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甫770年(品赏文学之魅)/少年博雅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史学家一样睿智;像文学家一样才华横溢……

公元770年冬季的一天,湘江上一只破旧的小舟在风雨中艰难地停在了湖南耒阳的岸边。残破的船舱中不时传来阵阵剧烈的咳嗽声。杜甫蜷缩着躺在冰冷的舱板上,身体随着急剧的咳嗽不断地瑟瑟发抖。此时的杜甫已经是面容憔悴满头风霜,贫苦与疾病再加上一路的奔波使得这位老人一病不起,而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已经在他身边守护了好几天。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湘江上的这只小船,逆流而上,去认识杜甫生活的社会,去了解诗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里曲折的人生经历,去感受诗人发自肺腑的悲怆之歌。

内容推荐

站在泰山之巅,他也曾胸怀豪情万丈的伟大抱负;躬身田畴之畔,他也曾微醺于闲云野鹤的恬淡适意。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他常常是在壮志难酬、困顿潦倒、颠,沛流离中度过。

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衰落和它的子民的生死,所以下笔多书民间疾苦,诗作常蕴沉郁之气。一部诗史,流传干年,余响不绝……

目录

引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一章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一 世家之子

 二 年少成名

第二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 南北漫游

 二 双星相会

第三章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一 仕途寻梦

 二 困居度日

 三 走进民问

第四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 动乱逃亡

 二 身陷长安

 三 为官左拾遗

 四 洛阳行

 五 辗转秦陇

第五章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泰

 一 蜀道难

 二 草堂春秋

 三 门下寄食

 四 浪迹东川

 五 幕府生活

第六章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一 孤居白帝城

 二 失望荆州

 三 潭州遇友

尾声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试读章节

一 南北漫游

公元731年三月的一天,在杜氏宗庙里,杜氏家族的长辈们严肃地坐着,杜闲朗声说道:“加冠者杜子美进堂。”杜甫静默地走进了大堂,跪在地上,接着一位老者小心地把杜甫的头发盘成发髻,取过杜闲递上来的帽子轻轻地给杜甫戴上,然后稳重地宣布:“杜子美,加冠成人礼举行完了。这表示从今天起你就是一个成人了。希望你不要辜负族人对你的期望。”杜甫恭敬地点点头。

杜闲接着说道:“你浙江的叔父和姑丈前几天都分别来信了,他们说等你的成人礼结束了你就可以去他们那里,游览游览那边的风光,交交朋友。现在仪式结束了。你去准备一下吧。”

杜甫听到父亲说的话,压住兴奋,连忙说道:“是!”刚跨出宗庙的大门,他就禁不住大喊大叫:“我要出去了!我要离开这儿了!就像长大的鸟儿要翱翔在蓝天一样,我也长大了,我也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杜闲站在门口,捻着胡须看着儿子远去的身影不住微笑。

冠礼后的第二天。杜甫就乘船离开了家乡。他沿着运河,经由淮阴、扬州,渡过长江首先到达了苏州城。

小舟沿着苏州河缓缓前进,杜甫站在船头。看着两岸杨柳伏岸,感觉心旷神怡。

忽然,杜甫看到前面河岸边有群女子,个个头戴白草帽,身着素白衣,肤色白皙,体态窈窕,都是标准的江南美女。只见她们蹲在河边,双手拿着什么东西不停地在水面上下摆动。

杜甫觉得好生奇怪,连忙问船夫:“船家,她们是在做什么呀?”船夫回答道:“公子,您大概不知道,她们是浣纱女,她们这是在浣纱。”

杜甫等船驶近仔细一看,才看清她们手中那薄如蝉翼自如无物的纱。杜甫不禁感叹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果真不假!有这么美的风景和这么美的人,看来苏州的确该好好地游览游览。”

杜甫问船夫:“请问,苏州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船夫回答到:“公子,有句古话说得好,‘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你一定要去虎丘看看。”杜甫继续问道:“那么这虎丘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船夫说:“公子,这个‘虎丘’名字的来历就不简单。据说春秋时吴王夫差把自己的父亲阖阊埋在这个地方,把父亲生前最喜爱的‘扁渚’、‘鱼肠’等三干把宝剑陪葬在一个水池边上,夫差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三天以后,就出现了一只白虎盘踞在阖阊的坟上面。这头白虎死后化作了一块石头,这就是‘虎丘’得名的来历。很神奇的地方,你应该去看看。”

听完船家的介绍,杜甫按捺不住好奇心,问清楚方向一下船就直奔虎丘而去。虎丘园内,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杜甫在亭台楼阁间流连忘返,心里十分佩服这座园林的设计和布局。来到剑池,杜甫看到在假山上果然有块大石头,它盘踞而卧,像是一只卧虎警惕地审视着过路的人,守护着这里埋葬的宝贝。

杜甫看着卧虎石,想到自己读过的历史,不禁慨然发叹:“这吴王阖闾当初重用伍子胥、孙武,称雄春秋,而他的儿子夫差早期也能够励精图治,希望开创一番霸业,可惜后来任用奸人,排斥贤良,沉溺于酒色,落得吴国终被越王勾践所灭,可悲,可叹呀!”

“好,好!年轻人游虎丘,能够有这样一番议论,的确是超凡脱俗。”

杜甫回头循声一看,只见一位白发老人走来。老人衣着飘逸,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老人走到杜甫身边,抱拳施礼道:“适才老夫听到你这番议论,不禁击节叫好,希望你不要见隆。”

杜甫连忙回礼道:“哪里哪里,小生一番狂言,前辈能够欣赏,晚辈十分感谢。”

白发老人正色道:“普通人到这虎丘剑池,看看就是了,完全不能理会这其中厚重的历史内蕴。年轻人,你不简单呀!你是哪里人氏?”杜甫报上自己的籍贯姓名,老人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叹道:“原来你就是杜子美,这个虎丘你也游玩得差不多了,如果不介意,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看看,你意下如何?”杜甫连忙说道:“晚辈求之不得,有劳前辈带路。”

白发老人就和杜甫走出了虎丘,走了半个时辰,来到了一片松树林。整个树林寂静无声。只有树林上空偶尔传来鸟雀的鸣叫。一所庙宇静悄悄地坐落在树林里,“太伯庙”三字大匾肃穆地挂着。老人不发一言地看着庙,突然问道:“子美,你可知道吴太伯是谁吗?”

杜甫回答道:“我只知道他是周太王的儿子。本来他要继承王位的,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更优秀,更贤德,就逃跑让位给弟弟。没想到他到了江南。”

老人点了点头:“是呀,如果当初太伯不让贤。那历史就要改写,周文王就不能当上皇帝,也不会有周武王伐纣拯救天下苍生的事情了呀。一个真正贤德的人,是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利益的,他会以国家大事为重来思考衡量的。吴太伯,就是这样的典范呀。杜甫,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这儿吗?”

“晚辈愚笨,还望前辈指教。”

老人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当今玄宗皇帝初即位的时候,任用贤人,海内太平,可谓是‘开元盛世’。可现在他宠信杨贵妃,任用奸人,如果长此以往,我担心迟早有一天……罢,罢,我不提这些。杜甫,你原本出身世家,又有如此见识,假以时日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希望你将来为官之时,在大义面前一定能够像吴太伯那样,不要只想着个人利益,更要做一个贤德之人。”

杜甫连忙稽首谢道:“晚辈一定铭记在心。”白发老人说道:“年轻人,希望你说到做到。你请回吧。”杜甫与老人道了别,走出树林,回到了苏州城内。

杜甫继续兴致勃勃地欣赏苏州城的风光。来到闹市街口,他看到一群入围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交头接耳议论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原来这个读书人在脚边摊开了一张纸,上面写有几行字:“本人进京赶考,由于疏忽盘缠丢失,现形势所逼本人向各位好心人求助,他日回乡必将加倍奉还。”

一些围观的人说:“这个人看上去老老实实的,难道真是遇了麻烦?”一些人直接就说:“多半是骗人的,不用理他。”

杜甫看这个读书人字写得严谨有力,举止言行显得极具修养,不像一个坏人,他就高声说道:“这位仁兄。我出20两银子资助你。不过,有个条件一”读书人忙问:“什么条件?”杜甫说:“请你到我的客船喝杯水酒,咱们交个朋友。”读书人感觉很奇隆,但他痛快地收拾了一下就和杜甫走回了客船。

杜甫吩咐船家摆上酒宴,两人在船头一边饮酒一边交谈,杜甫了解到这个人叫许宁,排行老八,求学多年,这次出门是要进京赶考的。杜甫端着酒杯对许宁说到:“许宁兄,我平时喜欢写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儿有几首,想请你指点指点。”许宁连忙说:“不敢不敢。杜兄出身世家,小弟应该向你学习才对。”杜甫拿出平时自己写的诗,许宁认真地看着不住地点头,说:“杜兄的诗歌音韵齐整,想象独特,只是……”

“只是什么,许宁兄但说无妨。”

“杜兄的诗题材似乎过于狭窄。缺少一种磅礴大气,相信杜兄如果多多游历,你的诗歌能够得到突破。”

杜甫拍手道:“多谢许宁兄指点,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许宁连忙说道:“杜兄不用客气,你此次出游相信也是这个目的,此外,我请杜兄看看我随身携带的一幅不轻易示人的画。”说完,许宁从包裹里拿出一幅画,缓缓展开。  杜甫就着月光看到画上是一个居士,居士一副无病而装病的神态,但两眼深邃,若有所思地看着前方。杜甫看着这幅画,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隔了许久才凉叹道:“真是画中极品。特别是此人的眼睛,让人觉得印象深刻。许兄,这幅画是哪个人画的?”

许宁笑道:“杜兄真是好眼力。一般人还看不出它的好。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在南京瓦棺寺的维摩诘壁画,我费了极大周折才临摹了下来。杜兄,你出身世家,小弟相信你将来在诗歌方面会有所造诣。不过,你要在诗歌写作上真正有所突破,自成一家,不要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诗里,一定要明白‘功夫在诗外’这句话,一定要多方吸取营养,多向其他艺术学习。江南地区有很多风景名胜和名人碑帖,杜兄多加借鉴,将来对你的诗歌写作一定大有裨益。”

杜甫听了许宁的话连连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弟受益匪浅。”

许宁和杜甫相视而笑,两人重新回到酒桌上喝酒对谈,一直持续到月上树梢。第二天早上许宁辞别了杜甫北上,而杜甫乘坐小舟南渡到达了浙江绍兴。

绍兴是古代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以此为基础卧薪尝胆,最终灭掉了吴国,称霸一方。杜甫饶有兴致地重温了勾践发奋图强的故事,凭吊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游会稽的历史遗迹,在当地农人的带领下,游览了绿茵遍野的会稽山,瞻仰了著名的大禹穴——这里面据说是大禹藏书的地方。游完了会稽后,杜甫乘船在曹娥江里南行,到达了他这次漫游吴越的终点天姥山下。天姥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不少文人雅士都在此驻足。杜甫在山顶看到波涛茫茫的大海,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观,引发了他心中的豪气,他甚至萌发了乘船到最东边的扶桑国的念头,直到晚年他还非常遗感,说是“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壮游》)。

吴越的山水人文风景大大开阔了杜甫的眼界,结交的各种新朋友也使他学习到了书本无法教授给他的知识。这一切,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杜甫在江南待了四年,一天他接到了父亲的来信。此时杜闲已经在山东兖州做官,他来信让杜甫离开江南到北方去。杜甫收到信后,立即打点行装踏上了北上的路。

P19-25

序言

引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公元770年冬季的一天,湘江上一只破旧的小舟在风雨中艰难地停在了湖南耒阳的岸边。残破的船舱中不时传来阵阵剧烈的咳嗽声。杜甫蜷缩着躺在冰冷的舱板上,身体随着急剧的咳嗽不断地瑟瑟发抖。此时的杜甫已经是面容憔悴满头风霜,贫苦与疾病再加上一路的奔波使得这位老人一病不起,而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已经在他身边守护了好几天。

简陋的小船挡不住冬天凛冽的寒风,夹着雨水的冷风吹了进来,杜甫反倒觉得清醒了一些。他睁开眼睛看了看身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和已经长大的三个孩子,说道:“你们去歇歇吧,我今天好些了。”其实他是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为自己这样辛苦。妻子听到丈夫几天来第一次说话,感觉稍微安心了一点,她抹了抹脸庞的泪痕,护着孩子到船舱躺下了。几天的疲惫让他们在这样寒冷的小船里立刻就能睡去,不一会儿就传来了细微的鼾声。

听到妻儿睡着了的鼾声,杜甫悄悄地坐了起来,环顾着船舱四周。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在舱壁上,紧靠船头那侧的船舱由于渗进了不少雨水,已经积了一个小水洼。耒阳县令派人送来的熟牛肉早就吃完,放在船舱边上的米瓮里面更是早已没有一粒米。只有自己服用的药放在里面,妻子担心药受潮还很小心地包裹了一下。摇曳的烛光里,杜甫看到连日的操劳使妻子显得更加衰老了,缺少食物也让孩子们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杜甫很愧疚地想道:“从‘安史之乱’起妻儿就跟着我东奔西走,从来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生活,作为丈夫,我对不起妻子,作为父亲,我对不起孩子。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杜甫能够居住的地方,难道我一家人只能在这破舟上度过余生吗?”看到妻子和孩子由于天寒的缘故紧紧地睡成一团,杜甫轻轻地起身,把自己盖的被子小心地铺在妻儿身上。杜甫想看看船停靠在了什么地方,于是他披上蓑衣,拄着紫桃木拐杖,蹒跚地走到了船头。

杜甫极目远望,除了茫茫江水。就是漆黑的连绵群山,看不到任何的灯光,这附近想来是没有任何人居住的荒凉之地。杜甫不知道现在自己身处何处。只知道雨停以后自己和家人还要继续赶路,可是却不知道该去哪里。河南的老家早已不存在,能够投靠的亲戚朋友要么音信全无,要么早已死于战乱,自己的后半生也许也要像那河水里的浮萍一样只能随波飘零。

突然,从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岸边一匹身中利箭的白马在黑夜中飞快地奔驰而来,却又很快地消失在了远方的黑夜中。这儿怎么会有一匹受伤的白马?难道前方又有叛乱?这匹马的主人是谁?他是死于官兵的贼子,还是死于贼子的官兵?或只是一个无辜死去的老百姓?不管怎样,遭难的始终还是最无助的普通老百姓呀。想到这儿,杜甫不由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江面上水雾越来越浓,杜甫的视线变得更加模糊。在迷茫的江面上他仿佛看到儿时姑母家的梨树和枣树,树上早已果实累累,等着自己去采摘;他仿佛看到那号称“谪仙人”的李白也正拿着酒杯笑吟吟地向他走来,邀他再去寻仙访道;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苏源明正骑着骏马而来,要带自己去草原射雕打猎……一切似乎还是那么美好没有丝毫的改变。忽然间,杜甫眼前又出现了悲惨的一幕幕:他看到了自己饿死的幼子,他的尸体因为饥饿而变了形;他看到了那些“安史之乱”中被遗弃在长安的皇子王孙,被安禄山的叛军四处追杀;他仿佛还看到了那个在石壕村的老妇人被抓去充军的悲惨下场。

夜更加黑了,雨也更大了,小舟随着江水的起伏而摇晃,就像要在黑暗中被吞噬掉了一样。杜甫颇有感触地想道:“莫非大唐王朝现在就是这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随地都有倾覆的可能?莫非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再也不会出现了吗?难道一切都完了吗?”杜甫枯瘦的脸庞上滑下了两行浑浊的泪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呀?!”

滔滔的江水用沉默回应着诗人的疑问,杜甫拄着拐杖又踯躅地走回了船舱。今夜的感慨在他心里不断地翻腾,他需要通过写诗来表达此刻的情绪。杜甫小心地从船舱的角落里翻出了笔和纸,拨亮了蜡烛,就着飘忽摇曳的烛光写下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他写道:自己年少时希望能够像自己的先人那样,辅佐明君,成就一番大事业,但自己年轻时的大好时光却都浪费在陪那些官员应酬写诗上,虽然是想借此得到官员的引荐,但却只是被当做一个吟诗作对消遣时光的文人墨客而已。愿望变得越来越渺茫,自己的头发也在岁月的蹉跎中日渐斑白,疾病缠身使得自己越加衰老。如今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普通老百姓连一个栖身之所都没有,真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自己空怀一身抱负,却从来没有机会施展。想到自己年过半百,这一生就在东奔西走、碌碌无为中度过,真是无脸面对祖先。当写到“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这最后一句时,浊黄的泪水再次从他的双眼里不断地涌出。杜甫心想:“自己以前希望通过写诗来换取皇帝的欣赏,但直到如今都一事无成,难道后半生还有什么可能吗?还拿这笔做什么?!还写这诗做什么?!”他忍不住悲从心来,把手里的毛笔愤怒地掷出了船舱之外。

情绪的剧烈波动使得他咳嗽起来,咳嗽声惊醒了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孩子睁大眼睛看着父亲。杜甫摆了摆手示意说:“你们睡吧,我没事,只是起来看了看四周。”老迈的妻子还是不放心丈夫,急忙起来扶着杜甫,安慰他说:“天无绝人之路,等雨停了我们就启程去投靠彬州的舅舅,他不是再三写信邀请我们去吗?虽然那儿远了点,但有舅舅照顾,也算是个安度余生的不错的地方。你自己保重身体要紧,天寒地冻,你还是在船舱里安心歇着。”杜甫只能点点头,在妻子的搀扶下又重新躺下。

听着舱外呼啸的风雨声,诗人怀着一颗无法安抚的心静静地睡去了,这一次睡去他就再也没有起来。杜甫带着他渴望拯救苍生却又壮志难酬的遗憾在湘江边上的这只破船里,停止了呼吸,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他深爱的故国家园。时间是公元770年(代宗大历五年)的冬季,诗人终年59岁。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湘江上的这只小船,逆流而上,去认识杜甫生活的社会,去了解诗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里曲折的人生经历,去感受诗人发自肺腑的悲怆之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甫770年(品赏文学之魅)/少年博雅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雪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75957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49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