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2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马克思和涂尔干)/社会学名著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史著作,也是作者建立其新功能主义研究纲领的开端。此第二卷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与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发展过程,提炼出双方作为社会学唯物主义和社会学唯心主义的代表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作者指出,即使是在这两种成熟的古典理论中也存在着深刻的对立和模棱两可之处,而其追随者正是由此出发来修正这些古典传统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作为解释的一般理论论证:“解读”的关键作用

第一部分 集体秩序与行动的两可性

第二章 马克思的早期阶段(1):从道德批判到外在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解释中的还原与合并

 2.“早期著作”:从规范的对抗到功利性计算

2.1 道德批判与诉诸普遍规范:起点

2.2 自然需要与诉诸个人利益:最初的转变

2.3 异化与服从物质秩序:在1844年手稿中对政治经济学的模棱两可的接受

 2.3.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挑战:作为类存在之确证的哲学多元性

 2.3.2 权宜的解决:“自然人”与政治经济学的工具论逻辑

 2.3.3 悬着的线索:异化的主观基础与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问题

第三章 马克思的早期阶段(2):对道德批判的批判与唯物史观的起源

 1.转变时期

1.1 对文化“普遍性”的抨击与哲学的终结

1.2 改变“异化”的地位:在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中对主观性的抨击

1.3 晚期马克思主义中的残余范畴:无法解释的规范性行动

 2.成熟时期:《共产党宣言》关于合理行动与强制秩序的理论

 3.结语:解释的失误与马克思的真正贡献

第四章 涂尔干的早期阶段(1):从自愿性道德向作为外在强制之道德的模糊转变

 1.对涂尔干的解释中的还原与合并

 2.涂尔干的早期著作:对自愿性道德之探索的失败

2.1 社会危机与对作为对策的集体主义之探求

2.2 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集体主义取向的道德

2.3 涂尔干关于道德秩序的自相矛盾的观点:理论上的模棱两可与转向反意志主义的决定论 

 2.3.1 行动问题:涂尔干对利己主义合理性的模棱两可的批判

 2.3.2 秩序问题:转向集体控制的曲折途径

2.4 非意愿性道德与涂尔干之最初的社会学

2.5 结语:机械秩序以及涂尔干与工具论传统的关系

第五章 涂尔干的早期阶段(2):作为调和工具性秩序与自由之尝试的《社会分工论》

 1.作为机械秩序之矫正的“物质个人主义”:早期社会学论文关于分工的观点

 2.《社会分工论》中的经验发现与理论矛盾

2.1 第一卷:关于现代性的工具论与规范论的对立

 2.1.1 作为预设问题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转向工具论的个人主义

 2.1.2 作为已经分化的道德共同体的现代性:探求意愿性秩序的最后努力

 2.1.3 向现代工具论的妥协:作为强制力量的非契约团结

2.2 第二卷:分工的工具性一集体性原因

2.3 第三卷:涂尔干的批判唯物主义的残余范畴

 3.结语:作为向斯宾塞和马克思复归的《社会分工论》

第二部分 通向集体秩序的两条不同的途径

第六章 马克思的后期著作:关于工具性控制之解释的精致典范

 1.历史的发展与革命的滞后

 2.《资本论》论行动和秩序

2.1 工具性行动与商品形式

2.2 强制性秩序与资本主义的“规律” 

2.3 虚假意识与反映性的上层建筑

2.4 服从的真正根源:“看不见的线”——劳动力的物质再生产

2.5 真正的意识: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工具合理性

 3.后期著作在经验研究中的地位

 4.后期著作在伦理问题上的地位

 5.“社会”决定论:行动和秩序的合并以及马克思关于个人的理论

第七章 涂尔干的后期著作(1):向作为精神力量之道德的转变

 1.对《社会分工论》的批判:中期阶段以及涂尔干对道德秩序的最初理论重建

1.1 作为理论批判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1.2 《社会主义》和《自杀论》:作为道德和感情的交换与联合

1.3 涂尔干的变革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原因”

 2.使道德精神化:作为意愿秩序之模式的宗教

2.1 “启示录”:涂尔干对神圣性的研究

2.2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对其中期著作的影响

2.3 新理论的巩固:涂尔干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社会学年鉴》的创立

 3.结语:涂尔干无意中的表白

第八章 涂尔干的后期著作(2):宗教模式与唯心主义社会理论

 1.规范社会:制度的等级

 2.文化与神圣的个人

 3.家庭与职业:特殊主义精神的两个领域

 4.作为超验表象的国家和法律

 5.教育:一种现代制度的宗教性质和历史发展

 6.道德经济学与唯心主义的缺陷

 7.结语:“社会”事实的欺骗性:作为行动与秩序之合并的社会学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 单维理论及其不满

第九章 社会学唯心主义古典理论中的模棱两可及其修正:涂尔干与“涂尔干主义”

 1.涂尔干的“次要思想”:理论合并与残余的功利主义

 2.作为范式之修正的“涂尔干主义”:唯心主义的工具化

第十章 社会学唯物主义古典理论中的模棱两可及其修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的“次要思想”:作为道德团结和自愿行动之产物的革命

 2.作为范式之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规范化

 3.结语:单维理论的危机与超越它的必要

注释

马克思和涂尔干的著作目录

著者引文索引

主题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2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马克思和涂尔干)/社会学名著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杰弗里·C.亚历山大
译者 夏光//戴盛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4454
开本 32开
页数 7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
丛书名
印张 2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