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关于日本和日本人、日本文化的点点滴滴中,剖析并解读出其中独特的文化密码,并由此探询日本文化中武士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其作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视角独到,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自从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以来,无数的留学生奔赴日本打工留学,因此产生了许多回忆在日打工艰难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及大量介绍日本的书籍,国内的读者对日本的熟悉、了解的程度,甚至在一定方面比日本人更了解日本;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地了解日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更多了解的只是关于日本的表面的东西,而看不清其中深层次的内容。

目录

引言

 一、一些朋友们都劝我别写这本书

 二、我说过这样一个荤段子

第一辑 日本的教育和日本人的性格

 一、日本人原是农耕民族

 二、日本的教育是精神上统治国民的手段

 三、在上海日本侨民学校的所见所闻

 四、日本人从小学开始建设自己的圈子

 五、圈子与封建性

 六、日本的教育能把各种人融合在一起

 七、在上海日本侨民学校入学仪式上

 八、“交通委员会”上的一个纠纷

 九、简称“PTA”的日本家长代表会

 十、儿子进了日本本土的小学后

 十一、生活在贫困家庭的日本小孩

 十二、日本的退休金制度导致中产阶层的家庭不易破裂

 十三、“打架事件”与日本教育中的贫富差距问题

 十四、日本人从小就体会到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十五、日本的教育形态使青少年犯罪率很低

 十六、一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日本女教师

第二辑 关于武士文化

 一、武士文化使日本平民没有参政意识

 二、武士文化中的“忠诚”

 三、武士文化与金字塔结构

 四、士大夫文化和太监文化

 五、中日两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比

 六、日本企业充满了武士文化

 七、有一个洋老板成功地改造了日本企业

 八、日本的“现代武士集团”拥有绝对的权力

 九、武士文化中的“责任”

 十、世界上共通的理念在日本有时会行不通

 十一、武士文化的一个特征“恃强凌弱”

 十二、武士文化的游戏规则

 十三、一个相信了外人的古代君主

 十四、中餐馆中的武士文化

 十五、“中华思维”最终“改革”了这家餐馆

 十六、我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武士文化”

 十七、她只是日本底层的劳动妇女

 十八、迪斯尼和“欺负人”

 十九、武士文化极端追求“内部协调”

 二十、阻碍日本文化发展的两个致命弱点

 二十一、在日本政坛上曾有这样一位人物

 二十二、日本寺院雕塑的三个猴子

 二十三、一个发生在日本防卫省的腐败案

 二十四、日本现代“高级武士”们的精神状态

 二十五、一个“老老实实”的武士(官僚)

 二十六、日本人到底排不排外?(1)

 二十七、日本人到底排不排外?(2)

 二十八、日本人到底排不排外?(3)

 二十九、源于武士文化的游戏规则更符合自然规律?

 三十、商业化的日本与武士文化的关系

 三十一、日本的水产商人和海螃蟹

 三十二、日本没有福利化的公共事业

 三十三、日本的生活成本高造成它的经济缺乏竞争力

 三十四、武士文化和日本的学术环境

 三十五、外来文化冲击不了“固若金汤”的武士文化

 三十六、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比

 三十七、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第一件事

 三十八、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第二件事

 三十九、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第三件事

 四十、现代的日本“武士”们是如何产生的?

 四十一、现代“武士”们的素质

 四十二、有一个年轻的美国人

第三辑 武士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男女间关系

 一、一个比较特别的日本小公司

 二、老板的性格和公司的状况

 三、日本是个男权国家

 四、一个“小波折”

 五、来钱快的日本色情行业

 六、商业化的色情行业在日本为什么如此兴盛?

 七、日本酒吧里的恋爱游戏

 八、有些日本女人“终生”从事酒吧工作

 九、日本的“良家妇女”

 十、日本“酒吧文化”里的真真假假

 十一、日本人喜欢在人与人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十二、日本人不喜欢研究“伟大的爱”

 十三、“香蕉男人”

 十四、色情行业可能拉近了日本贫富阶层的距离

 十五、对人标价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十六、狭隘的情怀和博大的情怀

结尾 一个东方的例子和一个西方的例子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日本人原是农耕民族

我在日本前前后后已待了二十多年了。

我经过观察发现,虽然来到日本的有中国各个地方的人,可最快适应日本的生活,最早在经济上站稳脚跟的往往是上海人。我常常会琢磨其中的缘故。

寻思下来,我发现上海人有一些地方和日本人挺像的。比如都靠海,都务实,都吃大米,都受欧美文化的影响,都胆小怕事,都比较遵纪守法,都易于统治,易于做部下,上海话的发音和日本话的发音比较接近,都不用卷舌,在交往时都比较守信用,但都不易深交,人与人之间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

还可以罗列下去。

但我从这些表面现象中找出了更根本的原因。

所谓的上海人,其实大多数的祖先都是来自江浙两地,而江浙两地的气候和日本其实很像,都是四季分明,有台风和梅雨天气,都靠海,都是地少人多,而且商业都挺发达。最关键的是,都是农耕民族。

中国虽然总体上从五千年的历史上看也算农耕民族,但在历史上一直不断地大洗牌,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入主中原,所以在中国人特别是北方的中国人身上常有着游牧民族的遗传基因(DNA)。

其实看看地图就明白了,中国的东南面是大海,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在历史上都是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或半狩猎民族生活的地方。

而日本,由于有大海作屏障,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外来民族的入侵,所以一直保持着农耕民族的习性和DNA。

看过一些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除了农耕民族以外,还有游牧民族、狩猎民族、海洋民族等等。但其中最易统治的还是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世世代代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统治者收税很容易,也易于管理。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我觉得世界上统治得最严密,管理得最井井有条的国家就是日本了。

二、日本的教育是精神上统治国民的手段

日本这个国家是通过三个方面来管理它的民众的。一是法律,它有着比较合情的法律和完整廉洁的执法机构及高效的警察,二是税收,它有着一套严密的税收体系,三是教育,教育是日本这个国家在精神上统治国民的手段。

我觉得日本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鲜明特征是它的教育。

可能有些人认为教育无非是让小孩子在学校里学到文化和知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和欧美国家不同,日本虽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可它并没有统一的宗教。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缺。而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及其他华裔聚集地),能起到这方面作用的其实是家庭。

为了统一、提高国民的素质,日本从明治以来就“狠抓”教育,无论是多么边远的地区或荒凉的小岛,只要有孩子,必然有学校。有时只有三五个孩子,照样有极其坚固、宽敞、美观的校舍,还有兼课的校长、教师,还有足够孩子奔跑、打球的操场。倘若有适龄的儿童没有上学,警察会出动干涉,罪名是这孩子的父母违背了教育法。

我曾经在日本中部地区的一个著名大学里学过近一年日语,还在东京的一家不错的时装学校里学过两年时装专业,可我真正“领教”日本教育还是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在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的体验,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日本的教育,就很难明白日本人灵魂构造的形成过程。

首先,日本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不提倡个性而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学校运动会上。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有运动会,因为日本教育对锻炼孩子的体质非常重视。可是这些运动会上从来不会产生第一、第二名选手什么的,总是把全校的孩子们分成两拨,一拨叫“红组”,戴着上体育课时戴的小红帽,另一拨叫“白组”,一律把小红帽的白里子翻出来戴。跑步呀、跳绳呀、拔河、体操表演呀……最后累积分数多的那个“组”赢。当然也有长得帅跑得快的男孩子,跑道边会有女孩子们疯狂地给他“加油”,可总体上都还是大家在为自己的那个“组”拼命。进了中学和高中以后,会根据人数的多少而把学生分成红白绿黄之类的多个组,但提倡集体主义精神的原则依旧不变。

在这样的一种集体环境里,真正有个性的人的日子其实是很难过的。由于从小就是这样的环境,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是日本人的兴趣却是多姿多彩的,比如弹钢琴、画画、打球……这也和善于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的教育有关。然而兴趣和个性看上去像是一回事,其实却是两回事,兴趣是修养,是文化水准,有修养的民众容易统治,个性却是每个人个人的独特的东西。

在我孩子的高中班里,有一个女孩长得挺漂亮,有一对水灵灵偏灰色的大眼睛,因为她的父亲是英国人而母亲是日本人,所以她是属于混血儿的那种漂亮。照理说这样的女孩在学校里应该比较受宠比较得意的,可是她却很低调,总是静悄悄地和几个女生在一起,其实男生们都对她很瞩目,可听我孩子说居然就没有男生敢和她拉近乎,仿佛她周围围着一圈无形的篱笆。

在日本,“出头的椽子先烂”真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想,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民族的特点和他们作为农耕民族的DNA大概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田园社会里,每个人只要能辛辛苦苦地种田,种出好庄稼来,再就是勤俭节约地积累财富。不需要特殊的勇气和特殊的才能,永远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好听点是悠闲的田园生活,说难点是永无变化的死水一潭般的生活。

而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就不同了,环境常常要变化,勇敢的人或才能超群的人常常是胜者,如果一个部落里都是老老实实的平庸之辈,恐怕这个部落早就被灭掉了。

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还有个特点是虽然喜欢聚财(或者说是掠夺),但也喜欢散财(大方)就像李白的那句诗“千金散尽还复来”。原因其实很简单,生活的流动性太强,无处储藏太多的财富。

可农耕民族喜欢聚财却不喜欢散财,差不多个个都是守财奴,他们的财宝即使没地方藏也可以埋人地下,以备将来传给子孙后代,土地是他们的根,并且他们绝不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一旦千金散尽,这个人还有脸见村子里的江东父老吗?

我一下子把话题扯远了,接下来还是回到老地方,继续谈日本的教育吧。

P3-7

序言

一、一些朋友们都劝我别写这本书

日本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我有两类朋友,一类是去过日本或去了以后现在留在那儿的朋友。另一类是没有去过日本的朋友。

那些去过日本的朋友,当他们听说我要写这么一本书时,都认为我是疯了。

首先,他们认为这个主题太大太散,我不可能把握得住,其次,有的人说当今已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了,要想了解日本,大家可以到网上查资料,还可以看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或干脆到日本旅游,“谁要看你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呀?”还有的朋友忠告我说写这种书会两面不讨好,“你把日本写好了,国内人会骂你,你把日本写坏了,日本人会骂你。最后你里外不是人。”有一个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朋友好心地劝我说:“快放弃这个蠢念头吧,这年头谁还要看这么严肃的东西?你还不如写点儿情色故事呢。日本也该算是个情色之国了,情色故事俯拾皆是,保证有人要看。”

记得我在二十多年前刚到日本时,居住在日本中部的一个比较大的城市里。在家的附近有一条河,有一天的黄昏,我在桥上走,当时秋高气爽天空碧蓝,只见一辆白色的丰田轿车从桥那头开来,驾车的是一个漂亮的日本女人,她穿着一身华丽的和服,梳着古典的日本头。(估计这一个盛妆女子是去参加晚会,或者干脆就是艺伎去上班?)我不禁看愣了,觉得这真是古代和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最佳结晶,这一景象就像照片似的永久印人了我的脑海。我想象得出,当年美国占领军来到遍地绿荫和寺院的京都时,望着一个个身穿和服的女人心中所感受到的文化冲击。很难想象在西安会有身着盛唐服装的女子驾着车在大街疾驶,也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英国女子身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骑马走在唐宁街上。可日本人却把古老的服饰打扮原汁原味地保存到了今天,体现了他们固守传统的气质。

对于日本的表面,就像我二十年前在桥上看到的一样,外国人可以通过照片、旅游、电影、动画片等方式来了解,但对于日本的本质,不要说是外国人了,就是日本人也不见得清楚。

许多事情要通过对比才能看清,日本人从小到大都在日本,对自己的国家就很难看清,学富五车也没用。其实,我觉得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骑在墙上的小孩,既能看到被墙围起来的日本,又能看到墙外另一个世界。我想我能够以一种超脱的目光来观察日本和描述日本。

二、我说过这样一个荤段子

另一类朋友没有到过日本,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离奇的传说,有时便问我:“日本到底是怎么样的?”“日本人是不是都很变态?”他们问这话的时候往往都是在一些饭局的后半场,所谓酒足饭饱的时候。我曾经这样回答:“日本是一个极其在乎自己外表的民族。”“变态当然有啦,多不多就不清楚啦,可能和他们的教育水准高有关啦。”

有的人对那个变态的话题很感兴趣:

“为什么教育水准高会导致变态多呢?”

“脑子里想得多了呀,想象力丰富了呀……”

“想象力?”

“对呀!”

“想象力和变态有什么关系?”

“……我举个例子吧,在东京的红灯区里有这样一种小店,里面有卖女高中生穿过的内衣呀,还有的东西我就不在这里说了,装在玻璃小瓶里的液体什么的,具体说了就太恶心了,对大家的消化也不好。”

“怎么会有卖这种东西的?难道日本的警察就不管吗?”

“警察干吗要管?有人愿买有人愿卖,再说警察干涉要有法律依据,虽说卖这种东西挺荒唐的,可一个国家的法律不可能细到连这种事都要禁止吧?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不过,后来警察还是出动了……”

“咦?”

“警察指这家店有诈骗嫌疑。”

“诈骗?”

“说这家店是挂羊头卖狗肉,那些所谓女高中生穿过的内衣其实是一些家庭妇女穿过后拿来卖的,有特殊欣赏趣味的男顾客们买的其实是假冒伪劣商品。日本有保护消费者的法律,任何商店都不许出售假货。”

“哈哈哈哈哈……”

“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店家在收购女高中生的内衣时开出的价钱低了些,商家总是低价进高价出么,女高中生们不屑于挣这种小钱,而一些家庭主妇觉得用这种办法挣点小钱倒也轻松。”

“这事怎么露馅了呢?”

“不知道。可能有知情人揭发,或者某个男顾客的嗅觉特别灵,像狗鼻子似的闻出假来?”

“哈哈哈哈哈……”大家笑翻了。

据说心情愉快对消化很有好处,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饭的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可酒足饭饱往往会使人的思维能力下降,所谓的酒囊饭袋。

我说这件事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逗大家一笑,而是为了说明想象力和教育的关系,可一说就朝着俗的方向偏过去了,最后自己都忘了怎么进行严肃的论证了。

我本来想说的是,喜欢买这种商品的顾客都是有些变态的,但也必须明白他们都是挺有想象力的,因为得有特殊的想象力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一条女内裤浮想联翩,最后甜蜜地进入梦乡。如果是不爱看书看报的农民兄弟或工人兄弟,恐怕就不会喜欢这种商品了,干体力活的人多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想象中。不过,日本的教育水准普遍高,农民中也有些很有文化的人,所以在日本不能根据职业来判定一个人的文化或想象力。

说来说去,我想说的就是日本的教育水准挺高,民众非常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种秩序,但个性也高度地受压制,结果有些人的想象力就朝别处发展了,当然他们既没有违背法律也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但有一些现象在其他国家是不会出现的,只会出现在日本,日本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国家。

后记

凡是经历过找工作时的面试或大学入学考试时的面试的人。他们站在考官或者是面试的老师面前时都曾经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言简意赅地把自己介绍出去?(也可以说是把自己推销出去)。

如果一个考生站在考官面前把自己从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身高家庭环境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全啰里啰嗦说一遍的话,没有一个考官或面试老师会愿意收下他。

因为他们会听得一头雾水,在语言的海洋里他们会更闹不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压根儿没时间详细琢磨他的话。

我在写这本书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我想把日本尽可能详细具体地描述给读者,由于待在日本前后已有二十多年,我手头的资料和素材也有的是,可我觉得这本书必须写得有点要领。

虽然我可以在地理上把日本从北海道说到本州说到九州说到四国,兼说火山温泉曲折的海岸线等等,在历史上我可以把日本从绳文时代说到弥生时代说到古坟时代说到飞鸟时代说到奈良时代说到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日本历史和中国自然没法比,可也足够让日本的中小学生烦恼了,因为日本的学者们爱研究整理这些玩艺儿,他们不爱“戏说”)。

但是我当然不会这么做了,那样这书就将成为长而不得要领的剪刀加糨糊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本篇幅不长的书中试图写出日本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性问题,为了加强说服力,我还提供了一些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设定过我这本书的读者群,我想他们既非天真烂漫的幼儿,也非退了休有不少时间可以打发的老人(当然我也热烈欢迎老人们阅读我的书)。

我想我的读者群应当是一些对日本感兴趣的人,比如,想赴日打工赴日留学的人,在日资企业或想进日资企业工作的人,常和日本人进行贸易商谈的人,想交日本男朋友或日本女朋友的人,等等。

我想他们都不是时间很多的人,碰巧我这书其实写得挺简洁,我相信它抓住了要害,能帮助我的读者们更顺利更有效地同日本人打交道,因为我觉得我写出了日本人精神状态中一些比较关键性的东西。

另外,我其实也挺希望日本人能看看我这书,特别是那些想和外国人接触的日本人,我想他们需要了解外国人是怎么看他们的。

前不久,我回到上海,夜晚常和各种朋友聚会,一次碰见一个我当年的同班女同学,她在一家日资企业做了许多年中层管理人员,她说在她那个企业的中国人一律都非常地不喜欢日本人。

可能这是一个独立的例子,因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统计调查,但我想那个企业的日本人也确实挺失败的。虽说办企业办厂多多少少都会沾上“剥削”的嫌疑,可作为一家日资企业还是给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是有贡献的。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文化上了。

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想一定会有人对我书中的观念有异议,但我很欢迎别人对我的反驳,书和文章都欢迎,最好发生大论战,和平、公正、科学的辩论其实更有利于文化交流,光在那儿客气地鞠躬没有用。

我知道思维或者说是思想必须得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教条,必须像富有生命力的奔腾的河水。

作为考官或面试老师,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是眼前这个考生是不是有用之才。

我觉得我这本书就像一个挺有自信的考生,我相信它是有用的,它领着读者走的是一条好走的近路,它能够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日本看清日本。

最后,我想说说在编辑出版此书的过程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郑理先生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还有魏心宏先生、郏宗培社长、顾丽华女士也都对我表示了深切的关心和爱护。在此向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李大鸣

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于东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大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5530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