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哪里下车
内容
编辑推荐

草根阶层的漂泊奇遇、情爱纠葛、暴富童话!人性善恶混沌,命运的车轮何去何从?

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内容推荐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个曾经是淘金者天堂的经济特区,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欲说还休,有太多的情怀纠结缠绕。而《在哪里下车》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是一个悲伤而又迷惘的故事。在哪里下车,拷问人性的极限,在杜鉴的故事中,去寻找我们的影子吧。

目录

选择与坚持——为《在哪里下车》序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杜鉴一边走一边想,该不会那又羞又愤的湖南妹先把柳艳勒死,再自己了却余生吧。湖南妹就住在五楼,杜鉴三步并作二步,好像生怕慢了一步那湖南妹就会抱着柳艳一道从后窗跳将下去,那可是两条,不,三条人命啊!奔到五楼,看到房门紧闭着,这下心绷得更紧了,敲了好一会儿门没动静,正想抬脚踢门,门缝开处露出一张哭红了眼睛、还挂着泪痕的脸——杜鉴很震惊,他未曾料到柳艳还会哭,也没想到漂亮女孩子的脸,挂了晶莹的泪水,并不真像文学作品说的如“春带雨”的“梨花”那般美丽。

杜鉴慌忙说明了来意,问情况怎么样,柳艳淡淡地说:“没事,你先下去,跟厂长说我随后就下来。”她已从杜鉴的神‘隋里看出了老厂长的不安。

柳艳关了门进去,杜鉴也不敢走,还没能把柳艳带下去呢,如何向老厂长交差,再说自己也不放心。等了一阵见依然没动静,就把耳朵凑到门缝上,又十自动静太大引起里面火山喷发,生平第一次这般鬼鬼祟祟。只听里面柳艳柔声说:“妹妹你好好休息,我先下去一会儿,晚上再来陪你,外面那些臭男人们都急了,以为你自杀了呢,吓得腿都软了,也怪可怜的,我们偏不死,活得好好的跟他们斗……你先躺着,想开点。我晚上就来。”

这几句话着实使门外这位“臭男人”听得心惊肉跳。杜鉴刚像受惊乌龟一样把头缩回来,门就开了,柳艳收拾好脸面出来,见杜鉴正在门口,惊讶地说:“你怎么还没下去?”

杜鉴怯懦得好像自己是犯了错的臭男人,心虚地说:“我不放心。”柳艳被泪水洗得漠然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低声说:“关你什么事,你着什么急,走吧。”

两人刚转到楼梯口,就差点儿与匆匆上来的老厂长撞个满怀。老厂长急忙问柳艳谈判的结果。柳艳说那姑娘已答应做人流,等找到那副厂长时再跟他算账,只针对他一个人。老厂长听到这消息老脸舒展开来:“这就好了,这就好了,只要她不闹,不要死要活的,我们出点钱无所谓。我想那家伙不会回来的,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要他不回来,那姑娘不闹,不搞得满厂不安宁就好了。”这时和柳艳并排站着的杜鉴听到她好像“哼”了一声,老厂长却没有觉察到这细节。

三个人走下楼,老厂长一面连连夸柳艳能干,一面说今晚得和柳艳一道去市里约一位领导吃饭。杜鉴脱口而出说柳艳今晚还得陪那个湖南妹。老厂长停下来问:“是吗?我已经约好了人家。”柳艳被走在前面突然停下来的老厂长吓了一跳,恍然如梦中惊醒,没好气地说:“这饭就不能改期吗?人命关天呢。”看见老厂长表情奇特地盯着自己,又改口说:“唉,吃就去吃吧,我晚一点再来陪她。”

接下来的一周,柳艳找了两个打工妹帮手,妹妹长妹妹短地把湖南妹送到港口最大的医院,干净利索地做了人流。这个不同寻常的“生产”使老厂长脸上又有了笑容,人们也似乎很快就将这件事淡忘。然而杜鉴,这个既非当事人、又非调解人、更非责任人的旁观者,却长久不能平静。那天上五楼找柳艳看到的那一幕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柳艳,这个心目中活泼、漂亮、能干,甚至有点强悍,以至于高不可攀的姑娘,由于那天挂在脸上的泪水,以及那“臭男人”的论调,回到自己身旁平常的女人丛中。这使杜鉴为自己曾经对她的憔悴幸灾乐祸而感到羞愧,对她的防卫意识和隔膜感也渐渐云消雾散,感觉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质朴可亲。或许男人对女人的良好感觉,真的多半源于对女人的怜悯。

如何对待流产后的湖南妹呢,柳艳为老厂长参谋说,把湖南妹留在厂里,会影响其他打工妹的情绪,使工厂人心不稳,不利于工厂的团结和生产,万一哪天触景伤情,想不通,自寻短见,责任还在工厂,如果哪一天副厂长回来,说不定又会掀起轩然大波。还有,经过这一番打击,她的工作能力也差多了,多少成了厂里的一个包袱。不如给她点钱,打发她走人算了。老厂长经柳艳这么一点拨茅塞顿开,给了湖南妹几千元叫她回家。湖南妹开始还有点不情愿,但毕竟已经做好人流,外人看来好像她受伤减轻了,她也没了讲条件的筹码,拖了一段时间,终于走了。

湖南妹走的时候刚好被杜鉴碰着,看着她无奈和木然的表情,杜鉴油然地想像她内心深处永久的伤痛,觉得她上了柳艳的当,同时感觉自己也受了欺骗,柳艳的眼泪和脆弱的表情,竟使自己相信她把这个受伤的打工妹当成妹妹,到头来一切都说明这个口口声声以姐姐自谓的柳艳,完全站在老板的一边。杜鉴一度想藐视这个看起来很虚伪的女孩子,谁知越这样想,她那可人的形象和不可捉摸的行为就越在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一天夜里,竟梦见她变成一只好看而顽强的蝎子,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心上,让自己又痒又痛。清晨惊醒,想起海平的话,莫非她就是海平说的那只“母蜘蛛”——要命的。

当然,那只是个梦。无论杜鉴怀着何种心情,带着何种眼光看,柳艳还是柳艳,光鲜多彩地在面前。由于副厂长的离去,除了原先公关的工作,她还负责工厂巡视、生产监督、制订生产和销售计划,甚至食堂的日常安排。她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俨然是个忙碌的女强人。

副厂长失踪后,杜鉴与柳艳的工作衔接多了起来,杜鉴有时收到订货或者销售的函件,都得与她商量,由她决定如何处理,再让杜鉴按她的安排办理。两个人之间,既有年轻同事之间轻松的气氛,也少不了上下级之间严肃的程序。这一切,对柳艳,就像这时候特区的天气一样,温暖和寒冷都来得平常、自然。倒是杜鉴心里挺别扭,自己偏大的年龄,还有大学生的傲气,让他觉得面前这个姑娘理应对自己做小鸟依人状,可偏偏她是一副上司、领导的派头。远离她吧,办不到,说厌恶吧,厌恶不起来,喜欢吧,……现在自己对她的感觉,真的是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某一天,杜鉴翻了翻词典,发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欲罢不能的情愫,有两个词可以概括,一个是“暧昧”,另一个是“徘侧”,而这两个词通常与情爱有关——莫非,自己真的坠入了单相思的“爱河里”了?

P19-21

序言

假如人生与时代是两个同级的概念,那么,时代或许要幸运得多,因为人生只有一回,而时代是不断更新、反复绵延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时代与人生是重复的,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它必然定格于某个时代。活在当下这一时代的人,应该庆幸吧,举国兵荒马乱、遍地饿殍哀鸿的景象,宛若祖先们的音容笑貌,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中国人的形象,再也不代表落后与贫困。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可自由选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这是自由的标志,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一样的时代,也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同人生的悲欢离合,从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里异彩纷呈的故事。当雨树先生把《在哪里下车》呈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关乎人生和命运的小说,这个故事属于这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车”能够如此广泛、深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而一旦将命运比作车子,就有了一串奇妙而隽永的问题:往哪方去,在哪里停,会遇到哪些人和哪些事,而我们对这部“车”到底有多大的操控能力。这些问题,在哲学里也许就是一些深奥的阐述,用“车”来比喻使它们通俗化了。

坐“车”的是一个叫杜鉴的人。把几十万字的小说看完,我有一个感觉,这是一段平凡的人生,结果是一个悲剧。放在具有众多典型形象的文学画廊里,这是一位时而穿着衬衣长裤、工作服,时而西装革履的当代人。还有,他坐中巴,后来开上轿车,而不像贾宝玉坐着马车、祥子拉着人力车、方鸿渐那样绅士地戴帽拄杖;他不像魏连殳那样侃侃而谈、吐血而亡,也不像“过客”那样不知姓名、漂忽而渺茫地“赶路”……不想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我只感觉这杜鉴叫人十艮也不是,可怜也不是——其实,一路走来,那简单的爱、清楚的十艮,爱十艮交加,讲不清、道不明,却隐着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杜鉴的人生有悲欢、起伏、奋斗和挣扎,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到处可见。还有几个女角,分别是初恋情人、妻子、情人、梦中情人的形象。还有其他男角,海平是一个戏串子,腐败官员钟书记,黑社会性质的侯伟、岳山明、黑二……热热闹闹的一台戏。

命运的无可预知、人心的不可捉摸这些永恒主题,以及在急剧变化时代下毫无归属感的灵魂,还有在命运和环境的双重驱动下善良、纯洁和正直等等品质的脆弱,在这出看似离奇的人生悲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杜鉴等几个人物形象,具有属于这个剧变、浮躁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某些跨越时空的人性、命运的象征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学离不开人、人群,像法学家注重公平,社会学家注重正义一样,文学家必须关注人的心灵、灵魂,关注心灵的归属和人类的归宿这些命题。当然,关注这些命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娱乐性、刺激性。但是,如果文学只剩下娱乐和刺激,那是文学的悲哀,更是人类文化走向颓废的表现。当看到杜鉴通过自己的经历,迷茫于“在哪里下车”的时候,我便相信,这本书是一本严肃文学的作品,“严肃文学”不算是一个严谨的专有名词,只是想表明,这里对待“文学”的态度是“严肃”的。

雨树先生是一位愿意为作品隐姓埋名的公务员,这本书他写了十几年,十几年的笔耕不辍,这显然是兴趣所在的性情之作、倾心之作。最近,刚好看到《人民日报》一篇报道,陕西的一些官员业余写作成风,这是一种好现象。少了、甚至没有一些名、利、甚至生存经济的羁绊,追求艺术的步伐必然潇洒、轻盈。况且,从事文学创作,也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卡夫卡也是一边坐拥稳定职业,一边写作,尽管《变形记》在他生前没有大红大紫,但他去世后,这本书被称为开启了人类二十世纪文学之门,誉满天下。

如同审慎地选择为人处世的方式那样,去认真地选择和坚持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方式吧!给年轻的雨树先生,也给读者们。

是为《在哪里下车》序。

后记

手捧着厚厚的文学经典,不知网络为何物,身边没有各式各样的“娱乐”,痴心地做着文学梦……那是渐行渐远,面目已日见模糊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少年时期。

当时就知道,鲁迅先生将希望比喻成肥皂泡——希望绚烂之极却极容易破碎。曾一度以为鲁迅先生说的是反语,后来才明白先生的深谙世道和近于残酷的深刻,是的,长大成年,回望心路,总是悔憾良多!

之所以有这样的人生感慨,缘于希望和梦想多在少不经事和热情泛滥的头脑里产生。十七岁那年,看着自己的一篇小文《飞之梦》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地区教育杂志时,我就曾将缪斯的身影,吹进梦想的肥皂泡。待到大学念了中文系,就越来越不敢动笔了,对文学之浩瀚、深邃的逐步了解,愈加明白自己的浅陋、无知。然而,在1994年12月一个头脑发热的夜晚,在青春激情的鬼使神差之下,拿起笔,就此与杜鉴和他的亲人、朋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个国家、社会奇迹频现,而许多个人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时代,尤其在特区。我的不少亲人、朋友、同学在特区渡过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多彩多姿生活。他们事业的起落沉浮,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流浪、漂泊的酸甜苦辣。急剧变革的时代,难以预料的个人命运,凝聚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有幸成为这些故事的听者,甚至旁观者。

二十年前,一位中学同学在特区摸爬滚打了三年,带着身心的伤痛,向我讲述他的一段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收容所生活,以及没有结果、徒增伤痕的初恋经历后,他对我抱怨命运对他不公平,他眼中闪烁着似有似无的泪光,至今还在刺痛我的心。我想有一天,我会把这本《在哪里下车》给他,跟他说,不幸的人除了他还有杜鉴。

十七年前,到特区看望一位年龄相仿的亲戚,住在他简陋而阳光明媚的宿舍,常见到一位身材高大、轮廓鲜明的姑娘,羞涩地来约他出去玩。他告诉我,她是厂里的业务经理,一个为逃避不幸婚姻而来到特区,对他有点“意思”的蒙古族姑娘,他俩最终没有成,后来各奔东西。但愿有一天,蒙古族姑娘能读到《在哪里下车》,她会看到不幸的除了她,还有田雪。

还认识一位大姐,她的第一次流产,是在跟她丈夫创业时从山上摔下来引发的,当她扶助丈夫千辛万苦创业成功时,比她年轻几岁的丈夫很快有了比她年轻、漂亮的外遇,她愤而离婚,带着几个子女艰难维生,如今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

二十多年来,还耳闻目睹了男人为女人而欢奔乱跳,是的,世间美好莫如好女子;为女人愁肠百结、五内俱焚,总是错过了该珍惜的,失去了已经拥有的,邂逅了本不该开始的,追求着本该放弃的痴梦。

健康的身心,平凡的人生,在失败、诱惑和抉择面前,难免会迷茫。迷茫不解时,或跟着感觉走,或求问先贤。然而,像海平那样,书读得满腹经纶,名人名言倒背如流,除了平添愁绪、一误再误,又能如何……

不管人的现实状态和心理感受如何,岁月和生命,总按它们的节奏和规律流逝,上天既然给了迷茫又有限的存在以头脑,那么不思索,于心何安!

与杜鉴在一起的日子,恍若一场梦,又仿如一段人生,他们不只活在我的心中,他们在我的生活里,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在心路上一起走了很远很远。

路在脚下,心在身内,而梦想常在他方!

感谢双亲给我生命,感谢亲人师友们给我生活的意义、勇气和思维,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好朋友Jerry先生,特别感谢复旦大学的刘豪兴、邓伟志教授,研究生孙理明先生,他们的帮助,让本来在我那苍凉电脑里的杜鉴、田雪们,得以来到这个美好、温暖的世界。

一言难尽!就以这本不成熟的《在哪里下车》,献给热爱生命,真实地生活并感悟着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哪里下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雨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7812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5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