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趋近自然(范曾新作2007-2008)(精)/范曾诗文书画集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甚嚣尘上,范曾先生提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美学主张,引起世人普遍的注目和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范曾先生对“回归自然”美学思想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发幽阐微,独成体系。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范曾先生近两年创作的十五篇文章及若士诗词书画,真实地展示了范曾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展示了范曾先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和深邃之思。悲天悯人,直抒怀抱,俯仰吟咏,风神隽永。

目录

大道之行(代序)

趋近自然——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天地大美

科学家的好奇心

童心论

大美不言——与丘成桐先生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的对话

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

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

感激、敬畏、恻隐、知耻——在南开大学的演讲

多元和中国文化——答《欧洲时报》记者问

文化回归与文艺复兴——答诸生问

一千万巨款与博大的爱心——著名艺术家范曾先生“爱的奉献”访谈录

大道昌明天下闻——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答盈午问

一首凄恻的歌

岁月如歌——北京电视台采访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人能投身于使自己快意的事业,这绝对是一种幸福。而“快意”的事业包罗万象,它可能为人类做、为社会做、为家庭做、为个人做。而做这些事的时候,它们之间目标和手段的距离非止一端或则相去甚远。有的遥不可及,那是神圣的、壮丽的、理想的;有的近在身边,那是可触摸的、可鉴赏的、可游弋的。当然,“快意”有高低、雅俗之判,我们今天只谈那高雅的和神圣的,而且谈的是属于我的挚友李仁臣所独有的快意。

他从事了四十年的新闻工作,目不暇接的世界政治风云,使他知道一个共产党人信守的原则,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人类美德;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理想;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共处原则。总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李仁臣懂得比我清楚。清楚则清楚矣,有偶然的机会也会被我抓着他的小辫子,当然不是新闻的原则问题,编报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李仁臣竞有一次在他负责审定过的文章中出现了“一袖清风”一词,而且公开见报。这真是旷古未有的创造,几乎是罪不容赦。所幸表扬的一位老干部超不过局级,不会构成大的政治事件。从此“一袖清风”成了李仁臣的诨号,而且每人提起都会大乐不置,认定这是李仁臣虽严谨,亦难免纰漏的明证。一个人大半辈子兢兢业业,经不起这种调笑,而且其传播速度完全超过他做的一切善事,人们愿意并无恶意地津津乐道于此,而忘记他的丰功伟绩。宛如卓越的喜剧家王景愚,人们忘记了他演的《威尼斯商人》、《悭吝人》,只记着他的“吃鸡”。作为著名的报人,李仁臣很幸福,当然也容易在上述这些无足轻重的错误边缘徘徊,所以那时的幸福,显得紧张,而小辫子一旦抓在我手,则显得无奈。

在中国,年龄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坎”,当宣布李仁臣退休的时候,我相信他遗憾与欣慰参半。遗憾的是不免与所有同患难、共生死、并荣辱的上级部下分手,而且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那内心的深情和依恋,是难以言表的一种惋惜、一种哀伤。然而欣慰的是“当风何止披胸臆”的一袖,举起了他一辈子最心爱的相机,迎着拍面的清风羽化而登仙,这同样是使李仁臣快意的事,这种事接触的人少,省却了好多的哕嗦、商谈。因为李仁臣拍自然风光,自然最大的优点是无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通知李仁臣退休的当晚,他就买了机票去达里诺尔湖拍摄他心仪已久的天鹅之乡。李仁臣的太太,天真的何慧娴坐在独守的空床上想,退休了也不跟我竞夕长谈,感慨万千一番,而如此寡情薄义,径自去了,唉!当然,知夫莫若妻,何慧娴知道李仁臣这一次的远行,所包含的所有大欢喜和大自在。想到此,她当然忘记了“不得到辽西”的怨诽。——正所谓“怨无大小,生于所爱”,从此后,何慧娴还会无以数计地享受着怀恋远方李仁臣的幸福。

李仁臣的勇气不免使怯懦者丧胆,从来没有去过内蒙古克什克腾草原达里诺尔湖,他竞孤踪独往。天下还有比他更大胆的,早有一个人在苇荡中挖一洞蹲于其中,同是天涯摄影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握手言欢之后,此人竞以艺术为重而不以独得之秘为念,请李仁臣同蹲洞中等候天鹅。几天过去,杳无音讯,只闻夜半远方的狼嚎。不知名的朋友冻得龇牙咧嘴,而以俊男闻名的李仁臣,也冻得如青面兽杨志。啊啊,一个多美的清晨,天半朱霞烘托着云中天鹅来了,要的就是这一瞬间!什么是摄影?摄影不是慢工出细活,他需要的是几百分之一秒,是佛家的刹那,无定法、非实相,是灵和智的不期而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摄影家玩的就是谁也发现不了的偶然。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们是一粒有灵、有慧、有智的尘沙,这尘沙不简单,它有时想包容六合、陶融天地,小尘沙中有大世界。雨果有言,比海洋辽阔的是苍天,比苍天辽阔的是心灵,摄影家是艺术家中最懂这个道理的人。相机无情人有情,相机在有情人手中是有生命的,在无情人手中它仅仅是一个硬家伙、铁疙瘩。

李仁臣是有情的,我也有情,但我怕累,他却绝对不怕累,他要拍的是大江流日夜,是长河落日圆,是雁门关上的长风,是鹳雀楼头的层云,他要飞向西藏的林海,要踏遍珠峰,追寻传说中的神女,他要凭吊江孜城抗击英兵的壮士,他濯缨纳木错湖,而濯足巴松措湖,昔日案犊之劳心而一变为今日美景之劳形,何变化之巨而烈,何感受之同且异。在李仁臣的字典上,独立之意志与自由之心灵同在,社会的理想和个人的情愫归一。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难得的境界。这其中包含着宏观的判断与微观的选择,不要以为李仁臣前四十年的大事业,与今天的大艺术无关,那是形与质的无隙统一,不为违心之事,愿创时代之美,统领着李仁臣的人生道路。P13-19

序言

大道之行(代序)

一个人能亮节慷慨,必然语焉坦荡;能率性而行,果真胸无渣滓;博极群书,文藻秀出.尚为余事。文章重心性灵智,非勉为酬酢,为文而作。文章之可读,盖源于此。

此书大抵近两年之所述作,门人薛晓源蓖集而欲付梓。纵览之,类皆素所蓄积,直抒胸臆。故能思往事,追来者,如论可染,必知其伟岸人格,然后知其雄奇艺术;论文化守望,必自树宏门,力标正学。若论美之所在,必心敬大造,与天同契;知科学家之好奇,而虑双刃剑之可畏;论童心之纯真,知圣心之不远。至于致当代青年,而提“感激、敬畏、恻隐、知耻”八字箴言,殷殷之望,眷眷之爱在其间矣。与杨振宁、丘成桐诸科学大师谈美,则知科学与艺术终极之归宿乃天地大美,其美盖不可以时空限,自在已然是为“自然”,非人力所可尽悉,推识见可期无限。世界经济一体,渐成大势,而文化多元,厥美永葆,崇各民族之自尊,知后殖民之可鄙。文章至此,真可谓通邮人、鬼、神矣。要之,当今之世界,物欲横流,能于风云中立定精神者,中华文化固有祭尊之地位。遁大道之可行,逐众芳之所在,此所有文章之大宗,余其深祷之。

范曾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后记

当读者阅览此帙时,2009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1月,南方雪灾,千里遇厄;5月,汶川地震,万人死难;8月,北京奥运,圣火点燃。2008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喜大悲、大感动与大劫难,回首令人感慨万千。用弘一法师的话语概括最为精辟:悲欣交集。

作为诗人、画家、国学家的范曾先生对2。08年经历的体认更加深沉,范曾先生手执如椽之大笔,心怀澎湃之激情,化而为诗词歌赋、论文绘画。悲天悯人,直抒怀抱;俯仰吟咏,风神隽永。本文集收录15篇文章及若干诗画,真实地展示了范曾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展示了范曾先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和深邃之思。

触摸这些滚烫的文字,我的眼睛经常被泪水模糊,范先生的文字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让人心旌摇动,感慨不已?我想是范曾先生的文字发自肺腑,不作伪饰,是真性情、真情感、真经历的自然的吐露,是王国维的名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最好的例证。兹举例说明之。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范曾先生正在法国准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关于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闻听噩耗,范曾先生忧心如焚,挂念不已;听说中央电视台举办“爱的奉献”赈灾晚会,旋即回国,不顾疲劳,当晚出席,现场捐款1000万元,并发表催人奋进的感言:“这次抗震的中华民族使我想起郭沫若先生的一句诗:‘沧海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想起战斗在第一线的我们抗震的勇士们: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等等,不愧是国家脊梁。我也想起了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两旬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第二天,范曾先生又乘机返回法国参加研讨,并代表亚洲做了主题发言。对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三天之内,几万里往返、两次时差倒转,其辗转、其艰辛、其劳苦不是一般言语可表述的。没有这真性情、真情感、真经历是写不出这些感人肺腑的文字的,先生常说:好的文字乃是心血所书,信然!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甚嚣尘上,范曾先生提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美学主张,引起世人普遍的注目和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范曾先生对“回归自然”美学思想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发幽阐微,独成体系。从皇皇巨文《童心论》到美文《美的解释》再到天下传诵的雄文《趋近自然》,道一以贯之。范曾先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在它面前的唯一选择是敬畏。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是无穷极的美的感受,各取所需,于是多元以生。而多元从本性上讲,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相互勖勉、相互敬重、相互热爱。真正的、有永恒价值的人类各族群的文化,都是自然生发之果,它们不是人类先验理念设定的产物。”最近范曾先生在南开大学做演讲又做了进一步阐发:“我们不仅要认真体道,更要虔敬自然,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是自然的朋友。”全场观众击掌响应,欢声雷动。这些话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我想这是理解范曾先生这本文集意蕴的方便法门,也是回应了先生题写“趋近自然”这四个意味深长的字来命名这本书的用心所在。

2007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大丈夫之词——范曾论文新作》,时光荏苒,两年流逝。这期间世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悲大喜之事,身逢盛世,诗人范曾更是精神抖擞,笔耕不辍,于是又有了十几万字的美文雄文问世。戊子春有《童心论》发表在《文汇报》,有《大美不言——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的对话》发表在《学术月刊》首篇;戊子夏有《趋近自然》发表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中国文化》首篇。洛阳纸贵,天下传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激赏范曾先生的文章,欣然邀稿,结集出版;范曾先生授命我裒理之,文章虽体例各殊,但风韵一也,汇编成册,以飨天下有同此诗心文心者。

十翼门生:薛晓源撰  2008年11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趋近自然(范曾新作2007-2008)(精)/范曾诗文书画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16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5
17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