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原书致谢
第1章 概述
1.1 现有的通信环境
1.2 环境网络
1.3 与环境网络相关的项目
1.4 关于本书
1.5 展望
第2章 环境网络:网络融合的产物
第3章 环境网络的商业环境
第4章 网络架构及网络元素
第5章 环境网络的安全性
第6章 网络合成
第7章 通用环境网络信令
第8章 多无线接入
第9章 环境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第10章 用作媒体传送的覆盖网络
第11章 环境网络中的上下文感知
第12章 环境网络的管理
附录缩略语
参考文献
图书 | 环境网络--支持下一代无线业务的多域协同网络/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
内容 | 目录 译者序 原书致谢 第1章 概述 1.1 现有的通信环境 1.2 环境网络 1.3 与环境网络相关的项目 1.4 关于本书 1.5 展望 第2章 环境网络:网络融合的产物 第3章 环境网络的商业环境 第4章 网络架构及网络元素 第5章 环境网络的安全性 第6章 网络合成 第7章 通用环境网络信令 第8章 多无线接入 第9章 环境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第10章 用作媒体传送的覆盖网络 第11章 环境网络中的上下文感知 第12章 环境网络的管理 附录缩略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使用各种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用户也将通过各种类型的用户设备来访问异构的无线通信网络。对于用户而言,希望无论使用何种接入技术均能获得丰富的无线通信业务。环境网络提出的目标就在于能够更好地支持异构网络之间的即插即用,从而更为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并且从商业的角度上更好地支持无线通信市场中的各种竞争和协作模式。 本书首先讲述了环境网络的总体概念和体系结构,其中重点介绍了环境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环境控制空间和环境分层模型;然后介绍了环境网络总体概念中的一些具体技术,包括安全性、网络合成、通用环境网络信令、多无线接入、移动性管理、覆盖网络、上下文感知和环境网络管理。本书为无线网络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电子、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使用,也可供这些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行业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环境网络”的教学用书,书中首先讲述了环境网络的总体概念和体系结构,其中重点介绍了环境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环境控制空间和环境分层模型;然后介绍了环境网络总体概念中的一些具体技术,包括安全性、网络合成、通用环境网络信令、多无线接入、移动性管理、覆盖网络、上下文感知和环境网络管理。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电子、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使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环境网络--支持下一代无线业务的多域协同网络/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涅博特 |
译者 | 李勇//张兴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12510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9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N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7-4188号 |
版权提供者 | John Wiley & Sons,Ltd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