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诲人不倦/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诲人不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并不感到疲倦。

其实,“诲人不倦”不但是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世代家长教子的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诲人不倦,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高尚情操的表现。

《“淡泊”与“宁静”》、《顾恺之焚子券书》、《近水楼台不吃“鱼”》、《诫恶善后的颜之推》、《崔母教子做好官》、《智分家产诫子自立》……本书收录了数十篇关于诲人不倦的品德故事。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诲人不倦》分册,书中收录了:《“淡泊”与“宁静”》、《顾恺之焚子券书》、《近水楼台不吃“鱼”》、《诫恶善后的颜之推》、《崔母教子做好官》、《智分家产诫子自立》、《与人为善的李大亮》、《王文正持家教子》、《晏殊的两封家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故事。

目录

严罚子节俭被称道

身教言传为大业

孟母三迁为育儿

田母却金为儿廉

教子不伤父子情

为正义献身的范滂

“以人为镜”劝诫子侄

“淡泊”与“宁静”

顾恺之焚子券书

近水楼台不吃“鱼”

诫恶善后的颜之推

崔母教子做好官

智分家产诫子自立

与人为善的李大亮

王文正持家教子

晏殊的两封家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宴客杖子的韩亿

怜孤恤贫的陈希亮

铁面孝心代代传

朱元璋严格教子

坚持徒步的枫山先生

李应升遗书训子

胡宗绪拒收千两黄金

林宾日循循善诱

曾国藩勤俭治家

试读章节

身教言传为大业

春秋后期,季康子执掌了鲁国的权力。他的叔叔公父文伯官为大夫,很得季康子的宠信。

下了早朝之后,公父文伯去给母亲敬姜问安,发现母亲正坐在纺车前纺线。公父文伯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母亲还自己纺线,季康子知道了,也会不高兴的,还以为儿子我不好好地侍奉母亲。

听了儿子的话,敬姜叹了口气,对儿子说道:“大事不好了,鲁国要灭亡了!让你们这些人做官,但你们竟不懂立家治国的道理。你给我坐下来,听我慢慢地讲给你听。”

敬姜这才稍微缓了口气,对儿子说道:即便国家贫困落后,但只要人民勤奋,并肯于吃苦耐劳,也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老百姓付出了劳动代价,就会思考问题,思考的结果,就会生出善良之心;但是,如果只贪图安逸,就会生出淫逸的念头,而有了淫逸之心,则会把善良忘记了。忘记了善良,则会产生邪恶之心。富贵生活中的人不成材,就是因为贪图安逸;贫困生活中的人都响应正义,而劳动是根本。人民需要辛劳,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都应该勤劳而不能懈怠。

她在说了上边的一番话之后,对君王该怎么做、各级各类官员该怎么做,都说完了之后,总结说道: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怠惰是有罪的,这是从古以来的制度。在叙述了先王的制度之后,敬姜又联系到自己说:如今的我,是孤身一个人,你又处于今天这样的位置,早晚处事,最怕忘记了前辈留下的基业。如果懒惰懈怠,你怎么能够逃脱罪过!我希望你早晚加强自我修养,一定不要忘记祖宗的嘱托。你刚才说,季康子见我这样,他会不安的。你在皇帝跟前当官,我真害怕像穆伯那样绝后啊!

敬姜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儿子,鞭策儿子勤政。当儿子对母亲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些不满的时候,她又不厌其烦地加以说服教育,由此可见母亲教育儿子的殷殷之心。

一般地说来,劝诫子女勤勉,是家长教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敬姜认为圣王择贫瘠的土地而处民,就是为了“劳其民”,是有意识地给老百姓吃苦头,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其实,她的这种观点是反动的。不到万不得已,似乎不该提倡这种“瘠土劳民”的办法,因为即便这样去做了,也未必能使人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来。

孟母三迁为育儿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以能够有大的作为,除了他本人刻苦努力、勤奋学习而有成就之外,与他母亲煞费苦心“三迁择邻”有着重要的关系。

孟子,名孟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孟子很小的时候,他家住在靠近坟场的地方。像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年幼无知的孟轲说来,究竟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孟轲的母亲仉氏,在一旁细心地观察着。仉氏一边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一边想着自己的儿子。当然,她是把儿子摆在第一位的,眼前发生的一切,都要以儿子为主,儿子听到、看到、想到的,究竟会给儿子带来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仉氏想的是这些。

过了些日子,仉氏发现,儿子把泣哭、干嚎,甚至鼻涕一把泪一把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不知道底细的人,还真的以为孟家死了什么人呢。

看到儿子这样的变化,仉氏连一句责备儿子的话都没说,儿子毕竟年幼,什么都不懂,正是孬好不分、黑白不辨的年龄。

再后来,仉氏。发现儿子又有了新的变化。  

坟场是出殡的目的地,但不可能每天都熙熙攘攘,总要有安静的时候。也就是在一切都安静下来之后,哪怕就是夜深人静,孟轲还和小伙伴在坟场玩耍,不是成群结队装作出殡队伍送葬的样子,再不就是模仿在坟头摆开祭祀故人的场面。看到这些,仉氏先是哭笑不得,但很快就又陷入了沉思,她是以一颗慈母善良的心,在仔细认真地揣度分析着儿子,这样下去,儿子究竟能够学到什么,儿子将来究竟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重要问题。

仉氏彻夜未眠,两眼熬得红肿,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搬家,并且是毅然立即搬家。因为她看明白想明白了,这个地方不是儿子可以居住的地方。

仉氏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的地方。当然,这里毕竟与坟场不同,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

清晨,推车的、挑担的、买的卖的、赶集的、下店的,纷纷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当太阳刚刚冒红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孟轲初来乍到,看到这样的场面,除了觉得新奇之外,还拣自己喜欢的注意观察和模仿。他很快就学会了生意人的吆喝,学会了买卖双方如何讨价还价,甚至把买卖双方成交前后的神态与嘴脸都模仿得相当逼真。慢慢地,他还对打把势卖艺的,专门坑人卖“大力丸”的顾弄玄虚的把戏,用假药糊弄人的一套,也学得像模像样了。

仉氏把儿子在这里的最新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她这时要比在坟场附近居住的时候还要着急。仉氏以为,如果这样长此下去,儿子说不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于是,仉氏忧心忡忡地说:“这里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仉氏既然已经预见到后果的严重,只有赶快搬家。

这次,仉氏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

当然,学宫的气氛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既没有出殡的情形与祭祀的场面,也没有生意人云集、不乏奸诈嘴脸集中,真假混淆、良莠难辨的纷繁复杂的情形。而这里有的却是书声朗朗,揖让进退之礼。不论是先生,还是学生,彼此都是一团和气,我尊敬你,因为面对的是先生;你爱护我,因为我是您的学生。尊师爱生,这里有很好的体现。

开始,孟轲觉得这里挺新鲜,这里的人与去坟场的人,和在集市上混事的人,全都不一样。这里的人,是世界上另外一种人。渐渐地,孟轲觉得读书挺好,也就收敛起野性,端起书本,加入了学子朗朗的书声行列。

后来,孟轲不但喜欢读书,还学着做一些迎来送往的规矩动作,时间长了,孟轲变得温文有礼,行坐有节,还懂得了不少处世为人的道理。

仉氏看到儿子的进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她逢人便说:“这里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

孟母为了儿子学做人,三次迁居,真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证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P4-9

序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关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有三点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着和睦、和谐的氛围。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各种各样的磨难,仍然能够不屈不挠、昂首挺胸地走过来,就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支撑、推动着我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我国保留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前进在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八面来风带来了全球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信息传输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各种思潮和思想纷纷涌入国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也面临着能否与时俱进、继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挑战。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针,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历史价值,也表明了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8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诲人不倦/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栾传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8079
开本 32开
页数 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0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03
14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