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五十年见闻录/西方人看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阿奇博尔德·立德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人。他是一位医生的长子,这位医生在外科学和病理学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的成就,他的名字至今在欧美仍然受人景仰。他在中国生活了50年,其间偶尔返回英格兰,本书就是在中国生活这段时间写作的。书中收录的文章系其在中国人中间长期生活的见闻感想。有些文章散见于《北华捷报》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例如《两座城市》《长江上游历险记》和《中国戏剧》分别发表在《中国季刊》《北美评论》《双周评论》《旁观者》《亚细亚季刊》《地理学报》及《十九世纪》等期刊上。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作者昔日点滴见闻,故称之“见闻录”。相信所有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读者都会欢迎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体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极大的同情心,充满了真知和感悟,这些难能可贵的因素极为罕见地融合在一起,描述了那些偏远地区。尽管有很多相关著作,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不了解那里。

目录

前言

编者按

一 两座城市:伦敦和北京

二 中国纪行

三 新路记述

四 温泉游记

五 激流新航与轮船首次抵渝

六 长江上游历险记

七 重访四川

八 舟山群岛游记

九 1875年中国大事回顾

十 中国戏剧

十一 在佛寺里

十二 在华传教士

十三 儒家折中的努力

试读章节

一 两座城市:伦敦和北京

在当今世界,两个最富饶的帝国——英国和中国的首都堪称世上最显赫的城市。这两座城市作为两种重要人类文明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因而备受世人关注。伦敦是遥远西方英语世界的大都市,北京是远东国家的圣城麦加。在辽阔的亚欧大陆的两端,两座城市各据一端,遥相呼应,就像古代哨兵各站一头。这两座光明的文化灯塔,位于水域环绕的陆地边缘,曾经难以跨越,现在都面对先辈们一无所知的新世界,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把重心转移到新大陆。同时,在19世纪末,作为旁观者,参观这两座大城市,对它们进行不含偏见的比较,其相似、不同之处颇值深思。有鉴于此,余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英国举国利益聚于伦敦,长期以来,只要承认英国国王的权力,庞大的帝国就可以维持统一。如此一来,所有财富将继续控制在英国都城之内。各分散地区之间的联系可以更紧密,就像狂热的“民族团结党”爱国分子所希望的那样,否则它们难免陷入一盘散沙,以至于到殖民地完全独立的境地。附属国家和地区仍然继续视伦敦为文明中心,伦敦是共同历史的源泉。中国皇帝对中国境内及边远地区众多省份仍有很大的控制权力。有些地方虽然不再纳贡,但仍然臣服于中国,因为书面语言、艺术、道德、文明等因素,他们仍然把北京看作母校,博学之士把到北京朝圣视为求学生涯的顶峰。中国皇帝的谕旨,即使其近臣不再视为神圣,仍然像教皇口谕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威。

中国的皇帝就像上帝在世间的代理人,独享祭天的权利。臣子只能由皇帝接近上苍,皇帝赏赐的孔雀翎或丝制马甲是世上的至高荣誉,如蒙御赐亲笔匾额就更为荣耀。

庞大的官僚集团统治着四万万人的生命财产,他们无一例外都必须服从北京的指挥。同时,四周的半独立国家,例如朝鲜、越南、逞罗、尼泊尔、缅甸,都按惯例定期遣使朝拜“天子”。即使英国,曾经是中国的傲慢对手,与北京签订了条约,现在也加入朝觐龙座的行列。因为中国一直不赞同缅甸与印度合并,中国认为这样会影响十年一度的纳贡惯例。我觉得对一个脆弱不堪、老朽昏聩的帝国奉承拍马,毫无害处。

公元前五世纪,北京只是燕地小国的都城,“辽”(契丹鞑靼人)征服之后才提升到中华帝国的都市级别。公元1151年,“金”鞑靼人(金帐汗国)攻克北京,作为政府所在地,名为“中都”。“京”字意思是首都,燕国古城首次冠以“京”字。在金鞑靼人的统治下,它的别名叫做“燕京”。公元1215年,蒙古征服北京,它被降为一个省级城市,成吉思汗把游牧勇士的王庭设在哈喇和林。公元1264年,北京一度由成吉思汗的孙子,马可·波罗的伟大恩主,恢复帝国地位,在他的统治下名为“大都”,或蒙古语中的“汗八里克”,老马可竭力赞颂,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汗八里克”: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经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乐殿堂:

这地方有圣河亚佛流奔,

穿过深不可测的洞门,

直流入不见阳光的海洋。

有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给围上楼塔和城墙:

那里有花园,蜿蜒的溪河在其间闪耀,

园里树枝上鲜花盛开,一片芬芳;

这里有森林,跟山峦同样古老,

围住了洒满阳光的一块块青草草场。

“北京”字面意义上是“北方的京城”。公元1409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将政府所在地从“南京”(“南方的京城”)搬过来,“北京”这一名称才为世人所知。这个王朝想占据有利地形以防御北方敌人的进攻,但随后事实表明此举并无多大作用。史上这个首都防守不牢,事例很多。不过,在东方对手面前,伦敦毫无文化底蕴优势可言。

伦敦起源于史前时期建于泰晤士河畔的一座要塞,当时是为了抵御邻近大陆向北进发的入侵者。从那个蕞尔小城开始,伦敦逐渐扩大,成为了文化、艺术和商业中心,而它作为要塞的早期历史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只有伦敦塔保存了下来。

……

P1-3

序言

阿奇博尔德·立德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人。他是一位医生的长子,这位医生在外科学和病理学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的成就,他的名字至今在欧美仍然受人景仰。立德在圣保罗学校上过几年学,很幸运摆脱了公学里由学者们传授的纯古典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遭到世人诟病。14岁时,他被送到柏林,在那里他学会了德语,接受了通识教育,学会了系统而理性地思考问题,这一良好习惯伴其一生。

他在中国生活了50年,其间偶尔返回英格兰,本书就是在中国生活这段时间写作的。这本书中有两章没有出版(一章论述传教士,另一章讨论儒教)。本书收录的一些文章散见于《北华捷报》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例如《两座城市》《长江上游历险记》和《中国戏剧》分别发表在《中国季刊》《北美评论》《双周评论》《旁观者》《亚细亚季刊》《地理学报》及《十九世纪》等期刊上。我衷心感谢这些期刊编者,他们为我寻找文章提供了热情的帮助,并慷慨允许我复制。有一些文章不够成熟,如早期作品《舟山群岛游记》和《1875年中国大事回顾》,似乎会有损作者的文学声誉,但是至今我没有读到相关描述。前一篇文章流露出轻松愉快的情绪以及对美丽大自然的欣赏,令我感到难以割舍此文。至于后一篇文章,可能对那些收集时事评论的编辑有所帮助,同时也表明阿奇博尔德·立德为他的学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他积劳成疾之时,他还帮一位表弟完成一篇论文《儒教》(已收入本书),提交给神学学会。

也许有人会批评这本书内容过于庞杂。事实上,作者对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很感兴趣。在中国长期孤独的生活中,他经常被某个问题吸引,然后是另一个。有段时间,他希望在中国西部开辟轮船航运。他乘坐自己的小轮船“利川号”率先走出一步,从此这种念头就没有消失过。后来,他对开发煤矿很感兴趣,临终前希望能将它办成一家模范企业,并且成为人们接受新生的中心。在那里人们凭工作领报酬,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将感化周围的人。他们不用考虑传教工资,也不会受到国内长老教派的干涉,英国教会根本不了解中国工人以及老板的情况。

我与作者共同生活22载,作者一生可谓饱经患难,不断经历失望甚至是失败的打击。然而,他是第一个在汉口与宜昌之间开辟冬季航班的人,也是第一个在长江上游驾驶轮船的人,他给这段漫长的内河开通了轮船航运,为中国遥远西部的居民增添了舒适安全的旅行方式。他发现了一处世界上仅次于卡迪夫的好煤矿,也获得了租用权,并工作了一段时间。然而中国政府的阻扰干涉使这桩事业不得不半途而废。他本不是做生意的高手,但他取得了成功,后来,他的商业品牌经常遭到仿冒,足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反缠足运动,其发端应归功于他。在我来中国之前,他就为中国女人缠足一事感到愤懑不平。我曾感到犹豫彷徨,他多方开导并鼓励我,建议我就此采访中国的总督,然后充分利用采访结果。自从废除缠足运动开展以来,他十分乐于为我分担工作。从那个时候起,我成为了他的妻子。他经常强调有他在身边,我不必担惊受个白,也不会有劳累或危险。对于我所做出的微不足道的努力,他从不品头论足,指手画脚,而是一直为我鼓掌加油。

他所写的一些图书无须多作说明。他写了《远东》一文,将来会有人在此基础上写出更好的文章。他做的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他指出了远东的历史如何受地理、地质条件的影响,这种方法与麦金德《世界各国》系列丛书一样。《穿越长江三峡》仍是该论题之标准著作,《峨眉山等地游记》是最令人愉快的游记图书之一。如果说《穿越云南》稍微逊色,那是因为作者未作修订。这些图书都能独立成册。本书收录的文章系作者在中国人中间长期生活的见闻感想,据他在晚年所言,这一段生活过得非常幸福,回忆中充满了欢乐,没有可抱怨的。即使年届七旬,他仍然怀有赤子之心,仍然那么直率坦诚,只随着年纪愈长愈加慈祥。我因痛失知识伴侣及精神鼓励,故倍加努力,集其作品,予以出版。是以记之。

A.E.N.立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五十年见闻录/西方人看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A.J.立德
译者 桂奋权//冯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4775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4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7
15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