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诸葛亮精于谋略、神机妙算,他忠诚辛劳、鞠躬尽瘁,但是,他幸福吗?他达到了真正的卓越吗?他值得后世的管理者追慕吗?

著名心理学家周正认为,诸葛亮集中体现了一种失败的管理人格,他更应当让管理者引以为戒:他足智多谋,却生性多疑,没有心腹;他事必躬亲,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其组织成为“一言堂”,战斗力衰减,最终被强敌所灭……

“物为心之外化”,周正认为,组织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与管理者人格直接相关,都是由管理者人格衍生出来的,而这些问题也正是管理者不幸福的原因。要成为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必须注重修炼丰满的管理人格。

心理学家讲管理就是要为管理者上一堂人格修炼课,这堂课充满智慧却并不艰深,只需用心体会,幸福便于触手可及。

内容推荐

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许多人忽略了对心灵的关注,耀眼的光环下面。常常是内心的熬煎。对于那些奋力向顶峰攀登的人而言,如何在到达山巅时也能气定神闲?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面:

◎是非曲直不是做事的标准,成功、健康、幸福才是标准。

◎辉煌的事业是一时的成就,美满的家庭才是一生的财富。

◎领导“懒惰”,下属才有机会勤奋。

◎抛硬币是一种幸福而有效的决策方法。

◎放权不但能转移矛盾,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时候,成功只是需要一点和谐的气氛。

目录

第一章 塑造魅力人格

 无限魅力靠人格

冰山一角——事业成功只是十分之一

聪明不重要——追随成功者

不为自己找借口——成功说明一切

且行且珍惜——握住手中拥有

诫用权谋——立人才能立己

强者的原则——对弱者守信

小灰鹅认亲——不重名利重亲情

 诸葛亮的病态管理人格

选拔人才的标准——“七观”

不讲功劳讲奉献——不尊重下属的需求

一言堂——只爱面子不认成功

锦囊妙计——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把戏

食少事烦——早亡之兆

 李世民的丰满管理人格

自与吉会——不信“祥瑞”

告密者杀头——杜绝猜忌

有若无——让下级表现

邢不上大夫——不追求完美

5%绝对允许率——物赏为主惩罚到心

旺君命——总见下属之“妩媚”

我能说清楚——成功贵在自知

第二章 培养幸福思维

 换个角度想问题

夏天里的冰激凌——抛开负面感受

电梯口的梦露——有好思路就有好情绪

艾森豪威尔的智慧——不好大喜功

找到那只“带头牛”——下属也是你的客户

霍桑实验——只做良性暗示

学会“与狼共舞”——超越市场竞争

 实现愉快沟通

拒绝“没趣脸”——关注自己的形象

扶起倒下的拖把——心有序则事有序

第五封情书——自信让你光彩照人

钟表店里的打火机——提升知觉背景

爱因斯坦等于零——邻近高效原则

帮领导买西装——全面了解才有默契

 给别人一个舞台

“小个子”的大背景——发现最可爱的人

5%的魔法——只看下属的优势

送人一个“安心夹”——满足对方的需要

通用电气价值观——管理是为了成就人

“海尔激活休克鱼”——情绪管理聚人心

第三章 修炼管理智慧

 千万别一视同仁

企业就像一块表——构建层峰组织

助人为乐的秘书——企业中不准互相帮助

雄狮不猎食——高层就要有特权

皮尔·卡丹旋风——特长管理与组织运作

 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总旁听例会——少与老员工交流

抓好最初一个月——对新员工可以霸道

曲线管理——人人自动自发

度评价——统一组织的价值观

 决策其实很容易

少决策——转移矛盾

少取多舍——远离纷扰

坐下来耕地——走出勤奋的误区

9-1型领导——弱化情感因素

试读章节

◎不为自己找借口——成功说明一切

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许多人都会说因为诸葛亮天时不利。一次失利是天时不利,那么,屡屡失利还是天时不利的问题吗?

诸葛亮每次失利时的理由都很充分:为什么出祁山没有成功?因为皇帝身边有一个太监进谗言坏我的好事。第二次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粮草没有跟上。第三次为什么又没有成功呢?因为司马懿挡住了渭河……六出祁山都没成功,那还是别人的缘故吗?所以说诸葛亮就是这样,从来不说自己不行,而总说是时运不济,地势不利,总之都是客观原因,一点主观的因素都没有,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请大家记住,想要成功的人永远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失败者的借口是最可怜的。任何一个人在追求人生胜局时,必然会遭遇挫折。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真正的失败是犯了错误却未能及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把每一个“失败”先生拿来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会发现,他们各方面(包括年龄、能力、社会背景等)都很可能相似,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遭遇挫折时的反应不同。当“失败”先生跌倒时,就无法爬起来了,他只会躺在地上骂个没完。“平凡”先生会跪在地上,准备伺机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击。但是,“成功”先生的反应跟他们不同。他被打倒后会立即反弹起来,同时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继续往前冲刺。马上停止诅咒命运吧,因为诅咒命运的人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拿破仑·希尔说过:“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可能是你的修养或火候还不够的缘故。你要知道,世上有无数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对自己一生平庸的解释不外乎‘运气不好’、‘命运坎坷’、‘好运未到’。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样不成熟,他们只想得到别人的同情,没有一点主见和斗志。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到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

现在有许多企业经营者也总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企业原本业绩很好,但是近一段时期遇到了瓶颈,于是老板和中层领导就开始为自己找借口:“沃尔玛进来了,我们的市场被抢去一大半”,“最近公司结构调整,需要一段磨合期”。而卓越的领导者永远不会找借口,企业的效益下滑了就是下滑了,而不要说“因为最近来了新人”,“最近换了新产品”……人不应该为自己找借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心中树立这样的观念:借口是毒药。在企业的员工中也应该建设这样一种不为自己找借口的企业文化。

◎且行且珍惜——握住手中拥有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一定不能为自己找借口,更不能怨天尤人。但是,人在失败之后,应该总结一下原因,然而人们常常弄不清楚原因与借口之间的区别,常常把借口当做原因,这就很容易导致下一次的失败。原因和借口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因是你目前手中拥有的东西,借口是你不能够控制的东西。为自己找借口的人都不能珍视手中所拥有的,从来没有从自身拥有的东西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反而一味地强调客观。

成功的要诀之一就是重视现在,活在当下。如果作为企业的高层或中层管理者,你不重视你的下属,你的员工为企业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总是吹毛求疵,那么你早晚会失去他们。如果你的下属的工作做得比你好,你就觉得对你构成威胁,你就排挤他、打压他,那么你很可能连目前的职位都会保不住。那种不是崇敬成功者,而是害怕成功者的管理文化,是管理者人格不完整的表现。如果你的下属做得比你好,他的卓越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崇敬他、欣赏他、鼓励他。能有这种气度,说明你作为管理者的人格是完整的,那么你绝对不会一直处于中层领导的位置上,你将来是可以做老总的。

有许多人都不珍视自己手中拥有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许多人在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学校很差劲:“咱们学校真是太差了,跟清华、北大没法比!”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上。但是,你仔细想想,现实的情况是你没有考上清华、北大,那么目前清华、北大对你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它们再好,与你也没有关系,你所在的学校给你提供了深造的机会,你不应该因为没能去清华、北大读书而感到自卑,而应该为能够在目前的学校上学感到自豪,你目前拥有的对你才有意义,能够握在手中的才是幸福。

一个人,要想把未来的事情做好,首先得面对现实。要敢于面对现实、要敢于睁开眼睛。所有的成功者,都懂得重视现在、重视身边的人,都善于团结身边的人。

P8-11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公认为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许多政治家、企业家都在研究、学习、模仿这位深谋远虑的领导。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葛亮所在的蜀国是三国中最早灭亡的,诸葛亮本人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样的人生应该说是很失败的,而我们一直在欣赏、崇拜的其实是这样一个失败的人。

当然,诸葛亮的才华出众、智慧过人、学识渊博、忠心耿耿、勤奋自律……这些美德让后人看着看着就落入了圈套,开始膜拜他,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许多管理者每天事无巨细亲自过问,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却无暇顾及企业宏观上的战略问题,这样企业怎么能长治久安?管理者个人怎么会有幸福可言?

很多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不满,总觉得利润太少、管理混乱、人心不古、资金流不充裕……心理学家对这些病症的诊断是:物为心之外化,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外在表象都是企业家内心想法向外的折射。所有的问题都只是表象,根源在于企业家本人,在于管理层本身。所有的问题,都是由管理者的人格衍生出来的,有些甚至是夸张地衍生出来的,所以连管理者自己都觉得不满意。

华尔街有句名言:碰上一个倒霉蛋,远离他至少50米。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立足于人性,立足于结果。这本书就是要告诉管理者:不要模仿失败者,哪怕是下意识的,不管他做了多少惊人的事情,不管他表现得多么高尚。

什么样的人才是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呢?《大学》中给出了答案: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卓越而幸福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所谓厚积薄发,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渊博的学识,还要家庭幸福、妻贤子孝,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企业昌盛、员工和谐。本书将要帮您完成的正是这样的成功轨迹。

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是在同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使效益倍增。有句话叫“心正才能品良”。本书的根本就是告诉管理者要让自己“心正”,而“心正”的标志是:有序、良性。具有良性人格的人能将90%的矛盾冲突和缺陷劣势化为良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效益倍增。

没有一个企业家不想自己的企业长治久安、蓬勃发展。所有的企业家都是爱企业的,但是只爱是没有用的。我提倡的是:“爱与技巧同等重要”。因而,管理者必须懂技巧,必须有规则,并且是被实践检验过的规则,千万不要去盲目“首创”。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所有的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都是相似的,都有共通的法则,本书要与读者分享的正是这些共通的法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40208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0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