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徐本禹、魏青刚、洪战辉、邰丽华、罗映珍、田世国、林浩、任长霞、丁晓兵、刘翔、姚明、杨利伟……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激情岁月,以大爱的永恒姿态,以冲锋的无畏姿势,抒写生命的传奇。本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忠实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十二位杰出人物的光辉形象,讲述了他们惊天动地的壮举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从他们身上挖掘精神与道德的闪光点,让读者获得多方面的教育与启示,是一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思想品德与励志教育的优秀读物。

内容推荐

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激情岁月,以大爱的永恒婆态,以冲锋的无畏姿势,抒写生命的传奇。我们在传奇之外,静观其雄伟,遍览其绮丽,体验其崇高。

在这浮华喧嚣的年代,这些故事就像清澈、温润的泉水,流过我们的心田,涤荡我们心里的尘埃,成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震撼人心的启示亦将如片片暖阳,永驻我们的心田,从此消散不去。或许因此,我们也将自己融入传奇之中,我们会成为感动的导体,我们的行为会将感动像阳光一样辐射到周围人群。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天地。他们是丰碑,他们是榜样,他们是力量,他们是方向……

目录

中华擎天柱

 ——姚明/1

中华飞天第一人

 ——杨利伟/19

人民卫士,如霞光般灿烂

 ——任长霞/34

风之子

 ——刘翔/51

播火者,用爱点亮心灵

 ——徐本禹/7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田世国/8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魏青刚/103

坚忍,把苦难踏在脚下

 ——洪战辉/117

听,花开的声音

 ——邰丽华/133

独臂人生,依然完美

 ——丁晓兵/148

用爱呼唤生命

 ——罗映珍/165

中国少年

 ——林浩/188

试读章节

杨利伟,1965年出生,他的家乡位于中国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杨利伟的父亲曾是该县的农副产品公司高级经济师,母亲则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绥中县靠近渤海,儿时的他经常和姐弟到海湾玩耍,游泳、拾贝壳和海星、在沙滩上垒古堡都是他们爱玩的游戏。有一次,杨利伟往古堡上插了一面自制的五星红旗,仰望着蓝天上的海鸥。他告诉家人,他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他会把五星红旗带到太空中,像海鸥一样自由飞翔。

向往蓝天的杨利伟并非天生神勇,反倒从小比较文弱、性格内向。杨利伟8岁那年,母亲让他到房后的瓜棚拿地瓜,他试了半天,额头和鼻尖上都沁出了汗珠,怎么也不敢攀上离地面不到15米的木梯。做中学教师的母亲不无担心:“这孩子性格不改变,恐怕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儿子懦弱的性格,杨利伟的父亲每逢节假日便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城东六股河游泳。9岁那年的秋天,在绥中县城北巍峨的燕山山麓,经父亲的一番鼓励,杨利伟勇敢地攀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塔松。从大树上下来后,浑身被汗水浸透的杨利伟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喊道:“爸爸,我成功了!”

这个小小的成功让那个懦弱、羞怯的孩子得以脱胎换骨,从此以后,杨利伟爱上了探险和各类运动。他常常和同伴们跋山涉水野游,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当时绥中县的西北部有一个烽火台,杨利伟和小伙伴们商议,打算去烽火台探险。伙伴们都表示反对,因为那里比较危险,但是杨利伟说:“我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经过他的百般“怂恿”,于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杨利伟和同伴们便踏上了旅程。探险过程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路途艰难重重,临近中午时,其中一个伙伴有些泄气了。他对杨利伟说:“我们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以为烽火台离我们很近,没想到怎么也走不到。”见小伙伴垂头丧气地坐到地上,杨利伟拽住他的胳膊说:“我们不能放弃,还记得当时下定的决心吗?如果我们能成功,我们就是这里第一批到达烽火台的人。”在杨利伟的鼓励下,三个伙伴终于如愿来到烽火台下。看着古老而雄伟的古迹,他们拥抱在一起,流下激动的泪水。回到家后,听大人们说才知道,从出发地到烽火台,居然有15千米的路程。

外公和外婆讲的故事曾给杨利伟的童年留下深刻印象。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的美誉,绥中县更是有“讲古王”“故事王”之称。绥中在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人们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绸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住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时光,就聚在一起讲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在这里便成为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使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

杨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熏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杨利伟着迷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秘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象着宇宙的神奇莫测。这些故事更加坚定了杨利伟飞上蓝天的信念,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嫦娥和玉兔。”

除了探险、听故事以外,杨利伟也很喜欢看电影。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还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三”、日本军队头子“龟田”。他的爱国精神发自内心。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林则徐》,当林则徐焚烧鸦片时,杨利伟的拳头也攥得紧紧的。电影放映结束后,杨利伟和伙伴一起回家,当时天色已暗,四周悄然无声。走了一半路程,有人发现杨利伟的手仍在发抖,便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害怕走夜路。杨利伟显得很激动,但并没有马上回答。又走了一段时间以后,杨利伟突然站住,抬脸问同伴:“你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这个问题是同伴没想到的,于是同伴反问他:“杨利伟,你先说说你将来想干什么。”杨利伟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参军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杨利伟除了身体素质突出、毅力超强、学习成绩出色以外,还是个有爱心的人。那时他家的邻居是两位孤寡老人。老人们耳朵不是很好,平时生活中有诸多不便。杨利伟给家里劈柴时,总是要把劈好的柴送给老人们一些。他还要求弟弟杨俊伟也和他一起做,并教育他:“无论我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要忘记父老乡亲。”

1983年对杨利伟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他报名参加飞行员选拔。在选飞体检、目测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杨利伟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向他的飞行生涯迈出第一步。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杨利伟心潮澎湃地站在海边,久久不能平静。他踏着被浪花冲击的沙滩,倾听海涛冲击礁岩的声音,激动地张开双臂,仰望头顶上空盘旋的海鸥,对着天空高声呼喊:“蓝天,我来了!”

P20-22

序言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句歌词:“给梦一个枷锁。”我对它的理解是梦想需要固定。众所周知,这无疑是一个梦想随时会诞生也随时会被颠覆的时代。我们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审视自己时,总是有太多的无所适从。昨天的梦想,今天就变得不屑一顾;今天的梦想,总是忧心明天就变得无足轻重。我们能留住什么,甚至可以这样问,我们拥有什么。

面对这样直逼灵魂深处的本质性拷问,我犹豫再三,终于接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约稿。我自私地想,借机对自我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灵魂洗礼。我需要在有关查阅和写作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过往云烟,什么是亘古不变;我需要明白,什么东西能留下来,而什么东西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瞬息烟消云散,甚至连一缕青烟都无从寻觅。

应该说,我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多种形式的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被感动了,多次热泪盈眶。我看到了一个个我生活世界之外的世界。在那些世界里,一切美好的情愫以色彩纷呈的美丽形式展现,一切看似历史尘埃的优良传统却以那么真实而可贵的方式释放在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的生态之中。

我转而想出另外一个问题,这其实也是我思考很久但羞于提出的话题。为什么,这些感动如此之少,又来得如此不易,每一份感动都是以如此的艰难和困苦作为代价。我不禁奢望,如果每一天,我们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感动该多好。或许所谓的问题只归结为两点:这是一个感动少如稀有金属的时代,这是一个感动轻易不能触发的时代。

如果说面对感动,几无感触是一种罪过的话。那么,当感动的来源恍如千年一遇的火山爆发的时候,责任又在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样的问题无意义在于,我们的生活似乎从未因为感动而有丝毫改变。但愿我这种说法失之偏颇。可惜,我们仍然很不幸地看到,面对每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我们或痛哭流涕,或冷静思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因之改变的迹象却似乎始终未曾显现。似乎我们甘愿、我们乐意永远只停留在感动的层面上。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聆听或阅读《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的事迹,觉得如此稀松平常而不以为然时,那或许才是我们的世界真正进步的体现。或许到那时,文明才像城市夜空的灯火般彻夜不眠,给人温暖和指引,文明之灯才毫不遗漏地照亮了一个个黑暗和蒙昧的角落;爱心才像我们的快乐、哭泣、同情、恐惧、向往、失落等情绪一样,成为我们切肤之感受,成为像血液时刻流淌在我们身体之中一般的常规,它会像我们回家的路一样被铭记在我们心间,须臾不曾忘却。

这样的话并不夸大其词——一个人没有爱心其实等同于他没有血液。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极力要求自己不去考虑这样虚空的话题,我只甘愿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宁愿只是被这些人的特立独行轻轻击中。我开始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他们生活中并不亲密却又并不疏远的角色。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呼吸着与他们相同的空气,感受着与他们共同的命运,甚至参与他们的抉择和奋斗,为他们的成就而骄傲,为他们的挫折而惋惜。孰料,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才是真正致命的。作为一个写作者,我都不禁问自己,写完这些,我意会到了什么,我的生活是否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这种疑问的答案似乎总是无可捉摸,那么,就遑论阅读者了。

徐本禹、魏青刚、洪战辉、邰丽华、罗映珍、田世国、林浩、任长霞、丁晓兵、刘翔、姚明、杨利伟……这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个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与其说,他们代表了一种精神,不如说他们是文明的象征。与其说,他们是一种再适当不过的激励,不如说他们恰如其分地向我们展示了爱的化身以怎样一种美丽的形式徜徉人间。

他们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召唤——如果说我们确实需要召唤的话。我热切地希望,也为此虔诚地祈祷,当我们开始阅读他们的故事时,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像当年我们在咿呀学语里聆听启蒙老师的教诲一样,当我们读完后,不要掩卷长思。因为,我十分害怕,感动,我们无穷无尽的感动,然而感动之后,空无一物。

假如爱心的付出真的需要一种刺激,假如爱心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需要一些莫须有的借口或理由,那么,我衷心地希望,这本书,它会给我们的爱心一个理由。

方 晓

2009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39533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安徽
242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