效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生存生活生命 放飞明天的希望 风好正是扬帆时 徜徉于化雨的教育 共鸣着赵谦翔 学会奖励自己 浅论“EQ教育” 以德治班,用爱育人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引起的反思 令人感动的《弟子规》 做匠人,做专家,还是做大师 放飞思维,守望田野 化蛹为蝶 反刍着未来的希望 老师,请放下你的尊严 长在讲台上的黑板擦 孩子,不是我心狠(外一篇) 湿了考卷检验了道德 每日一歌 一场现实版的思想品德考试 “她偷了我的笔” 下编:我歌故我在 眷恋着美丽的故乡 车窗里的风景 朝觐故土 又是一年粽飘香 故乡听蝉 夏季话蝉 乡间棋趣 一笊篱鲜花生 故乡的冬夜 颗粒归仓 徜徉于缤纷的校园 雪落无声 玉兰花开 栽下一棵树 雪落校园 老师啊,您培育的是祖国的春天 捡拾着生活的碎片 阳台上的日子 在窗台上栽一盆绿 采撷阳光 珍惜阳光 捡拾风景 天上的云是山上的岩石 下点雨吧 早市 桂香醉人的夜晚 夜色 旅游手机碎片 生命的高度 墨韵睡莲 让魅力与女性赴约 整理一下自己的“电脑” 放弃,也是一种美 淡然人生 随想(外一篇) 文学是蚊子 小诗几首 局长家的狗 后记 试读章节 四、遇难点,比问题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课堂上可进行“答”“问”比赛,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营造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相互交换提问、回答,可指名回答,可抢答,形式不拘一格,哪一组问题提得多而好,答得快而准,哪一组就获优胜。当有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时,就要联系重点词语或上下文加以理解,或者让两组辩论。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某一组的观点正确与否,随着辩论的深入,问题会越辩越清楚、明白。 通过这种提问比赛,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了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参与式交流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有人说:“能提出一个问题,胜似回答十个现成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陛,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此文发表在《日照教研》2002年第5期3卜32页)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活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创设民主的阅读氛围 阅读要有自主性。个性化的阅读应是带有个性化的选择和吸收的过程。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研读为主,拿来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要自己选择妙点去研读。但是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课本编定者、众多研究者的教参、教辅中进行着。我们的语文课上,似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把所有的学生牵引到一个固定点上去探究。老师说哪段文章写得妙不可言,学生仿佛也就深有同感,跟着别人一阵高声朗读;老师说哪个句子何其生动,学生似乎一下子茅塞顿开,一字不漏地作好笔记。新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学定教”,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们应该尊重差异,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 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性。民主化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老师和学生之间应消除“师道尊严”的观念,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交流的关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新课标下,教师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的角色应是多重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协作者。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学习模式的勇敢反叛。也就是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面对的都是全新的问题,对文本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的目的。 学生之间要有互动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手中各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就有两种思想。”我的做法是:自主阅读和交流时,要有明确的任务定向;在自主学习后,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和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16-17 序言 杨波老师是一个有梦的人,《诗意地行走》就是他梦的一角。 他从乡间走来,包裹着一种农民的朴实与勤奋,二十多年来,心怀着希望与快意,在教育这方沃土上诗意而行,收获着绿色,摇曳着露珠,也闪射着阳光。和他相处的人,都被他的勤恳、努力与执着感染着,如今,他用《诗意地行走》感染着更多的人。 出一本自己的集子,对于大学教授或特级教师、名师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但我们都知道基层义务教育阶段的草根教师、平民教师,出书的还真的不多,他们的工作是繁琐而沉重的,大多数教师只是固守讲台,穿梭于办公室,流连于学生作业,而忽视了教育科研,忽视了自我的发展,也忽视了多彩的生活。杨波老师倾注二十多年的汗水浇灌而出的《诗意地行走》,无疑为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基层教师点了一滴“风油精”,促人清醒,激人奋进,告诉我们的老师们:草根教师,同样有他们的草根理论、草根见解、草根经验。也许这生长在教室、讲台、办公桌、作业堆里的文字,更有亲和力,更有说服力,更有生命力。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好多教育大家,不都是从学生间、教学间的平凡生活中走出来的吗? 教师的成长需要梦,需要一颗快乐的行走的心,也需要行动和积累。二十多年,堆沙成丘,集腋成裘,我们看到了杨波老师成长的轨迹,感受到了他的勤奋与快乐,无论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还是对教学的民主构建;无论是对课文的个性解读,还是对学校经验的经典总结;无论对学生的良苦关爱,还是对故乡的赤诚眷恋……都对教育教学、学校学生、生活生命有着独到的体验与感悟。这一切,都给予我们的一线教师以启发和激励:我们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乏发现: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是缺乏思维;我们不是没有行动,是缺乏积累;我们不是没有成果,是缺乏概括。当我们把教育当做“诗”去作,当我们把学生当做“儿女”去爱,当我们把生活当做“歌”去吟,我们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短暂,生命是如此值得留恋。 杨波的诗意教学人生可以用坚韧、勤奋、执着概括! 说他坚韧,是指他能够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住讲台,坚持走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更难得的是,他的行走并不是怨言着劳累的疲惫,而是如歌的诗意行板。从这洁白纸张的文字音符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行动,他的汗水,他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从这一本《诗意地行走》中,我们读到的是他的反思,他的幸福,他的诗意人生;从这点点滴滴的墨香中,我们感受到他对教育、对孩子、对生活和生命的爱与情,用自己的爱与情回报着社会给他的爱与情。 说他勤奋,是因为我们可以想象,这近二十万字的文字,是他熬过了多少个日夜,一个一个敲击着键盘上的字符连缀而成的珍珠项链,又是多少思维凝聚而成的硕果?渐稀的华发、早衰的容颜早已告诉我们杨波的辛苦和勤奋,无私的坚守和生活的激情也告诉我们杨波的幸福与快乐。 说他执着,意在这二十多年的耕耘,二十多年的坚守,二十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奋斗不息。这是一种意志,也是一种品质,而且还将继续坚持。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把教书育人做成一份本职的工作,把立德树人当做行善积德的信条,把教育当做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也许就是他的执着。 洗却铅华,返璞归真。杨波老师在基层学校苦苦耕耘,做真教育,做诗意的教育,聆听着他的且行且吟,这不是终结,而是开始;这不是全部,而是点滴。相信,杨波老师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在成长的生命中会诗意相伴,快乐相随,越走越远……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为序,勉励杨波,亦为自勉。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 后记 天空中没有乌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流萤集》 作为一名教师,出一部能够给他人带来启思的作品,应该是梦寐以求的心愿。当决定把多年来在笔端流淌、键盘敲击的文字删添堆砌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文字以及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只不过是自己教育行程中的琐碎剪影,随着渐行渐远的脚步而一路后退,散发出青草的味、尘土的香,勾起了悠远的美好情愫。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教师,也应该诗意地行走,用自己的云卷云舒,用自己的花开花落,用惊心动魄、风雨雷电,也用轻柔如水、恬淡娴静……用我们的思想与理性,甚至个性,迈开思想的舞步,共鸣时代的脉搏,营造教育的诗意,契合心灵的呼应,唱出行者的交响……且行且吟,且歌且走,一路走来,承栽和收获的是诗画人生、幸福快乐。“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泰戈尔语)我努力行走,铮铮拔节,希望用自己的真诚与敬意,给朋友以反思与启迪。 本书是我——一位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平凡的人,对自己半生教学生涯的总结,来自于实践,更带有“草根性”:有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对教学的民主构建,有对课文的个性解读,有对学校经验的经典总结,有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有对故乡的赤诚眷恋,有对生活的独到体验……是机智和策略,也是思想和实践。期望它能为刚刚走上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指引努力奋斗的方向,也为进入不惑之年或而立之年的“老”教师带来启思的阳光。我愚钝的头脑让我的理论肤浅,我思维的缓慢让我的视野局限,我笨拙的手敲不出您“十分满意”的文字,但我想用诚意和体验给大家留下一抹光线。 “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叶芝语)《诗意地行走》,用“地”而不用“的”,是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我只想和朋友们一起,相携相伴,行走在追随“乌托邦”的路上——以一种诗意的心态,来享受教育,感受幸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意地行走(杨波教育教学随笔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914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7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8 |
CIP核字 | 2015067261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