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响世界的100部争议名著/世界名著阅读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了作家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书收录了影响世界的100部具有争议的名著。有的人称这些作品为不堪入目的“坏书”、“淫书”,有的人却认为它们是激动人心的“惊世之作”,“奇书”,孰是孰非还请读者亲自辨别。

内容推荐

“世界名著阅读经典文库”丛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世界文化发展脉络予以深刻洞察和梳理,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那些塑造和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事乃至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世界文化发展史。在选择评介对象时,以学术性或艺术性并重的原则,兼顾作品的实际影响:在广泛调查、大量翻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确定书目。在写作时,语言上注重可读性,追求一种介于学术性和文学性之间的风格。内容上,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作者生平及著述与学术或艺术成长历程、作品内容提要及简析、作品的主要影响。

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影响世界的100部具有争议的名著。

目录

《阿尔巴特街的儿女》

《癌症楼》

《爱弥儿》

《安德森威利》

《安妮日记》

《包法利夫人》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伯格的女儿》

《不落的明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祥的蛋》

《布鲁克林的最后出口》

《草叶集》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忏悔录》

《丑陋的美国人》

《大师和玛格丽特》

《第22条军规》

《动物庄园》

《厄兆》

《儿子与情人》

《发条橙》

《飞越疯人院》

《愤怒的葡萄》

《父与子》

《狗心》

《孤寂深渊》

《古拉格群岛》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海卡特县的回忆录》

《嚎叫及其他诗歌》

《好兵帅克》

《黑孩子》

《红与黑》

《红字》

《虹》

《后街的子孙们》

《华氏451度》

《活着的士兵》

《基督最后的诱惑》

《假如我是“黑人”》

《静静的顿河》

《巨人传》

《觉醒》

《漂亮朋友》

《坎特伯雷故事集》

《老实人》

《另一国度》

《裸体午餐》

《洛丽塔》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悲剧》

《美丽新世界》

《摩尔·弗兰德斯》

《莫斯科一条街》

《那一群人》

《娜娜》

《农夫与农妇》

《帕梅拉》

《骑鹅旅行记》

《强尼上战场》

《切文古尔镇》

《青春的觉醒》

《去问艾利斯》

《人与鼠》

《日瓦戈医生》

《杀死一只知更鸟》

《少年维特之烦恼》

《圣殿》

《十日谈》

《死浪》

《汤姆叔叔的小屋》

《天堂的男孩们》

《铁皮鼓》

《兔子,跑吧》

《玩笑》

《我的奋斗》

《我们》

《我是大腕》

《我心中的安妮》

《无名的裘德》

《五号屠宰场》

《雾都孤儿》

《西线无战事》

《相约萨马拉》

《消逝》

《小镇佩顿》

《一个快乐妇人的回忆录》

《1984》

《永远》

《尤利西斯》

《贞洁的厄运》

《钟形罩瓶》

《捉拿间谍的人》

《紫颜色》

《最蓝的眼睛》

试读章节

《爱弥儿》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750年,卢梭应第戎学院征文写出的《论科学与艺术》使他一举成名。卢梭批判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科学技术,阐明人类道德的败坏是由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人类文明所带来的是灾难而非幸福,人类的贪婪使人类逐渐背离人的自然、朴实、美好的本性。卢梭标举人的自然状态,惊世骇俗地提出“弃智绝圣”的主张,对近代文明予以坚决否定。

1754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认为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争取科学与文明发展时,历史看起来是在发展与进步,实际上却在不断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专制统治之下,不平等发展到极端。卢梭继而提出,既然专制暴君可以运用暴力维护其统治,那么也可以用暴力推翻它。这一见解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强大思想武器。

卢梭的小说《新爱洛绮丝》发表于1761年。作品那感伤的笔调使无数女读者为之流泪。书中也反映出作者的矛盾,第一卷是感情自由奔放的赞歌,第二卷是劝人安于命运的道德说教。1762年,卢梭出版《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变坏了。”卢梭主张按照“自然法则”保存和发展儿童来自自然的善良本性,尊重自然给予儿童的禀赋,保证儿童的自由和独立。《社会契约论》指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人所具有的天赋权利不容剥夺,国家应该是、也只能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共同制定的契约的产物。人们放弃天然自由,换取公民自由,只有受人民契约约束而组成的民主共和政府,才可能实行人民的意志。为了获得自由,人民有权进行革命,推翻不民主的政府,恢复天赋人权。这一政治理想后来被写进了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中。

1770年,卢梭完成《忏悔录》。1771年他应波兰要人请求为波兰起草宪法。1778年5月,年轻的罗伯斯庇尔慕名拜访卢梭。同年7月,卢梭病逝。从1780年起,一半的法国人都到卢梭的墓前朝拜。法国大革命期间,各政党领袖都是卢梭的敬仰者和爱慕者。1794年,法国国民公会颁布法令,把卢梭遗骸迁入巴黎先贤祠。今天,卢梭纪念碑和塑像屹立于他的故乡日内瓦,供每天成千上万的游人瞻仰。

作品提要

《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教育小说”的发端。卢梭在《爱弥儿》中,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阐述了他所独有的激进的自然观、文明观与历史观。早在《论科学与艺术》、《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论著中,卢梭就惊世骇俗地、系统地批判了西方沿袭千百年的文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观点之激进、思想之高瞻远瞩,不仅震撼了法国与西方知识界、思想界,也引起了统治阶级、封建教会的极大恐惧。而《爱弥儿》则更进了一步,因为卢梭不满足于从观念形态上批判与颠覆西方文明、既存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体系,他还试图培养旧制度、旧秩序、旧体系的掘墓人,并藉此进一步确立激进民主主义的新的现代化的教育制度。

《爱弥儿》共分5章:第1至第4章专论对男主人公爱弥儿的教育与培养,第5章则描写了对作为爱弥儿的理想妻子的索菲的教育与培养方法。从自然神论的观点出发,卢梭力主在教育中顺乎自然,顺乎人性、天性,使人类与大自然结束二元对立的状态,进而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卢梭以自然神论、泛神论破除唯心主义的“上帝创造一切”的宗教观,进而否定超自然、超现实的、神秘的终极本源——上帝的存在,否定教会千百年来把持教育事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卢梭还从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成分的经验主义出发,认为人类知识的获得并非来源于超验或神授,并非“生而知之”,而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斗争与社会实践。因而卢梭让爱弥儿在大自然中栉风沐雨,在田野里劳作,在作坊里学木匠活,在实践中获取自然科学中诸如节气、地理、生物学、植物学、几何学、物理学等知识,培养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生存下去的本领。卢梭还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人性本无善恶,是社会的存在、宗教的偏见戕害了人类的心灵,使其远离自然状态;是对物质享受的无休止的追逐导致了人类自然本性的退化、道德的沦丧与恶的倾向的泛滥。因而,卢梭在对爱弥儿与索菲的教育中,摒弃宗教偏执情绪,摒弃物质欲的毒害,摒弃封建的等级观念,培养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与情操,培养其人类生而自由平等等天赋人权的观念,培养其尊重他人的宽容精神和开放性的思维倾向,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智与强健的体魄。

《爱弥儿》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哲理小说,是对大自然的颂歌,是对人类本性的礼赞。应该说,卢梭的激进的理想主义显然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同时,卢梭的教育思想却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千百年来的文明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基础,因而,卢梭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乃至西方的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卢梭的理想正逐步融化在现代法国的教育实践中。

争议内幕

《爱弥儿》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哲理小说,是对大自然的颂歌,是对人类本性的礼赞。应该说,卢梭的激进的理想主义显然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若像基督教那样把人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

毫不奇怪,《爱弥儿》一出版,就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与教会势力的极度惊恐。法国大法院以宗教裁判所式的判决下令焚毁已印刷、发行的《爱弥儿》,并下令通缉作者。卢梭不得不逃往瑞士,而瑞士当局亦将卢梭视为“上帝的死敌”,下令焚烧《爱弥儿》。卢梭又逃往普鲁士的属地莫蒂耶。然而普鲁士的教会亦发表文告诋毁《爱弥儿》及其作者。卢梭只好又流亡到圣彼得岛,后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化名回到法国,长期在外省各地避难,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

P11-13

序言

当今社会,物质世界发展之快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就常识而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精神世界仍是主导物质世界的力量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书籍,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文学名著,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共有的最大财富。

无疑,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能让我们变得聪慧、善良、谦逊……很多优良品质我们都是从书本上得到的,而名著更是给我们留下巨大财富的良师益友。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必须让自己学会阅读。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省,是最有效的教育之一。阅读名著,可以培养我们健康向上的情趣,增长知识,促进智力,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的智慧能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迪,书中顽强拼搏的精神能让我们自强不息。阅读名著,就是与伟大心灵的对话。

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发现自己思想的卑微,才能使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名著如同沙漠里的绿洲与甘露,可以使自己的心灵获得重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名著是一种快乐,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阅读名著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享受。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是头等大事,它是青少年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古今中外的名著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世界文明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但相对于海量的一般普通作品而言,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优秀作品充其量也不过如沙中珠玉。在这座世界文化宝库面前,存在的一个显要的问题就是:精华与糟粕共存。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引导阅读,已被发达国家上升到了人才竞争、国力竞争的层面上来认识。正确引导读者步入有益阅读是思想界与学术界的神圣职责。对于大多数一般读者而言,要从浩如烟海的一般图书中去甄别那些有特别阅读价值的名著,虽不是什么登天难事,但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的多数读者,想要多读一些优秀作品的愿望还是很难实现的。不仅有不少人限于财力不能购买那么多书,也因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不能拥有大块时间去一本本地细细阅读、慢慢体味。因此,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如果能拥有一套可以概括世界主要名著的工具书,无疑是一大美事。这就是我们编写这套“世界名著阅读经典文库”丛书的初衷。

丛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世界文化发展脉络予以深刻洞察和梳理,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那些塑造和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事乃至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世界文化发展史。在选择评介对象时,以学术性或艺术性并重的原则,兼顾作品的实际影响:在广泛调查、大量翻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确定书目。在写作时,语言上注重可读性,追求一种介于学术性和文学性之间的风格。内容上,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作者生平及著述与学术或艺术成长历程、作品内容提要及简析、作品的主要影响。

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对丛书的轻松阅读系统地感受世界哲学、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成就。希望这套荟萃世界名著的丛书会被大众所接受,所喜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响世界的100部争议名著/世界名著阅读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文智//卢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74674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6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50
18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