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自清传/大师的背影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他却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光明与黑暗交替时节,匆匆地走了。

生命的价值并不会被死神的阴影所淹没。

有的人能超越生命,就因为他活在人们心中,长在人们的记忆里。

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  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目录

“我是扬州人”

北京风雨

钱塘潮淙

苦闷灵魂的呼声

温州踪迹

白马湖春秋

重返北京

哪里走?哪里走!

“千里魂应忆旧俦”

欧洲之旅

生活新篇章

山雨骤至

卢沟烽火

初到春城

“一载成都路”

在司家营

“新中国在望中”

“一二·一”风暴前后

“你是一团火”

高举起投枪

“何须惆怅近黄昏”

塔烟袅袅

新版再语

试读章节

江苏北部有一座小城——东海,古时称为海州。城市虽然不大,历史却颇悠久,是“古少嗥代遗墟”。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城址几经变迁,辛亥革命后,海州改为东海县,属徐海道。始建于光绪年间的陇海铁路,终点就在于此。

公元1898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月初九日),东海县承审官朱则余的宅邸里,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全家上下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原来,一个宁馨儿诞生了。

这个小孩上头原有两个哥哥,叫大贵和小贵,不幸相继天亡,因此他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欢愉,备受宠爱。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浙江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则余”意即不忘“余”之本姓。祖母吴氏。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绍兴人,与新台门周树人(鲁迅)是本家。朱小坡是个读书人,他对儿子有很大的期望,苏东坡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是他为儿子取名“自华”。由于算命先生说孩子五行缺火,因此给他起号“实秋”。这一方面因“秋”字有半边“火”,一方面是取“春华秋实”之意,希望儿子长大后能诗书传家,学有所成。家里入迷信,怕他不易长大,还特地替他耳朵穿孔,戴上钟形金耳环。小自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幼稳重安静,聪明好学。1901年,父亲朱鸿钧从东海到高邮的邵伯镇做小官,把他和母亲接到任所,住在万寿宫里。在那里,他先从父亲启蒙识字,后到一家私塾里读书。

万寿宫的院子很大,也很安静。出了门就是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滔滔江水.向北流泻,昼夜不息。邵伯镇很小,没有什么地方好玩,小自华读完书,无聊时只独自在河边溜溜,望着静静的流水,向河里扔瓦片子,看瓦片带着串串涟漪涉水而去。有时,父亲的当差把他带到铁牛湾去玩,那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了。那儿有一条铁牛坐镇,背上刻有铭文: “维金克木,蛟龙永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很是威武。小自华喜欢爬上牛背骑着,轻轻地抚摸它,享受到无限的乐趣。小镇上没有儿伴,他幼小的心灵难免寂寞,还好在私塾里结识了一个长得十分瘦弱的,叫做江家振的小男孩,闲时常到他家去玩。傍晚,当流霞布满天宇,暮色开始四合时,在江家荒园里,他和小家振并排坐在一根横倒的枯树杆上,亲密地交谈,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对这个童年伙伴,自华有一种深切的感情,不幸江家振体弱多病,未成年就天逝了。40年后当他回忆起孩童生活时,还对这个生平“第一个好朋友”寄予深深的怀念。

光阴荏苒,小自华在枯寂的邵伯镇渡过了两年后,二弟物华在这里诞生了。1903年小自华6岁时,朱小坡将家搬到了扬州。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北部,南临大江,北踞蜀冈,河渠纵横,平畴弥望,大运河纵贯南北,与长江交叉,东流人海,是一座具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有名古城。“春风十里扬州路”,“夜市干灯照碧云”,历代诗人所写的诗句,形象地描摹了当年古城繁华的景象。朱小坡先把家安置在天宁门街,宅子靠近城门楼,是三进古式房屋,大门有很宽敞的门楼过道,二道门有八扇屏门,虽不算太宽敞,也够住了。祖父菊坡公退休后也来这里定居。三弟国华,妹玉华都在这儿出生,家越来越大了。过了几年,朱小坡又把家迁至弥陀巷内一所小四合院,朝南三间正屋,朱小坡夫妇和子女居住,菊坡公夫妇则住在朝北三间居室里。自华常和弟弟物华在大门照壁处玩捉迷藏。

朱自华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而复杂的。大概是过于单调了吧,所以他后来曾说。他的儿时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它如“沙漠般展伸着”,没有“依恋回翔的余地”。但是,“青灯有味是儿时”,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那里的一切都是“有味”的。  在“忆之路”上,愈走得远,愈是有味;因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最近的地方是“儿时”,在那里只有一味极淡极淡的甜;所以许多人都惦记着那里。这“忆之路”是颇长的,也是世界上一条大路。

童年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品格的确立,都有着莫大的影响,人们都会对它切记不忘。

朱小坡对儿女教育甚严,一到扬州唯恐自华学业荒疏,立即把他送到私塾接受传统的教育,读经籍、古文和诗词。不久,就让他进入初等小学,但没有读到毕业。这期间,朱小坡又送他到一所私塾从戴子秋先生学做古文,后来他曾说:“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做通了的。”还到过扬州知名的老教师李佑青先生那里听课。李老师是双忠祠小学校长,治学严谨,执教有方,遐迩闻名。他很喜欢这个眉目清秀的孩子,对他很照顾,虽是临时来听,却加放一张板凳让他坐在前排。

放学回来,晚饭过后,朱小坡一面吃着花生、豆腐干下烧酒,一面低吟着儿子写的一篇篇作文,看到文章尾后有好评,字句边上有肥圈评点,就点头称是,欣然饮酒,且给坐在旁边的儿子几粒花生米,或一块豆腐干。若是文章字句圈去太多,尾后有责备的评语,便要埋怨儿子,甚至动起气来,把文章投在火炉里烧掉,惹得小自华忍不住哭了起来。这几年的古文教育给小自华的古典文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诱发了他对文学的爱好。

朱小坡对子女严厉但也慈爱,在寒冷冬天的晚上,为了使孩子们身子温暖,便在屋子里点起洋灯,烧了一锅豆腐,让儿子们围坐在桌子边,他觑着眼睛,从氤氲着热气的锅里,夹起白煮豆腐,放在孩子们的酱油碟里。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溢满天伦之乐。P1-3

序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籍。

当我们读到一本真实性、文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俱佳,给我们以人生启示,真正有价值的好书的时候,就会感到齿颊留香,读了还想读,爱不释手。

我自己最钟爱的一类书是人物传记,特别是经典的文学和艺术大师的传记。每当读到大师们传记的时候,我总要被他们的成长故事、曲折的人生经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的情感,我的灵魂,也会被自己的泪水净化,我的情操也随之得以升华。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有时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成为这个人终生享用不尽的一笔无价财富。

我就是一个好书的受惠者。是好书把我引向了文学之路,是好书的喂养,我才得以成长为一个作家。在我离开心爱的学校,丧失读书权利的日子里,是好书慰藉了我苦闷的心灵,帮助我走出了阴霾笼罩的天空。好书叫我认识了失学不等于失败,让我懂得了条条道路通罗马,教我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和苦难。

记得我从乡间来到城市读的第一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一下就被它迷住了。我与保尔同欢同乐,同悲同怒。他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感动得我热泪盈眶,他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我走出了因失学而生出的迷惘,给了我自学的力量,使我对困难和挫折有了初步的认知。

接着我读了傅雷译的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两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至今仍然能够背诵罗曼·罗兰在《三巨人传》序言中那段使我灵魂震颤,终生享用不尽的诗样文句:“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和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此时,我复述这些闪烁着哲理光辉句子的时候,泪水又一次迷蒙了我的眼睛,我无数次被这段闪光的诗句感动着,每次背它时,都禁不住要泪花奔流。

就是这些大师们不朽传记作品的指引,引领我一次.又一次走出苦难,引领我和坎坷的命运进行顽强的搏斗,把我的灵魂引领到了光明的祭坛,使我在磨难中看到生命的伟大和灿烂,生活的美好。我开始认识了苦难的价值,苦难并非等同于坏事,它不但可以增添我们人生的光辉,于意志顽强者还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在面对多舛的运途,面对歧视和踩压的时候,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憎恨苦难,也不再气馁,我总默默诵念着,不要惧怕磨难,人类中最优秀的和我同在!这是罗曼·罗兰给予我的,是《三巨人传》给予我的,是很多优秀的大师传记给予我的。

北航出版社以“大师的背影”为题的这个传记系列,拟陆续推出一批中外文学、艺术大师的文学传记。意在通过大师们的生平经历和事迹,启迪读者:“大师”不是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无不是历经无数的生活磨难、失败、挫折和艰难困苦,才得以达到生命辉煌峰巅的;也意在通过大师们的行述,针对现在社会上“现世无大师”的说法,展示大师的风范,提醒当今社会如何培养造就我们当今的大师。  这个系列将是一条大师的河流,沿途风景无限,非常好看又有价值。

大师不朽!

石楠

后记

公元2008年7月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编辑王律忽然给我来电话,希望能将我10年前撰写的《朱自清传》一书,交她们社重新出版,语气十分恳切。我很喜欢,爽快答应。

《朱自清传》是1991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至2001年,10年间里累计印刷约五万册,这次重新出版,无大改,只是删减了部分文字,增了些资料,目的在于使“传”更真切些。我一向认为“传”难写,要收集很多资料,要做很多烦琐的考证。我意在表现传主的创作心态,他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他的性格和作风,他的经历和交往,他的贡献和作为。限于学识和水平,这一切均未能很好完成,敬希读者指正。

多年来我患小脑萎缩症,蒙老伴百般呵护,我的女儿陈捷也从巴黎回来照顾,特向划门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自清传/大师的背影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孝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44571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