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乌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学的文本学解读)/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作者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具体乌托邦的实现难题——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文本学解读”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布洛赫早中期哲学的文本学进行了解读,具体内容包括布洛赫的心灵史、希望哲学出场的文本路径、希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暖流”、“具体的人本主义”与抽象实践观之悖谬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员大将,其重要性堪与海德格尔、阿多诺、萨特等人比肩。但布洛赫的著作向来被公认为不可解读的天书,迄今均未翻译成中文,相应的研究文献更是凤毛麟角。本书则是填补这一学术空白的努力。作者深入布洛赫的心路历程及其历史语境,对其早中期的主要著作《乌托邦精神》、《当代遗产》和《希望原理》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学解读,从而勾勒出布洛赫哲学思想的轮廓和风貌。由于本书一反汉语学界把布洛赫简化为乌托邦思想家的惯常做法,坚持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品味布洛赫的哲学思想,从而呈现出别开生面的全新意蕴。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章 导论:恩斯特布洛赫,无人认领的“遗产”

 第一节 乌托邦的终结与布洛赫的被遗忘

1.“历史的终结”?还是“人权的终结”?

2.我们为什么需要布洛赫?

3.猜不透的布洛赫之谜

 第二节 布洛赫生平与学术思想述略

1.早期(1885—1918):乌托邦精神的追寻

2.中期(1919—1955):置乌托邦于马克思主义之中

3.晚期(1956—1977):走向一种新人本主义哲学

 第三节 雾里看花:布洛赫哲学研究的现状

1.基调:乌托邦思想家

2.乌托邦主义与弥赛亚主义

3.布洛赫哲学的人本主义特性

4.谱写布洛赫思想的五基音

 第四节 布洛赫哲学的文本特征与研讨对策

1.史诗体系,概念丛生

2.碎片文体,动态逻辑

3.对“史诗”和“碎片”的策略:历史语境深层解读法

第二章 (序曲) 从《乌托邦精神》到《希望原理》:布洛赫的心灵史

 第一节 广义的人本主义:青年布洛赫的意识形态襁褓

1.弥赛亚主义和犹太知识分子:“1914的一代”

2.政治弥赛亚主义,或反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立场

3.人本主义的谱系:齐美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巴拉、诺斯替

 第二节 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乌托邦精神》中的初次相逢

1.战争,革命,《乌托邦精神》

2.人尚未存在:布洛赫的思想原发点

3.马克思主义共和国不能没有音乐

 第三节 《当代遗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挥和发展

1.重思法西斯主义:非当代性矛盾和文化剩余物

2.余波:表现主义一现实主义论争

3.布洛赫从《乌托邦精神》走向《希望原理》的原初语境

第三章 (呈示部) 希望哲学出场的文本路径

 第一节 小白日梦和《希望原理》的问题式

1.破题:布洛赫的“希望”和“原理”

2.现代人本主义:《希望原理》的问题式

3.小白日梦的类型学与人本主义

 第二节 精神分析批判:希望是回忆的对立面

1.人是诸多欲望的存在:布洛赫的逻辑起点

2.单一原欲论批判:从饥饿本能到革命旨趣

3.革命的白日梦和反动的夜梦

 第三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批判:希望和畏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1.畏惧作为希望的缺席

2.现象学的引进与情感的分类问题

3.颠倒了海德格尔:人是希望的动物

第四章 (展开部) 希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暖流”

 第一节 尚未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

1.尚未意识和天才青年马克思

2.尚未意识遇到的抵抗:对自由王国的遗忘

3.马克思主义: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黎明起飞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具体的乌托邦”

1.抽象的乌托邦和具体的乌托邦

2.具体的乌托邦的第一个特征:反击恶存在的主体

3.具体的乌托邦的第二个特征:现实可能性的视阈

4.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功能

 第三节 战斗的乐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内核

1.乌托邦的实现难题与悲观主义

2.两种实现概念和两种乐观主义

3.“战斗的乐观主义”三范畴:前线、新异、终极

4.马克思主义的冷流和暖流

第五章 (间奏) “具体的人本主义”与抽象实践观之悖谬

 第一节 布洛赫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模式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试金石

2.《提纲》的分组问题和人本学框架的初步设定

 第二节 抽象的实践:从“生产”向“劳动”的还原

1.劳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异化的消除:人和历史的根本问题

3.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第三节 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命令?

1.为改变世界而解释世界:实用主义批判

2.马克思没有消灭哲学

3.历史的“支点”是劳动的人

第六章 (再现部) 希望与历史:自由王国的“人性证明”

 第一节 “我”的希望——此时此地的真实存在

1.当下瞬间的黑暗与乌托邦终极

2.打破黑暗的希望和积极乌托邦的原型:至善

3.希望的历史辩证法:无——尚未——虚无或全有

4.把握今朝:救赎的弥赛亚瞬间

 第二节 “我们”的希望——人和自然同一的自由王国

1.是自由王国,也是直行道

2.马克思使事物双足站立:世俗化论批判

3.千秋家国梦:作为家园的自由王国

结束语:布洛赫之谜的一种猜法

1.布洛赫:处于卢卡奇和萨特之间的过渡环节

2.《希望原理》:人本主义版的《保卫马克思》

3.只有一个海伦能够拯救我们:布洛赫的当代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乌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学的文本学解读)/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7747
开本 32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6.59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