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命所归是大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是天命所归的大国”为结论,分四部分论证了中国这个大国的未来定位和应遵循的发展道路。第一部分通过检阅历史和现实,指出了中国准超级大国的实际地位和国人的认知误差;第二部分通过中西比较,指出了国际关系的实质,批驳了“逆向种族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以及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谬误,勾勒了大国国民的应有形象;第三部分透彻地道出伪环保理论的虚伪,探索了大国衰落的原因;第四部分纵论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道路,探索了西方国家崛起的真正推力,给出了中国这个大国崛起所应遵循的道路。

内容推荐

中国在崛起,人们在争论:

21世纪,中国何为?中国在世界上算老几?

大国崛起的规律是什么?

中国向西方学什么?

西方国家对中国为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谁在歪解中国,欲把中国引向歧途?

为什么总有些中国人自轻、自贱、崇洋媚外?

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老是批判民族主义?

……

本书以“中国是天命所归的大国”为核心,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回答。不仅批驳了“逆向种族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的谬误,而且勾勒了大国国民的应有形象;不仅指出了“自由主义者”的虚伪,而且分析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民主、自由的真义;不仅探索了西方国家崛起的真正推力,而且给出了中国这个大国崛起所应遵循的道路。

目录

第一编 21世纪,中国何为

第一章 估量估量中国的国际地位

 大国,还是小国

 中国距离超级大国还有多远

 “中国人误读了世界”?

 是不是接受中国,那是你们(西方)的事

 致命的问题: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对称

第二章 天命所归是大国

 中国无法不显其大

 敢于使用力量才能和平崛起

 莫作鼠目寸光的“大国”

 天降大任:做个视野宏阔的英雄国家

第二编 谁在歪解中国

第三章 虚伪的西方——也论“文明的冲突”

 西方人,是时候了解中国人了——就西藏问题与中西关系答西方问

 红脸,白脸:美国的自由、民主与霸权一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看西方与美国

 西方人,请别让中国哭泣

 “肉食者鄙”——也论“文明的冲突”

 中国人抗议西方的浪潮意味深远

第四章 自卑的中国人——“逆向种族主义”批判

 论中国知识界奴化影射史学的形成背景及其危害

 中日谁更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诚信吗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日联手”

 自废武功就能让美国人放下屠刀?

 外国人在中国,凭哈让他高人一等

 爱国主义教育:先从揍美国流氓做起

 多余的独角戏:大可不必为日人辩

 从洋人性能力神话谈起

 谁在指鹿为马——中美示众比较

 也谈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泰戈尔:学会走西方路的小孩?

 第五章 文化保守主义:貌似自尊的自卑

 大国崛起的障碍:抱着祖宗不撒手

 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安分止争”布道,中国不需要

 读《阉者的梦呓:酸腐儒时髦的和平战略》有感

第三编 大国崛起无坦途

第六章 对现实的忧虑——经社杂谈.

 砍掉需求:削足适履的“绿色”发展观

 环保,环保,谁的环保

 环保主义者要搞“自然中心论”,人放哪里盗版有理

 硬牙齿耗不过软舌头:软力量也决定国家安全

 去除经济学家头上的光环

 17年前的预言:论中国的经济道路

 不应把比较优势的逻辑推向极端

 知识经济,切莫瞎忽悠.

第七章 大国衰亡:最大的历史悲剧

 濒死文明的悲惨

 “奇点”理论:落后国家的福音还是梦魇

 新“饿乡纪行”

 曾经阔过

 就帝朝的武功与工商业问题与杨鹏商榷

 什么是历史

 21世纪这个坎人类能否过去

第四编 至为重要的大国魂

第八章 中国要崛起,民族精神不能丢

 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正名

 全球化了,中国为什么还需要民族主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关系论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留学生们,至少学学犹太民族吧

第九章 民主离不开尚武精神

 我们从西方的崛起学什么

 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互制约

 民族生存竞争与民主制度

 理想主义过时了吗——从话剧《切·格瓦拉》谈开去

 自由难道由强权恩赐而来——回答何家栋先生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的批判

 从中国古代的皇权“制衡”看新儒家和自由派之谬

 儒学·尚武·民族意识

 侠义失于野:我看王朔金庸之争

试读章节

中国是不是个大国不是问题,值得讨论一下的,是中国是不是一个超出于一般大国之上的大国,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关于这个问题,中国人自己的争论可能很大,有趣的是,外国人的结论却基本上是一致的。

大国崛起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历史上大国崛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其最小公倍数太大,而其最大公约数又太小。但对此的经验总结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只要我们不把这些经验当成放之四海万世皆适用固定不变的规律,则我们也是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的。

西方人不愿接纳中国,是中国的光荣,这说明了中华民族仍旧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民族,它虽然目前还不很强大,但变得极为强大的可能性是为西方国家乃至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所深切感受到的。归根结底,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是最经久不衰的强国,现在也仍旧是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难处,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们不可能像那些弱而小的国家和地区去依附西方国家,去沾它们的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毕竟是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力量,完全把中国排斥在国际体系之外,对于西方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危险。因此,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必然是又打又拉。它们一时还不敢像对付伊拉克或南斯拉夫那样对付中国。它们不愿接纳中国进入它们的俱乐部,但又想把中国羁縻在它们的体系之下。

大国,还是小国

中国究竟是个大国,还是个小国?记得去年大陆和香港的一些人曾经就此展开过讨论。大体上说,中国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们,多数认为自己的国家除了人口多、面积大之外,根本就还算不上一个大国。他们列举了种种“大国的标准”,认为中国压根就不符合这些标准,并据此嘲笑那些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大国的国人。然而,不管中国人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国家,大多数外国人则坚持认为中国不仅早已是个大国,而且具有未来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对中国友好的人这么看,对中国不友好的人也这么看。前者期盼中国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未来参与领导这个世界;后者则呼吁加紧防范中国势力的扩张。这里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和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认知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是外国人认为中国行,而中国人认为自己不行,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以中国文化中传统的谦虚美德看,中国人自己认为自己的国家还不够大国的标准,这至少是一种谦虚的美德,无论如何没有什么不好吧。然而,外国人却不这么看。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中国老是讲自己不是大国,是一种自私,是逃避责任,是贪图继续搭别人维护的国际秩序的便车。美国记者霍华德?弗伦奇就是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他在2005年8月19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中国优先,坐失良机》,认为中国“低头弯腰,只管自己内部的发展”,既是自私的,又是短视的;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块头的搭便车者”,既“削弱了国际秩序”,又让自己“坐失良机”。一名《纽约时报》记者也曾对笔者说:“既然大家都从国际秩序当中得到好处,就应该大家一起维护才是;现在美国在很多地方都是拉着中国,希望中国发挥作用,可中国却总是一言不发,甚至连会议都不参加或是派低级官员应付。”我认为这是些对中国比较友好的人士,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他们对于中国的“无为”不大满意。那么,那些对中国不怎么友好的人士呢?我们的那种谦虚的美德,我们的“无为”是否就让他们放心了呢?恐怕也不见得,他们认为这是在掩藏实力,是一种战略欺骗。

笔者以为,在中国是不是大国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自得于自己的传统的谦虚美德,而必须真正地了解外国人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说得很好:“中国的精英层对自己国家的定位还没有一个大国意识。……这种认知差距,很难说谁对谁错。也许我们是正确的,他们是错的,他们有别的,如政治方面的动机在里头,或者他们的数据是错的,但是客观事实是人家就这么看了,他们已经认定我们中国是个大国了。这就是说,我们在判断自己国家的定位的时候,外部的现实就是这个样子。”

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无暇多顾外部世界;同时,美苏争霸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埋头搞自己的事情的宽松空间;再加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利益与世界其他部分牵涉不大;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在国际关系上尽量低调,主要搞自己的事情这样一个外交战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将近3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在综合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苏联已经解体,美苏争霸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同时,中国的经济利益已经全球化了;再加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世界希望中国所承担的责任也加大了;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已经有必要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具有一种大国意识了。对中国友好的人士们期盼中国这样做,而对中国不友好的人士如果想阻拦中国这样做,把这说成是“中国威胁”,则他们自己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比如前面讲到有希望中国发挥更多的大国作用的美国人,当然还有整天想着遏制中国,不希望中国发挥大国作用的美国人;如果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后一种人阻挠的话,就有可能是他们,而不是中国,遭到道义上的批评。看清这样一个新形势,对于构建中国新的外交战略极为重要。

中国距离超级大国还有多远

关于中国是不是大国的问题,大国国民应该是什么样之类的问题,《凤凰周刊》作为专题也不止搞了一回了,而前几天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也在谈这个题目。大家现在突然热衷于谈这个话题,可能是反映了一种社会需要。既然社会有这个需要,那我也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不管中国人自己认不认,别人都坚持把中国看成一个大国中的大国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这根本不是问题。就说一条最为简单明了的理由:如果中国不是大国,那么,联合国安理会具有否决权的“五大国”的实际地位和称呼从何谈起?历史上的中国不用说了,是个历经数千年的超级大国。就是近现代,东西方列强的侵略既然没有能够彻底肢解中国,中国就还是个大国。实际上,二次大战的结果之一就是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中国受之无愧:即使中国确实如一些人所非常热衷地指出的那样,在战争中的表现不够好,但毕竟是经过自己的浴血奋战,没有投降,至少比“五大国”中的法国要强一些。所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个警察”的设想中,在联合国的最初“四强”中,有中国而无法国。所以说,中国是个大国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早就是了,在二战中就是了。非说中国不是大国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无非是一种民族自虐心理,不值得与之争论。

中国是不是个大国不是问题,值得讨论一下的,是中国是不是一个超出于一般大国之上的大国,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关于这个问题,中国人自己的争论可能很大,有趣的是,外国人的结论却基本上是一致的。

不久前参加一个会议。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谈到了外国人如何看中国的几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他本人刚刚访问美国的经历。美国人告诉他,中国是这颗行星上未来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国家,这是美国精英层的共识,你们啥也别解释了,解释也没有用。一个故事是根据西方一些机构的计算,中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所有的欧盟国家捆到一起,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居世界第三位(而我们自己按汇率计算是第七位)。再一个故事是他听一个台湾出身的旅日高级研究人员讲的。说一个日本右翼大佬,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国城市转了一圈,回国后在一个许多右翼精英参加的会议上讲:由于中国一开始不肯学习,后来又胡乱学习,而日本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学习,所以日本过了100年好日子;现在日本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中国也开始学习并上了轨道了,只要中国不犯大的错误,就算小错不断,其崛起也是必然的;日本所能做的,就是现阶段努力诱使中国犯错误,以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但也要做好另一种准备,就是在实在遏制不了的时候归顺中国。

P2-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命所归是大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小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52315
开本 16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9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92.7-53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2:26