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爱士兵(2008汶川中国军人写给人民的真情报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全军和武警部队一线参战官兵在抗震抢险救灾间隙采写拍摄的56个动人故事、120张至情瞬间图片、30余首战地诗歌、数百条战地短信以及全国人民、参战官兵家中亲人写给一线官兵的真情告白,试图原汁原味、全景式展现一线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感人画面和大爱瞬间。

内容推荐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军区政治部领导的指示,黄河出版社立即派人前往地震灾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了一线官兵亲手写下的动人故事、执行任务途中拍摄的感人瞬间、战士受灾群众随时随地抒发的所思所感。

为了使全书尽可能地真实准确,编辑人员逐字、逐句、逐图地核实到班、排、个人。书中收录的故事、图片,大多出自基层战士之手,字里行间、画里画外都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真挚而朴素的情感,反映了人民子弟兵面对自然灾害时表现出的无畏气概。战地诗歌、战地短信,也全部都是一线官兵的内心独白,尽管语言稚嫩,不加修饰,但人民战士那种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壮志豪情和热切愿望溢于言表。全书以战士的原生态创作形态,再现一线官兵的参战场景和内心世界。

目录

不负人民养育情/001

真情报告

“铁军来了”/O03

15勇士5000米高空降震区/008

职责的神圣/015

勇士穿越“死亡谷”/016

164小时生还的奇迹/020

抗震战场又见—匕夺泸定桥22勇士”/022

寻找生命/024

防疫战场上的女子救援队/026

十指连心/031

深山接力救群众/032

老妈妈的跪地哭求/035

女兵也是“男子汉”/036

4000米高山救藏民/042

王毅率部首批进汶川/046

抗震救灾场上最美的新娘/050

动与静/054

女兵出击/056

铁军的承诺/060

铁血战书/064

婚礼场变为抗震战场/066

目光的语言/069

“不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070

士兵突击/073

“想想待救的生命,失去考学机会算什么?”/074

救援新兵李少杰回家记/078

将军白刍敬礼/082

孩子,别怕/085

永恒的雕塑/086

母亲撇下孩子赴灾区救援/088

5小时救出11条生命/090

战士断指搜救英雄/092

勇士,要倒在战场/094

胡志友:把废墟中的家和亲人埋在心底/096

“我看不见,但我知道是你们……”/098

5小时抢运52吨炸药/100

我是解放军叔叔救出来的!/103

70名官兵传喝一碗热米汤/106

43名抗灾勇士亲情团聚/109

“最柔情的微笑”/112

老奶奶为孙几壮行/115

小姑娘作画表深情/116

母子相见“爱心食堂”/118

信任/120

“铁军”柔情/122

“爸爸”的吻/124

汶川又见徐洪刚/126

“震平”在救护帐篷里诞生/128

人与犬的礼赞/130

帐篷里降生早产女婴/131

天地英雄/134

架设“生命桥”/135

母子救灾在一线/136

骨肉深情/138

妈妈,儿子回来看您了/140

生死约定1142

与地震抗衡/145

战地诗歌

军人的爱/149

鱼水情/149

灾难并不可怕/150

震区亲人/151

致爸妈/151

颂官兵/151

心手相连走出黑暗/152

火炬/158

以铁军的名义(组诗)/153

将士的向往/155

铁军帐篷学校/156

铁军行/157

出征遗书/157

我们永远在一起/157

我不哭/158

我矢a道/159

背炸药上山的英雄战士/160

让爱成为一盏灯/162

人民与子弟兵的真情互动

人民致子弟兵之一:让人永远感动的细节/165

人民致子弟兵之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祝福/167

子弟兵致人民:抗震救灾一线官兵的手机短信/173

后记/187

试读章节

5月13日凌晨3时50分,济南军区某红军团接到紧急命令,向汶川震区开进,解群众于危难之中。

凌晨4时10分,红军团紧急出动,到汶川震区1200公里的行程,仅用了24个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震中汶川县映秀镇进发。

负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资,行走在塌方不断的山路上,不到20公里,戗士们的体能就达到疲劳“极点”,脚上普遍打泡,腿上灌铅的感觉向全身蔓延,行军的速度开始下降。

“慢不得!早进映秀镇一分钟,就意味着多救出几位群众。”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走在队伍前头,不时鼓励大家。

地图上30公里的距离,落到脚下却超过了60公里。官兵们开始和自己的体力及意志展开较量。9个小时后的14日13时,红军团官兵顺利到达震中映秀镇——这比预先方案提前了12个小时!

红军团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救灾行动当中。当天15时30分,在映秀镇一家坍塌的超市里,一连副连长葛士坤等人成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以最短时间、成建制勇闯汶川大峡谷到达映秀镇,某红军团又争了个第一,被誉为“抗震救灾急先锋”。

16日8时50分,红军团接到赴银杏乡、草坡乡解救被围困的数万名群众的任务。从映秀镇通往草坡乡的近50公里山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16日9时,红军团500多名官兵背负食品、药品和水,在团长黄长清的带领下,向“死亡之谷”挺进。

行至7公里处,突然遭遇山体大滑坡。正在行进中的红一连官兵,赶紧躲避到一块大石头下。霎时,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他们头顶呼啸飞过。

关键时刻,黄长清接过“党员突击队”的队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组织战士们单人快速通过。

岷江上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桥,是通往银杏乡的必经之路。过桥时,上下各一根铁索,手里攥一根,脚下踩一根,不负重时通过已是摇摇晃晃,负重后更危险,如果落下江去则绝无生还的可能。

“这比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条件好多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乐观地给战士们鼓劲,并第一个背着重达20余公斤的粮食袋,攀上铁索桥向河对岸移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行进,红军团官兵按时到达银杏乡。当“铁军来了”的大旗飘扬在震区的废墟上时,现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营救行动立即展开。受轻伤的群众,战士们搀扶着往峡谷外撤;受重伤的,他们快速开辟野战机降场,请求直升机紧急救援。经过红军团官兵的全力营救,受困在草坡乡附近的20名重伤员和上万名群众及时得到救治和转移。

5月19日1时30分,一张综合卫星照片和群众报告的灾情信息,传到某红军师前线指挥部:大峡谷南段的汶川县三江镇9个村30%的房子倒塌,15名危重伤员亟待救治,5000多名群众被困,数百名伤员急需药物;北段的桃宽沟附近发现2000余名受困群众缺衣少食,轻伤员近百人缺医少药,20名重伤员奄奄一息。

师党委立即决定:红军团政委刘成立带领正在漩口镇救灾的官兵星夜驰援三江镇,正在汶川县桃关镇救灾的团长黄长清立即对桃宽沟展开救援,同时展开南北大营救。

红军团接到命令时,已是5月19日1时40分,全团官兵刚完成一项紧急救灾任务归来不到1个小时。但一听到有救人任务,他们完全没有了倦意。

赶赴三江镇的道路中断,只能翻越3座耸入云端的高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从团政委刘成立到普通战士,人人负重30多公斤的粮食和药品,仅靠手电筒照明前进。

炮兵营一名叫张震的上等兵,体重刚过45公斤,却背了40公斤的物资和药品。在连夜急行军时,张震摔下山坡,多处摔伤。可他爬起来后,咬着牙用清水洗了洗伤口就出发了,裤腿很快被鲜血染红。

40公里的山路,红军团官兵星夜兼程仅用了4个小时。三江村村主任刘安友一把握住团政委刘成立的手说:“大地震之后,所有出村山路全部被封了,要不是部队送来食品,我们肯定撑不下去了。”

51岁的河坝村藏族村民马学友,在地震中右臂和左腿骨折,他的家在山窝里,一场大雨之后,下山道路被泥石流阻断。红军团官兵在山上发现被困5天的老人时,他的伤口已严重化脓。为了不让马学友伤势加重,战士们小心地把他平抱在胸前一步步挪下山,来时仅用1小时的山路,回去足足用了5个小时!

在生与死考验中,铁军官兵表现出了铁的意志和精神。截至5月19日,红军团官兵共救出幸存者20名,抢运急重伤员57名,救治伤员1576人,转移安置群众12546人。P3-P7

序言

不知始于何时,或许从南昌、井冈山开始,我军就被中国人民冠以了这样的名字——“人民子弟兵”。这是何等亲切的名字,它亲切的就像白发亲娘深情地呼唤着自己孩子的乳名。然而,这又是一个何等神圣的名字。它时时提醒我们,子弟兵是人民的至亲血脉,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人民的养育情。

我军从来都没有辜负人民的养育之恩。从南昌和井冈山到今天,我军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在这80多年中,无论是水里火里,风里雨里,坎坷泥泞与地裂山崩,我军都牢记宗旨,把人民的养育之恩深深地珍藏于心中,面对人民的每一次呼唤,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大爱忠诚。

2008年5月,在汶川这场特大地震中,我军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对人民的大爱忠诚,用实际行动证明,今天,他们依然是无愧的人民子弟兵。

从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起,全国人民就一直是含着热泪注视着汶川的。他们既注视着震区,揪心于受难同胞的命运,也注视着救灾的人民子弟兵,目睹了他们那一幕幕感动中国的大爱行动。

透过朦胧泪眼,人们看到了,汶川刚刚爆发完大震,震区四处还在乱石穿空,大地抖动,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冒着满天飞石,穿过死亡线,在第一时间挺进了汶川,发回了人们急切知道的震中的消息。当数万群众被困于危山之上.急切地等待救援时,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忘却死亡,从4000多米的高空,飞身而下,及时赶到了等待救援群众的面前。

透过朦胧泪眼,人们看到了,废墟之中,余震不断。人民子弟兵就是凭借着自己的血肉肩膀和双手,扛起巨石,扒开废墟,救出了一个个被埋的同胞。当余震来临,人们把战士从废墟中拖出来时,战士还双膝跪地,哭喊着——求求你们,再让我去救一个孩子吧!

透过朦胧泪眼,人们看到了,我们那些年轻的战士,背着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群众,爬出废墟,跨过瓦砾,艰难地走过几十里危险的山道,将其一一转移到了安全地区。年轻的战士实在是太累了!稍有片刻休息,他们倒下就睡着了,无论是躺在了水里、泥里。

面对大难,我们的子弟兵英勇无比。面对人民,我们的子弟兵却又柔肠百转,至情至义。许多人或许都记下了这样一个镜头,山高路险,道路崎岖。从山路上走来三个年轻的战士。他们皮肤黝黑,军装上布满了硝烟与裂口,但他们胸前每人都捆了一个南方妇女常用的襁褓,每个襁褓中都睡着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婴儿。这是在地震中刚刚失去双亲的三胞胎,战士们是要把他们护送到安全地区去。婴儿饿了,战士们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掏出了捂在胸前的奶瓶,轻轻地,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奶。这些战士实在是太年轻了,他们年轻的甚至本身就像个孩子。然而,他们喂襁褓中婴儿吃奶的那份细心,那份深情,令天下所有当父母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个镜头,连同那张人们所熟悉的,一位战士抱着一个婴儿真情对笑的照片,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间。

透过朦胧泪眼,人们发现,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是心存大爱的。这种大爱甚至辐射到了震区的一切生命中间。在电视镜头和报纸上,人们还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些失去主人的小狗,凄楚地在街头流浪。它们有的被砸断了腿,却仍在废墟上四处寻找着自己的主人。此时,是我们的战士,爱怜地抱起了它们,为它们包扎、喂食物。小狗也有情。画面上的小狗,含泪楚楚地望着我们的战士,似乎在说,你是我的妈妈吗?不然,你怎会有这样好的心肠。看到这样的画面,同样令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潸然泪下。是啊,像这样至仁至义的战士,他们怎么能不对人民忠勇无比,他们怎么能辜负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无敌。“仁者”何以无敌?是因为仁者有大爱,而大爱则可以唤起无穷的力量。据外电报道,在整个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我军的救灾行动,也引起了国外的高度关注。一些外国军事专家试图破解,在这样一场世所罕见的大灾难中,人民解放军何以能在最短的时间,迅速组织了这样一场杰出的“军事行动”,呈现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战力。然而,他们仅从“军事行动”上,或许是永远无法找到答案的。因为我军在抗震救灾中的杰出表现和呈现出的强大战力,说到底是来自于我军的宗旨,来自于人民子弟兵发自内心对人民的大爱。我们眼中为何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一支心中充满着大爱,把怀中抱着的孤儿视作至亲骨肉,把身上背着的受难群众,视作白发亲娘的军队,是一支仁义之师,而一支仁义之师必定会成为一支英勇之师、胜利之师!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永远是我军战无不胜,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中国大爱,一次次对“人民子弟兵”的泪眼解读。人们通过这场特大地震,对我军又有了一次深刻的认识。人们发现,我军依然是那支从南昌和井冈山出发,一路唱着“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的军歌,用鲜血与生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子弟兵部队。这支军队虽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但他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永远没有变。

仅仅就在这场大地震发生之前,有人还曾对我军年轻一代官兵产生过一些疑虑,担心他们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把我军优良传统继承下去。然在这场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军年轻一代官兵,以他们对人民至忠至勇至爱的行动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当好我军优良传统的传人,把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高高举过头顶,永远继承下去。

听,我们的子弟兵又把军歌唱起来了——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期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在这嘹亮而雄壮的军歌声中,人们看到,我们的子弟兵们又出发了。他们就像一道道绿色的激流,向着人民——也就是子弟兵的至圣母亲召唤的地方奔去,所到之处,为人民带去了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编者

2008年6月

后记

连日来,全国军民的心都在与汶川一起跳动。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特大地震灾害,在最危急的关头,子弟兵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战斗力,13万大军挥师震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争分夺秒救人生命,稳定人心,帮助灾区迅速恢复生产,保证社会生活转入正常,用热血乃至生命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与全国人民一起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抗击自然灾害的壮歌。

为充分展现我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英勇壮举,我们紧急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这本《大爱士兵——2008汶川·中国军人写给人民的真情报告》图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71320部队、71146部队、71521部队和军区机关有关部门及人员的犬力支持,尤其是得到军内外新闻媒体的鼎力协助,他们为这本图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书选用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资料,因图书编写时间紧迫,且选用时一原作品中没有署名,出版时无法一一注明作者姓名,也无法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为此,谨向有关作者深表谢忱和歉意,敬请被选用文字或图片的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领取稿酬。

谨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13万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编者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爱士兵(2008汶川中国军人写给人民的真情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社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29688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42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4
18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