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全书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纪念性文章和学术论文。前者是对古籍所建立和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后者涉及古代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文献学、经学等各方面,既有已发表过的代表作,也有新发表的成果。
图书 | 宋代文化研究(第15辑)/四川大学儒藏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全书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纪念性文章和学术论文。前者是对古籍所建立和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后者涉及古代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文献学、经学等各方面,既有已发表过的代表作,也有新发表的成果。 目录 全宋文專題 整理宋代文獻,傳承歷史文化——在“宋代文化國際研討會暨《全宋文》首發式”上的發言 熱烈祝賀《全宋文》出版 迄今規模最大的文章總集 编纂出版《全宋文》感言 新宋學文獻淵藪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古代文化積累和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 宋代文獻整理和研究的成功典範 綜合研究 儒教是宋代文化的主體 範式轉移:宋儒新經學形態之確立 從經傳文本的選擇看北宋時期的經學新變 宋儒對自然知識的重視與研究 人物研究 歐陽修與禪宗 劉敞的《春秋》學 邵雍學術源流略論 周敦頤《易》學的宋學精神 四川學者與周敦頤“理學開山”地位的建構 張載“為天地立心”本義 包容並蓄的蘇氏蜀學 評蘇東坡議賈誼 當代中國的朱子學研究活動與未來課題 論南宋心學領袖陸象山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 魏了翁的重民思想 儒學精神鑄就民族英雄——文天祥 宋末釋道璨交遊略述 宋翔鳳經學微言的核心 文獻研究 《宋元學案》成書經過、编纂人員與版本存佚考 《孟子註疏》與孫奭《孟子》學 北宋國子監校定群經考 試論“蜀石經”的鐫刻與《十三經》的結集 《全宋文》與宋代思想家研究 宋代《尚書》學文獻述評 近百年來大陸地區宋代《春秋》學研究述評 簡論鄭樵對《詩序》的辨駁及影響 專题研究 傳承與創新的撞擊:宋代小學的多元化發展 宋代人格美學思想興盛的思想場域與文化功能 研究生論壇 宋代《周禮》學文獻概況及特點 朱熹《禮記》學述論 孟蜀石經雜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代文化研究(第15辑)/四川大学儒藏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舒大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4397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6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4.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2 |
宽 | 13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