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浦江清先生在北大授课的讲义整理。他的讲授追根溯源、纵横比较,用“史”的观点对文学现象作整体观照。
他的论证旁征博引,资料翔实,摒弃人云亦云,因而多有精辟独到之论。
浦先生的学生、著名学者程毅中先生感言:读先生这本书,“至今还对我指点了新的门径”。
图书 | 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部分)/名师讲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浦江清先生在北大授课的讲义整理。他的讲授追根溯源、纵横比较,用“史”的观点对文学现象作整体观照。 他的论证旁征博引,资料翔实,摒弃人云亦云,因而多有精辟独到之论。 浦先生的学生、著名学者程毅中先生感言:读先生这本书,“至今还对我指点了新的门径”。 目录 第一章 章回小说的成长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 第二节 《三国演义》 一、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性与人民性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性 四、曹操、关羽的典型性格 第三节 《水浒传》 一、北宋末年的腐朽政治和宋江故事的流传 二、《水浒传》的作者问题与繁简各本 三、《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 四、《水浒传》所描写的宋代社会 五、《水浒传》的典型性格描写和结构特点 附录:北大中文系学生课堂讨论小结——宋江入伙以前的思想发展过程 六、《水浒传》中招安思想的解释 七、向来对于《水浒传》的歪曲看法 八、《水浒传》的影响 九、作品选讲:“智取生辰纲”一段 第四节 《西游记》 一、唐僧取经故事的流传与吴承恩的《西游记》 二、吴承恩的生平 三、《西游记》的内容及其思想性 四、《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五、《西游记》的优缺点和风格 六、《西游记》的影响 第二章 拟古运动及其反响(明代诗歌与散文) 第一节、明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 二、政治 三、文化思想 第二节 明初诗文 一、金元时期文学 二、元末明初寓言文学的发达 三、刘基和宋濂的散文 四、王冕和高启的诗歌 第三节 明代中期文学 一、台阁体和茶陵诗派 二、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三、对拟古文学的反响 (一)沈周和唐寅 (二)唐顺之、归有光和茅坤 (三)徐渭和汤显祖 第四节 公安派和晚明文风 …… 第三章 传奇的全盛时期(上)(明代戏曲) 第四章 古典小说的高潮(上) 第五章 正统文学的余响 第六章 传奇的全盛时期(下)(清代戏曲) 第七章 古典小说的高潮(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部分)/名师讲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浦江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652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