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性尧全集(第1卷)(精)/出版博物馆专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星屋等,浙江定海人。金性尧幼年时代就读于私塾。青年时代参加校勘《鲁迅全集》,编辑《鲁迅风》周刊,后又主编《萧萧》、《文史》杂志。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春明出版社等的编辑、编审,参与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中华活叶文选》等。

为客观全面反映金性尧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经家属授权,出版博物馆整理编辑了《金性尧全集》,供读者阅读研究,亦作为对金性尧的最好纪念,本册为第一卷。

内容推荐

《金性尧全集》按体裁类别及写作时间编次,收录金性尧生前结集出版的《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等散文及文史随笔集;以及《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等古诗选注集;此外,还收录未曾结集出版的公开发表的文章、审稿意见、旧体诗、日记、书信等;附卷收录已收集到的各个时期的文坛友好来信、金性尧年表以及金性尧夫人武桂芳的作品。

本册为第一卷,收录了边鼓集、横眉集、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这五部分内容!

目录

边鼓集

横眉集

星屋小文

风土小记

文抄

试读章节

无论在那一个时代,只要是为正义,光明而搏斗的战士们,总是在苦难,迫害中迎击着,反抗着。待到沥血既干,壮志已遂,也就用自己的手毫无恋惜地交出了他的生命!生命之于奴才,是永远地被虐用与浪费的。但在战士,则当慷慨赴死时的崇高与坚强的精神,是决非我们所能想像得到。

战士和奴才之间的距离也就在这里。

这例子,无须求之于百里或千里以外,自上海被披上了“孤岛”的外套以后,无名志士的头颅,几乎可以筑成了一座意志的高墙:它划分了一切善良与丑恶,清新与污秽,人性与兽牲!

然而,这样的话,我自己也感到有些空洞而且浮浅。对于战士,更欠切实,中肯。要理解战士的心地,最好还是用他们自己的话——

凡是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对于汉奸,无一不切齿痛恨,整日底想食其肉而寝其皮,扑灭汉奸,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无可疑迟光荣伟大的神圣任务,至于他自己的生死,开始就没有顾虑及之云云。

自然,记者先生的渲染是有的,但决不是夸大。所谓“内容决定形式”。笔墨用之于以血肉为“原稿”的地方,真也成为“以生命写成的文章”了。

可是,一方面也竟有着卑贱,无耻到了绝顶的奴才:“据其家人言,曾屡接恐吓信,但尤则不虞有他,并不介意,且按日均至正金银行之‘市民协会’办公……”

我想,“贪生怕死”一类的形容,是只能加之于懦夫的。至于敢冒万众的唾骂和鄙弃而把身为侵略者做走狗的家伙,对于墨写的“恐吓信”,当然“并不介意”了。归根结蒂:予打击者以打击,是中国的步步为营的战术!

作为这一次的战士的遗恨是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真使有心人为之扼腕不已。但虽然这样,战士的光芒,已经辉煌而庄严地遥照着大地:“他没有死,他是消融在光明的世界里了。”

六月十四日

周案余议

自从汉口《扫荡报》登了周作人“砚然事敌”的消息以后,引起了许多文化人的猜测、怀疑、曲谅以至于诛伐。团体方面有武汉文化抗日会的“一致声讨”。在上海方面几种书报上,也不时的有对这事件加以特殊的关心与评议。最近在《世纪风》和《众生》杂志上,登载了一封周先生的亲笔信,以及一此关于他的零碎的音讯。这都值得予以珍视和探讨的。

武汉文化界的“一致声讨”,这也不能看作怎样的“过火”。所谓“惩前毖后”,正是中国眼前所应迫切采取的进攻性的国策。但我们如果从侧面去透视一下,觉得周先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到底不比受津贴,做“编辑”的文坛小丑一样,可以用沉默来当作轻蔑。当电文作者秉笔直书之际,似乎多少还寄着一些期望吧?而最近的茅盾、胡秋原、丁玲先生等十八人,也给了周先生的“一封公开信”。更可见一般文艺家在外敌侵略之下,对于文坛,是在怎样努力的来保持它的清白;对于周先生的灿烂的业绩,也怎样的为他珍惜与爱护。我们知道:上列的几位文艺家,过去跟周先生文学上的思想和立场,完全是不能融合的——有时还站在相反的阵地。所以毅然的联名发信者,无非为了周先生的“晚节”。而最重要的:也还是不愿使“仇者所快”,中了侵略者挑拨离间的拳经。

至于这里上海书报上所发表的几篇文章,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爱”与“谅”的一面。我想,眼前的上海环境,比起北平来,自然是“强”了一点,但这“强”,是够可怜的。艰苦的反抗,有时所得到的却是摧残;力透纸背的挣扎,结果却落到了一个“扣留”。“文化使节”之类,往往“以友人的面孔出现”,洁身自爱者固然在竭力的自相矜持,峻拒,但“盛名之累”,有时连避免的机会也极为局促,紧接而来的却是屠夫的刀锋,于是连洗刷的清水也变成可丑的唾沫了。这样的例子,在上海是已经看到过了,在被占领区域如北平,天津,也许还要更多一些吧。

然而我感到我们的笔墨,有几处实在浪费得太惊人了。《人间世》时候的周作人,是被林语堂大师当作“有不为斋”门面的一种装饰。到了“砚然事敌”以来,却又成为江湖卖解者的黑熊一般,作为卖艺的工具:向观众要钱的时候是朝着它“打”,显弄自己本领的时候又是“打”。这样的“打”法,不仅是遮掩了是非,也就曲歪了爱憎,无关紧要之处,他却拉了开去,一成扯淡,便近消闲:因此也毕竟提供了这打法之无聊,与本身的浅薄。

话说回来吧:大家留给周先生眼前的“余地”是宽阔的。李思浩、吴光新先生尚且可以到武汉去,北平的风沙,我们希望周先生必须用自己的手将它抹去。我们更盼望《希腊神话》与《路吉亚诺斯》早日出版,这是周作人一件最好的自白。因为一经套上奴才的冠盖,无论如何决没有这工夫,心境来翻译数十万字的希腊作品的可能。例如像“不暇自哀”的汤尔和,他也译过了几部书,但目前恐怕正在忙于修改教科书,与满口“临时”长,“临时”短了吧!

六月十九日

序言

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星屋等,浙江定海人。

金性尧幼年时代就读于私塾。青年时代参加校勘《鲁迅全集》,编辑《鲁迅风》周刊,后又主编《萧萧》、《文史》杂志。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春明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编审,参与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中华活叶文选》、《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等。

为客观全面反映金性尧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经家属授权,我馆整理编辑了《金性尧全集》,供读者阅读研究,亦作为对金性尧的最好纪念。

《金性尧全集》按体裁类别及写作时间编次,收录金性尧生前结集出版的《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炉边诗话》、《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清代笔祸录》、《清代宫廷政变录》、《六宫幽灵》、《亡国之君》、《奸佞春秋》、《清宫掌故》、《伸脚录》、《不殇录》、《饮河录》、《一盏录》、《土中录》、《三国谈心录》、《闭关录》等散文及文史随笔集;以及《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等古诗选注集;此外,还收录未曾结集出版的公开发表的文章、审稿意见、旧体诗、日记、书信等;附卷收录已收集到的各个时期的文坛友好来信、金性尧年表以及金性尧夫人武桂芳的作品。

上述著述中,凡前已正式出版者,仅改正个别明显的误排,余均保持历史原貌,不作更动,同时分别在辑封作简单的介绍说明。作者自序置于原书正文之前,他人所作之序跋作为附录置于原书文末。遇有重复的篇目,内容完全一致的按照时间顺序,先出版者全文收录,后出版者存目;同一篇文章内容改动较多、材料有所补充、观点有所变化的则照收。审稿意见、旧体诗、日记、书信以及集外文等为首次结集出版。

《金性尧全集》整理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史良昭编审、曹明纲编审,金性尧先生三女金文男女士的鼎力相助,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出版博物馆

2009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性尧全集(第1卷)(精)/出版博物馆专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性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39211
开本 16开
页数 50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96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9
178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