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北宋著名禅僧惠洪的一部最新和较详尽的年谱。本书在惠洪行迹编年和著述系年之外,兼及交游生平、禅宗谱系、政治事件、党派纷争、文人社团、佛教制度等诸多内容的考证叙述,将功能相对单纯的传统年谱改造为一种复合的多功能的新型编年体文本,由此展现北宋政治、文学、宗教生活的一个侧面。本书为繁体字版。
图书 | 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总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北宋著名禅僧惠洪的一部最新和较详尽的年谱。本书在惠洪行迹编年和著述系年之外,兼及交游生平、禅宗谱系、政治事件、党派纷争、文人社团、佛教制度等诸多内容的考证叙述,将功能相对单纯的传统年谱改造为一种复合的多功能的新型编年体文本,由此展现北宋政治、文学、宗教生活的一个侧面。本书为繁体字版。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北宋著名禅僧惠洪的一部最新和较详尽的年谱。其撰述特色在于体例有所创新,在惠洪行迹编年和著述系年之外,兼及交游生平、禅宗谱系、政治事件、党派纷争、文人社团、佛教制度等诸多内容的考证叙述,将功能相对单纯的传统年谱改造为一种复合的多功能的新型编年体文本。由此展现北宋政治、文学、宗教生活的一个侧面。材料搜罗较广,尤其使用了大量学术界较少涉及的佛教史料。采用历史文献学的史料考证和文学文献学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的作者作了大量的考证修订,纠正了《宋人年谱丛刊》的若干错误。发现了古书撰述的一些新的“义例”。本书主要面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宗教学等专业人士、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其他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目录 凡例 本傳 寂音自序 第一卷 神宗熙寧四年至哲宗元符元年 第二卷 哲宗元符二年至徽宗崇寧元年 第三卷 徽宗崇寧二年至徽宗崇寧五年 第四卷 徽宗大觀元年至徽宗大觀三年 第五卷 徽宗大觀四年至徽宗政和三年 第六卷 徽宗政和四年至徽宗政和五年 第七卷 徽宗政和六年至徽宗宣和元年 第八卷 徽宗宣和二年至徽宗宣和三年 第九卷 徽宗宣和四年至徽宗宣和六年 第十卷 徽宗宣和七年至高宗建炎二年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附錄一:惠洪著述著錄情況一覽表 附錄二:惠洪交往禪僧法系世系表 附錄三:惠洪與換骨奪胎法——一樁文學批評史公案的重判 附錄四:關於《惠洪與換骨奪胎法》的補充說明——與莫礪鋒先生商榷 附錄五:作為忌日的“生辰”——一個獨特辭彙中蘊藏的佛教理念與民俗信仰 附錄六:略談唐宋僧人的法名與表字 後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总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裕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2750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5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5 |
宽 | 18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