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讽古思今/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讽古思今的小故事,与寓言有着相似的功能,它的深意能打动人、教育人、劝导人、启迪人。“雷州盗记”、“石头人”、“双头凤”、“鸩和毒蛇”等,故事小得不能再小,但却显得那样精致。它虽然不像中华传统美德的其他故事那样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但它却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哲思的涟漪。

这些讽古思今的小故事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言行美丑的取舍原则。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讽古思今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本书收录了《不死之药》、《枯鱼之肆》、《良桐》、《神相》、《施氏与孟氏》、《泰山之力》、《炼炭》、《蜀贾》、《壮观牧爱》、《范进中举》、《雷州盗记》、《百舌鸟》、《桃夭村》、《牛联宗》、《双头凤》等关于讽古思今的故事。

目录

不死之药

枯鱼之肆

良桐

神相

施氏与孟氏

泰山之力

炼炭

肉食者

蜀贾

壮观牧爱

范进中举

雷州盗记

百舌鸟

桃夭村

牛联宗

双头凤

石头人

凤凰报恩

狡生梦金

鸩和毒蛇

金色的河蚌

试读章节

不死之药

生和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可是从古到今总有那么一些人要长生不死,因此到处求仙问卜,寻找长生的办法。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人,使那些善于迎合人们心理的官迷、钱迷们以此为赚钱的门路,打着成仙长生的招牌,行骗于天下,古今皆然。

相传,春秋时期南方有一个诸侯国——楚国,楚王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他对大臣们发号施令,随意驱使百姓,宫中嫔妃成群,其乐无穷。

突然,有一天,国中的一个大臣得病死了,楚王前去祭吊,心中想到那大臣生前的种种好处,所以感到非常悲痛,回到王宫后仍然不能自解。

楚王身边的一个宠妃见了,劝楚王说:“大王,生生死死本是常事,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何况那位大臣生前受到大王的信任,能享受的都享受了,大王还有什么悲伤的呢?”

楚王听了宠妃的话觉得有道理,便不再悲伤。可是宠妃所说人有生必有死的话却总是在他的脑海中回响,他想:“人有生有死,谁也逃不掉,可是,我是楚国的君王,我怎么可以死呢?我如果死了,江山、美女、财宝不就易主了吗?我怎么能舍得这美好的生活呢?”

楚王半个月来无论做什么脑海中始终都在思考:人怎样才可以不死呢?

他的这些想法很快传到了宫外,有一个善于奉迎的大臣立刻奏明楚王,说:“臣听说终南山上有一个仙道,他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制成了一种药,叫长生不死药。”

楚王听说天下有不死之药,心花怒放,还未等那大臣说完,便急不可待地说:“卿真是寡人的忠臣,最近寡人正为此事烦心,既然有不死之药,寡人便无后顾之忧了,就请卿为寡人找来这种药,寡人一定将天下分给你一半。”

富贵荣华正是那大臣梦寐所求的,若是能同楚王平起平坐,更是求之不得,他立刻俯伏于地说:“臣此生所要做的,便是如何为大王效力,只要是大王想要的,臣就是肝脑涂地也要办到。臣听说终南山的仙人十年才能炼成一粒长生不死之药,只有有缘的人才能得到。大王您是一国之君,必与仙道有缘,本该长生不死,一定会获得此药。”

楚王听了大悦,立刻命他去找。那大臣唯恐别人揭穿了自己的骗人把戏,出门时只带了一个亲信小童,两个人准备好必用的东西,一路朝终南山而来。

到了山里,那大臣将从家中带来的营养药和上等蜂蜜,做成一粒大药丸,外面用腊封好,一个月后才慢慢悠悠地返回。他装成十分疲劳的样子来见楚王,说:“臣找遍了终南山,终于将仙道找到,他虽然来去无踪,但却与大王您有缘,所以仙道刚回终南山,就被臣遇到了。”

楚王见大臣顺利而回,又说遇上了仙人,一定是大功告成,乐得他竟然忘记了君臣之别,走下宝座,说:“卿真是大能人,连世人难见的仙人也找到了,想必一定不虚此行,不死之药也带回来了吧?”

那大臣立刻说:“大王真是聪明绝顶,一说就中,仙道听了臣的话,他说前世本来与你同为仙友,只因大王犯了小错,被罚下人间,如今罪已赎完,正该用长生不死之药,待功德圆满之后,升仙而去。”

这些骗人的话,内行人一听便知,只因楚王求不死之药心切,根本无法辨别真伪,立刻道:“卿真是了不起,但不知此药在哪里?”

大臣说:“大王,仙道已派小童前来献药,如今就在宫门外听传。”

楚王恨不得立刻吃下不死之药,急忙宣小童进殿。

楚王有一个门吏,为人非常忠厚正直,他见那大臣为了自己升官发财,竟然连楚王也敢骗,便想揭穿大臣的骗局,使楚王清醒过来。所以当小童捧着所谓的不死之药从他面前经过时,他问小童:“此药可吃吗?”“可吃。”小童随口回答。门吏立刻从盘中拿起这丸药,吞人了腹中。  楚王见门吏吃了长生不死之药,大怒,立刻将门吏捆了起来,下令开刀问斩。

门吏并不惊慌,大声说:“大王,奴才刚吃了不死之药,怎么能死呢?这岂不是枉费了仙人十年的苦心吗?而且臣当时问小童可吃吗,他说可吃,所以臣才敢吃的呀,大王如果要杀,应该杀他才是。”

门吏的话立刻提醒了楚王,他这才知道所谓的不死之药是不存在的。为了不让世人耻笑自己,他只好下令将门吏放了。

P1-4

序言

讽古思今指的是讽刺不好的事物,思考我们今天不好的言行。讽古思今的主旨是打击歪风邪气,伸张正气。中华文明何以能够若大江东去,奔流不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往今来,始终有一磅礴伟岸的浩然正气贯穿其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历经磨砺而汇成伟大的民族精神。

讽古思今的小故事,与寓言有着相似的功能,它的深意能打动人、教育人、劝导人、启迪人。“雷州盗记”、“石头人”、“双头凤”、“鸩和毒蛇”等,故事小得不能再小,但却显得那样精致。它虽然不像中华传统美德的其他故事那样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但它却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哲思的涟漪。

这些讽古思今的小故事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言行美丑的取舍原则。

有句俗话叫“邪不压正”,伸张正气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需要正气,一个社会需要正气,一个国家更需要正气。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改掉我们自身的不足,抛弃不和谐的东西,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讽古思今/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栾传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8376
开本 32开
页数 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0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03
14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