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月歌未央(秋之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我们展示的正是那一幅幅青春的秋季,正是那一朵朵秋季的青春,正是那一个个青春和秋季的交集。在这些虚实相生的交集里,有此情可待的“彼年彼月”,有跌宕起伏的“爱情波浪”,有令人心悸的“叩问良心”,有撩人销魂的“望穿秋水”……

内容推荐

本卷是“青春祭”丛书的秋之卷,秋季是含蓄而厚重的季节,青春有着明亮欢快的色彩,也有着青春悸动背后的少年老成,青春的快乐让人难忘,青春的伤痛也让人警醒。本卷收录了与秋季能够呼应的青春散文,为读者描绘出青春时代别样的风采。充满青春活力的文字与浪漫的插图相得益彰,相信能得到大多读者的喜爱与共鸣。

目录

第一辑 那只两鬓斑白的青春鸟

青春的秋季/斗鱼/003

秋叶·未完成的期待/夜归的灵魂/007

望穿秋水/刘谦/010

春天里的秋天/巴金/016

那么一种忧伤/杨倩/019

写给秋天/罗兰/027

第二辑 有些东西渐次地红

红叶秋思/王开林/033

爱消逝 而我已成长/顾佳/036

让我长大的一句话/李雪峰/039

我要的幸福/白雪/042  简单快乐/俞晓文/046

我和我的孤独,约在微凉的九月/欧晓鸥/056

第三辑 半缘书道半缘君

父亲送我上大学/胡付强/069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刘子超/073

半个病人的真实感受/秦珍子/083

秋冬爱情记录/吴晟/087

祈望/刘谦/093

第四辑 吹皱一池秋波

他是我爱情史上最真的传奇/黄文婷/099

枫叶红在爱情外/刘芳/103

落花的色彩/月人/109

淡的秋天的雾/刘原/114

情到深处/田晓菲/117

昨日重现/张玲/121

第五辑 那一把过往的热情

彼年彼月/张玥/127  九月/张羽修/135

人生若只如初见/朱婧/141

我们擦肩而过/禹治夏/149

只是当时已惘然/西西公主/155

试读章节

红叶秋思

□ 王开林

少年时,读杨朔的《香山红叶》,我的心的确像手枪的扳机被扣动了一回。但香山在中学生的头脑里仍只是一个模糊的地理名词,甚至于红叶究竟是何物,我也颇有些犯糊涂。南方多有枫树,白露为霜之后,颜色介于黄、红之间,说是“丹枫流火”未免有点夸张,鲜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的。况且,深秋之时,经寒风一扫,高大的枫树便稀里哗啦掉成个大秃枝大光杆,模样一点也不俊,就那么举着几片望风而降的残叶,也很难使人生出怜惜之心。枫,是一种既不争气又不成器的树。当时,我这样想。

待到十七岁,我到北京读大学,秋日觅得一闲,便一驾风去了香山。嗬,真有可瞧的,漫山遍野的红叶树仿佛高擎着一支支巨大的火把。北地的秋天,凉意侵人,但此时此刻我倒真真确确感到了置身于火海之中的超级温暖。

不必采摘许多,我这样提醒自己却是枉然。一旦进了红树林,我就像葛朗台见着了黄灿灿的金币,两眼早放出光来。好一个欲壑难填的聚敛者!我不由自主地上下采摘,总觉得这一叶比那一叶更红,这一叶比那一叶更美。于是,仅仅一顿饭的工夫,我的口袋就变得鼓鼓囊囊了,心里却仍然未有餍足之意。我那副入宝山定要大捞一笔的模样也不会怎么可爱吧。

红叶题诗自古便是一件风雅事,若从宫禁中流出则更不免恨海情天,“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够可悲的吧?真想不到,小小的红叶竟比载不动许多愁的双溪舴艋舟更有负荷,更有担待啊!

那年秋天,我特别热衷于写信,将正宗的香山红叶夹在信笺之中派赠出去,也确实为我赢得了大把大把的感激。学生时代最高兴的事便莫过于此。

两年后,重游香山,我却兴致锐减。不知是因为成熟,还是因为世故,我身上的激情已不复当初。尽管面对满坡的流霞,我仍然于寒流中感到暖手暖心的炽热,但我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局外人。眼见着那些少男少女绕树三匝,叶叶关心,我不禁暗笑自己当年同等程度的幼稚。走下香山,我便有了与红叶同样成熟的情怀。

当秋风起自天末,草木为之凋零,命运的演绎到此已见分晓。为什么其他的树叶飘落枝头,所得的尽是悲苦之音,红叶却以其光鲜的色泽独享世人的喜爱和赞美?这说明在萧瑟的季节里人们仍在寻找大自然中那些生命力饱满的物质,好给自己怕冷的心情加温加热。然而,于红叶而言,万千宠爱在一身却未必是一件幸事,被众手攀折,弄得枝叶仳离,比起严霜和西风的打击来,还要远为可怕。

现在回想,我当年对枫树的反感实在可笑,它们活得荣枯适意,不愿为那些陈叶花费太多保全的心思,取的是一种相信未来的乐观心态。待来年春风一起,树上又长出大簇大簇的绿叶,郁郁葱葱的,才知道它的“绿色银行”并没有倒闭。

大学毕业时,湘江之滨的女友特意寄来两片采自岳麓山霜枫峡的红叶,上面题着古人的成句:“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矣。”瞅着这两片静若处子的“红玉”,我愣怔了一刻又一刻,心中开始了“留下”与“归去”的激烈交锋,最后终于决定“托身白云还故乡”。

十年前采撷的红叶,置于掌心,至今仍有余温。尽管它的颜色已经消退,但载着那年的秋阳和我青春的华彩,静静地停泊在记忆的港湾,成了最可靠的见证。它至少说明,在很久以前,我曾经拥有过什么,我曾经热爱过什么。

青春salon

本文不仅由杨朔的《香山红叶》破题,而且在行文上恐怕也潜在地受杨朔惯用的“欲扬先抑模式”的影响,从认为“枫,是一种既不争气又不成器的树”到询问“为什么其他的树叶飘落枝头,所得的尽是悲苦之音,红叶却以其光鲜的色泽独享世人的喜爱和赞美?”作者的情感是波动的是变化的,且其眼光也颇与“霜叶红于二月花”式的“杜郎俊赏”相类,不同的是,集过往的秋阳与青春的华彩于一身的红叶已俨然扁舟般的停泊在作者记忆的港湾,让读者也静静地品味着这叶扁舟的所去所来与所有所爱。——满山枫叶为谁红?满山枫叶为青春的生命而红,为青春的你我而红!

序言

也许,我们可以质疑“尘世是有轮回的”,但我们却应该相信“人生是分季节的”。每一个人生都有它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一般而言,青春年华应归属于人生的春季,然而,青春又并不必然与年龄交契,倒常常跟心态攸关。无论人生的夏季、秋季、冬季,都可以拥有春季的质素,都可以涌动青春的气息。青春本身就像一只候鸟,也是有季候性的,也有她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有她的花季雨季叶季雪季,有她的春花之嫣然绚烂,有她的夏雨之酣畅淋漓,有她的秋叶之清幽静美,有她的冬雪之靓丽皎洁,有她的铿锵前奏,有她的闪亮登场,有她的如日中天,有她的悄然谢幕……

是的,青春是有四季的,青春也理应是有秋季的,然而,秋季里又何尝没有青春?青春和秋季并不总是并行不悖的平行线,他们倒常常有心灵相犀的交接点。“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尽管秋有秋的肃杀萧瑟,春有春的温暖柔和,但“春温”也一样可以“临天下”,“秋肃”也一样可以“上笔端”,又何须“曾惊”又哪来“敢遣”?“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尽管春兰秋菊不共时而存不同季而放,但它们一样可以链接时空,一样可以此呼彼应,又何须“所恨”又哪来“寥落”?是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并非取决于地理的距离,而是取决于心理的距离。而青春和秋的心理很多时候则是零距离的。

青春的秋季抑或秋季的青春究竟是怎样的呢?青春的秋季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季的青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青春的秋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秋季的青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青春的秋季是喜剧中的悲剧,秋季的青春是悲剧中的喜剧;青春的秋季是纵横天下时的英雄一抹泪,秋季的青春是退隐江湖后的国士振臂呼;青春的秋季是日出东山时的“莫道桑榆晚”,秋季的青春是日薄西山时的“微霞尚满天”;青春的秋季是年轻的老成,秋季的青春是老成的年轻;青春的秋季是“豆蔻梢头二月初”时的“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季的青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时的“春来江水绿如蓝”;青春的秋季是情窦初开时的硕果累累,秋季的青春是零落成泥时的舍身护花;青春的秋季是清浅的深邃,秋季的青春是深邃的清浅……

本书为我们展示的正是那一幅幅青春的秋季,正是那一朵朵秋季的青春,正是那一个个青春和秋季的交集。在这些虚实相生的交集里,有此情可待的“彼年彼月”,有跌宕起伏的“爱情波浪”,有令人心悸的“叩问良心”,有撩人销魂的“望穿秋水”……

本书又仿佛是为我们搭建一座庄严的青春祭台,这祭台与过往的青春典礼遥相呼应,让我们在青春的号角中,在秋季的背景里,在由悲欣的交集幻化成的温婉哀伤的交响中,满怀秋意地向青春祭奠,为那一团曾经冰封的火焰,为那一把业已冷却的热情——

青春只是暂时淡出舞台,但永远不会退出剧场!

青春可以偶尔黄叶飘零,但绝对不应芳华落尽!

青春或将望穿茫茫秋水,但依然漫卷猎猎西风!

胡继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月歌未央(秋之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培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6823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